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明道录-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出版,以求各界有心人士之指正。
… 页面 8…
下一步将是《易理探微》一书之发表,理论部份早已书就。有了理论,
再加以实验,由实验再求印证,以合乎科学精神。实验部份目前已经有近千
件占卜实例,全系以计算机测试,测中率约在百分之八十上下。整理后的数
据,将录入 《易理探微》中,由于我们时间有限,故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出版
(至于占卜之程序及内容,碍于序言中之原因,目前尚未决定是否发表)。
综观当今世事,表面上经济繁荣、知识普及。事实上人心败坏、社会的
维系功能彻底破产。易道精妙至极,古往今来,人事之变迁无所不包,易明
易晦亦在易中。读者阅之,即为缘也,要知读易有三大优点,今略述于下:
一、学习做人处世的道理:易为天理,然天理玄妙,常人无从认知。圣
人为启众聪,特将之演为做人处世的道理,以教化万民。实则人理、世道皆
为天理之一部份,仅象征之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惜因古圣人所用之文字,今
人多不识,未经适当诠释,难以理解。
古今注《易经》者众多,本书仅参阅三本:程颐之《易程传》(泉源出
版社)、朱熹之《周易本义》及来知德之《来注易经图解》(武陵公司)。
朱熹之《周易本义》简单明了,只说易理如何,而不说明原因,常令人
觉得迂腐不堪。程颐的 《易程传》则在如何之外,尚以爻位来解释为什么,
看起来好象言之成理,但都是主观的附会,没有系统的必然性,说服力不足。
《来注易经图解》则完全以象征符号说明,穿凿附会可以说极尽能事,已经
超出了义理的范畴。
因为卦、爻辞是供卜筮时判断之用,其文字内容必得符合各种相关的情
况,经常采用了一些先民的判例,因此很难掌握。原文极为艰涩,且若干文
字各家解释不一,甚至有不加说明者。读者不宜细加追究,重要的是知其吉
凶吝咎。在本书中,特以“释”总括其概要,系参考前述三家之说明,择其
可信者,力求合情合理。
二、磨练心性观念:正因为《易经》难读,在读易之前,任谁都会再三
考虑,为什么要读易?读了有什么好处?老实说,学易不但没有好处,甚至
令人鄙视名利、远离荣华。时到今日,除了研习命相占卜之术者外,《易经》
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易经》是客观事物变易之学,懂易即表示懂得必然之理,既属必然,
其间无分毫可资增减。即令爻中有吉凶之谓,实则趋、避之间,不过存乎一
心而已。今人在西式教育下,功利至上,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争取自
己最大的名利。故对功成业就、志得意满的人而言,懂易不过表示博学多闻,
高人一等。只有对有心追求人生真理的人,《易经》才是通向另一片天地的
一扇门户。
到得真正沉浸在《易经》里,日深月久,一字一爻地穷思竭虑。苟心不
静,我念一起,实难以为继。待入得门来,意又难宁,面对似是而非之理,
很可能到此为止,不得再进一步。唯有在心静意宁,人我尽泯之下,始得洞
烛幽冥。
问题在于,若不为己谋,即令道通天人,所为何来?再说,从古至今,
又能有几人达此境界?是以能不计成败得失、潜心学易者,其心性及观念,
多多少少已在磨练之中。
但若为了磨练而习易,则又落入下乘了。
三、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一般人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不过止于表面之
字义,以之沟通应用而已。事实上,语言文字是人类有别于万物的智能结晶,
… 页面 9…
是一种符号索引系统。
