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阅读-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30秒钟内准备好
请依以下的程序,作好阅读的准备。你也可以使用录音带,或是请朋友为你朗读。
●把准备要看的文章放在面前,先不要开始阅读。
●闭上眼睛,放松心情。从头顶到脚尖都要意识到自己本身。挺直背脊,放开多余的力气,以平缓的节奏呼吸。
●在心里面说出此次阅读的目的。(例如:“我要在接下来的10分钟阅读这本杂志,好让自己更善于利用时间,或是获得灵感。”)
●想像你把橘子放在后脑勺上方。
●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眼角和嘴角显出微微的笑意,松弛脸上的紧张。感觉自己虽然闭着眼睛,而视线却不断在扩展。现在你的眼睛和内心已经有了直接的联系。
●一面维持这种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一面轻轻地张开眼睛,以你觉得最舒服的速度开始阅读。
第三章(2)
更新时间:2009…9…29 17:13:38 字数:1766
“橘子集中法”的由来
对一般人来说,要进入理想的阅读状态并不容易,在工作场所则更困难,因为随时都有电话铃响、说话声,也许要准备即将开始的会议,心里也可能惦记着回家途中要采买的东西或修理车子等事,有太多杂念在阻碍着我们的阅读。
我们的头脑是如此的纷乱,如何才能集中精神呢?这正是一种注意力散漫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话说回来,理想的阅读方式是完全的专心,如忘我一般的专注。这种状态有时被称为“流动状态”,可借由“橘子集中法”来产生。
在20世纪80年代,我在探讨脑与心的杂志《头脑报告》(Brain/MindBulletin)中,看到一篇非常有趣的报导,内容是关于阅读专家隆。戴维斯的事迹。戴维斯曾经有阅读障碍①,他在寻求解决办法时,发现两个事实:
一、有阅读障碍这个毛病的人无法将注意力固定于一点。
二、善于阅读的人会将注意力固定在后脑上的某一点上。
有了这两个发现之后,他开始训练自己把注意力固定在那个位置,结果不到三年,他的阅读力、写作和拼字的能力就从小学程度一举进步到大学程度。
戴维斯目前开设诊所,专门治疗患有阅读障碍的人士,并著有《阅读障碍的才能》一书,详细说明了如何治疗的技术。他的讲习会的课程,一开始是所谓的“视线意识的中核”训练,指导如何将注意力固定在理想的位置上。
我立刻尝试这个技巧,很快就实际感觉到集中力提高,阅读也变轻松了。
于是我心想:“如果这个技巧对阅读障碍者有效,那么对一般人而言会带来什么效果呢?譬如对于因为注意力散漫而无法顺利阅读的人应该也很有效吧?”
戴维斯的体验使我的研究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了使他的“视线意识的中核”效果达到最好,我想出了“橘子集中法”。
大部分人在采用“橘子集中法”之后,就能体会到一些效果。首先是可以轻易地进入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然后心情会平静下来,精神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起来。这也就是说,阅读能力能在瞬时之间提升。
回顾历史,人们曾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践“橘子集中法”。中国自古相传的“思考帽”或“魔术师所戴的三角帽”,甚至“圆锥形帽子”,原本就都是为了提高注意力而发明的。这些帽子都具有使注意力固定在后脑某一点上的功效。
现在,我们就来试试这个技巧。
如果橘子的模样不适合你,你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将注意力挪到后脑上方。例如,你可以想像你戴着草帽,有一只鸟停在帽顶上,你要一边感觉到头上草帽的重量,一边把注意力放在鸟的身上。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想像“自己脱离身体去阅读”,或者“正在自己的头上凝视自己”。这时,你要确实察觉到自己的心情或感觉的变化。
采用上述任一种方法将注意力固定在一点上,然后睁开眼睛,就会发生很奇妙的事情。你要阅读的文章会忽然变得很简单,视线扩展开来,连捧着书页的双手都看得很清楚。在这样的状况下,你所吸收的视觉信息会比以前多很多。
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把头脑调整到适合阅读的状态。
但是,你在阅读时并不需要一直注意头上的橘子。固定注意力就像是在石拱门顶端安置定石一样,顶端的定石具有使其他石头固定下来的功能。同样,将部分注意力固定在一点时,就可以使其余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
固定好部分注意力之后,即使忘记了这件事也没有关系,就像你走进大门时,不需要把门一起带进屋里一样,直接开始阅读文章吧!以后的事情交给头脑去做就可以了。
我们再来简单地复习本章的重点。
●准备是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必要条件。
●构成准备的两大要素是:明确的目的,以及把注意力固定在后脑上方的一点,然后进入理想的阅读状态。
●有目的的阅读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头脑。
●“橘子集中法”是使注意力固定在一点上,进入理想阅读状态的方法之一。
你可以马上试用这个技巧,继续阅读本书。
现在有了强烈的目的意识,想像自己在阅读下一章。将注意力放在后脑上方的某一点上,并确实感觉到注意力移到那个位置了。
开始阅读时,你会觉得很放松,同时觉得自己的精神很集中。现在你已经进入流动的状态,作好阅读的准备了。
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了。
第四章(1)
更新时间:2009…9…29 17:14:09 字数:3717
我们只能阅读已经懂得的东西,这也就是说,人脑只能理解熟悉的结构。事前对一篇文章的认识越多,阅读就越简单。
了解文章结构的快捷方式就是“预习”。有了预习之后,了解内容的速度就会顿时加快,所需时间只要几分钟,有时甚至几秒钟就够了。
预习有三个阶段:
一、调查文章。
二、寻找关键语。
三、重新检讨阅读方针(检讨是否需要阅读)。
一、调查文章
想想买下房子之后的情况。你要如何了解邻近的区域?
