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83-麻科活人全书 >

第20节

183-麻科活人全书-第20节

小说: 183-麻科活人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调而致腹痛面目四肢浮肿者。以分利小便为主。以导赤散(见二十六条)治之。腹疼而小便不 
通者。以导赤散(见二十六条)加芍药治之。若麻症毒重。腹痛烦躁潮热者。以连翘败毒散。去赤 
芍、甘草治之。倘腹痛不止。加黄连、麦冬治之。若麻症首尾肚痛者。此皆由毒火内蕴而然。宜先 
发散。以防风败毒散(见第五条)去桔梗、甘草治之。后以山楂肉煎汤与服。至若元气大虚。阴阳 
不能升降。小水不利。遍身浮肿。喘促兼见者。则难治矣。 
x枳实导滞化毒汤x 
枳实 青皮 麦芽 木通 连翘 赤苓 牛蒡子 山楂肉 槟榔 浓朴 甘草 灯心引。水煎服。 
x连翘败毒散x 
连翘 防风 牛蒡子 荆芥 木通 赤芍 甘草 水煎服。 
x平胃散x 治胃中宿食不化。藜藿之人宜之。 
浓朴(去皮姜汁炒) 苍术(米泔水浸去皮麻油拌炒黄色各四钱) 陈皮(去白) 炙甘草(各 
二钱) 姜引。水煎服。 

卷之四
腰痛第九十一
属性:麻疹腰痛症候恶。婴儿罕有男妇多。男为肾败女血耗。治法不同切莫错。 
麻疹之症。原系胎毒所感而发。而脏腑所蓄之毒。因之而泄。故诸经皆有见症。惟肾为清净 
之府。不宜见症。腰者属肾。膀胱之络系焉。故凡麻症。多忌腰痛。如见腰痛。则为逆候。然腰痛之 
症。幼孩罕有。惟男妇多有腰痛者。何则。盖男人有五劳六欲之伤。肾多虚弱。麻乃火候。丙丁 
熬煎。壬癸必涸。麻收之后。阴血必亏。津精重耗。故多见斯症。乃为肾败之候。最为难治。宜以四 
物汤(见二十五条)合六味地黄汤(见七十八条)加枸杞、杜仲、故纸之类主之。如尚有余毒未尽 
者。更加牛蒡子、连翘、治之。如兼有潮热者。加酒炒黄连、黄芩、盐酒炒黄柏、地骨皮等药治之。 
如初热正出已出之时腰痛者。则于宣发清解药中多加生地黄、当归、以滋养之。若妇人出麻之 
际。或值经来之时。或因热重。迫血妄行。天癸非期而来。血既下行。已经暴耗。兼之毒火熬煎。耗 
中加耗。人身之血。能有几许。当此重耗。未有不生腰痛之疾者。凡有此候。急宜以四物汤(见二 
十五条)多加元胡索主之。倘仍有余毒未清者。或兼有潮热者。则仍加炒黄连、炒牛蒡、连翘之 
类。以解其余毒。清其余热。如见于初潮已出之间者。则亦于宣发清解药中。多加生地黄、元胡 
索、当归治之。总宜急为调治。免致夺血而亡之患。 
朱曰 治腰痛法。皆井井有条。 

卷之四
气痛第九十二
属性:气疼皆因风邪干。内有余热与风抟。此症逢之休妄治。法当寒热分两般。 
麻症气痛。皆因内热未泄。外为风寒所袭。食热相搏。内外夹攻。致有此候。然有寒热之分。 
寒者易治。热者难为。治之者、先宜探其寒热而施治。方无差谬。凡遇此候。先以冷饭炒热。以绢 
包裹乘热而揩其胸。喜揩而痛稍减者。此寒多热少。以香茱汤与之顿服。得吐。则寒邪外泄。而痛 
即止。不吐亦即痊愈。若揩之而更加痛者。此内热已极。外感最深。热毒风寒。搏结胸中。吐之难 
减。下之不利。温之增剧。凉之弗息。延经一二日。肺胃腐败而死。虽用清热保肺清胃之剂。亦仅 
十全一二而已。 
朱曰 试气痛寒热。法甚精。然炒热盐试之。亦未尝不可。腹痛不仅有寒热两证。因 
气、因血、因痰、因食。且有虚痛。有实痛。原因不一。 
x香茱汤x 治寒痛、绞肠痧等症。 
香附米 吴茱萸 五灵脂(俱用醋炒) 台乌药(各三钱) 水煎浓汁。顿服。中病即止。 

