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 >

第3节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第3节

小说: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七味为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下一钱至二钱。 
x抵圣散x 
虎胫骨(不计多少,打破,酒浸,蘸酒旋炙令黄脆为度。) 
上一味为散,每服半钱,入薄荷末一钱,人参末半钱,煎乳香酒调下。 
仁斋云∶虎骨酥炙黄捶碎如米,每骨一升,以酒三升,浸五日,空心服一盏,冷则暖之 
x麝香丸x 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 
大川乌(八角者三个,生用) 全蝎(三十一个,生用) 黑豆(二十一粒,生用) 地龙 
上为细末,入麝香半字约三分,同研匀,糯米饮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 
,夜卧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许叔微云∶予得此方,凡是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州日,有一贵家妇人, 
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予曰∶此正历节痛,三服愈。 

卷一中风统论
鹤膝风
属性:x 丸x 
(一条,头尾全者) 白附子 阿魏 桂心 白芷(各一两) 乳香(三分) 
威灵仙 地骨皮 牛膝 羌活 安息香 桃仁(各一两,生,同安息香研) 没 
上十六味, 、桃仁、白附、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乳香、没药九味,同童子 
小便并酒二升炒熟,冷后,入余药为丸,蜜丸如弹子大,空心温酒化下一丸。( 即全蝎也, 
气味甘辛平,有毒,主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 

卷一中风统论
风缓
属性:风缓即摊缓。其候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收摄者,谓之摊。其四肢虽能举动, 
而肢节缓弱,凭物不能运用者,谓之缓。或以左为摊,右为缓,则非也。但以左得之病在左,右 
得之病在右耳。推其所自,皆由气血虚耗,肝肾经虚,阴阳偏废而得之。或有始因他病,服 
吐下之药过度,亦使真气内伤,营卫失守,一身无所禀养而然也。(《圣济》) 
风缓者,风邪深入而手足为之弛缓也。夫脾主肌肉四肢,胃为水谷之海,所以流布水谷 
之气,周养一身。脾胃既虚,肢体失其所养,于是风邪袭虚,由腠理而入肌肉,由肌肉而入脾胃 
,安得不为之缓废乎。又人之一身,筋骨为壮,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气虚,风邪袭之,亦 
有肢体缓弱之症,是当先祛风而后益之。(《仁斋》) 
x天麻浸酒方x 治瘫缓风,不计深浅,久在床枕。 
天麻 龙骨 虎骨 骨碎补 乌蛇(酒浸,去皮骨) 白花蛇(同上) 羌活 
牛膝(各半两) 松节(锉) 败龟板(酥炙) 干熟地黄 当归 川芎 茄根 
附子(一枚,泡去皮脐) 大麻仁 原蚕砂(炒,各一两) 
共十九味, 咀,如麻豆大,用酒二斗浸,密封。春夏三日,秋冬七日。每服一盏,不 
x四斤丸x 治风寒湿毒,与气血相搏,筋骨缓弱,四肢酸疼痒痹。 
宣木瓜(去穣,切,焙) 天麻 牛膝(焙) 苁蓉(洗切,焙) 
上四味各一斤,用好酒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干为末。外用熟附子、 
虎骨酥炙各二两为末,用浸药酒调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温酒或豆淋酒下。 
一方∶加当归三两,乳香、没药、五灵脂各半两,麝香一钱,名大四斤丸。 
x新定x 
人参(一两半) 黄 (一两半) 白术 何首乌 肉苁蓉 菟丝子 牛膝(各四 
(三两) 川萆 (三两) 骨碎补(三两) 狗脊(三两) 川附子(三两) 川乌 
羌活 防风 地龙 全蝎(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 

