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之一--阿德 >

第3节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之一--阿德-第3节

小说: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之一--阿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许多神经症患者一样,这里出现了器质上的缺陷。这一点对她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只能从她姐姐那里了解,对于老大我们所知甚少。
    虽然后来她没有再犯,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她时常会觉得呼吸困难。这是由于焦虑引发的一个症状。
    
这可能并不是甲状腺的问题,否则应该已经被医生诊断和治疗了。这很可能是心理问题。当她觉得自己被不公正地对待时,她就呼吸困难。不过事先要小心检查,确认是否是甲状腺导致的呼吸不畅。
    她在学校的生活相当愉快,也交了不少朋友。
    
不要忘记,像这种自私的人,他们极力想获得优越的处境,并不是一点都不与人合作的。她很可能做到在一开始表现得很讨人喜欢,在学校成为风云人物。因此,对她能在学校容易地交到朋友,我们并不感到惊讶。她的朋友们也许都愿意臣服于她。
    A在14岁毕业以后,仍然与家人同住了几个月;她每天上班,从事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
    那时候她可能觉得自己过得很愉快,也许那是一个她可以无顾忌地发表见解或者颐指气使地指挥别人的地方。
    后来她离家独处,开始为人料理家务时,新的麻烦出现了。
    
对她来说,做家务就等于向人屈服,这个女人是不肯低头的。她不肯向任何事低头,哪怕有时明明是与人平等合作,而非俯首称臣。她只想指挥别人,这一点我们又看到了新的证据。她不能忍受别人指挥她。有些女孩不得不做家务琐事,但不甘心情愿。我记得有一个女仆,当女主人叫她去清理一下鹦鹉笼子,她说:“您应该征询我的意见,问我今天下午打算做点什么,我将回答您说我很乐意去清扫鹦鹉笼子。”这样,就显得那好像是她自己的意愿,是她在发号施令。
    在她回家养病的一周前,她的后背上长了许多可怕的疗子,医生不得不让她回去休养。
    
我不会贸然宣称这些疔子是她怨怒的凝结,但是说每当她在生活中感到不顺心,就会造成点事,这却是一桩事实。我女儿是一名精神病医师,她研究过意外事故的发生,发现其中一半的肇事者都是不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的人。他们出车祸、不慎跌落或者碰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伤害自己的时候,无异于在说“我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是我父亲强迫我来的!”想想看,一半的事故都是如此!因此,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境遇并不满意的话,长疔子这样的事是会发生的。
    但是她对自己疾患并没有忧虑,因为她记得,她姐姐也曾经因为得了严重的传染病,类似地被医生送回家。
    她已经学会了怎样不着痕迹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无论如何,她在家的生活一度风平浪静。但是不久之后,她父亲就开始不满,说她在家白吃闲饭。这怒气发展到高潮,有一次她去厨房吃早饭,父亲竟然二话不说冲上去就给了她一铲子,明显是想砸她的脑袋。
    这还是早上,他没有喝醉的时候!
    她在恐惧中逃出家门,一整天都没有回来。这天大部分时间她都躲在教堂墓地中,后来她对棺材、殡仪人员以及与死有关的事情的恐惧也许与此不无关系。
    
现在有了新的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将这个女人的神经症症状看作是对其父亲的谴责,无论这个女人自己是否意识到。我们研究了这个女人的成长史和生活史,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一条主线:正如其神经症病症所表明的,那就是父亲对她的影响。她也许会这样想:“父亲毁了我,是他让我变成现在这样的。”没错,是父亲做得不对,但是女儿也一定要跟着错下去吗?这真的就像因果报应吗?难道父亲犯了错,女儿就非得跟着发疯犯错?这
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当事人就是认为父亲错了,她也得跟着错下去。这不是一个臆想的因果,而是由她自己亲自实现的因果。她做了一个推断,虽然其中的原因并不成其为原因。
    
傍晚的时候,母亲找到了她,劝她回家。回家之后父亲完全将早上发生的事当作一场玩笑,嘲笑女儿是个笨蛋。但女儿并不像他那样若无其事,她发誓以后也不回家住,从此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住在家里。
    
