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72-张卿子伤寒论 >

第10节

472-张卿子伤寒论-第10节

小说: 472-张卿子伤寒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医所坏病也。不可复与桂枝汤。审观脉证。知犯何逆而治之。逆者、随所逆而救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脉浮。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可与桂枝汤解肌。脉浮紧。发热、不汗出者。 
伤寒也。可与麻黄汤。常须识此。勿妄治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桂枝汤甘。酒客得之。则中满而呕。 
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佳。 
太阳病。为诸阳主气。风甚气壅。则生喘也。与桂枝汤以散风。加浓朴杏仁以降气。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方第三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加浓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根据前法。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内热者。服桂枝汤则吐。如酒客之类也。既亡津液。又为热所搏。其后必吐脓血。 
吐脓血。谓之肺痿。金匮要略曰。热在上焦为肺痿。谓或从汗。或从呕吐。重亡津液。 
故得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 
子汤主之。 
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腠 
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 
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脱液也。针 
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加附子汤方第四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术附汤方第五
属性:于此方内。去桂枝。加白术四两。根据前法。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 
附子汤主之。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促为阳盛。则不因下后而脉促者也。此下后脉促。 
不得为阳盛也。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此下后脉促。而复胸满。则 
不得为欲解。由下后阳虚。表邪渐入而客于胸中也。与桂枝汤。以散客邪。通行阳气。 
芍药益阴。阳虚者非所宜。故去之。阳气已虚。若更加之微恶寒。则必当温剂以散之。 
故加附子。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去芍药汤方第六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余根据前法。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第七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 
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 
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八九日。则邪传再经。又遍三阳。欲传三阴之时也。传经次第。则三日传遍三 
阳。至四日。阳去入阴。不入阴者。为欲解。其传阴经。第六日。传遍三阴。为传经尽 
而当解。其不解。传为再经者。至九日。又遍三阳。阳不传阴则解。如疟发作有时也。 
寒多者为病进。热多者为病退。经曰。厥少热多。其病为愈。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 
进也。今虽发热恶寒。而热多寒少。为阳气进而邪气少也。里不和者。呕而利。今不呕。 
清便自调者。里和也。寒热间日发者。邪气深也。日一发者。邪气复常也。日再发者。邪 
气浅也。日二三发者。邪气微也。内经曰。大则邪至。小则平。言邪甚则脉大。邪少则 
脉微。今日数多而脉微缓者。是邪气微缓也。故云欲愈。脉微而恶寒者。表里俱虚也。 
阳、表也。阴、里也脉微为里虚。恶寒为表虚。以表里俱虚。故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 
也。阴阳俱虚。则面色青白。反有热色者。表未解也。热色、为赤色也。得小汗则和。不 
得汗。则不得邪气外散皮肤而为痒也。与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以除表邪。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第八
属性: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 
服六合。 
王宇泰云。首一节至寒少。为自初至今之证。下文皆拟病防变之辞。当分作三截看。 
至欲愈也。是不须治。至吐也。是宜温之。至末。是小汗之。麻黄发。桂枝止。一发一 
止。则汗不得大出矣。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烦者、热也。服桂枝汤后。当汗出而身凉和。若反烦不解者。风甚而未能散也。先 
刺风池风府。以通太阳之经。而泄风气。却与桂枝汤解散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经曰。如服一剂。病证犹在者。故当复作本汤服之。服桂枝汤汗出后。脉洪大者。 
病犹在也。若形如疟。日再发者。邪气客于荣卫之间也。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解散 
荣卫之邪。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第九
属性: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 
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再。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大汗出、脉洪大而不渴。邪气犹在表也。可更与桂枝汤。若大汗出。脉洪大而烦渴 
不解者。表里有热。不可更与桂枝汤。可与白虎加人参汤。生津止渴。和表散热。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白虎加人参汤方第十