宇宙万象无穷无尽,而人之认知应用能力有限。在经过不断的演进后,
自然而然发展出这种以简驭繁、相当于一种分类索引的法则。
在此分类索引下,其水平向可称为分类定义,垂直向则为属性层次。所
有水平向的定义,在另一层次中,其定义之名称将随所属层次的特性而改变。
由于此系统是从人类的生活行为中自然发展而得,故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认
知,即成为水平向的第一层定义。
随着文化发展的日趋繁复,再加上实际需要,以及经验及学识过人的个
人的努力,遂在第一层定义下,更引申出垂直向的属性定义。
因此,同样的语言文字,对不同能力与经验的个体来说,具有绝对不同
的效应。教育的意义,第一步是使受教者充分了解语言文字的分类索引功能,
这是能力的培训。然后再教以专业技术,也就是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某一层次
的属性认知。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是令学子以艰苦卓绝的心态,熟读经书,使之由习
惯成自然,得以从文字运用上领略文字所蕴藏的 「智能」。所以读书人不仅
深谙语言文字的威力,且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然而物
极必反,剥复相因,在饱学之余,读书人过于轻视技能,以致在生产制造技
术上,落居西方之后。
今日之教育则又矫枉过正,专重技术知识,完全忽略了语言文字的智性。
尤其是大力推广白话文的结果,导致年轻人不识经书,仅以文字的表面应用
为满足。久而久之,劣币驱逐良币,文字深层的引申义渐失其传,舞文弄墨
成为雕虫小技。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教育普及,一般专家学者的理解、判断能
力反而低落的原因。
《易经》中之象数,正代表了垂直分类中的引申定义。在失道之时,有
心人不妨按图索骥,或能有所获 (此中详细论证,请见《易理探微》)。
第三章 象征符号
本书之立场,是先假定《易经》的卦、爻辞正确,并根据其游戏规则,
以求了解其设计的原理。至于此原理是否有调整、增订的必要,端视今后的
印证而定。在初步的分析下,我个人认为《易经》之卦、爻辞,是根据卜筮
例证,取其已经应验之事为代表。
古人重视卜筮,举凡祭祀、田牧、征伐、婚丧等事,无不先卜筮而后决
之。《周礼》春官宗伯:「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中之
与否」。因此,大量的数据记录,必然是卦、爻辞的参考依据。
卜与筮原有别,「卜」盛行于夏商,是将龟、兽骨处理后,观察其所呈
之 「兆」象,以判断吉凶。<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
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由此可知,当时已经有大
量之文字数据,记载各种卜兆的结果。
文王演易,重八卦为六十四卦 (因连山、归藏失传,学者咸信系文王演
… 0…
六十四卦,但既然曾有连山、归藏,且沿用数百年之久,不可能仅有八卦而
已),每卦有六爻,并作卦、爻辞,选用蓍草,制订筮占之法。因有别于卜,
故称筮。及后卜渐渐衰微,卜筮遂通指筮而言。
由于卦爻有限,而事物的变化无尽,故而以少驭多,以简代繁是唯一可
行的办法。
尽管圣哲有着超人的智能,但是在两千多年前,一般人的观念尚未十分
成熟,除了利用卜筮已经证实的案例,作为卦爻的说明外,很难想象出其它
更有效、以简代繁的策略。
因此,最合理的推测便是,当时文王所作的爻辞,一定参考甚至采用了
一些占例,以象征该一事件模式。
这种占例的象征,皆保存在经文中,谓之为「象」。要了解「为什么《易
经》要这样说」?就必须用 「象」来说明卦、爻辞,才能看出该种排列组合