卷一中风统论
风瘙痒
属性:风瘙痒者,表虚卫气不足,风邪乘之,血脉留滞,中外鼓作,变而生热,热即瘙痒。久 
不瘥,淫邪散溢,搔之则成疮也。 
x防风汤淋洗方x 
防风 苦参 益母草(各三两) 白蒺藜(五两炒) 荆芥穗 蔓荆实 枳壳(各 
每用三两,方一斗,煎至八升,乘热淋洗患处。 
x松叶酒方x 
松叶一斤,酒一斗,煮三升,日夜服,出汗。 
x胡麻散x 治脾肺风毒,攻注皮肤,瘙痒,手足生疮,及遍身 ,发赤黑靥子 
胡麻(炒令香熟) 枳壳(各二两) 防风 蔓荆实 威灵仙 苦参 川芎 荆 
芥穗 何首乌(米泔浸透,去黑皮,炒干) 甘草(炙,各一两) 薄荷(半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温酒下。或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x洗方x(思永堂松年大伯常用此方治遍身 作痒,以之浴身。后先父用之无不效 
紫背浮萍(半碗) 草(一握) 蛇床子(五钱) 苍耳子(一两) 防风(五两) 煎汤熏洗数次,无不愈 
者。 

卷一
诸湿统论
属性:温气不一,有天之湿,雾露雨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营卫。有地之湿,水泥是也 
本乎形,故先伤皮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酒水乳酪之类是也,伤于脾胃。有汗液之湿, 
汗液亦湿也,止感于外。有人气之湿,太阴湿土之所化也,乃动于中。天之湿,汗之。地之 
湿,渗之。饮食之湿,在上吐之,在中夺之,在下者引而竭之。汗液之湿,亦以汗取之。人 
气之湿,属太阴所化,在气交之分。土兼四气,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备在其中,当分上下 
中外而治,以兼化四气,淫佚上下中外,无处不到也。大率在上则病头重胸满呕吐;在外则 
身重肿胀;在下则足胫跗肿;在中则腹胀中满痞塞。其所用药,亦兼寒热湿凉以为佐使而治之。 
湿之为病,有自外入者,有自内生者,必审其方土之病本。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 
从外入,多自下起,是以重腿香港脚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食生冷 
湿面,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或腹皮胀疼,甚则中满水蛊,或周身浮肿如泥,按 
起,此皆自内而生者也。审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责其根在内者也。然方土内外,亦 
互相有之,但多少不同,须对症施治,不可执一也。中湿与风寒气合者为痹,其寒多者为痛 
,为浮肿,非术、附、桂不能去也。其风多者,为烦剧,为流走,非麻黄、薏苡、乌头不能 
散也。其湿多者,为坚满,为气闭,非甘遂、葶苈、枳、术不能泄也。 

卷一诸湿统论
散湿之剂
属性:x麻黄加术汤x 《金匮》云∶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杏仁(七 
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 
按∶此治寒湿在表之剂也。寒固当汗,而湿在表者,亦非汗不解,故以麻黄散寒,以白 
术除湿。取微汗者,汗大出,则湿反不去也。 
x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x 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 
久伤取冷所致也。(方详《金匮》,兹不赘。) 
x羌活胜湿汤x(东垣) 治湿气在表,脉浮,身重不能转侧,自汗,或额上多汗,此 
羌活 独活(各一钱) 川芎 本 防风 炙草(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如腰痛中冷沉沉然者,有寒湿也。加酒洗汉防己、附子各五分。 
按∶此治风湿在腠理及关节之剂。吴鹤皋云∶无窍不入,惟风药为能,故凡关节之疾病 
,非羌活、独活等不能致也。 

卷一诸湿统论
渗利之剂
属性:x五苓散x 通治诸湿肿满,呕逆泄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桂 
上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愈。 
x肾着汤x(《三因》) 治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 
干姜(炮) 茯苓(各四两) 甘草(炙) 白术(生用,各二两) 
上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以上温利之剂,湿兼寒者宜之。 
x清热渗湿汤x 
黄柏(盐水炒,二钱) 黄连 茯苓 泽泻(各一钱) 苍术 白术(各一钱半) 
上七味,水二蛊,煎至八分服。 
此清渗之剂,湿而热者宜之。 

卷一诸湿统论
下湿之剂
属性:x舟车神佑丸x 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者。 
甘遂 芫花 大戟(各一两,并醋炒) 大黄(二两,酒浸)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各半两) 黑牵牛(头末,四两) 轻粉(一钱) 取虫加芜荑(半两) 
上为末,水丸,空心服。(治法服法详载《准绳·痰饮门》。) 
x青木香丸x(方见疝症。) 

