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83-麻科活人全书 >

第19节

183-麻科活人全书-第19节

小说: 183-麻科活人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间开黄花。八九月内结子。子如皂斗。子外有房。可染皂。) 
x加减清胃汤x 治麻后口疮。 
元参 连翘 生地黄 黄柏 麦冬 木通 白茯苓 天花粉 陈皮 桔梗 甘草 灯心引。 
x龙硼散x 治麻后口疮。 
牡黄牛屎尖( ) 明矾(五分) 冰片(一分五厘) 朴硝(一钱) 硼砂(二钱) 为 
末。以鹅管盛末。吹患处。 
x黄龙散x 
牡黄牛屎尖( ) 冰片(一分) 为末。以鹅管吹患处。 
x雄黄散x 
雄黄(一钱) 黄柏(二钱) 麝香(一分)为末。先以艾叶煎汤洗患处。然后以末搽之。以愈为度。 
x神授丹x 
枯明矾(七分) 麝香(一分) 白毡灰(三分)为末。以竹管盛。吹患处。 
x生犀地黄汤x 
连翘 葛根 元参 黄连 生地黄 荆芥穗 升麻 甘草 生犀角(另磨) 水煎。入犀角汁 
二三匙对服。 

卷之四
狐惑第八十三
属性:上唇生疮虫食脏。下唇生疮虫食肛。此名狐惑非佳候。化 丸儿酌治良。 
上下唇口多疮。其声嗄哑者。名曰狐惑。其义云何。乃出自伤寒指掌之言。谓上唇多疮者。虫 
食其脏。名曰狐。下唇多疮者。虫食其肛。名曰惑。盖取其进退犹豫之义也。大非美候。宜以秘本 
化丸。或古方化 丸。酌量而治之。如更烦躁、昏闷、失声者。死症也。 
x秘本化 丸x 
君子肉 芦荟( ) 龙胆草(各二钱) 五灵脂(一钱五分) 黄连(二钱) 川楝子(一钱 
五分) 乌梅 为末。以乌梅去核、捣烂、合丸。白水下。 
x古方化 丸x 
黄连(五钱) 蜀椒(闭目者勿用、去杆、炒二钱。) 苦楝树根白皮(晒干二钱) 为末 
。用乌梅肉、七枚。以艾汤浸、捣烂、合丸。艾汤下。 

卷之四
切牙第八十四
属性:切牙之症非痘比。痘有寒热二症分。喜食热物四肢冷。下血咽痛见阎君。 
切牙虽非痘症比。亦有寒热二症分。未曾服药从热治。过用寒凉又宜温。 
麻之切牙。非若痘比。痘症切牙。有寒热二症之分。而麻症切牙。皆属热候。乃阳陷于阴。故 
多发渴。而手足俱热。喜饮食冷物。治宜滋阴降火。以麦冬汤。去白芍。加丹皮治之。若手足俱不 
热。而反厥冷。喜食热物。此为热邪内亢。后必下血、咽痛、痰鸣而死。即以白虎汤(见二十六条) 
治之。然多不可救。若饮食犯椒姜辛辣助热等物。更非所宜。然麻后切牙。亦有虚实。不可执泥无 
虚实之说。但不与痘症比耳。麻后切牙。其先未曾服药而切牙者。乃实症也。解毒乃止。而三味消 
毒饮(见三十三条)之类。可以随证加减而用。若已经服药而切牙者。恐服寒凉之药过多。有伤 
气血而然。宜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人参治之。 
朱曰 实证宜解毒。易治。多服寒凉伤气血。非大医不能治矣。 
x麦冬汤x 治痘症。便实而渴。 
生地黄 当归身 白芍药 麦冬 水煎服。 

卷之四
舌胎第八十五
属性:舌胎虽当分颜色。黄为胃火白肺热。惟有黑胎莫相逢。麻症逢之心经绝。 
舌者心之苗。心为君火。麻本火候。故舌有胎。胎有黄、白、黑三种。白胎为肺热。黄胎为脾胃 
热。均当清解疏利。更兼外症参详而治。如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甘草。葛根解肌 
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防风败毒散(见第五条)去桔梗、甘草。苏 
葛汤(见第六条)去柴胡、赤芍、甘草。俱可随症加减而施。纯黑者。则为心绝。黑而湿者。热淫血 
分。黑而燥者。热淫气分。皆为危候。此症无分首尾。均宜清热疏利。一例而治。并宜用白虎解毒 
汤(见二十六条)黑而湿者。多用生地黄、元参。燥者。倍用黄连、黄芩、麦冬、淡竹叶。加地骨皮、 
木通。黑色渐退者吉。不退者不治。 

卷之四
唇燥第八十六
属性:唇燥火热在胃脾。红赤热重淡白微。若带紫黑而燥者。苦寒之味始相宜。 
唇燥、乃脾胃二经之热。其症有三。一则唇淡白而枯燥者。其热尚微。以白虎汤(见二十六条) 
去甘草、粳米。加麦冬、木通、牛蒡子治之。一则唇赤而枯燥者。其热极深。以白虎解毒汤 
(见二十六条)加元参、牛蒡子、连翘、木通治之。一则唇带紫黑而枯燥者。其热剧而重也。以白 
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犀角汁、元参、牛蒡子、木通、车前子治之。惟宜随症轻重。以清热分 
利。方称良工。 

