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男,18岁。
颈项部疖肿此起彼伏2个月,少时4~5个,多时7~8个,上有黄白色脓头,基底为硬结。前医屡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与中药清热解毒之剂,疗效一直不够显著。细审脉证,无甚特殊。因思《难经》有云:“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太阳经者,为人身之大表,其经络于项,宜取太阳经穴之血。急取委中放血治之,一次愈。
某医云:取委中放血治疖肿何故如此之效耶?答曰:春夏者阳气在上在表,前用之药多为治里治下,病非所在,故治之不愈也。委中之穴者,既为太阳经之合穴能主表主上,又能凉血泻热,活血逐瘀,故取其穴位以放血也。
2.能合脉象,非仅解毒,始得治愈
文××,男,55岁。
头项部疖肿,此起彼伏,少则3~4个,多则7~8个已2年多。医诊疖病。先用西药间断治疗1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近8个月亦不效。细审其证,除项部疖肿之外,并见头晕头重,有时眩晕的不敢站立,恶心呕吐,且日渐健忘乏力,神情呆痴,纳呆食减,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脉濡缓,且久病不愈者,气阴两虚,痰郁气结,郁而化火也。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4剂,不但头晕头重,神疲乏力,健忘失眠,纳呆食减俱减,且疖肿亦明显改善,继服10剂,疖肿全部消失,它症亦减七八,又服25剂,诸证全失。
某医云:疖肿诸书均云其属火毒,若病久不愈者多云气血俱虚为本,热毒为标。然其何先用抗生素,清热解毒方药,后用补气养血,清热解毒均无效耶?答曰:本病从脉证来看,此病一方面有气阴俱虚,一方面有痰郁火毒,前用诸方治火者未化痰理气,补气养阴;治气阴俱虚者,未予理气化痰,郁火不解,但用清降,其何能散?故治之不愈也。
3.实火当泻,尤当看下,参之与脉,其病得治
郑××,男,25岁。
面、颈、肩、臂疖肿,此起彼伏2个多月。医诊为疖病。先用西药治疗1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近1个月,仍然此起彼伏。细审其证,面、额、颈、项有数个如红枣大的疖肿,其中前额之两个已破溃出脓,其他疖肿均红肿疼痛,且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干,脉弦数。综其脉证,思之:弦数者,肝胆实火也;舌苔黄干,大便秘结者,阳明实热也。合而论之,乃心肝胃火所致也。治宜清肝泻火。处方:川芎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龙胆草10克,大黄10克,元参15克,羌活6克。又:牛黄解毒丸,凉水化开,涂局部。
药进6天,疖肿消失,愈。
某医云:余久用抗生素与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不效,先生仅用少量清热泻火之药反愈者何也?答曰:清热解毒之剂为治疖肿之有效方法之一,然疖大都属火,火邪当泻,此之但予解毒不愈者一也;火有脏腑经络之异,若妄施泻火,不分脏腑,此之但予解毒不愈者二也;治火不看其下,不予通便泻火,此之但予解毒不愈者三也。三者俱备,何能效?今余用少量解毒之药而效者,一者有泻火,二者分经络脏腑,三者通下大便也。
丹毒
1.火郁三焦,表里俱热,但予解毒,火郁不散,其病不愈
弓××,男,30岁。
两足、膝红肿热痛,其色如丹,发热恶寒25天。医诊丹毒。先予清热解毒之剂不效,继又配合西药治之亦无功。细审其证,体温39.3℃,两膝、两足红肿疼痛,并见大量不高出皮肤之皮疹,按之疼痛,舌苔黄白,脉浮弦数。综合脉证,恩之:脉浮者,病在表,在上也;弦者,在三焦也,在半表半里之间也;舌苔黄者,病在里也。皮损红赤如丹,火也,火邪及于阴分也。治宜解表清里,清泄三焦。处方:板蓝根30克,升麻10克,马勃1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大黄10克,薄荷10克,牛蒡子10克,元参30克。
服药3剂,体温下降至37.5℃,膝、足红肿热痛明显改善,继服6剂,诸证俱失,愈。