以我和内人来说,首先是探查房子四周,步行到湖岸,在附近绕一圈,然后开车到邻近的小学,再进入市中心。接着,一边看地图一边寻找附近的闹市区和公园。
换句话说,是从大致了解那个区域开始。
当你在阅读书本或杂志时,也是要从翻阅全部的内容开始。像这样子先翻过一遍的动作,就称为“调查”。调查时可以了解到文章的结构,知道要以什么方式来阅读。而在翻阅时,要先注意以下的几个部分:
●书名和副标题
●封面或封底所写的文字
●目次
●著作的日期
●索引
●如果是书籍,要注意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如果是其他文章,就要注意章节的开头和最后的段落
●标题、小标题、粗体字
●图案、图表和说明
●摘要、结论、末尾的提问
从以上的调查中所得到的信息会多得令你吃惊。有时光是在这个调查阶段,就能让你获得所有想知道的事情。
我们在调查时可以了解文章的概要,在某种程度上预知即将阅读的内容,并知道重要的信息刊载在哪里。
譬如技术性的入门书,通常有按部就班的步骤说明。而像陈述意见的报告书等文件,一般的模式是先点出问题、说明背景,然后才提出解决的方法。
调查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简短的报导只要30秒,较长的文章或报告书也许要3分钟,一本书则花上5~8分钟就够了。如果用了更多时间,那就称不上“调查”了,你可能是在沿用旧方法阅读那篇文章。
调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帮助记忆。调查时,你会整理看过的内容,轻易地在脑中组织它的结构。不管是什么内容,经过你积极地组织,就能够牢记不忘。
二、找出关键语
在阅读文章时,你是否曾有过某个词语忽然跃入眼前的经验?
像这种跃入眼前的词语就是所谓的“关键语”。关键语会不断地重复,彰显出文章的中心要旨。
找到关键语,就能顺利掌握文章的概要。在影像阅读和活化时,脑部会紧盯着关键语,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语,迅速了解内容,以达到阅读的目的。
还有,关键语也会提高“好奇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用在这篇文章里?”好奇心像这样被提高之后,精神就会保持集中,阅读也会更有效率。
要寻找关键语很容易,例如在第二章里,我常用到的“小学时被灌输的阅读法”、“形态转换”、“明确的目的”等词语,就是本书的关键语。
像非小说类的书籍,大部分人都能轻易地找出关键语,可是像短篇小说、剧本、小说、诗等文学书籍,有时就很难发现关键语。小说类书籍的关键语通常是主角、地方或物品的名字。
找出关键语的程序就好像要跳下水之前,先大致查看那池水一样。
你可以试着每20页就翻开览阅一下,看有什么吸引你目光的词语。
在封面、目录、标题中不断出现的词语,或是索引中页码出现最多的词语,都值得注意。那些都是找到关键语的重要指针。
如果是报导文章,建议你在脑海中想出5~10个关键语;如果是书籍,不妨用手写下20~25个关键语。只要两分钟,应该就能找到。
请你轻松地完成这个程序。
与其刻意去想:“好,我要好好找一找!”不如抱着游戏的态度,这样会比较容易找到。
三、重新检讨阅读方针
预习的最后阶段是“重新检讨阅读方针”,以透过调查和寻找关键语所得到的信息为基础,询问自己以下的问题,自我检讨接下来的阅读方针。
“这篇文章值得进一步阅读吗?”
“我想要知道详细的内容吗?”
“继续看下去能达到当初的目的吗?”
“有必要重新设定阅读的目的吗?”
你听说过“80/20定律”吗?其大概的内容是:依重要的程度列出形成结果的因素时,前面20%的因素就已经决定了其余80%的结果。这个定律也适用于文章的阅读。你现在想看的书籍或报导文章可以列入你前20%的重要部分吗?分辨出这一点对于你目标的达成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预习时,也许你会判断那本书或那篇文章“没有阅读的价值”。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没必要为不具价值的信息浪费时间。你大可把时间挪去做其他的事情。
此外,预习之后,你也可能认为:“只要知道大概就可以了。”这也是个聪明的选择。即使你在预习后还想知道得更详细,也知道要翻到哪里去看。
这就像是“拥有一套百科全书”,你不必记住每一卷的内容,只要知道需要时应该去查哪一卷就行了。
阅读就像在超市购物
我们的头脑擅长整理所吸取的信息,还有认识文章的结构。
预习对这两方面都很有用,能帮助头脑整理文章的内容,认识文章的结构,找出主旨,然后全面地了解。
只要预习几本书,你就会知道,达成阅读目的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其实只占了整个文章的4%~11%。
文章还没有被整理之前,就像新生儿初次看到世间的情景一样,充满了毫无关联的声音、景色和种种不同的感觉,一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形容的“喧嚣嘈杂的混乱”状态。
预习的成功秘诀是:不深入阅读。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也许会禁不住想要照平常的方式继续看下去。如果眼睛产生想要看得更详细的征兆,你就要控制这种冲动,继续预习下去。
我们要从花在阅读上的分秒时间上,得到最大限度的价值。过早详细阅读只会使你降低速度,忽略阅读目标,而看起与目的无关的段落或书页,如此将使你变得没有心情,觉得兴趣索然,甚至打起瞌睡来。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暂时抑制详读的欲望。有所抑制,自然会增强阅读的兴趣,因而也就会产生“我想多知道一些”、“我想去充实脑中形成的骨架”等需求。
预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