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鲁迅卷1 >

第51节

鲁迅卷1-第51节

小说: 鲁迅卷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 顾亭林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人之患在好为人序”,见他著的《日知录》卷十九《书不当两序》条。
  〔8〕 “突而弁兮” 语见《诗经。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9〕 摩耳(T。More,1478—1535),通译莫尔,英国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之一。他的《乌托邦》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作于一五一六年。乌托邦,英语Utopia的音译,意即理想国。
  〔10〕 太史公 即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代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他在所著《史记》的《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五帝的事迹后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荐绅,即〃|绅,《史记。封禅书》裴马困《集解》引李奇注:“〃|,插也。插笏于绅。
  绅,大带。“后以”〃|绅“为官吏的代称。
  〔11〕 “挂脚韵” 我国旧体诗一般都在句末押韵,叫“韵脚”。如果不顾诗句的意思,仅是为了押韵而用一个同韵字硬凑上去,就被称为“挂脚韵”。
  〔12〕 《诗韵合璧》 韵书,清代汤文潞编,六卷。是旧时初学作诗者检韵的工具书。“六麻”,旧诗韵“下平声”的第六个韵目。下文的“蛇”、“瓜”、“叉”均属此韵目。
  〔13〕 匡庐 即江西庐山。
  为“俄国歌剧团”〔1〕我不知道,——其实是可以算知道的,然而我偏要这样说,——俄国歌剧团〔2〕何以要离开他的故乡,却以这美妙的艺术到中国来博一点茶水喝。你们还是回去罢!
  我到第一舞台着俄国的歌剧,是四日的夜间,是开演的第二日。
  一入门,便使我发生异样的心情了:中央三十多人,旁边一大群兵,但楼上四五等中还有三百多的看客。
  有人初到北京的,不久便说:我似乎住在沙漠里了。〔3〕是的,沙漠在这里。
  没有花,没有诗,没有光,没有热。没有艺术,而且没有趣味,而且至于没有好奇心。
  沉重的沙……
  我是怎么一个怯弱的人呵。这时我想:倘使我是一个歌人,我的声音怕要销沉了罢。
  沙漠在这里。
  然而他们舞蹈了,歌唱了,美妙而且诚实的,而且勇猛的。
  流动而且歌吟的云……
  兵们拍手了,在接吻的时候。兵们又拍手了,又在接吻的时候。
  非兵们也有几个拍手了,也在接吻的时候,而一个最响,超出于兵们的。
  我是怎么一个褊狭的人呵。这时我想:倘使我是一个歌人,我怕要收藏了我的竖琴,沉默了我的歌声罢。倘不然,我就要唱我的反抗之歌。
  而且真的,我唱了我的反抗之歌了!
  沙漠在这里,恐怖的……
  然而他们舞蹈了,歌唱了,美妙而且诚实的,而且勇猛的。
  你们漂流转徙的艺术者,在寂寞里歌舞,怕已经有了归心了罢。你们大约没有复仇的意思,然而一回去,我们也就被复仇了。
  比沙漠更可怕的人世在这里。
  呜呼!这便是我对于沙漠的反抗之歌,是对于相识以及不相识的同感的朋友的劝诱,也就是为流转在寂寞中间的歌人们的广告。
  四月九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四月九日《晨报副刊》。
  〔2〕 俄国歌剧团 指一九二二年春经哈尔滨、长春等地来到北京的俄国歌剧团(在十月革命后流亡出来的一个艺术团体),它于四月初在北京第一舞台演出。
  〔3〕 指爱罗先珂。参看本书第229页注〔25〕。他关于沙漠的话,参看《呐喊。鸭的喜剧》。
  无  题〔1〕私立学校游艺大会〔2〕的第二日,我也和几个朋友到中央公园去走一回。
  我站在门口帖着“昆曲”两字的房外面,前面是墙壁,而一个人用了全力要从我的背后挤上去,挤得我喘不出气。他似乎以为我是一个没有实质的灵魂了,这不能不说他有一点错。
