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 作者:姜奇平-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覣lwaleed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他的现代意识表现在风险投资上。风险投资的实质,是用信息引导资金、支配资金;而不是反过来,用资金来支配决策。风险投资,一方面是在对现实中的市场进行“信任投票”,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洞察。Alwaleed一上来就搞高起点的卫星通信和网络电视,显示了不同凡响的雄才大略。难能可贵的是,他与同样具有现代意识的比尔。盖茨一拍即合。
Teledesic 电信公司背后正是微软的比尔。盖茨在支持。沙特通过与Teledesic 电信公司合作,计划到2002年用288颗低地轨道卫星,向世界各地提供双路宽带通信服务,这是一项气度恢宏的跨世纪壮举。最近,科威特的ZakSat通信公司签署了一份与Silki LaSilki的分部SilkiNet技术公司的合伙协定,提供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人造卫星Internet服务。宏伟的信息化工程,正同阿拉伯传统的雄厚力量结合起来。俗话说,好人有好报,沙特人的投资从长期看,终将得到比投资传统产业更好的回报。
“中东正在对信息技术开始觉醒。前景非常好。”科威特开发伊斯兰和阿拉伯软件的Al…Alamiah集团的Mohammad al…Sharekh这样说的时候,仿佛看到21世纪的太阳不是从东方大海冒出,而是从中东的大漠中升起。“计算机化正在兴起,这个地区将持续以至少每年20%的速度扩展,”中东地区每年PC销量有40至50万台,康柏地区管理主任WalidMoneimne对路透社说,“我们已经看到用户市场的爆炸性发展”。
Alwaleed对信息产业的风险投资,表面看来不过是一桩普通的商业买卖,实质上却渗透着阿拉伯民族的忧患意识、文明交替中的大局意识和洞悉数字化商业先机的战略眼光。反过来说,我们的每一个商业决策、经济决策,是否也应当多一些背后的内涵,多一分超越眼前现实局限的远见?但愿信息时代的阿拉丁神灯,能给更多人带来灵感。
6、赛佰虎门早晨一上网,我惊讶地发现,“雅虎中文”不声不响地出现了:中国的网络门户被打开!
与1840年英军攻打虎门不同,那一次伴随着隆隆炮声;这一次却悄无声响,没有盛大的宣布仪式,没有广泛的广告宣传;上一次打开的是口岸门户,这一次打开的是网络门户(webportal);上一次是争夺市场占有率,这一次是争夺“心灵占有率”(mindshare);上一次是工业社会用武力打开农业社会中国的门户;这一次是信息社会用“文雅”的方式打开工业社会中国的门户。
两件事的意义同样重大。先看战争目标。上一次,英军攻打虎门,迫使琦善答应割让香港,义律拿着拟定的“穿鼻草约”副本送到英国,但伦敦认为打开中国大门的目的没达到,于是另派他人取代义律,直到签定《南京条约》。由此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标明确:要求中国割地、赔款、通商,打开中国大门。而中国方面,没有明白英方这一战争意图。开始还误以为是林则徐禁烟引起战争,谁知查办林则徐后,英军还是继续战争。由于战争的目标不明确,清政府只能打到哪算哪。这一次,网上争夺目标同样不同。雅虎中文直扑中国网络门户,它的战略目标,是让中国人把雅虎当作上网第一站(即“网络门户”),控制中华文明的数字化入口。而国内网站还根本没有webportal意识,只是胡乱把信息堆上网去,建一个站算一个站。
他们没意识到:如果中国人都从雅虎中文上网,那么由此打开这个民族的心灵空间和市场空间将是轻而易举的事。再看兵力配置。上一次,中方兵力总体上多于英方,但在每次关键战役的战场上,英军兵力都多于中方。如定海之战,英方3000人,中国只有1000人;虎门之战,英方3个团,中方仅200人;镇江之战,英方12000人,中方仅2400。这一次,中文网站由中国人办的,虽然总体上比外国人办的多。但在关键处,情况却倒过来。“网络门户”是当今互联网争夺的焦点,它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有免费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因为这是让大流量用户经过这里上网的最稳定保障。雅虎中文这两者都具备,而中文网站中两者都具备的竟一个也没有。国外凡企图成为“网络门户”的网站,这两样都在缺什么补什么。微软缺免费邮件,补!于是买了HOTMAIL。缺搜索引擎,于是买了Inktomi。网景这两周也在匆匆忙忙在这两方面补课:在它的Netcenter网站上推出免费E…MAIL服务;与Yahoo!、Excite、Lycos 和Infoseek重新谈判合作协议。反观国内网站,有免费邮件缺搜索引擎的,不补搜索引擎;有搜索引擎缺免费邮件的,不补免费邮件;既没有免费邮件也没有搜索引擎的,既不补免费邮件也不补搜索引擎。于是,网络“定海之战”、网络“虎门之战”、网络“镇江之战”,只好一个个失利。最终让人打开中国的网络门户。1840年12月,琦善以钦差大臣身份到广州与英方谈判。琦善派去同英军统帅义律交涉的特使张喜,不知英国在哪,逢人就打听:“英国在中国之何方?”“英国与中国陆路相通否?”我深怕在21世纪数字化生存中的小孩子也给我来个E…MAIL:“中国在雅虎之何方?”“中国与赛佰空间网路相通否?”