卷之四
头温足冷下体冷过膝四肢身体冷如冰第九十三
属性:麻症属阳身宜温。身不温暖有灾 。首尾不温非美候。变症一见谒阎君。 
头温脚冷症候逆。初出见之且莫急。正出正收脚仍冷。纵有神方也无益。 
遍身发热麻之常。若不发热苦难当。收后下体冷过膝。此为肾败治无方。 
四肢身体冷如雪。初热见之毒难出。正收收后逢斯症。脾胃败坏死可决。 
痘症头温足冷为顺。如麻见头温足冷之症。则为逆候。然而麻症有下体冷者。亦有顺逆。但 
有先后之分耳。何则。麻之为症。上膈主之。必从头上热至脚。其初热时。上身壮热。下体及脚凉 
冷。必须壮热至足。麻方得出。故初发热之时。下体及脚凉冷。此为顺候。若出后及正收之时。则 
上身下体。俱以不冷为佳。此时下体冷者。则为逆候。至于麻收之后。则宜遍体温凉如常。倘有 
麻收之后。虽遍身温凉如常。独下体厥冷过膝上止者。此为肾败。不治之症。若初出之时。腰以下 
不热。毒不能透。而反渐收者。亦为逆候。急当温养脾肾。或有得生者。温脾如白芍药、炙甘草之 
类。果仁、白术等味。在所宜禁。养肾如熟地黄、当归之属。杜仲、枸杞等味。又在所必忌。只可用 
养阴汤。(见三十二条)去麦冬、元参、薄荷、荆芥、川芎。加炙甘草。以补其脾、养其肾耳。夫麻乃 
肺胃邪热所发。本属于阳。故四肢身体常宜温暖。若四肢身体反冷如冰者。则是大逆症矣。若初 
出正出之时。四肢身体冷如冰者。则毒不得透。而麻必渐收。若正收及收后。肢体冷如冰者。此乃 
脾胃败坏。气血大虚。毒必不尽。定不治矣。 

卷之四
疟疾第九十四
属性:麻疹寒热似疟症。柴苓汤儿加减进。收后患疟用鳖甲。神而明之医中圣。 
麻症初热已出之时。有寒热似疟者。此时切不可专以疟疾施治。宜以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 
条)加薄荷叶主之。至出尽之时。如有寒热似疟者。以柴苓汤。去人参、半夏、肉桂、白术。加贝母、 
骨皮治之。如麻后竟成疟疾者。治法以清凉健脾开胃为主。宜以静远主人鳖甲饮主之。渴者。加 
熟石膏少许。不渴者。方中之麦冬、知母。须除去之。夫疟多因脾虚生痰而作。若出麻之后。果是 
疟疾。并无余毒。则柴苓汤中之人参、半夏。又何妨施用。但肉桂、白术。不可轻使耳。又何必拘泥 
麻初常法。麻后余邪等症之不宜用燥悍之药耶。如小柴胡汤。(见二十二条)正所宜用。所谓神而 
明之。存乎其人者此也。 
朱曰 疟之原因甚多。当因其见证而治之。不必拘于一证。亦不必拘于一方。 
x柴苓汤x 
柴胡 半夏 人参 黄芩 甘草 猪苓 泽泻 白苓 白术 肉桂 姜、枣引。 
x静远主人鳖甲饮x 
九肋鳖甲(新瓦上焙、以醋淬数次、至黄色、研为末、再用醋拌炙干二钱) 山楂肉(去子三钱 
)麦冬 薏苡仁(炒各五钱) 白茯苓(二钱) 橘红(二钱五分) 知母(一钱二分) 干葛 
白芍(各一钱五分) 柴胡(二钱) 贝母(三钱) 淡竹叶(一钱) 炙甘草(七分) 姜引。水煎服。 

卷之四
沉睡昏睡似寐非寐烦躁不眠第九十五
属性:沉睡昏睡似寐同。却有分别在其中。更有烦躁不眠者。临症无讹是良工。 
沉睡者。谓沉沉熟睡。精神意志清白者、是也。夫麻原属火候。火症得安静沉睡。本为上吉。 
然当分首尾而治。正热出现之时。其人精神困倦。沉睡少醒者。则为逆候。何则。盖缘正气亏损。 
邪火内郁。而未能发扬于外。乃正气不胜所致。后必变大发烦躁者有之。宜以养阴汤(见三十二 
条)去熟地黄、川芎、白芍。加生地黄主之。若正收及收后。能食而安静沉睡者。盖缘气血俱虚。火 
毒退去而得安宁。此为顺候。治法、当以补脾养血为要。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薏苡仁、白茯 
苓主之。又有一等名曰昏睡。昏睡者。调昏昏而睡。不知起止。虽睡多久。醒来不知人事。掐其颊 
车、合谷二穴。而不知痛者。是也。又有一等似寐非寐者。此两症、无问正出收后。见之良非吉兆。 
多难治疗。当察其兼见何症而施治之。夫沉睡昏睡两症。虽相仿佛。而实不同。昏沉二字。医家 
最当详辨。庶几临症无讹。又有麻疹挟热。作麻不出。烦躁不眠者。法当解毒清凉。以白虎解毒汤 
(见二十六条)加连翘、牛蒡子以清解之。热除麻出。而烦躁自宁。可以安寝矣。若收后烦扰。而反 
不得寐者。是余火复燃。急须滋阴养血。以六味地黄汤(见七十八条)合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 
生枣仁二三钱与服。则阳自敛而得寐矣。 
朱曰 麻后烦扰不寐。用六味丸加减。亦是一法。 

