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 >

第27节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第27节

小说: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曰。水毒有雌雄。脉洪大而数者 
为阳。是雄溪。易治。宜先发汗及浴。脉沉细而迟者为阴。是雌溪。难 
治。欲审知是中水毒者。手足指冷为是。不冷非也。又呼为KT 病。 
巢氏曰。岭南从仲春至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至孟冬。行黄芒 
瘴。先热后寒。自余诸疟疾见本病门。 
问曰。伤寒亦变疟乎。千金三十五卷曰。时行后变成瘴疟者。大 
五补汤主之。 
问曰。酒病似伤寒。何如。巢氏曰。酒有毒而性尤热。饮之过多。 
故毒热气流溢经络。浸淫腑脏而生诸病也。或烦躁壮热而似伤寒。 
或洒淅恶寒有同温疟。或吐利不安。或呕逆烦闷。随脏气虚寒而生 
病焉。雍曰。凡痈疽病。及豌豆 疮之类。初症多类伤寒。各见本门。更不重出。 

卷十九
妇人伤寒十八条
属性:问曰。妇人伤寒何如。活人书曰。男子调其气。妇人调其血。血 
室不蓄。则二气和谐。血气凝结。则水火相刑。伤寒气口紧盛则宜 
下。人迎紧盛则宜汗。妇人左关脉浮紧。不可下。当发其汗。以救血 
室。营卫得和。津液自通。浃然汗出而解。 
问曰。热入血室何如。活人书曰。仲景云。妇人伤寒。经水适断。 
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 
焦。无犯胃气者。言不可下也。小柴胡汤主之。若行汤迟。则热入胃。 
令津液枯燥中焦。上焦不荣。成血结胸状。须当针期门。 
问曰。谵语即下症。而前症不可下。何也。活人书曰。伤寒胃实 
谵语。则宜下。妇人热入血室谵语。不可下也。 
问曰。犯胃气者何如。活人书曰。五行相克以生。相扶以出。平 
居之日。水常养木。水木相生。则荣养血室。血室不蓄。则脾无蕴积。 
脾无蕴积。则刚燥不生。若犯胃气。则昼夜谵语。喜忘。小腹满。小便 
利者。属抵当汤。 
问曰。妇人先调血。男子先调气。何如。活人书曰。此大略之言 
耳。要之脉紧无汗为伤寒。脉缓有汗为伤风。热病脉洪大。中暑脉细 
弱。其症一也。假如中 者用白虎。胃实用承气。岂必调血而后行汤 
哉。仲景伤寒所以不分妇人。良亦由此。学人皆可随病。于男子药症 
中以意选用也。 
活人书曰。妇人伤寒。发热恶寒。四肢拘急。口燥舌干。经脉凝 
滞。不得往来。宜桂枝红花汤。 
又曰。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宜黄芩芍药汤。 
又曰。妇人伤寒。喘息烦躁。或战而作寒。阴阳俱虚。不可下。宜 
柴胡当归汤。 
又曰。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宜干姜 
柴胡汤。 
又曰。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近。海蛤散。 
朱氏又言。妇人血结胸证。法当刺期门。仲景无药。此方疑非仲 
景意。又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 
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宜小柴胡汤。 
又曰。妇人伤寒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 
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宜小柴胡汤。 
又曰。妇人伤寒。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 
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取之。 
又曰。妇人伤寒六七日。胃中有燥粪。大便难。烦躁谵语。目赤。 
毒瓦斯闭塞不得通。宜三黄泻心汤。(原本是泻心三黄汤) 
又曰。妇人伤寒。瘥后。犹有余热不去。谓之遗热。宜干地黄汤。 
又曰。妇人伤寒未平复。因交合里急。腰胯连腹内痛。名阴阳易。宜烧 散。 
又曰。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 
搦。如中风状。宜青竹茹汤。 
又曰。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小腹急痛。腰胯痛。四肢不任。 
举动无力。发热者。宜当归白术汤。 

