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19节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19节

小说: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医云:前用抗生素与清热解毒之品为何炎症不清也?答日:内外合邪者,若但予治里则表邪闭郁而病甚,若但予解表则内火必炽,故必予表里双解方可。前用清热解毒之不效者,乃未予解表所致也。

      卡他性中耳炎
      1.仅以证论、不察其脉,以寒作热,以郁作炽,徒施泻火,终归不治
      白××,男,38岁。
      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半年多。医诊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先以西药治疗4个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3个月,诸证不但不减,反见日渐加重。细审其证,除耳鸣耳聋,头晕头痛之外。并见烦躁易怒,喷嚏时作,口苦咽干,舌苔黄白,脉浮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浮紧,喷嚏者,风寒郁表也。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脉弦者,肝胆郁火也。治宜外散风寒,内泻肝火,佐用开窍。处方:防风10克,羌活10克,龙胆草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细辛2克,大黄3克。
      服药4剂,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等症大减;继服上药6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前用耳聋丸治之不效者何也?答曰:耳聋丸者,虽称有通窍之力,然其总以泻火见长,然本证者,以窍闭为主,肝火次之之证,故治之者,用耳聋丸不效,改易上方取效也。
      2.仅知开窍,不知审脉,仅知散风,不知除湿,久治难愈
      吴××,女,29岁。
      两耳憋闷,听力减退2个多月。医诊卡他性中耳炎。先用西药治疗1个多月不见好转,继又配合中药通窍耳聋丸、羌活胜湿汤近1月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两耳发堵微聋之外,并时见两侧耳道有少量渗液流出,头晕头重,下肢沉重,舌苔薄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头重如裹,下肢沉重,脉濡缓者,湿也;阻于耳窍者,风也。合而论之,乃风湿夹热阻于耳窍也。治宜散风除湿清热。处方:羌活4克,独活4克,蔓荆子1.5克,甘草2克,防风1.5克,川芎1.5克,防己6克,藁本1.5克。服药3剂,头重耳聋明显改善;继服5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此方乃羌活胜湿汤也。余亦曾用数剂,然其不效者何也?答曰:湿邪者,重浊粘滞之邪也,其在上者,当发之,散之,然发之散之太过则但风气去湿气在,故只可小剂风药治之,然你所用者却大剂风药,故治之不效,余所用药量小而效者,即兼去风湿也。
      3.但治主证,不治兼证,但知其症,不知其脉,不知弹琴,不知合协,治之不效
      王××,男,60岁。
      耳堵头重,听力减退3个多月。医诊卡他性中耳炎。先用西药治疗曾一度稍效,但继续应用则无效,后又以中药清热解毒、清热泻火药治之亦未见明显效果。细察其证,除耳堵,头重,听力减退外,并见胸胁苦满,时时叹气,心烦失眠,舌苔白,脉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滑脉者,痰热也。胸胁苦满,时时叹气,脉弦者,肝郁也。合而论之,乃肝肺气郁,痰湿不化,窍隧因之不利证也。治宜疏肝理气,宣肺化痰。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杏仁10克,郁金10克,苏叶10克,薄荷10克,黄芩8克。
      服药3剂,耳堵大减,听力恢复60%;继服6剂,愈。
      某医云:四逆散者乃疏肝理脾之方,今用于卡他性中耳炎者何也?答曰:本证肝肺气郁之所致者也,故以四逆散疏肝理脾,加杏仁、苏叶、郁金等以理肺,致肺气宣降得复,耳窍自通也。