卷之四
中恶第九十六
属性:麻疹收完幸平复。动止如常饮食足。心腹绞痛忽然亡。此是气虚中恶毒。 
麻疹收完之后。动止饮食如常。忽然心腹绞痛而死者。此是元气虚弱。兼之偶中疫疠之气。 
正不胜邪。邪伏于中。外若无病。内已亏损。故一中即死。谓之中恶。 

卷之四
发搐第九十七
属性:痰热聚于心胞络。喉中哈哈发惊搐。未透之时反为吉。慎勿妄投金石药。 
麻毒流连为壮热。烦躁不宁时搐掣。养血散火清心肝。神爽身凉生可决。 
发热无休神渐昏。忽然螈 似堪惊。莫将疯痫同调治。小便通利即安宁。 
麻之发搐。不同常论。乃痰热聚于心胞络中所致。若见于发热初出未透之时。俱为无害而反 
吉。治法宜以疏散之剂。少加清凉之药治之。以清热透肌汤(见二十五条)去生甘草、杏仁。加栝 
蒌霜、淡竹叶治之。若收后而发搐者。则为难治。法当消痰清上焦之火。兼利小便。只宜用轻清之 
剂调之。不可误用镇惊金石之药。以加味导赤散(见四十九条)去薄荷、石膏。加贝母、栝蒌霜主 
之。如痰壅甚者。以栝蒌仁一味煎汤与服。以涌吐之。如麻后浑身壮热不除。未至羸瘦。但多搐 
掣、烦躁不宁者。此乃热在心肝二经。然不可与急惊同治。以当归养血汤去川芎、甘草。加酒炒黄 
连、地骨皮。与黄连安神丸相间而服。或以安神丸去冰片、甘草。或导赤散(见二十六条)去甘草。 
加人参、麦冬。煎汁送下治之。小便清长者可治。小便短少者不可治。宜以抱龙丸与服。若搐而喉 
中无痰鸣。或自吃指者。是非麻之发搐。乃正虚不能主持之候也。必死不治。 
朱曰 以栝蒌仁一味煎汤取吐。为吐法另立一法。 
x当归养血汤x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麦冬 木通 栀仁 甘草 淡竹叶 灯心引。 
x黄连安神丸x 
黄连 当归 龙胆草 朱砂(各二钱) 全蝎(水洗糯米拌炒干七只) 石菖蒲(姜汤泡去 
毛姜汁蒸) 白茯神(各一钱五分) 为末。滚水和作饼。蒸熟。以 猪心血同捣为丸。以朱砂为衣 
。黍米大。灯心汤下十丸。 
x安神丸x 
黄连 当归身 麦冬 白茯苓 甘草(各五钱) 朱砂(一钱) 冰片(二分五厘) 为末 
。滚水和丸。蒸熟。以 猪心血同捣合丸。黍米大。灯心汤下十丸。 
x抱龙丸x 
琥珀 天竺黄 白檀香 人参(各一两五钱) 白茯苓(一两五钱) 甘草(去节三两) 枳壳 
(麸炒) 枳实(麸炒各一两) 辰砂(五钱) 金箔(一百张) 山药(去黑皮炒熟一两) 牛胆 
南星(一两) 为末。每药一两。取新汲井水一两。同入乳钵内捣匀为丸。如皂子大。勿见日。阴干。 
晒则燥烈。每用一丸。薄荷叶煎汤化下。 

卷之四
谵语第九十八
属性:手厥阴经心胞络。热邪壅滞谵妄作。正收收后兼凉血。发热正出用疏托。 
谵语妄言。其症皆由热邪炽盛。火毒壅滞于心胞络而作。若初发热而烦躁狂言。或麻隐而不 
出者。以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甘草煎汁。调辰砂、滑石末治之。(有用第二条纳 
荆防败毒散去柴胡、川芎、羌活、人参、甘草。加木通、豆根、骨皮治之者。并注记听用。)若发热 
未出正出之际而谵妄者。俱为火邪内伏。不得透表而致。药宜疏托。佐以清凉分治之品。以葛根 
解肌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加麦冬、赤茯苓、石膏、知母、枳壳治之。甚则加蜜酒炒麻黄以 
发越之。使麻得以尽出肌肤。而谵语自止。若麻已出之后。狂言乱语者。以淡竹叶、灯心煎汤。调 
辰砂、滑石末治之。正敛及敛后谵语者。药宜清凉解毒。佐以分利凉血之剂。以白虎解毒汤(见二 
十六条)去天花粉。加牛蒡子、连翘、木通、赤苓。以清解凉血而分利之。(有以竹叶石膏汤去人 
参、半夏、甘草梢、粳米,加生地黄治之者,实为无济。)使火退毒清。而谵语自止矣。慎勿迟延。以 
致不救。如热轻余毒未除者。必先见诸气色。宜预防之。始终以消毒饮(见二十二条)除甘草。加 
连翘、枳壳、木通、赤苓以分利之。(有用苏葛汤、加减黄连解毒古方治之者,并注记听用。)若麻 
收后余热内攻。循衣摸床。谵语妄言。神昏志衰者。死症也。 
朱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