属性: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根据白虎汤法。 
王三阳云。前条脉洪大者。不渴。此条洪大者。烦渴不解。故二汤不同。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 
一汤方。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第十一
属性: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擘)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 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 
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胃为十二经之主。脾治水谷。为卑脏。若婢。内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是汤所 
以谓之越脾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外台方一名越脾汤。即此义也。 
唐不岩云。桂枝、麻黄、越脾或一或二。此即大小奇偶之义。以各半汤详之。曰一 
者。当是一之一。无所用去其半也。曰二者。当是二之一。乃所谓各半之半也。及考分 
两。本论与活人书。参差不一。然以小发其汗为各半汤谓桂枝止。麻黄发。今在止发之 
间。故裁为各半。则汗出必解者。自应麻黄多。桂枝少。不可更汗者。自应桂枝少。石 
膏多也。 
又云。桂枝麻黄各半汤。即桂枝证药也。桂枝二麻黄一汤。即麻黄证药也。桂枝二 
越婢一汤。即大青龙证药也。总是一太阳病。病与时日有浅与深。脉与形证。有应与否。 
权衡剂量。不失铢黍。于此见古人立方之妙。 
张卿子云。无阳二字宜审。谓脾气不发越耳。又云。寒少。故桂枝少。热多。故石 
膏多。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虽经汗下。为邪气仍在表也。心下满。微痛。小便利者。则 
欲成结胸。今外证未罢。无汗。小便不利。则心下满。微痛。为停饮也。与桂枝汤以解 
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第十二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根据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王宇泰云。或问头项强痛。此邪气仍在表也。虽经汗下而未解。何故去桂加茯苓白 
术。是无意于表也。曰、此非桂枝证。乃属饮家也。夫头项强痛。既经汗下而 
不解。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利。此为水饮内蓄。邪不在表。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若得小便利。水饮行。腹满减而热自除。则头项强痛悉愈矣。且如十枣汤证。头亦痛。 
乃邪热内蓄而有伏饮。故头痛。其饮水头痛。不须攻表。但宜逐饮。饮尽、则病安矣。 
张卿子云。逐饮何不用橘皮半夏。可见此停饮。以胃虚。故无汗耳。与五苓散近似。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 
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 
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脉浮。自汗出。小便数而恶寒者。阳气不足也。心烦、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阴阳 
血气俱虚。则不可发汗。若与桂枝汤攻表。则又损阳气。故为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 
烦燥。吐逆者。先作甘草干姜汤复其阳气。得厥愈足温。乃与芍药甘草汤。益其阴血。 
则脚 得伸。阴阳虽复。其有胃燥谵语。少与谓胃承气汤。微溏以和 
其胃。重发汗为亡阳。加烧针则损阴。内经曰。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不流行。重发 
汗。复烧针。是阴阳之气大虚。四逆汤以复阴阳之气。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甘草干姜汤方第十三
属性: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干姜(二两炮味辛热)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甘草干姜相合。以复阳气。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芍药甘草汤方第十四
属性: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 甘草(四两炙甘平)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调胃承气汤方第十五
属性: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芒硝咸寒以除热。大黄苦寒以荡实。甘 
草甘平。助二物。推陈而缓中。 

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四逆汤方第十六
属性: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 
热)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甘草姜附相合。为甘辛 
大热之剂。乃可发散阴阳之气。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 
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 
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 
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 
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 
谵语。故知病可愈。 
阳旦。桂枝汤别名也。前证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 
枝汤 
证相似。是证象阳旦也。与桂枝汤而增剧。得寸口脉浮大。浮为风邪。大为血虚。即于 
桂枝汤。加附子温经以补虚。增桂令汗出以祛风。其有治之之逆而增厥者。与甘草 
干姜汤。阳复而足温。更与芍药甘草汤。阴和而胫伸。表邪已解。阴阳已复。而有阳 
明内结谵语烦乱。少与调胃承气汤。微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