卷之四
唇舌破裂第八十七
属性:少阴太阴火上冲。唇舌必然见赤红。正收收后唇舌裂。心脾已绝归罗酆。 
唇舌破裂。此心脾之火甚上冲也。其色必深赤。间有紫黑者。若初发热。及正出之间。唇舌 
红而破裂者。此症还轻。斯时其毒在未出将出之际。若得火轻血活。内能托出。口能食物。斯为 
可治。药宜用寒凉。加以疏托之剂。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元参、牛蒡子、荆芥、葛根、 
薄荷叶治之。若正收与收后而唇舌破裂者。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黄柏、元参、山豆 
根、木通治之。若唇舌破裂而紫黑枯燥。此心脾二经俱绝。兼之血不活者。则难治矣。 

卷之四
咽喉痛第八十八
属性:火邪拂郁咽喉痛。射干鼠粘汤可用。吹喉惟有十宣散。莫犯金针病增重。 
毒火熏蒸气上炎。咽喉自此正疼烦。从来麻症多咽痛。莫作寻常喉痹看。 
麻症属火。咽喉疼痛。亦是常候。乃毒火拂郁上熏。故咽痛也。切勿误认作喉痹。而妄用金 
针去其血。初潮咽痛者。以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甘草、桔梗。加射干、山豆根主之。 
外以十宣散吹之。(有以甘桔汤加牛蒡、连翘、升麻治之者。万不可用。方已芟。)已出而咽痛 
者。以静远主人射干鼠粘子汤去升麻、桔梗、甘草。或钱氏甘露饮去熟地黄、酌用石斛、茵陈。 
加牛蒡子、射干、防风主之。麻症有咽喉痛者。不拘初热正出已收。俱以射干、牛蒡子、山豆根、 
防风煎汤与服。外用十宣散吹之。或用二圣散吹之。如麻症有结喉等候。以射干消毒饮(见五 
十三条)去甘草加防风主之。如麻毒上攻。咽嗌肿痛热渴。或肿毒不消等症。以加味骨皮清膈 
散(见五十条)去当归、滑石、桔梗、甘草、紫菀。加石膏、元参、麦冬、薄荷、防风、牛蒡子主之。 
(有以大如圣饮子治之者。非惟不识避忌。而实于病无济。方姑为收录。)如麻症血热。咽喉不 
利者。以加味消毒饮去甘草。加射干、生地黄。或以紫草消毒饮。去甘草。加生地黄、防风、射干 
治之。如咽不利。而兼风热咳嗽者。以射干消毒饮(见五十三条)去甘草。加防风、连翘、桑白 
皮、贝母治之。如咽痛。而麻不大起发者。以消毒饮(见二十三条)去甘草。加葛根、前胡、射干 
主之。如肺热咽痛、声音不清者。以全书除热清肺汤(见五十五条)去石膏。加射干、牛蒡子、黄 
连主之。(有以甘桔清金散治之者。不可轻用。方仍收。)大凡麻症咽痛不堪者。照症用药而外。 
不拘前后。外用十宣散、二圣散、玉锁匙、化毒丹等方。任凭选用吹之。 
x静远主人射干鼠粘子汤x 
射干 山豆根(各一钱五分) 牛蒡子 紫草 紫菀茸(各一钱) 蝉蜕 升麻(各六分) 木通 石膏 
桔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 灯心九根引。水煎。食后服。 
x钱氏甘露饮x 治心胃热。咽痛。口舌生疮。痘疹热毒上攻。牙龈肿。牙齿动摇。 
天冬 麦冬 生地黄 枳壳(炒) KT 石斛(去苗) 黄芩 熟地黄 茵陈 枇杷叶 甘草 水 
煎。食后服。牙齿动摇者。并以此漱口。 
x加味消毒饮x 
牛蒡子(一钱五分) 荆芥(七分) 防风(六分) 紫草茸(一钱) 甘草(五分) 糯米一撮引 
。水煎。不拘时服。 
x紫草消毒饮x 
紫草 连翘 牛蒡子(各一钱) 荆芥(七分) 山豆根 甘草(各五分) 水煎。不时温服。 
x十宣散x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 儿茶 雄黄 苦参(各五分) 硼砂(五分) 乳香(一分) 元 
明粉(三分) 冰片(少许临用时下入药内) 为末。每用五厘。以竹管吹入喉中。 
x二圣散x 
苦参(三钱) 僵蚕(二钱) 为末。吹喉二三次。即痛止肿消。 
x玉锁匙x 
焰硝(二两五钱) 硼砂(五钱) 僵蚕(二钱五分) 冰片(一厘)为末。每用五分吹喉。 
x化毒丹x 
薄荷叶 荆芥穗 雄黄 辰砂(各二钱) 朴硝(一钱) 牙硝 硼砂 甘草(各二钱五分) 桔梗 
(五钱) 山豆根(一钱五分) 为细末。以竹管吹入咽中。或以水调服。 
x大如圣饮子x 
牛蒡子 桔梗 甘草(各一钱) 麦冬(五钱) 水煎服。 
x甘桔清金散x 
牛蒡子(七分) 连翘 甘草(各五钱) 桔梗(一两) 诃子皮(三钱) 为末。薄荷少许。煎汤 
。下一钱。或加薄荷。水煎服亦可。若非声音不清者。则去诃子皮。 
〔附〕治平常咽喉方备用 
x射干鼠粘子汤x 治咽痛。 
牛蒡子(四两) 射干 升麻 甘草(各一两)水煎服。 
x甘草防风汤x 
甘草(一钱) 防风(二钱) 桔梗(六钱)水煎服。 
x加味甘桔汤x 治咽喉暂用。 
桔梗(八分) 甘草(一钱二分) 牛蒡子 射干(各六分) 防风 元参(各四分) 生 
姜一片引。热甚者。去防风加黄芩。 
x五拗汤x 治咽痛。 
麻黄 杏仁 荆芥 桔梗 甘草 姜引。水煎服。 
x射干散x 治咽喉肿痛。 
射干 元参(各钱半) 牛蒡子(一钱) 升麻(八分) 桔梗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x海上方x 治骨鲠。 
金凤花根 打碎。以米醋煎。用有嘴壶盛之。令患者将口衔壶嘴。仰面咽之。其骨即出。吞药 
之时。勿令沾牙。或用玉簪花根。威灵仙根。如前法治之。亦可。 