1、后电视时代媒体的归宿被称为“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乔治。吉尔德,把电脑称为“后电视时代”的个人媒体,以它和电视这种“大众媒体”作对。当今互联网上,电脑确实成了主要媒体,这一点被乔治。吉尔德言中了;然而,这种媒体正在重新向电视靠拢,并似乎从中找到新的文化商业精神。这后一点颇有意趣。商业风向反复无常,不免使人晕头转向。但如果能从数字时代优等生每周做出的商业答卷中,找到文化转变大背景中的商业线索,无疑有助于克服人们在过多过快的变化面前疲于反应而产生的麻木性。
电脑网络向媒体转变——从文化模式中产生的商机进入4月中旬以来,YAHOO连续占据了网上业界新闻关注的中心位置。4月10日前后,YAHOO定型了新的版面。最主要的改变,是将搜索框从目录顶部移到底部,而将“New&Events”等目录移到顶端附近,予以着重突出。Yahoo在最显眼的右端标出“今日”框,内有四个新闻标题和链接。这件事看起来不起眼,但意味深长的是,它标志着YAHOO从“信息搜索服务商”到“网上主流媒体”定位上的转变。
我们需要把这一新闻同其更广泛的背景联系起来看。最近,美国社会显示出的两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变,一是互联网浏览压倒了传统电视,调查显示,今年3月YAHOO站点的平均日页面访问率(pageview)从去年12月的6500万上升到9500万,上网时间与看电视的时间是此消彼长,这意味着“现在美国人更愿意上YAHOO而不去看MTV”。它标志着人们正用交互式媒体取代非交互式媒体。二是数字化通信压倒了传统通信,标志是,在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当被问到最常使用的通讯方式时,36%的回答是E…mail,26%是电话,电子邮件第一次压倒了电话——可计算的交互方式,这两周已开始成功取代不可计算的交互方式。事实证明了乔治。吉尔德的预言:“电视和电话系统——在光谱和带宽资源稀缺时代曾使世界变得完美的技术——在带宽丰富的世界中将是全然不适宜的。”YAHOO改版表明杨致远对信息时代主流文化走向的洞悉。在未来数字生存中,人们要求的是主体与世界之间平等的双向选择,而不是乔治。吉尔德批判的那种大众(受众)对“大众媒体”的单向接受。只有交互式媒体才能满足人们这种选择,因为交互技术的文化效果,就是从价值上改变人单纯被作为客体的状况,与信息社会肯定的主体价值相适应。
由技术公司充当媒体,这是21世纪数字化世界独有的风景。这是因为,技术公司最先掌握了改变数字时代人与人新型价值关系的生产力基础——交互(INTERACT)技术。因此,最近,我们有幸看到新文化创生史上亮丽的一幕:技术公司正在利用文化模式创生一种“概念市场”——从文化价值中直接导出商业机会,并大获成功。
在这个数字化的“大航海时代”,YAHOO从技术的内河进入了主流文化的蔚蓝海洋,获得了一致的商业喝采。YAHOO的营业收入额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20%,是一年前同期1010万美元的三倍。去年第四季度YAHOO的营业收入是2510万美元,赢利250万美元,每股0。05美元。该公司股价在去年12月31日是69。25美元,到今年4月2日上涨了50%,达103。87美元。4月10日,我在NEWS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段新闻导语:“象YAHOO和AOL这样的网络公司是否注定要与象ABC的这样的电视网和象Gannett 这样的印刷媒体公司并肩成为21世纪媒体大王?”引起如此感概的背景是,“昨天YAHOO股票几乎一举上扬了18%,达到创纪录的每股114。50美元,据报告,现在它得到的市场价值超过了52亿美元。”华尔街正把这些互联网公司评价为“美国产业的栋梁”。