某医云:何大剂抗生素,清热解毒之剂不效,而本方2剂即体温下降,3.剂肿痛大部消失耶?答曰:郁火于表者必散之,郁火于里者必下之,此病表里皆郁,必须解表,攻里同施。今本证虽用大剂清热解毒,但未予解表,未予攻里,致郁者更郁而火邪不解,而上方所以取效者,乃一散,二下俱备也。2.但宗解毒,不辨色脉,其病延期郑××,女,29岁。10天前,突然出现两足大趾、小趾红肿热痛,急至某院外科诊治,诊为丹毒。予青霉素等治疗后,非但大趾、小趾肿痛不见好转,亦且发现两个足背均红肿疼痛。乃自动出院求中医诊治。医诊流火。急予清热解毒之剂普济消毒饮治之,3剂后仍然效果不够明显。又转邀余诊治。审其两足趾与足背均红肿热痛,按之有可凹性浮肿,身热,全身酸痛,舌苔白,脉滑数。综合脉证论之:此痰湿挟风热为患也。治宜疏风清热,化痰除湿。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胆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同时配用:牛黄解毒丸,冷水调化涂局部。
服药3剂后,两足肿痛明显好转,体温亦降至正常。继服10剂,愈。
某医问:丹毒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多称有效,而本例何故不效也?答曰:丹毒虽本属火热,然有干湿之分,其干者治宜清热解毒,尤多见于上焦,其湿者治宜除湿清热,尤多见于下焦。正如陈实功《外科正宗》云:“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之火,治以凉心泻肝,化斑解毒汤是也;湿者,色多黄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烂,又且多疼,此属肺脾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是也”。本证虽非湿热之典型者,然其病在下肢,且见浮肿,故其亦为湿热为主之证,因此用疏风清热,化痰除湿进行治疗。又问:牛黄解毒丸本为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的口服药,今先生何用其治丹毒也?答曰:牛黄解毒丸者,非仅清热解毒,亦且能除湿耳,故非但实火所致之疾可用,亦且可用于湿热之疾耳。至于为何外用治疗丹毒,因其组成药味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均系外用解毒、清热、除湿之品,故用之也。
3.冷敷热敷,不分寒热,病势加剧
李××,女,48岁。
3天前,突然右足中趾、无名趾红肿热痛。某医诊为炎症,嘱其内服磺胺、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并嘱其用热毛巾不断热敷以助其消散。患者为求其速效,改用热水浸足法进行治疗。1个小时后红肿热痛迅速殃及右足,并出现全身寒战高热,体温38.8℃,且又见左足中趾、无名趾亦微红肿。此时患者仍不醒悟,继续以热水浸泡两足,并以热水毛巾湿敷两足,至夜间8时左右,两腿均出现红赤如丹,肿胀疼痛,体温39.8℃。患者迫于西药不能速效,且急剧恶化。乃邀中医诊治,云:此丹毒也。急宜清热解毒大剂予之。处方:生地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40克,栀子10克,竹叶10克,犀角10克,元参30克,连翘30克,银花30克,板蓝根3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
患者家属于夜间1时邀余会诊。云:虽用大剂青霉素及中药1剂,病证不但不减,反更加剧。现红肿之势已及小腹,且高热,神志时昧时清。审之,从少腹至两足赤肿如丹,按之烙手,脉洪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药证合拍,何用药反不效也?久久不解。再查其患处均盖有热水毛巾。顿悟,乃云:此热敷之弊也,急宜去热改冷,用冷水泡牛黄解毒丸淋洗。l小时后,痛、热俱减,查体温已由39.9℃降至38.9℃,继以上法淋洗2小时,从小腿至小腹红肿之状全部消退,体温亦降至37.3℃,仍以原方治之,愈。