卷十九
娠妇伤寒三十三条
属性:活人书曰。娠妇伤寒。仲景无治法。用药宜有避忌。不可与寻常妇人一概论治也。 
又曰。妇人妊娠伤寒。药性须凉。切不可行桂枝半夏桃仁等药。 
小柴胡去半夏。名黄龙汤。盖为妊妇而去也。大抵产前先安胎。产后 
先补血。次服伤寒药。若病稍退则止药。不可尽剂。此为大法。黄帝 
问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 
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千金方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石膏前胡汤七味。 
又治妊娠伤寒。头疼壮热。心烦呕吐。不可食。生芦根汤四味。 
又治妊娠伤寒。服汤后。头疼壮热不歇。宜用竹叶石膏汤拭其身。 
又治妊娠热病。葱白五两。豉一升。煮服取汗。 
又曰。大热烦闷者。葛根汁二升。分三服。如人行五里。进一服。 
活人书娠妇伤寒。安胎。宜阿胶散。又宜白术散。 
庞氏曰。娠妇时气。欲令子不落。宜用护胎伏龙肝散。伏龙肝为末。水调敷脐中。干即易之。疾瘥乃止。 
又曰。妊娠伤寒。内热极甚。令不伤胎。宜取鸡子。以绢袋贮。投 
井底。浸令极冷。旋破吞六七枚佳。 
又曰。妊娠伤寒。大热甚。胎不安者。宜用阿胶末一钱半。竹沥 
调下。如无竹沥。用小麦竹叶煎汤调下。 
又曰。妊娠伤寒。服汗下诸药。热已退。其间与此药安胎。宜服 
人参黄 汤。 
活人书曰。妊娠伤寒。憎寒发热。发其汗。宜葱白汤。(以葱白生 
姜同煎连服取汗) 
又曰。妊娠伤寒。头疼壮热。肢节痛疼。宜服前胡汤。(千金方) 
又曰。妊娠伤寒。或时行。洒淅作寒。振 而悸。或加哕。宜苏木 
汤。雍曰。苏木大破血。更宜参究避之。 
又曰。妊娠伤寒。头疼。默默不欲饮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 
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 
不解。宜黄龙汤。 
又曰。妊娠伤寒。头疼恶寒。身热躁闷。四肢疼痛。项背拘急。唇 
口干燥。宜柴胡石膏汤。 
又曰。妊妇伤寒。四日至六日以来。加心腹胀。上气。渴不止。饮 
食不多。腰疼体重。宜三物枳实汤。 
又曰。妊妇伤寒。头目疼。壮热心烦。宜旋覆花汤。 
又曰。妊娠伤寒。壮热呕逆。头疼。不思饮食。胎气不安。宜麦冬 
汤。 
又曰。妊妇发斑。变为黑色。宜栀子大青汤。 
庞氏曰。妊娠伤寒。腹胀大便不通。喘急。宜牵牛散。(卷十五) 
活人书曰。妇人产后伤风。十数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 
热。心下坚。干呕汗出。宜阳旦汤。 
又曰。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疼。竹叶防风汤。 
又曰。妇人蓐中伤风。四肢苦烦热。头疼。与小柴胡汤。头不疼。但烦。与三物黄芩汤。 
庞氏曰。妊娠热病。胎死腹中。用鹿角屑一两。水一碗。葱白五 
茎。豉半合。煎六分。去滓。温作二服。又方。益母绞汁。饮半升。即出。 
又曰。伤寒小产。恶露不行。腹胀。满闷欲死。宜大黄桃仁汤。 
又曰。小产后。恶露被热蒸断不行。宜地黄饮。生地黄藕汁各一 
碗。生姜汁一盏。和匀温服。分作三四次服。微有寒者。煎二十沸服。亦下死胎。 
又曰。伤寒产后。血晕欲绝。宜红花散。 
又曰。凡伤寒小产。夏月宜少用醋炭。多有烦闷晕死者。雍曰。寒月用炭多。 
又曰。伤寒产后。恶血冲心。闷乱口干。生姜小便饮子。生地黄汁藕汁小便各一盏。和匀。煎二三沸。分三服。 
又曰。伤寒产后。恶露为热搏不下。烦闷胀喘狂言者。抵当汤及桃仁承气汤主之。 
又曰。伤寒小产。烦闷。大燥渴。石膏汤主之。 