数字媒体向电视复归——技术重新论证文化按照乔治。吉尔德的理论,数字化媒体一旦取代了电视,和电视就会越来越疏远:“前者与后者的汇合是为了消灭后者”。但商业的事实却不是这样。
YAHOO转向媒体,这只是一个风向标。一个YAHOO,还不足以使电视大王彻夜难眠。事实上,业界“巨无霸”WINTEL转向数字电视的动作更具有冲击力度。这两周,英特尔与微软目前正在开发一套集成系统,以实现在电脑上播放电视节目。根据英特尔与微软的计划,英特尔的Intercast软件将与微软Windows98操作系统中的WebTV for Windows相结合。WebTV for Windows能使电脑具有电视的功能,包括接收一般的新闻、节目介绍及互动式电视节目等。英特尔日前在“全美广播公司联合会”的大会上,展示了未来运行在数字电视机上的奔腾II处理器。如果双向互动的数字电视成功了,现在的电视大王就不必彻夜难眠了——他只要长眠不醒就行了。
数字化的优势已引起了一些不甘沉沦的大传媒公司注意,ABC电视公司及福克斯广播公司日前宣布支持由英特尔、微软、康柏及其它大公司共同支持的统一的扫描数字电视广播格式,决定在未来将采用PC标准传递视频、音频及其它交互式服务,如网上购物等。数字化技术也吸住了传统消费电器商的目光。微软、索尼近日宣布,两家公司将联手推出基于WindowsCE操作系统的家用网络产品,尤其是高清晰度电视。两家公司承诺开发并支持电视行业普遍采用的1080隔行扫描格式,索尼公司表示将开发PC行业支持的480顺序扫描格式。此外,索尼还推出了一种视像电子邮件产品FunMail,售价199美元。它带有一个迷你摄像机,内置麦克风,以及视像抓取、压缩和录制软件。传统技术正在向现代技术“投降”,技术改写了文化。
不过,如果认为美国主流文化的转变,只是体现在过去“用电视看电视”,现在“用电脑看(同样的)电视”,只是介质改变了,那是缺乏商业和文化双重眼光的判断。用这种观点指导的商业实践,会倾向于急急忙忙把钱投资到类似模数或数模转换器之类的产品上。最近,朗讯与松下宣布,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PC…TV专用电路系统,使电脑制造商能更容易将数字电视与计算机相结合,并生产出便宜的PC卡。我猜想,如果仅仅是生产电视卡,这个市场将是有限的。因为电视卡仍不是交互式的,没有改变电视的“大众媒体”本质,除非电视与电脑的结合有助于电视的交互化。没有新的文化定位,就不会有新的市场定位。但问题还有另一面。乔治。吉尔德对“大众媒体”的批判,更多注重了电视的形式,因此得出电视应被电脑取代的结论。但这个文化结论从商业和技术的角度,是不够严谨的。因为电视之为“大众媒体”,并不是因为它的可视形式本身,而是它的可视形式建立在单向传输的技术基础之上。如果电视也具备了交互的技术手段,它也可以成为“个人媒体”,就象PC一样。这令我想起13年前比尔。盖茨的看法:电视是一种被动的娱乐。他敢打赌,人们希求的是交互性娱乐。10年后,他看得更清楚了:“问题的关键是,双程传播是与单程传播大不相同的东西”。今天,盖茨正在将电视经由数字化,改造为“双程传播”的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用技术发展了乔治。吉尔德的文化思想。如果有人认为用文化阐释技术,得不出什么明确的商业结论,我们不妨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