  回去要分点心给孩子们,我于是乎到一个制糖公司里去买东西。买的是“黄枚朱古律三文治”。
  这是盒子上写着的名字,很有些神秘气味了。然而不的,用英文,不过是Chocolate apricot sandwich。〔3〕我买定了八盒这“黄枚朱古律三文治”,付过钱,将他们装入衣袋里。不幸而我的眼光忽然横溢了,于是看见那公司的伙计正揸开了五个指头,罩住了我所未买的别的一切“黄枚朱古律三文治”。
  这明明是给我的一个侮辱!然而,其实,我可不应该以为这是一个侮辱,因为我不能保证他如不罩住,也可以在纷乱中永远不被偷。也不能证明我决不是一个偷儿,也不能自己保证我在过去现在以至未来决没有偷窃的事。
  但我在那时不高兴了,装出虚伪的笑容,拍着这伙计的肩头说:
  “不必的,我决不至于多拿一个……”
  他说:“那里那里……”赶紧掣回手去,于是惭愧了。这很出我意外,——我预料他一定要强辩,——于是我也惭愧了。
  这种惭愧,往往成为我的怀疑人类的头上的一滴冷水,这于我是有损的。
  夜间独坐在一间屋子里,离开人们至少也有一丈多远了。
  吃着分剩的“黄枚朱古律三文治”;看几叶托尔斯泰的书,渐渐觉得我的周围,又远远地包着人类的希望。
  四月十二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二日《晨报副刊》,署名鲁迅。
  〔2〕 私立学校游艺大会 指中国实验学校等二十四所男女学校,为解决经费困难,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八、九、十日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的游艺大会。
  〔3〕 Chocolate apricot sandwich今译巧克力杏仁夹心面包。
  “以震其艰深”〔1〕上海租界上的“国学家”,以为做白话文的大抵是青年,总该没有看过古董书的,于是乎用了所谓“国学”来吓呼他们。
  《时报》上载着一篇署名“涵秋”的《文字感想》〔2〕,其中有一段说:
  “新学家薄国学为不足道故为钩掴格磔之文以震其艰深也一读之欲呕再读之昏昏睡去矣”
  领教。我先前只以为“钩掴格磔”〔3〕是古人用他来形容鹧鸪的啼声,并无别的深意思;亏得这《文字感想》,才明白这是怪鹧鸪啼得“艰深”了,以此责备他的。但无论如何,“艰深”却不能令人“欲呕”,闻鹧鸪啼而呕者,世固无之,即以文章论,“粤若稽古”
  〔4〕,注释纷纭,“绎即东雍”〔5〕,圈点不断,这总该可以算是艰深的了,可是也从未听说,有人因此反胃。
  呕吐的原因决不在乎别人文章的“艰深”,是在乎自己的身体里的,大约因为“国学”
  积蓄得太多,笔不及写,所以涌出来了罢。
  “以震其艰深也”的“震”字,从国学的门外汉看来也不通,但也许是为手民〔6〕所误的,因为排字印报也是新学,或者也不免要“以震其艰深”。
  否则,如此“国学”,虽不艰深,却是恶作,真是“一读之欲呕”,再读之必呕矣。
  国学国学,新学家既“薄为不足道”,国学家又道而不能亨,你真要道尽途穷了!
  九月二十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日《晨报副刊》,署名某生者。
  〔2〕 涵秋 李涵秋(1873—1924),江苏江都人,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作品有《广陵潮》等。他的《文字感想》,载一九二二年九月十四日上海《时报》的《小时报》专页。
  〔3〕 “钩掴格磔” 象声词,鹧鸪鸣声。《本草纲目》卷四十八《禽部》“集解”
  引孔志约的话:“鹧鸪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掴格磔’者是”。
  〔4〕 “粤若稽古” 语见《尚书。尧典》。粤,亦作“曰”,发语词。关于这四个字,自汉代以来注释的人很多,而各家的注释多不相同。据唐代孔颖达注,是“能考古道而行之”的意思。
  〔5〕 “绛即东雍” 语见唐代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樊宗师的文章以艰涩著名,很难断句。注释这篇文章的人很多,断句也不尽相同。该文第一句“绛即东雍为守理所”
  ,有人断为“绛即东雍,为守理所。”也有人断为“绛,即东雍为守理所。”按樊宗师曾任绛州刺史,这句话的意思是:绛就东雍旧地建置太守治所。
  (6〕 手民 指排字工人。
  所 谓“国 学”〔1〕现在暴发的“国学家”之所谓“国学”是什么?
