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第9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品中说。云何名檀波罗蜜。不见施者不见受者无财物故。五众法是菩萨观处。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故。毕竟清净故。不见相应不相应。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亦如是。是诸法无有定性无有定法。以是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十八空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问曰。是菩萨非声闻辟支佛。云何有三十七品。未得佛道云何有十力四无所畏。答曰。是菩萨虽非声闻辟支佛。亦观声闻辟支佛法。欲以声闻辟支佛道度众生故。复有人言。行声闻辟支佛道但不取证。如后品中说。入空无相无作三昧。菩萨住是三解脱门作是念言。今是观时非是证时。或有新发意菩萨。闻有声闻辟支佛三十七品法。读诵正忆念分别。以是故说菩萨有三十七品。佛十力等亦如是。菩萨自于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中住。住是法中若闻若忆想分别。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甚深微妙亦是我分。复次是菩萨无量阿僧祇劫来。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等。坐佛树下时得无碍解脱故增益清净。譬如勋劳既立然后受其功赏。菩萨亦如是。有是功德乃受其名。是功德皆是般若波罗蜜势力合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此诸法义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智先已说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空不与空合。无相不与无相合。无作不与无作合。何以故。空无相无作无有合与不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一心中无有二空。云何说空不与空合。答曰。空有二种。一者空三昧。二者法空。空三昧不与法空合。何以故。若以空三昧力合法空者。是法非自性空。又空者性自空。不从因缘生。若从因缘生则不名性空。行者若入时见空出时不见空。当知是虚妄。复次佛自说因缘。空中无合无不合。无相无作亦如是。舍利弗。菩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问曰。但一处说。不见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不相应便足。何以故复更种种说相应不相应因缘。若一处应余则皆应。若一处不应余亦不应。譬如一盲无见千盲俱尔。答曰。不然。若欲以戏论求胜。应如是难。诸法相虽不可说。佛以大慈大悲故种种方便说。又佛说法为一种众生得道。为未悟者重说。又复一说为断见谛结使。二说为断思惟结使。复更说为诸余结使分分皆断。又一说有人得声闻道。一说种辟支佛道因缘。更一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更一说行六波罗蜜。更一说行方便得无生忍。更一说得初住地。更一说乃至十住地。更一说为人故。更一说为天故。复次是般若波罗蜜相甚深难解难知。佛知众生心根有利钝。钝根者少智为其重说。若利根者一说二说便悟。不须种种重说。譬如驶马下一鞭便走驽马多鞭乃去。如是等种种因缘故。经中重说无咎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入诸法自相空。入已色不作合不作不合。受想行识不作合不作不合。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不见前际故。色不与后际合。何以故。不见后际故。色不与现在合。何以故。不见现在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论】释曰。先说空无相无作无合无不合。今更说因缘入自相空故。五众不作合不作不合。若一切法自相空。是中无有合不合。合者诸法如其相。如地坚相识知相。如是等自相不在异法。是名为合。不合者自相不在自法中。略说诸法相不增不减。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前际空无所有但有名字。若色入过去则灭无所有。云何与前际合。后际者未有未生。色不应与后际合。现在色生灭不住故不可取相。色不应与现在合。复次佛自说因缘。色不与前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前际不可见故。色不与后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后际不可见故。色不与现在合。非不合。何以故。现在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前际不与后际合。后际不与前际合。现在不与前际后际合。前际后际亦不与现在合。三际名空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者。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云何前际后际合。答曰。有人说三世诸法皆是有。未来法转为现在。现在转为过去。如泥揣现在瓶为未来土为过去。若成瓶时瓶为现在泥揣为过去。瓶破为未来。如是者是为合。若有三世相是事不然。以多过故是为不合。复次三世合者。如过去法与过去未来现在世作因。现在法与现在未来世作因。未来世法与未来世作因。又过去心心数法缘三世法。未来现在心心数法亦如是。断心心数法能缘不断法。不断心心数法能缘可断法。如是等三世诸法因缘果报共相和合。是名为合。菩萨不作是合。何以故。如先说过去已灭云何能为因能为缘。未来未有云何为因缘。现在乃至一念中不住云何为因缘。是名不合。复次佛自说因缘。三世及名字空故。云何言合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六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余(卷三十七)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萨婆若不与过去世合。何以故。过去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萨婆若不与未来世合。何以故。未来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未来世合。萨婆若不与现在世合。何以故。现在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现在世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观萨婆若与过去世同。何以故。过去世是虚妄。萨婆若是实法。过去世是生灭相。萨婆若非生灭相。过去世及法求觅不可得。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复次佛自说因缘。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过去世。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未来现在世亦如是。未来世除生灭相其余义同。复次以时故说有三世。过去未来现在。时义如一时中说。复次萨婆若是十方三世诸佛真实智慧。三世者从凡夫虚妄生。云何与萨婆若合。譬如真金不与弊铁同相。问曰。如随喜品中说。