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要“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禁止总要用“不”来反抗。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反
抗期。这种现象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紧密联系,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程序。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反抗期
出现。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反抗行为,这多是由于非儿童自身的问题所致,如父母的教育过
于严厉,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而不可能反抗,或者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从
而剥夺了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据研究,意志力正常发展的幼儿,有84%经历过反抗期,而意志力薄弱的幼儿中只有
21%经历过反抗期。对成人以后的人格调查发现,在幼儿期经过了反抗期者自主性强,幼
儿时未表现反抗期者,一般在成人以后都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
第三单元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六七岁一十一二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L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
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
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儿童的认
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
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
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着重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
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一、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的增加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研究资料(见表3—6)表明儿童的记忆容
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学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相当。
表3—6 各年龄阶段短时记忆广度
被试 幼儿 初小 高小 初中 大学
2.记忆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图3—3表明,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都随儿童的年龄而发展,在小学阶段有意识记开始
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有意识记
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识记,当儿童对所要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进行意义加工的
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
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学习中越来越多地进行意义记忆。一
项要求7—15岁儿童在识记同一教材之后的一段时间进行再现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年龄越
大,年级越高,意义记忆的百分数也越高(7岁的意义识记为28%、10岁为44%、12岁为
45%、15岁为83%),与此对应,机械记忆的百分数随之下降。也有某些儿童由于对所学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图3—3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比较
(引自陈千科(3nhyehko),1945)
内容不理解或不够理解,以至长期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方法上,简单地搬用现成的公式定理,
而看不清其中的道理,这势必影响他们记忆的发展和以后学习的提高。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词的抽象记
忆迅速发展,其增长率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中、小学阶段,直观形象记忆
和词的抽象记忆(包括具体词和抽象词)都随年龄而发展,但对词的材料识记的增长率比直观
材料增长率要快,五年级以后对意义抽象的词的再现增长率又超过意义具体的词的增长率。
3.记忆策略的运用
儿童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记忆的效果。记忆策略是人
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
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
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
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下面介绍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
(1)复述(背诵):背诵是能促进儿童记忆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
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意识活动。实验说明,儿童掌握背诵策略是
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5岁者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另有研究进
一步说明,910岁以前的儿童尚不能很好地主动利用背诵策略来帮助记忆的保持。对不
能自发地进行背诵的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把他们的记忆成绩提高到接近主动背诵的
儿童的水平。
(2)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
帮助记忆。组织策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研究表明,年长
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多地采用归类策略。但不同年龄儿童分类的水平也不同,年龄小的往往
按简单联想归类,稍大的儿童常以功用关系分类,然后才逐渐发展到按概念进行分类。
②系列化: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
11,‘@+.:漆
一小学生记记
一大班幼儿熬
一¨雪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b理咨询师
方式。小学一年级还不能运用系列化策略,从三年级开始,这种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4.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
提高儿童记忆的效果需要以上述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为依据,而记忆的发展又受到社
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促进记忆的发展。
(1)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
儿童的经验丰富,知识增多,认知水平就会相应提高,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也会畅通,
从而会促进意义记忆的发展,促进组织策略的运用。
(2)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
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与言语和思维有密切关系,类别概念和言语发展水平对记忆有重
要影响,所以促进记忆的发展是不能孤立于言语和思维发展之外来进行的。
(3)利用记忆发展特点,促进记忆发展进程
不同年龄阶段各有记忆特点,适应并利用这些特点帮助儿童提高记忆发展水平。如小
学低年级(6口7岁)是掌握策略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最易接受教育条件的影响,及时给
予适宜的指导就能促进儿童从不能主动应用策略过渡到能主动应用策略来进行记忆,从而
缩短过渡性的中间阶段。
(4)编织记忆之网
帮助儿童建立新知识的关系网,运用新旧知识的关联,建立新知识同已有知识的联络
网,再引导儿童通过联想建立各种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结,形成多通道、多结构、多联结
的知识网,从此连接记忆之树、编织记忆之网。这既有助于记忆的短时再现,也有助于记
忆的巩固和准确性。
(二)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
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年
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思维发展过程的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
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童年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束缚,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或三年级以
下,他们的逻辑推理需要依靠具体形象作支柱,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在解决问题
的思维活动中,往往是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同时起作用,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抽象逻
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这个发展过程是两种思维成分相互渗透,进行消长变化的复杂过程。
(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在整个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也存在着具有关键性的转折年龄。一
般认为,这个转折年龄在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也有研究指出这个重要阶段的出现具
有伸缩性。根据教学条件,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或者延缓到五年级。这里强调了思维发展具
有重要的转折期,要求教育应适应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发掘他们的巨大潜在能力,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2.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性的划分,6岁、7岁一11岁、
岁的小学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人逻辑运算时期。其主要思维特点是:
(1)掌握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
响,而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也就是说儿童的认识能力不再因为事物的非本质
特征(如形状、方向、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能够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本质不变性。
(2)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思维活动既可以向一个方向运行,也可以返回,向另一个方向运行。
思维的可逆性活动有两种。第一种是反演(或否定)可逆性,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
幼儿认为香肠形状大于球形状,小学儿童就认识到改变了形状还可以改回来,所以两者仍
然一样大小。这说明儿童对物体的变化已有了可逆推理的能力;第二种是互反可逆性,如
A)B,它的反运算则是B≤A,两个运算之间是等值的。
(3)“补偿关系认知
如果把两个相等的胶泥球中的一个压成饼形状,幼儿会认为饼状大于球状,小学儿童
就认识到饼形状虽然比球形状大,但同时它也薄了,所以两者仍然一样。这说明儿童已能
从两个维度的补偿关系上认识事物的不变性了。
思维运算是以某种守恒性为前提的,思维运算的守恒性又与思维活动的可逆性、补偿
关系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新的思维结构形成,使儿童认识事物容易把握本质特征,从而为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行推理还必须掌握类别体系化和序列化等推理规则,童年期儿童具有
了掌握基本推理规则的能力。
(1)类别体系化
类别体系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类能力,也称类群集。按类别体系分类,实际上是将子类
包含到一个更大、更普遍的类中去的过程,这是类包含问题,如图3—4所示:
可以表示为A+A,:B, B+B,:C, C+C,:D,
D
图3—4 类别体系化示意图
B
、√\
·15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像松树(A)、树(B)、植物(C)、生物(D)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呈这种树叉状的类
别从属关系。当儿童理解了大类和子类之间的包含关系,就能够在各层级类别之间自由地
往复思考。
(2)序列化
序列化也称关系群集。序列化主要反映儿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在对称关系中,
序列化的演绎表现为:在A、B、C中,已知A:B、B:C,儿童能推论出A:C的结论;
在不对称关系中,儿童可以根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