  一是商人遗老们翻印了几十部旧书赚钱,二是洋场上的文豪又做了几篇鸳鸯蝴蝶体〔2〕小说出版。
  商人遗老们的印书是书籍的古董化,其置重不在书籍而在古董。遗老有钱,或者也不过聊以自娱罢了,而商人便大吹大擂的借此获利。还有茶商盐贩,本来是不齿于“士类”的,现在也趁着新旧纷扰的时候,借刻书为名,想挨进遗老遗少的“士林”里去。他们所刻的书都无民国年月,辨不出是元版是清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3〕,古色古香,学生们是买不起的。这就是他们之所谓“国学”。
  然而巧妙的商人可也决不肯放过学生们的钱的,便用坏纸恶墨别印什么“菁华”什么“大全”之类来搜括。定价并不大,但和纸墨一比较却是大价了。至于这些“国学”书的校勘,新学家不行,当然是出于上海的所谓“国学家”的了,然而错字迭出,破句连篇(用的并不是新式圈点),简直是拿少年来开玩笑。这是他们之所谓“国学”。
  洋场上的往古所谓文豪,“卿卿我我”“蝴蝶鸳鸯”诚然做过一小堆,可是自有洋场以来,从没有人称这些文章(?)
  为国学,他们自己也并不以“国学家”自命的。现在不知何以,忽而奇想天开,也学了盐贩茶商,要凭空挨进“国学家”队里去了。然而事实很可惨,他们之所谓国学,是“拆白之事各处皆有而以上海一隅为最甚(中略)余于课余之暇不惜浪费笔墨编纂事实作一篇小说以饷阅者想亦阅者所乐闻也”。(原本每句都密圈,今从略,以省排工,阅者谅之。)
  “国学”乃如此而已乎?
  试去翻一翻历史里的儒林和文苑传罢,可有一个将旧书当古董的鸿儒,可有一个以拆白饷阅者的文士?
  倘说,从今年起,这些就是“国学”,那又是“新”例了。
  你们不是讲“国学”的么?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月四日《晨报副刊》,署名某生者。
  〔2〕 鸳鸯蝴蝶体 鸳鸯蝴蝶派是兴起于清末民初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派作品多以文言描写才子佳人的哀情故事,常用鸳鸯蝴蝶来比喻这些才子佳人,故被称为鸳鸯蝴蝶体。代表作家有徐枕亚、陈蝶仙、李定夷等。他们出版的刊物有《民权素》、《小说丛报》、《小说新报》、《礼拜六》、《小说世界》等,其中《礼拜六》刊载白话作品,影响最大,故鸳鸯蝴蝶派又有“礼拜六派”之称。
  〔3〕 绵连 即连史纸,质坚色白,宜于印刷贵重书籍。锦帙,用锦绸裱制的精美的书函。
  儿歌的“反动”〔1〕一 儿  歌    胡怀琛〔2〕“月亮!月亮!
  还有半个那里去了?“
  “被人家偷去了。”
  “偷去做甚么?”
  “当镜子照。”
  天上半个月亮,我道是“破镜飞上天”,原来却是被人偷下地了。
  有趣呀,有趣呀,成了镜子了!
  可是我见过圆的方的长方的八角六角
  的菱花式的宝相花〔3〕式的镜子矣,没有见过半月形的镜子也。
  我于是乎很不有趣也!
  谨案小孩子略受新潮,辄敢妄行诘难,人心不古,良足慨然!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胡先生夙擅改削〔4〕,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夏历中秋前五日,某生者〔5〕谨注。
  十月九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月九日《晨报副刊》,署名某生者。
  〔2〕 胡怀琛(1886—1938) 字寄尘,安徽泾县人。他也是本书《所谓“国学”》一文中所说的国学家和“鸳鸯蝴蝶体”作家之一。
  他在一九二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