菩萨摩诃萨念过去现在诸佛萨婆若智慧等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言过去现在世不与萨婆若合。答曰。若以着心取相念萨婆若者。不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杂毒食初虽香美后不便身。若菩萨分别过去现在诸佛萨婆若者。应与三世合。今不取相故则无有合。问曰。菩萨亦念未来世当成佛。萨婆若亦自念我当得萨婆若。是名与未来世萨婆若合。云何言不合。答曰。萨婆若过三界出三世。毕竟清净相。行者但以忆想分别我当得是萨婆若。如世间法忆想当有所得。而是事未生未有。时节未至因缘未会都无处所。云何当与合。如明当服苏今已忆臭。又如迦栴延弟子辈言未来世中菩提。语菩萨言。若能修相好身者。我当来处之。如贵家女自恣无难。遣使语贫家子言。汝好庄严房舍帏帐种种备具。我当来处汝家中。如是说者是不如法。以是故不得以萨婆若与三世合。问曰。余法甚多。何以但说萨婆若。答曰。是萨婆若菩萨所归趣。深心欲得。于三世中求索故。问曰。何以不于有为无为法中求。答曰。后当说一切法中求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眼不与萨婆若合。眼不可见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何以但说五众十二入。不说十八界十二因缘。答曰。应当说。或时诵者忘失。何以知之。佛所说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事垢净。五众十八界十二入十二因缘名为事。不定是垢不定是净。是中或有结使生。或有善法生。如田定能生物随种皆生。众界入十二因缘是为事。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为净种。所以不说垢者。是菩萨结使已薄不以自恼。是故不说。又菩萨智慧深入解诸法空。无诸烦恼但集诸功德。以是故应说十八界十二因缘。如色等事中不应有萨婆若合。所以者何。是萨婆若三世中不可得故。色等事中亦不可得。是皆世间因缘和合无有定性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不与萨婆若合。檀波罗蜜不可见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四念处不与萨婆若合。四念处不可见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
【论】问曰。五众等是世间法。可不与萨婆若合。六波罗蜜云何不与合。答曰。六波罗蜜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为世间檀波罗蜜故说不与合。出世间檀波罗蜜应与合。复次菩萨行六波罗蜜。漏结未尽。不得与佛萨婆若合。复次佛说六波罗蜜空尚不可见。何况与萨婆若合。三十七品亦如是。问曰。是六波罗蜜杂有道俗故。三十七品趣涅槃道云何不合。答曰。三十七品是二乘法但为涅槃。菩萨为佛道。是故不合。问曰。摩诃衍品中有三十七品。亦是菩萨道。云何不与萨婆若合。答曰。有菩萨以着心故。行三十七品多回向涅槃。是故佛说不合
【经】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与萨婆若合。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见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是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虽是妙法为萨婆若故行。以菩萨漏结未尽故。不应与萨婆若合。复次佛十力等法有三种。一者菩萨所行虽未得佛道渐渐修习。二者佛所得而菩萨忆想分别求之。三者佛心所得。上二种不应与合。下一种虽可合而菩萨未得。是故不合。复次空故不可见。不可见故不合。是以皆言不可见故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佛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佛合。菩提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菩提合
【论】问曰。菩萨及菩萨法。可不与萨婆若合。云何佛及菩提复不与合。答曰。佛是人。萨婆若是法。人是假名。法是因缘。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无故佛亦无。众生中尊上第一是名为佛。是故不合。复次得萨婆若故名为佛。若佛得萨婆若。先以是佛不须萨婆若。若非佛得萨婆若者。何以言佛得萨婆若。以是故和合因缘生不得言先后。复次离佛无萨婆若离萨婆若无佛。得萨婆若故名佛。佛所有故名萨婆若。问曰。佛是人故可不与合。菩提是无上道云何不合。答曰。菩提名为佛智慧。萨婆若名为佛一切智慧。十力智为菩提。第十一如实智名为萨婆若。二智不得一心中生。复次是十力等诸佛法及佛菩提。皆是菩萨忆想分别非实。唯佛所得萨婆若是实。今此菩提是菩萨菩提。是心中虚妄未实。云何与萨婆若合。复次此经中佛自说不合因缘
【经】何以故。佛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佛。菩提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菩提。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习色有不习色无。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常不习色无常。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苦不习色乐。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我不习色非我。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寂灭不习色非寂灭。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空不习色非空。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相不习色无相。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作不习色无作。受想行识亦如是。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非行非不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若菩萨观五众非有非无。于是亦不着。尔时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着二见。若有若无。顺生死流者多著有。逆生死流者多着无。我见多者著有。邪见多者着无。复次四见多者著有。邪见多者着无。二毒多者著有。无明多者着无。不知五众因缘集生著有。不知集者着无。近恶知识及邪见外书故堕断灭无罪福。中无见者着无。余者著有。或有众生。谓一切皆空心着是空。着是空故名为无见。或有众生。谓一切六根所知法皆有。是为有见。爱多者著有见见多者着无见。如是等众生著有见无见。是二种见虚妄非实破中道。譬如人行狭道一边深水一边大火二边俱死。著有着无二事俱失。所以者何。若诸法定实有则无因缘。若从因缘和合生。是法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空。若无法是实则无罪福。无缚无解亦无诸法种种之异。复次有见者与无见者相违。相违故有是非。是非故共诤。有诤故起诸结使。结使故生业。生业故开恶道门。实相中无有相违是非斗诤。复次著有者事若无常则生忧恼。若着无者作诸罪业死堕地狱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