      慢性中耳炎
      1.表里合邪,新久并见,但知治标,不知察脉,急缓不明,久治不效
      温××,女,32岁。
      右耳白色清稀脓汁不断从耳道流出,有时突然剧痛而流出黄绿色脓汁30年。医诊慢性中耳炎。先用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内服、外用亦效果不著。最近1个月来,又发现两侧头部剧烈疼痛,左耳道疖肿堵塞耳道,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先以西药抗生素治疗不效,继以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仍无功。细审其证,左侧外耳道疖肿充满耳道,耳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寒战高热,体温39.5℃,头耳剧痛,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疖肿、寒热者,热毒也,热毒炽盛之脉当见滑数,今脉反见濡缓,濡缓之脉者,为痰湿,为气阴两虚。今宿疾、新感之疾同在,而脉见濡缓,乃气阴两虚,痰热阻滞为主。治当补气养阴,化痰理气,佐以泻火。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元参15克,生地10克。同时,两耳周围外涂牛黄解毒丸。
      服药3剂,耳道疖肿消失,淋巴结肿大消减80%,但口唇部又发现一小的疖肿,体温37.4℃;继服6剂,诸证消失。
      某医云:既有慢性中耳炎,又有急性外耳道疖肿,且体温较高,为什么用清热解毒、抗生素等治之不效,而采用加减十味温胆汤反效也?答曰:《金匮要略》在说明既有痼疾,又有猝病的疾病治疗时,曾有如下两句著名的论断。其一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应先治猝病,后治痼疾,其二是痼疾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仍起主要作用时,还应治其痼疾。他说:“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问日: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日: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这种观点在《伤寒论》的条文中更有充分的体现,故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不用麻黄、葛根、桂枝诸汤,而但用补益之品的炙甘草汤进行治疗。今之所以用加减十味温胆汤治之者,正因其虽有热毒炽盛之疖肿,而脉却见濡缓也。
      2.内外合邪,数疾并见,先审其脉,并及诸证,主次分明,治之始愈
      于××,女,36岁。
      两耳流脓时轻时重2年多。医诊慢性中耳炎。先以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后以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治疗近1年亦无明显效果。近1个月来,又发现左侧耳、头、下颌关节疼痛难忍,不能张口,勉强张口亦仅能张至能够饮水,不能咀嚼食物。医诊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下颌关节炎。先用西药治疗20多天不见改善,继又配合中药清热泻火之剂半个多月仍然不见好转。细察其证,除左侧耳、头、颌关节疼痛外,并见双侧耳道不断有少量黄白色脓汁排出,张口困难,烦躁不安,舌苔白,脉沉弦稍紧。综合脉证,思之:前以清热泻火解毒不效者,,恐不对证之所致也。又思脉沉弦者,肝气郁结也;紧者风寒也。脓汁呈黄白者,热毒也。合而论之,乃肝胆郁火于内,外受风寒,内外合邪之疾也。治宜内解郁火,外散风寒。处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栀子10克,熟军4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蔓荆子10克。
      服药2剂,疼痛消减近70%,惟头晕似有加重之势。思之:此散寒有余,泻火不足所致也。上方加熟军2克、龙胆草10克。
      服药6剂,疼痛消失,张口自如,耳脓亦愈。
      某医云:患者三病俱在,一药而皆愈者何也?答曰:从脉、证来看,病虽为三,然其病因则二也,故治以外散风寒,内泻肝火均愈。
      3.按脉审证,知其为肝肾亏损,耳窍蒙蔽,予滋补肝肾,佐以开窍而愈
      黎×x,男,15岁。
      左耳流脓、听力下降14年。医诊慢性中耳炎,胆脂瘤。先以西药久治不效,继以中药清热泻火,滋阴补肾之剂相配合亦不效,特别是近1年来,左耳道流脓一直不止,近1个月来,又突发寒战高热,剧烈头痛,予抗生素治疗后,虽然寒战高热已减,但却发现左耳流出大量黄绿色脓汁,虽然继续采用抗生素及中药清热泻火、滋阴降火1个多月,始终不见效果。细审其证,左耳黄色脓汁不断流出,按其乳突部有压痛,精神、食欲正常,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虚而缓。综合脉证,思之:阴虚火旺者,脉当细数,肝火者脉当弦数,今脉见虚缓,乃肾之阴阳俱虚也。治宜滋补肝肾,佐以开窍。处方:肉苁蓉15克,菟丝子18克,枸杞子12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菖蒲6克,怀牛膝12克,白芍15克,白蒺藜3克,熟地30克,五味子9克,沙苑子9克。
      服药3剂,脓汁减少;继服20剂,竞愈。
      某医云:有的著作中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宜用滋阴降火,然余用之不效者何也?答曰:耳流脓者,似乎是火,然其脉虚缓则非火也,故治宜滋补肝肾,佐以开窍,而不宜泻火也。