她应该还做了另外一个决定,“我将再也不待在别人管制我的地方”。我们经常可以在神经症病人身上发现这种孩子气的思维风格,他们只知道两极,要么管制别人,要么被管制。不仅在神经症病人身上,在普通人生活中,你也可以发现这种绝对化的思维。他们总是极端化,•;对事情做两极化的判断:上与下,好与坏,正常与不正常,等等。在小孩子和古希腊的哲学家那里,你也可以发现这种对立的思维习惯。
    她就以这样的思维方式作出结论、绝不能被人管制。
    
后来,她又回去从事家政服务,表现得十分卖力和勤恳。她喜欢做一些粗活,而不喜欢做那些“浪费生命”的事情,比如擦灰。她说那是因为她害怕自己会把那些娇贵的装饰品打碎。
    
在她的脑海中,她是一个孔武有力的女孩子。她看重气力,不喜欢料理房间。我们还记得因为弟弟受人宠爱,她对弟弟反感,她也许根本不想成为女性。她不喜欢诸如擦灰之类的琐碎事情。她没有准备成为一名家庭妇女。我将此称为“男性反抗”。
    这一事实很可能是她以后表现出破坏性愿望和情绪的前兆。
婚前的风波
  18岁时,她与一个年轻人订了婚,看起来这个男人完全听命于她。
    看来文章的作者有着和我们相同的思维方向,他也描述了当事人支配别人的症状。
    然而,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她讨厌起这个年轻人,说他“太抠门”。大约两三年后,她将订婚戒指扔到那个年轻人的脸上,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取消了订婚。
    这可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女孩子的取消方式!
    她说,带着几分得意,这个男人至今时她忠心耿耿,甚至在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仍然热烈地追求她。但对这个忠心的男人,她却没有丝毫表现出对整件事情的后悔和遗憾。
    在这件事上她没有后悔,因为她看不到那样做的理由。
    战争期间,她去了一个偏远的城镇,在一家军需品工厂工作,那里她遇见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这个男人。
    
我们知道,这个男人是一个瘸子。有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喜欢主宰别人生活的人往往选择和瘸子或者其他方面有缺陷的人在一起,要么是一个比他们社会地位低的人—有时候他们说是去挽救一个酒鬼的不幸生活。我要警告大家,尤其是女孩子,同时也包括男孩子,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没有人会接受在恋爱和婚姻中低人一等。他们会反抗,正如她丈夫一样。
    那时他在医院住着,因为战争不能回到家乡。从两方面看,他满足了当事人对于理想丈夫的要求--他个头很高,又不酗酒。
    
我们知道A的父亲经常借酒撒疯。很多人害怕酗酒者,就像害怕虫子或者老鼠那样,尤其是女孩子,因为她们不知道怎样应付一个酒鬼。不过为什么她喜欢高个子,我们无从得知。也许因为A残存着对父亲的崇拜,也许因为她自己长得挺高,或许A认为能管住高个比管住矮个子更有成就感,但是究竟如何还得问她本人。
    还有一个可能是他的残疾激发了她的权欲—控制和主宰的愿望是她的显著特征。
    文章的作者也看到了我指出的这一点。那就是这个女人的生活风格是十分具有控制欲。
    一开始,他们相处得不错。后来她未婚夫去了伦敦,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大概只有他自己晓得,他有意写了一封言辞暖昧的信激起她的嫉妒。
    
倘使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女人试图控制她的未婚夫,希望自己是他注意的焦点,,是他的唯一,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嫉妒是多么近在咫尺。她时刻小心,怕自己被废,就像当年因为其他孩子的出生,尤其是大弟弟的出生造成她失宠。
    出于猜忌和不快;A跟着未婚夫去了伦敦,在一家餐馆做女招待,并不遗余力地笼络她未婚夫。
    她为了占有他下了多大工夫!
    这样一来,两人对彼此的态度发生了一个转变。A变得更加急于求成、主动热切,而男的一开始温柔体贴,现在则变得漫不经心、冷漠被动。
    一开始是她逼得他温柔体贴,而现在他已经变得漫不经心。
    约会的时候男的要么迟到,要么根本不来。A疑心重重,常常以泪洗面,“和以前开朗的形象大为不同”。
    因为她忧虑担心失去自己以前的支配地位。
    第二次男的失约的时候,愈发过分—他害她在十一月寒冷的晚风和凉雾中苦苦等候了几个小时。
    