卷十九
小儿伤寒十九条
属性:千金方论曰。小儿未能涉冒霜雪。乃不病伤寒也。然天行非节 
之气。其亦得之。有如行瘟之年。小儿出腹患斑者。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之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少冷耳。 
又曰。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麦冬汤。 
又曰。治少小伤寒。芍药四物解肌汤。 
又曰。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麻黄汤。(活人书减桂 
半两。加石膏。名石膏麻桂汤。) 
又曰。治小儿伤寒。以葛根汁淡竹沥各六合。二味相和。二三岁 
儿。分三服。百日儿酌服。不宜生。煮服佳。 
又曰。治小儿时气。枇杷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 
日五六遍淋之。若复发热。烧雄鼠屎二三枚。用水调服之。 
又曰。治小儿伤寒久不除。瘥后复剧。瘦瘠骨立。五味子汤。 
又曰。治少小伤寒。宜莽草汤。治之避眼与阴。 
又曰。小儿伤寒发黄者。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曰。捣青麦汁服之。 
又曰。韭根汁澄清。滴儿鼻中如大豆许。即 
出黄水瘥。 
又曰。小豆二七粒。瓜蒂二七枚。糯米四十粒。以少许吹鼻中。 
活人书论小儿伤寒曰。治法与大人同。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 
寻常风壅发热。痰嗽烦渴。惺惺散主之。咽喉不利。痰实咳嗽。鼠粘 
子汤主之。头额身体温热。大便黄赤。腹中有热。四顺散、连翘散、三 
黄丸主之。头额身体温热。大便白而酸臭者。胃中有食积。双丸主 
之。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能自节。心腹胀满。身热头疼。双丸 
悉主之。小儿身体潮热。头目碎痛。心烦神躁。小便赤。大便燥。此热 
剧也。洗心散、调胃承气汤主之。头疼发热。偎人畏寒者。此伤寒症 
也。升麻汤主之。无汗者。麻黄黄芩汤。有汗者。升麻黄芩汤。皆要药 
也。小儿寻常不可过当服凉药。胃冷虫动。其症与惊相类。医者不能 
辨。往往复进惊药。如脑麝之类。遂发吐。胃虚而成慢惊者多矣。小 
儿须有热症。方可疏转。仍忌用丸子药利之。以大黄川芎等 咀。作 
汤液。以荡涤蕴热。盖丸子巴豆。可攻食积耳。雍曰。此症不止小儿 
伤寒症。亦多及余病。故详录之。 
又曰。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疮疹发热。宜惺惺散。 
又曰。治伤寒中风。头痛。憎寒壮热。肢节痛。发热恶寒。鼻干不 
得睡。兼治小儿大人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寒暄不时。人多疾疫。 
乍暖脱着。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沉重如石者。升麻汤 
主之。 
又曰。治胸中客热。口舌咽中生疮。赤眼。目睑重不欲开。疮疹 
已发未发。宜服甘露饮子。 
又曰。洗心散通治麸豆疮。时行瘟疫。狂 
语多渴者。 
又曰。连翘饮子治小儿一切热。 
又曰。解大人小儿膈热。 
退壅盛。凉心经。宜四顺散。 
又曰。治小儿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 
者。宜石膏麻桂汤。(千金名麻黄汤) 
庞氏曰。小儿伤寒。发热自汗。多啼。宜葛根芍药汤。 
又曰。小儿 
伤寒。不解。发惊。妄言语。狂躁潮热。钩藤大黄汤。 
又曰。小儿伤寒。结胸。其项强眼翻。弄舌搐搦。如发痫状。久则 
哽气。但啼声不出。医亦多作惊风治之。其脉浮滑。试以指按心下则 
痛而啼。宜半夏黄连栝蒌汤。斟酌大小服之。当出黄涎。便瘥。 
又曰。小儿伤寒。始因壮热不除。被汤丸下后。其症一如前结胸 
状。但啼声不出。医又以惊风治之。多服凉药无验。此由误下后。毒 
气结在心胸。内热吐涎。涎裹药。不能宣行所致。宜服荡涎散取下黑 
黄涎。犹包裹诸药。啼声一出即安。雍曰。此因初误下后。凉药不宣 
通。方服荡涎散。 
又曰。小儿伤寒。蒸起风热发痫。手足搐搦而不省。蛇皮汤。 
又曰。小儿伤寒。胃中有热。烦闷不食。至日晚潮热颊赤。躁乱 
呕吐。芦根汤。 
又曰。小儿伤寒后。盗汗。体热。咽干。犀角黄 汤。 

卷十九
小儿疮疹上四十七条
属性:外台曰。肘后言比岁有病。天下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遍。 
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瘥后。 
疮瘢紫黯。弥岁方减。此恶毒之气也。世人云。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 
得。乃呼为虏疮。诸家参详作疗用之有效方。取好蜜。通身摩疮上。 
或以蜜煎升麻。数数拭之。亦佳。 
又曰。永徽四年。此疮从西域东流于海内。但煮葵叶蒜齑啖之 
则止。鲜羊血入口亦止。巢氏曰。表虚里实。热毒内盛。攻于脏腑。余 
气流于肌肉。遂于皮肤毛孔之中。结成此疮。重者匝遍其身。状如火 
疮。若根赤头白则毒轻。若紫色则毒重。其疮如豌豆。亦曰豌豆疮。 
脉洪数者。是其候也。 
活人书曰。小儿疮疹与伤寒相类。头痛。身热。足冷。脉数。疑似 
之间。只与升麻汤丸。缘升麻解肌。兼治疮子。已发未发。皆可服。但 
不可疏转。此为大戒。伤寒身热。固不可下。疮疹发热在表。尤不可 
转也。世人不学。乃云。初觉以药利之。宣其毒也。误已。又云。疮豆 
已出。不可疏转。出得已定。或脓血大盛。即用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