卷之四
头疼背强头项肿遍身痛第八十九
属性:寒热头疼兼背强。遍身痛楚苦难当。更有头项俱肿者。都缘毒火未清降。 
麻症本类伤寒。倘或不避风寒。未经清解。邪火内迫。毒攻于里。症生多端。或有伤寒并作。 
头疼背强。或头面颈项浮肿。或脉强火盛。大热作渴。或麻收之后。发热而遍身疼痛。种种症候。 
在所不免。急宜清火解毒。如寒热并作。头疼背强者。当用表散。以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 
麻、桔梗、甘草。略加白芷治之。(有加羌活者。大非所宜。)头面颈项肿者。以宣毒发表汤。(见 
第五条)去升麻、白桔梗、甘草。加葶苈主之。脉强火炽。热盛作渴者。则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 
六条)主之。如麻出稠密。遍身疼痛烦躁者。以凉血饮子(见四十五条)去赤芍。加连翘、牛蒡子主 
之。如麻收后。遍身疼痛者。以古方黄连解毒汤。(见三十五条)加葛根、前胡、白芷、防风治之。 
(有加升麻羌活者。亦非所宜。) 
朱曰 时医不敢用表散。盖慎之也。惟麻证则必须表散。如项肿遍身痛。以及腹肿腹痛 
证。皆毒邪闭塞。证虽凶猛。用清热解毒。佐以表散。无不奏效如神。 

卷之四
腹痛第九十
属性:腹痛原因毒内攻。首尾治法不相同。清解通利消饮食。更分虚实莫朦胧。 
腹痛之症不一。总由火毒内郁。而不能出。或为风寒壅滞遏抑。或因饮食停滞不化。而皆能 
致痛。若见于初热正出之间。风寒壅遏。毒反内攻。而腹痛者。急与疏表。麻出透而痛自止。以宣 
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甘草、淡竹叶。或葛根解肌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加枳 
壳。或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治之。若饮食过伤。腹满胀痛者。以枳实导滞化毒汤去山楂、 
浓朴、槟榔、甘草治之。(有用平胃散。加神曲、山楂、麦芽、枳壳、木通治之者。治腹痛满固当。而 
治麻腹痛亦非所宜。方仍附收。)大便秘者。加丑牛、或大黄以利之。小便赤涩不通者。加猪苓、泽 
泻以导之。若于正收及收未尽之时而腹痛者。乃外邪未尽。而复入里所致。宜兼清中外。法当疏 
托。佐以清解。使毒复出。而痛自止。以清热透肌汤(见二十五条)加枳壳。木通、黄芩治之。如 
麻全敛之后而腹痛者。治宜清凉解毒。佐以风药。兼分利余热。使毒内消、而痛自愈。以化毒清表 
汤(见十六条)去知母、花粉、桔梗、甘草。加枳壳治之。又须验其有无他症。分别属虚属实而治。 
若邪热内结而腹痛者。以通利大便为主。以河间凉膈散(见二十六条)去甘草治之。如麻后脾气 
不调而致腹痛面目四肢浮肿者。以分利小便为主。以导赤散(见二十六条)治之。腹疼而小便不 
通者。以导赤散(见二十六条)加芍药治之。若麻症毒重。腹痛烦躁潮热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