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汉武大帝 >

第30节

汉武大帝-第30节

小说: 汉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绾:可能殿下不知道,
  太子洗马,今日新来授课。
  所以……
  韩嫣:太子知道今天
  汲黯师傅要来讲课的。
  学生昨天 已经跟太子殿下讲过了。
  卫绾:是吗,那他为什么还要迟到?
  可能……
  汲黯:太傅不必解释。
  太后请老夫出山 任太子洗马,
  专门讲述 黄老之道。
  老夫是有备而来,
  特意从 太后那里请来戒尺。
  殿下初上课,便违逆课规,

第十四集(5)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老夫只能 按规矩惩戒。
  高祖在上,在下没有尽责,有罪!
  太子乃国之储君,来日至尊,

  臣不敢击太子,谨代太子受过。
  本应自击十下,
  留下三下教训太子。
  景帝:还不进来?
  身为太子,
  不在社庙好好读书,
  四处闲逛,像什么样子!
  卫绾、汲黯:臣参见陛下!
  景帝:起来吧,起来吧!
  卫绾、汲黯:谢陛下!
  景帝:这一向 朕无暇过问 太子读书的事。
  你们怎么这么放纵他?
  刘彻:父皇——
  儿臣只是因为 课程混乱,教义矛盾,
  才独自在苑中散步,
  想清静地思考思考。
  景帝:你说什么?
  刘彻:实在是卫绾老师
  平时给儿臣所授的儒学,
  与太后要汲黯老师
  所教导的老子之说,互相矛盾。
  儿子愚笨,不知何去何从。
  父皇平时 既教导儿臣要尊师,
  可儿臣现在,
  现在不知,该遵从哪位老师?
  景帝:卫绾,你说说看!
  卫绾:道不同,不相为谋。
  微臣不通老子,
  所以,并不知其有何矛盾。
  景帝:那么你说,有什么矛盾呢?
  刘彻:实际上,儒学与老学之间,
  是形同水火。
  祖母让我学黄老,
  卫老师要我学礼教。
  孔子说:“礼乃国之大本。”
  而老子却说:
  “礼是道之皮 乱之首。”
  卫老师要我学聪明,
  好学不倦 学而时习之,
  以智慧求仁善。
  早上知道真理,晚上去死也值得。
  而老子却说:古时善于行道的人,
  不是教人民聪明,而是教人民愚朴。
  人民之所以难治,
  是因为 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
  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
  只会多出盗贼。
  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
  才会让国家幸福。
  这么说起来——
  不是要人 愈蠢愈好吗?
  那我还要学什么智慧呢?
  孔子说君子之政,
  定要举贤用能。
  而老子却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他们所主张的道理 都是相反的!
  景帝:他说的这个问题啊,是个大问题。
  朕看你们二位
  一时也说不上什么。
  明天,从太常府中
  请两位博学之士,
  让他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朕和你们都去听一听。
  好不好?
  卫绾:好,臣去安排!
  刘彻:这下好了,针尖对麦芒,
  搞个水落石出!
  汲黯:殿下且慢
  陛下,老夫着太后之命,
  前来为太子授课,
  太子今日却无故旷课。
  所不敬的不是老夫,而是太后。
  太后赐老夫 戒尺一柄。
  老夫有过,今已自罚。
  太子有过,仍应受罚,以诫再次。
  刘彻:还真要打呀?
  景帝:旷课该打,打!
  (第十四集完)

第十五集(1)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景帝:今天谈的 都是大学问。
  朕平时那么多的事儿,
  也没有时间 多读圣贤的书。