患者问:所用药物前后相同,何你看后徒然大效,而前医用之反剧也?答曰:外敷之法不同耳。又问:冷水、热水均无杀菌之药,何杀菌之速也?答曰:本证乃热毒炽盛之证,稍予火邪则如《伤寒论》所说:“火邪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故予热水而加剧,及至冷水淋洗而解者,乃热者寒之之故也。所以热敷、冷敷均当宗《经》所训,否则不可也。
纤维瘤
1.谨察其脉,思其病因,化痰散结始愈
文××,男,12岁。
右锁骨下肿瘤如鹅蛋大3年多。医诊侵袭性纤维瘤。细审其证,3年前,始见右锁骨下有,一鸡蛋大,质地较硬之肿块。乃至某肿瘤医院行第1次手术。1年后,又在原来的部位生长出如鸭蛋大小的肿块1个,乃再至某肿瘤医院行第2次手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仍为纤维瘤,并发现增生活跃。术后半年多,在原发部位又长出一鹅蛋大的肿块,右臂肌肉明显萎缩,活动受限,既不能上抬至头,亦不能握笔写字。为此不得不改请中医以活血散结之剂治之,半年后,非但未见缩小,亦且日渐纳呆乏力,不得已,乃再易医治之。细审其脉证,除右侧锁骨下有一比鹅蛋还大的肿块,不红不肿,不痛,右臂肌肉萎缩外,并见舌苔白,脉滑数。综合脉证,思之:古代医家论瘤之病因有痰、瘀、郁三种,今脉滑数,滑数之脉者,痰热互结也。治宜化痰清热,佐以活血。处方:瓜蒌30克,桔梗10克,半夏12克,赤芍12克,橘叶10克,青皮10克,枳实10克,葱白4克。
服药4剂,精神、食欲大增,肿块缩小;继服60剂,肿块消失,食欲正常。
2.谨察色脉,知其为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始愈
何××,女,45岁。
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左下腹部有一如核桃大的肿块,经某院外科检查诊断为纤维瘤,并进行第1次手术,术后很快恢复了健康。1年之后,在原来的部位又长出2个如核桃大的肿块,又进行了第2次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仍诊为纤维瘤,术后又很快恢复了健康。1年后,在原来发病的部位又长出如鸡蛋大的4个肿块,乃进行第3次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仍为纤维瘤。半年后,在原发部位,又长出6个如核桃大的肿块。再经数个医院检查,诊断,一致认为系纤维瘤,并都主张手术切除。但患者考虑每次手术后均复发,且复发1次增多1次,乃改请中医治之。细审其除上证外,并见下腹疼痛,阴天时疼痛加重,疲乏无力,面色微青,舌苔白,舌质稍暗,脉沉涩。综合脉证,思之:脉沉涩者,寒凝血滞也。治宜温经活血散结。处方:丹参3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三棱3克,莪术3克,肉桂1克。
服药30剂,腹痛减轻,肿块变软缩小;继服上药1年,获愈。
某医云:同是反复发作的纤维瘤,一用化痰清热,佐以活血,一用温经活血散结;一用大剂,一用小剂,其故何也?答日:一者因脉滑数故以化痰清热,一者因脉沉涩故以温经活血,因其病因有异者,至于为什么一者用大剂,一者用微量,乃因其一者脉滑数为热实,一者因其脉沉涩为正虚邪实,故以缓图之法治之,即仲景所倡导之缓中补虚法也。
淋巴结炎
谨遵其脉,稍兼其症,主次分明,病始得解
刁××,女,20岁。
颈部淋巴结肿大半年多。医诊慢性淋巴结炎。始予西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治疗4个多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软坚散结消瘰之剂2个多月仍不效。细审其证,颈部淋巴结肿大,小者如豆,大者如杏者18个,不红,不痛,舌苔白,脉沉弦。综合脉证,思之:沉脉者,气郁也;弦脉者,肝脉也;结核皮色不变者,痰核也。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青皮10克,瓜蒌15克,橘叶10克,甘草6克,当归6克。
服药6剂,有的淋巴结肿大者消失,有的淋巴结明显缩小;继服20剂,肿大之淋巴结全部消失。
某医云:何用软坚散结者不效,而不用软坚散结者反效?答曰:软坚散结乃治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故诸医多宗之。然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