卷一诸湿统论
上下分消之剂
属性:x除湿汤x(《百一》) 治伤湿,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小便闭,大便溏 
,腰脚痹冷。皆因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着湿衣所致。 
生白术 藿香叶 橘红 白茯苓(各一两) 炙甘草(七钱) 半夏曲(炒) 浓朴 
(姜刺) 苍术(米泔浸,炒,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姜七片,枣一枚,水煎食前温服。 
x升阳除湿汤x 治伤湿,肿泻,肠鸣腹痛。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风 半夏 益智仁 神曲 泽泻(各五分) 麦 面 
陈皮 猪苓 甘草(各三分) 苍术(一钱) 
上作一服,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去滓,空心服。 
东垣云∶虽有治湿必利小便之说,若湿从外来而入里,用渗利之剂以除之,是降之又降 
竭其阳,而复益其阴也。故用升阳风药即瘥。大法云∶湿淫所胜,必助风以平之也。愚谓湿 
病用风药者,是助升浮之气,以行沉滞之湿,非以风胜之之谓也。又湿在上在表者,多挟风 
气,非汗不能去也,荆、防、羌、麻,祛风之品,岂能行湿之事哉。 

卷一
瘟疫大法
属性:瘟疫之病,近代诸家,多与温病同论,以其声称之同,与病形之似也。然而瘟疫者,天 
地之 
得理,则未必致死,亦必不传染多人,故其方法,宜应别论。且也岁运有太过不及之殊,天 
时有恒雨恒 之异。是以疫疠之行,亦有表里寒温热湿之分,其可以一概论哉。约而言之, 
计有三门。若其表里俱病,而盛于表者,则用东垣普济消毒之法。若其病不在表,又不在里 
,而独行中道者,则用吴又可达原饮之法。若其表热既盛,里证复急,治表治里,救疗不及 
者,则用陶尚文三黄石膏汤之法。此瘟疫入手法门也。亦有邪气独盛于表,而里无热症者, 
则活人败毒散之治也。亦有寒湿独行,而病在肌皮胸膈者,则东坡圣散子之证也。合前三法 
,共为五法。以余所见,则未有不兼里者;而有寒湿而无蓄热,亦十中未得其一二也。然而 
,法不可不备,惟用之者得其当耳。因并录五方于下,以见瘟疫之端如此,其病稍久,或六 
七日,或十余日,热深不解者,则同伤寒、温热治之。 
x普济消毒饮子x(东垣) 
黄芩(酒制,炒) 黄连(酒炒,各五分) 人参(三钱) 陈皮 元参(各二钱) 甘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各一钱) 僵蚕 升麻(各一钱) 柴胡(五分)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 
,口燥舌干,俗云大头伤寒。诸药杂治终莫愈,渐至危笃。东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 
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而为肿耳。须用芩、连等药,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稍热 
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愈,活者甚众。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 
势甚者,以砭针刺之,或加防风、川芎、薄荷、当归各五钱,水煎,时时服之。 
x达原饮x 
槟榔(二钱) 草果(五分) 浓朴(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 
上七味,以水二蛊,煎八分服。 
吴又可曰∶疫疠之邪,由口鼻而入,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胃亦近,乃表里之分 
即《内经》疟论所谓横连膜原是也。感之浅者,或俟有触而发;感之深者,中而即病。其始 
阳格于内,营卫营运之机,阻遏于表,遂觉凛凛恶寒,甚则四肢厥逆,至阳气困郁而通,厥 
回而中外皆热,昏昧不爽,壮热自汗。此时邪伏膜原,纵使有汗,热不得解。必俟伏邪已溃 
,表气潜行于内,精气自内达表,表里相通,振栗大汗,邪方外出,此名战汗,脉静身凉而 
愈也。若伏邪未尽,必复发热,其热有久有浅,因所感之轻重,与元气之盛衰也。要皆始先 
恶寒,即而发热,至于发出,方显变症。其症或从外解,或从内陷,外解则易,内陷则险。 
更有先后表里不同,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者;有但表而不复里者;有但里而不复表者 
;有表而里再表者,有里而表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多于里者;有里多于表者,此为 
九传。从外解者,或发斑,或战汗、自汗。从内陷者,胸膈痞闷,心下胀满,腹痛,燥 
便闭,热结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