这实在很残忍,毫无疑问这个男人也没有做好准备迎接婚姻的到来。对任何一个女孩来说,这样的漠视都是一种伤害。她无法不形成强迫性的观念和神经症,凭此来压制住他。
    第二天,她才知道他之所以没有赴约是和一些朋友玩乐去了。她怒不可遏,发誓再也不要见他。
    她感到挫败。对其他人来说,此时也许会选择离开这样一个伙伴,而A;她是不肯投降的。她企图继续占有他。「
    她曾想解除婚约,但是没有真的这样做。她说还好没有毁约,因为三个星期之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对一个怀孕而未婚的女子来说,结婚似乎很好,但我认为并非如此。作为医生我们建议等等看。因为后面总会有许多麻烦出现。
婚后的困境
    
发现自己怀孕后她感到很绝望,第一次她明晰地想到自杀。未婚夫来安慰她,答应尽快娶她—大约一个月后他们结婚了。她很踌躇自己挤下来住在哪里。她害怕回家,因为父亲曾说过不管哪个女儿出了事他都不会管。尽管这一威胁并不是说真的,家里也梢话让她回家,回到家后她还是闷闷不乐。
的确,她感到很失败。
她生了一个儿子,让她觉得更加不幸,因为她和她丈夫都想要一个女儿。
    这倒是我们没想到的。我们还以为他们期望生一个男孩。为什么想要女儿,只有他们能解释。不过也许即使她生了女儿,也是一样的失望。
    也许应该指出,A对女儿的渴望,以及对自己生了儿子的失望可以跟她对儿子的反感联系起来。
    
我们没有和当事人面谈过,所以我们只能假设她不喜欢周围的男人,无论父亲还是弟弟。也许在她心目中,男性和女性是一对对立的概念。我们一般都说“异性,’,但是如果我们夸大了男女之何的“异”,将他们看成是对立的两种性别。这就犯了神经症病人常犯的毛病。
    
生育之后她又去了伦敦,和丈夫住在一所两居室的房子里.。她的状况又开始变坏。一开始,她和邻居们还相处得不错,后来她开始自卑。她嫉妒丈夫,觉得自己不像他那样受人欢迎。她觉得邻人的窃窃私语和鬼鬼祟祟的目光是在指责她,嘲讽她。
    也许她将邻居也看作是指使的对象,因此无法和他们形成和睦的关系。
    
由于她觉得自己被人讨厌,所以她不去主动交朋友,如她所说.“我行我素”。她还会高声地唱赞美诗,向邻居们显示自己非但不害怕他们的敌视,而且还很有教养。她对于邻居的不满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吵架和酒后的怒骂在他们那里是家常便饭。她和丈夫之间也时有龃龉 
 A在吵架之后获得同情的方法是很特别的,她会躺在床上,要挟说如果丈夫不让步的话,她就和孩子
一起去死。
    你看她是怎样施展自己的力量的!
    一天天下去,她的神经症症状越来越明显,丈夫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诊断为神经性消化不良,建议她把牙齿全部拔去。
    我认为这不是治疗,而是一种惩罚。
    她踌躇很久,最后决定接受治疗,在一个朋友的陪伴下去了医院。到了医院之后,A却大发脾气,坚决不让医生和护士碰她的牙齿。这使她的朋友十分尴尬。
    这说明她其实比那些医生还要清楚自己的病症所在!
    
可以想见,这位朋友拒绝再和她去医院。第二次,A自己去了医院,这一次,虽然紧张,但是A还是允许医生拔掉了自己的三四颗牙齿。接下来,事情就没有那么顺利了。有一次在连续拔掉十二颗牙齿之后,她大吵大闹,歇斯底里地发作。她说虽然打了麻药,她还是可以感觉到整个手术的过程。这一记忆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她时常提及这件事,显然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女人:30岁,被拔去了至少十六颗牙齿。我认为没有人可以轻松面对这件事!如果你知道对一个成人来说失去牙齿意味着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