  今天很好,听听各位各自的讲述
  畅所欲言,继续谈吧1。
  黄生:陛下,
  黄老学渊源黄帝、伊尹,
  远宗彭祖、老子。
  其要旨是 清静无为。
  不尚贤,不尚争,顺应天道, 
  以无为治天下。
  本朝自高皇帝开基以来,
  经留侯张良、
  丞相陈平的倡导,
  施政 一向以道家无为
  之术为原则。
  高皇帝除秦苛政繁法,
  立法以简,约民三章。
  不扰民,不兴事。
  使人民 得到休养生息,百业兴旺。
  从而有了汉家我这五十年的太平 。
  无为而治,
  实为我汉家 治理天下的思想大本!
  这是轻易变不得的,
  变则生乱!
  辕固:陛下,臣以为 ——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
  高皇帝经大乱之后 ,
  海内空虚,人心不安,审时度势, 
  实施安民、养民的无为政策, 
  当时自有它的道理。 
  但今日之天下 ,
  已不可纯以 无为之道治之。 
  这个道理其实以高皇帝之 英姿圣武 ,
  也早已讲过 。
  高皇帝得天下后 ,
  朝纲未立,君臣无礼,
  陆贾建议高皇帝 振兴儒学 ,
  尊礼孔子 。
  高皇帝说 :
  你老子在马上取得了天下,
  搞那一套做什么?
  陆贾问:马上得天下,
  难道也能骑在马上治天下吗?
  于是高皇帝 幡然醒悟,说:
  你讲得对!
  于是命陆贾、叔孙通仿效周礼粗制礼仪。
  圣人说: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七王之乱 为何发生?
  就是因为 国家典章制度不立。礼崩乐坏,子不子,父不父,
  臣不臣,君不君!
  现在天下大定,诸侯削弱,
  正是励精图治,变法更化,
  实施大有为之政的 大好时机呀!
  黄生:请向辕博士,你所谓的有为,
  是不是就是要推翻我们 老祖宗
  一直留下来的政策呀?
  辕固:有为 就是要更新变法,兴礼崇德。
  上尊圣王,外攘夷狄!
  黄生:擅变古法,扰乱国本, 
  天下必会大乱啊!
  辕固:不断更化才能进步,
  当年夏桀暴虐 ,
  所以 商汤兴起有为之师,
  夺了他的天下。
  后来商纣暴虐,周武 兴起有为之师,
  也夺了他的天下。
  古法有善有恶,
  恶法不除,善法不立!
  昔之善法,到今日也可能成恶法。
  如果桀纣之法不破,
  那么今日,不还是桀纣的天下吗?
  黄生:不对 !
  辕博士所举 汤武两例皆不得当。
  桀纣虽然暴虐,但仍是国君,
  汤武身为臣下,出兵打国君,
  乃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辕固:那依黄博士看来,汤武该如何做呢 ?
  黄生:以道家主张,因势利导,顺应天道。
  帽子再破旧,也要戴在头上 。
  鞋子再新,也只能穿在脚上。
  这叫上下之分!
  天命之道,不可不遵!
  辕固:那么请问黄博士,当年秦王暴虐,
  我朝高皇帝起兵 诛除秦王的暴政,
  是不是也是 违背了天命呢?
  难道高祖起兵不对,
  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难道今日还应该 顺应亡秦的天命吗?
  黄生:你,你,你,你,你!
  你竟敢乱扯 本朝之事!
  辕固:高祖起兵,推翻秦王暴政,
  行得就是 大有为之革命,
  这才创下了 我汉家的千秋大业。
  这难道不是顺乎天,
  而应乎人的仁善之举?
  既然是,那么后之为君者,
  就为什么不可以
  不断革新 有所作为呢?
  黄生:你,你,你,你,你——
  你竟主张要废弃我汉家
  无为而治的大本!
  你看……
  景帝:行了,行了,行了! 
  朕看这个吃鱼的,不吃鱼骨头,
  这不能算是不会吃鱼。
  这吃马肉的,不吃有毒汁的马肝,
  也不能说是 不会吃肉。
  所以啊,朕看治学者不纠缠这些 说不清的问题,
  也不能算是 没有学问。
  好了 今天就谈到这儿吧。
  众人: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十五集(2)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窦太后:非以明民,
  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也。
  你听听——
  说的多好啊!
  如果以此治国,
  这天下还能不太平吗?
  这皇上
  他真的要彻底改变
  老祖宗 这一套吗?
  汲黯:还不是皇上要变制,
  是一些儒生要变。
  他们试图 蛊惑皇上,诱惑太子。
  窦太后:是该好好地 教训教训他们!
  明天去把那个
  博士辕固,给我叫来。
  景帝:好 !刘彻 ,
  这个 你先看看。
  边陲各地的奏报,朕都看了。
  各地的郡治防务,数雁门为最。
  你知道——
  雁门的太守是谁吗?
  刘彻:儿臣知道,是郅都。
  景帝:对1朕的打虎英雄,
  苍鹰郅都!
  就连匈奴都怕他。
  这些年,硬是不敢侵犯雁门。
  刘彻:原来匈奴,也畏惧酷吏!
  景帝:刘彻,
  你怎么还说他是酷吏?
  刘彻:不是的,父皇!
  景帝:朕跟你说,
  无论干什么事儿,
  关键在于用人,
  要善择 能臣良将。
  刘彻:儿臣明白!
  景帝:要治国,别小气。
  已经跟卫绾说了,
  从明天开始给你增加一些 军事课程。
  现在,国内大局已定。
  但是 北方匈奴,边患未绝。
  朕不懂军事不行啊!
  你要知道,自大汉以来,
  我们跟匈奴 是怎么回事儿?
  跟匈奴打仗,是怎么回事儿?
  刘彻:请父皇放心,
  儿臣 一定好好学习!
  军臣单于:雁门,是我匈奴向东南
  出入汉塞的 一条重要通路。
  可是,自从这个郅都被派来以后,
  我们在河朔的部队,几乎不能靠近它。
  这个人,必须想办法把他除掉。
  阿胡儿:要不然,我带一万铁骑去攻下他。
  匈奴大将:大单于,
  我们和阿胡儿一块儿去!
  军臣单于:雁门关 地势险峻,
  长城坚固,
  郅都这个奸贼,干练机警。
  别说给你一万人,
  我就是给你十万人,
  怕你也不能 把他拿下来。
  中行说——
  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中行说:郅都本是刑吏出身,
  这次他擅自拔下 我们的堠楼哨所,
  我估计 不可能事先知会朝廷,
  汉廷军令死板,
  太守临阵,无便宜用兵之权。
  如果他此举 真的未知会朝廷,
  那他就已经触犯了军法。
  已经有死罪了!
  杀他的计策 就在这里。
  我们何不采用汉人的兵策,
  三十六计之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敌杀敌,
  不自出力,损而元吉!
  军臣单于:那汉朝皇帝老儿,
  不是一向都护着苍鹰吗?
  只怕是这条计不灵啊。
  中行说:奴才,保大单于此计必成。
  依我看这郅都 ,
  不过又是一个晁错而已!
  在汉宫里,
  除了当家的皇帝,
  还有那个瞎老太太呢。
  据奴才的情报,
  这瞎老太太,
  早就恨透了那头苍鹰!
  军臣单于:那你就赶快设计办吧,
  把北口那上好的蓝狐皮、
  水貂皮选上一百张。
  高丽人参,
  选上十支大的,送给那太后。
  都说 是南宫公主送来的,
  孝敬皇上 和她祖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