的原筮记录。时至今日,《易经》仍然有相当程度的应用价值,这表示卦、
爻辞的原作者,对于象征符号应用的成功。然而为了发挥易道的实用性,吾
人在理解之余,尚有必要大量而有系统地,重新加以整理,使之趋于完善。
下文之 「象」,系录自<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来注之象征概念,皆
出于此。
┌─┬─┬─┬─┬─┬─┬─┬─┬─┬─┬─┬─┬─┬──────
───┐
│卦│卦│卦│身│身│形│物│颜│植│动│现│物│效│ 其
他 │
│名│象│德│体│份│状│质│色│物│物│象│件│应│
│
├─┼─┼─┼─┼─┼─┼─┼─┼─┼─┼─┼─┼─┼──────
───┤
│干│天│健│首│君│圜│金│大│木│马│ │冰│寒│老马、瘠马、
驳马、│
│ │ │ │ │父│ │玉│赤│果│ │ │ │ │良马
│
├─┼─┼─┼─┼─┼─┼─┼─┼─┼─┼─┼─┼─┼──────
───┤
│坤│地│顺│腹│母│方│布│黑│ │牛│吝│大│众│均、文、柄、
子母牛│
│ │ │ │ │ │ │釜│ │ │ │啬│舆│ │
│
├─┼─┼─┼─┼─┼─┼─┼─┼─┼─┼─┼─┼─┼──────
───┤
│震│雷│动│足│长│ │ │玄│竹│龙│决│大│ │善鸣之马、瘢А�
足、 │
│ │ │ │ │子│ │ │黄│苇│ │躁│涂│ │的颡、蕃鲜、
反生稼│
├─┼─┼─┼─┼─┼─┼─┼─┼─┼─┼─┼─┼─┼──────
───┤
│巽│风│入│股│长│高│ │白│ │鸡│进│绳│不│臭、寡发、广
… 1…
颡、 │
│ │ │ │ │子│长│ │ │ │ │退│直│果│近利市三倍、
工 │
├─┼─┼─┼─┼─┼─┼─┼─┼─┼─┼─┼─┼─┼──────
───┤
│坎│水│陷│耳│中│弓│血│赤│坚│豕│亟│沟│隐│多眚、心病、
耳痛、│
│ │ │ │ │男│轮│ │ │木│ │心│渎│伏│月、盗、矫輮、
加忧│
├─┼─┼─┼─┼─┼─┼─┼─┼─┼─┼─┼─┼─┼──────
──┤
│离│火│丽│目│中│大│ │ │槁│雉│ │甲│戈│日、电、蚌、
鳖、龟│
│ │ │ │ │女│腹│ │ │木│ │ │胄│兵│蟹
│
├─┼─┼─┼─┼─┼─┼─┼─┼─┼─┼─┼─┼─┼──────
───┤
│艮│山│止│手│少│ │小│ │果│狗│ │门│ │阍寺、径路、
黔喙、│
│ │ │ │指│男│ │石│ │蓏│鼠│ │阙│ │坚节木
│
──────┤
│兑│泽│悦│口│少│毁│ │ │ │羊│ │ │附│妾、巫、
│
│ │ │ │舌│女│折│ │ │ │ │ │ │决│刚卤地
│
└─┴─┴─┴─┴─┴─┴─┴─┴─┴─┴─┴─┴─┴──────
───┘
第四章 术语解释
一、爻
爻有阴及阳两种,三爻组合为卦。
┌─┬─┬──┬────────┬────────┐
│爻│形│代称│ 爻德 │ 象征 │
├─┼─┼──┼────────┼────────┤
│阳│ │ 九│主动,刚健,进取│君子,男性,实体│
│阴│ │ 六│主静,柔顺,诚信│小人,女性,虚空│
└─┴─┴──┴────────┴────────┘
二、卦
单卦:以天、地、人三才为结构,爻为变量,分三爻由下往上变化。
单卦仅有八个,即为八卦,详见第一章。
重卦:由两个单卦组成,在上者称为上卦、外卦或悔卦;在下者称为下
… 2…
卦、内卦或
贞卦。内卦主静,以自我为出发点,向外开展。外卦主动,是外在的大
环境。
重卦之爻位,最底部称之为初,是卦之始,象征平民。上升为二,为一
家一族
或单位、地方之主。再升为三,指正要进入朝廷或外在大环境之际,动
辄得咎
。上升至四,则在君之侧,位高而危。五位为君位,有权有势。再升为
上,相
当于太上皇,已无能为力。
若将重卦六爻视为整体,其三才之分配为:初、二爻居地位,三、四爻
居人位
,五、上爻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