      神经性耳聋
      1.谨察脉色,合之病程,知其为气阴两虚,痰火内郁,治以补气养阴,化痰泻火始安
      邓××,女,40岁。
      听力日渐下降6年多,近1年来连电话的声音也听不清楚,不得不完全停止一切工作。医诊神经性耳聋。先用西药、针灸治疗4年多不效,继又以中药培补肾气之剂近3年而日渐加重。细察其证,两耳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心烦失眠,口苦咽干,面色皓白,舌苔薄白,脉虚弦滑。综合脉证,思之:《内经》曾云:肾开窍于耳,心亦开窍于耳。肾之阴虚可以引起耳聋耳鸣,肾之气虚亦可引起耳聋耳鸣,肾之阴虚者与滋阴补肾可愈,肾之气虚者与培补肾气可痊,然本病滋肾不效,益阳无功,说明本病不在。肾脏。今脉虚弦滑者,病在心也,面色皓白,脉虚者,心之气阴两虚也,滑数脉者痰火阻于心窍也。治宜培补心之气阴以扶正,化痰开窍泻火以除其邪。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川芎10克。
      服药6剂,耳鸣耳聋好转;继服3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既云有痰火,何不多用泻火之品,而反加一味川芎也?答曰:脉见弦滑者为痰火,故用温胆汤法以治痰火,然其脉不数且弦说明火邪不盛而兼肝气之郁,故以川芎之入肝解郁者相佐以启闭郁之气机也。
      2.谨察其脉,合之于舌,知其病在气阴之虚,湿热之郁,升降失职,治以补气养阴,燥湿清热,升清降浊而安
      赵××,男,55岁。
      耳鸣耳聋4~5年。医诊神经性耳聋。先以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补肾、平肝、泻火,以及针灸、磁疗等仍无功。细察其症,两耳已基本上听不见任何声音,舌苔白腻,脉弦大而数,右脉大于左脉。综合脉证,思之:脉弦大者,气阴两虚或气血两虚。数者热也。左脉大于右脉者,肝邪盛也,外感也;右大于左脉者,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也。舌苔白腻者,湿热也。舌、脉相参,知其乃气阴俱虚,湿热内郁,清浊升降失职也。治宜补气养阴以扶正,除湿清热,升清降浊以治标。处方:人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
      服药6剂,耳鸣大减,左耳似能听见个别声音;继服50’剂,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某医云:东垣之治耳鸣耳聋多注重升散补益,子和之治耳聋多注重痰火,完素之治耳聋耳鸣多注重火邪,其在临床上何以别之?答曰:神经性耳聋非但有虚,亦且有实,非但有闭,亦且有脱,何以别之?脉象别之即可也。
      3.谨察其脉,合之经络,予养阴平肝,开窍宁神,愈郝××,女,18岁。听力全失十几年。医诊神经性耳聋。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继以中药补肾、平肝、泻火之剂与针灸相配合2年亦不见明显改善。细察其证,除两耳全聋外,偶而出现耳鸣和两耳堵塞难忍的感觉,舌苔白,脉沉涩。综合脉证,思之:耳者,心肾之开窍也,心气闭塞则两耳失聪。治宜养阴平肝,开窍宁神。处方:龟甲30克,鳖甲15克,远志15克,菖蒲30克,郁金10克,龙骨15克。
      服药6剂,耳聋大减;继服6剂,听力竞基本正常,又服10剂以善后。
      某医问:前从肾、肝论治久久不效,今但用上方竞霍然有效者何也?答曰:此脉沉涩,乃心窍之被蒙也,治当开其心窍,故以重剂菖蒲、远志而效也。

      急性扁桃体炎
      1.只知解毒,不知通腑,壅热不解,其热不退
      郑××,女,12岁。
      咽喉肿痛,持续高热7天。医诊急性扁桃体炎。先以抗生素治疗3天其热不减,继又以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治疗4天,其热仍不见减。审其两侧扁桃体明显肿大,上罩白色脓点,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