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痰火点雪-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耳鸣及耳聋
属性:耳聋皆属于热,须用四物汤降火。
耳鸣必用龙荟丸,食后服。大抵此症,因平昔饮酒浓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
治之为当,余治耳鸣耳聋,每服还少丹一料最效。方见虚损。
方古庵曰∶左耳聋,妇人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聋者,男人多有之,以其多色
欲故也;左右俱聋者,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其多肥甘故也。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腰痛
属性:经曰∶腰以下皆属肾,主湿热肾虚。瘀血,积痰,挫闪,脉大者肾虚。杜仲、龟板(酥
柏、知母、枸杞、北五味之类为末,猪脊髓和丸服。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
。脉缓者湿热,苍术、杜仲、黄柏、川芎之类。痰积者,二陈加南星、半夏。凡诸症属火,
不可峻用寒凉药,腰痛必用鹿角胶。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痞胀
属性:如禀受素弱,转运不调,饮食不化,而心下痞者,宜用白术、山楂、神曲、陈皮。心下
须用枳实、黄连。如肥人心下痞,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
下痞,乃是湿热,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挟血成窝囊而痞者,用桃仁、红花、香附、
山栀子、大黄之类。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吞酸
属性:乃湿热积于脾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必以吴茱萸炒黄连为君,用二陈加此二味,冬月倍
吴茱萸,夏月倍黄连为丸,姜汤下。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嘈杂恶心呕吐
属性:嘈杂者,火动其痰也,宜二陈加黄芩、青黛。恶心者,无物无声,心中欲吐不吐者是,
心经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佐诸药,能开豁胃痰也。呕吐者,胃中有热,膈上有痰,
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喘及短气
属性:气虚短气而喘甚者,不可用苦寒药,火气盛故也。宜导痰汤、千缗汤。(见《局方》。)
汗,小腹火起,冲于上喘者。宜降心火,补阴。有火痰者,宜降心火,清肺金。诸喘不止者
,用椒目研末,生姜汤调下一二钱。劫止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又法,以萝白子蒸熟
为君,皂角烧灰等分,共为末,生姜汁炼蜜丸,每五七丸,噙化止之。气虚气短者,用人参
、(蜜炙)黄柏、麦冬、地骨皮之类,治喘症,必用阿胶。
戴云∶痰喘者,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有胃气虚喘者,抬肩撷
项,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抵有实火,膈上有稠痰。
凡喘症,上喘下必胀,要识标本。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则喘为本,而肿为标。治当
清肺
不得降而生喘,此则肿为本,而喘为标。治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肺次之。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烦躁
属性:起卧不安,睡不稳,谓之烦。法宜清肺去痰,宜栀豉汤、竹叶石膏汤。(二方见伤寒门
。)躁者,颠狂恍惚之状,宜朱砂安神丸。(见《局方》。)
卷三痰火杂症补遗
诸虚百损
属性:头目昏花,四肢疲软无力,羸瘦,不长肌肉,少年气血两虚,色欲过度,耳鸣者,宜服
补阴
补心丹。老年血气虚损者,宜古庵心肾丹,还少丹。
上诸方,俱见古方括内。
诸症补遗,大都痰火症中所必有者,采择数款,亦须以主治方中,随所见症,根据经络量
加一二味,以治其标可也。其间有阙略者,以俟后之君子参补焉。
卷三
痰火死症
属性:一痰火呕血成盆而过多者,不思饮食,肌肉渐削者,此心气已绝,死不治。
一痰火左胁痛,不能转身者,此乃肝叶已干,名为干血痛,肝经已绝,死不治。右胁痛
,服清肺化痰药不止,夜不能卧者,此肺绝之候,不治。
一痰火喉痛,此胆火上炎,用治喉药不效,至生疮破皮,乃虫攻咽,此瘵疾之不可救者
,死不治。
一痰火声哑,乃肺经已绝,死不治。
一痰火臀尖无肉,此脾经已绝,死不治。
一痰火咳逆吐食者,此胃火炽甚,脾气受伤,多致不救。
一痰火泄泻,饮食不化,此胃气已绝,死不治。
卷三
痰火脉
属性:按∶痰火之脉,以浮而芤濡虚缓,迟大无力,沉而迟涩,结代无力,皆虚而不足,外证
短气喘促,或肢厥者,皆属脾肺肾三脏俱虚,脉合其证,此受补者也。若脉来弦长紧实,外
证痰实气壅喘咳,或烦或热,或咽痛,或复见诸血,此为阴虚火动,脉不合证,此不受补者
也。又按∶《脉经》曰∶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又曰∶劳极诸虚,浮
濡微弱,土败双弦,火炎急数。又曰∶诸病失血,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可忧。又曰∶
病热有火,洪数可医,沉微无火,无根难医,此皆言脉证之宜忌也。凡有干于痰火痨瘵之脉
,悉详附之于后,惟不切于此证者,乃摘之。
卷三痰火脉
浮
属性: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曰毛,太过则中坚旁
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
象,非浮脉也。
主病 浮脉为阳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寸浮主头痛眩晕,或风痰在胃,关主土衰木旺
,尺主后便不通。
卷三痰火脉
沉
属性: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为石亦曰营,太过则
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
,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各部之沉,烂绵乃弱
主病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
沉紧
卷三痰火脉
迟
属性:迟为阳不胜阴,故阴至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
曰隐隐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然二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
为败,浮而软为虚。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虚,缓为卫盛营弱,宜别之
主病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且主多痰,沉痼 瘕,
寸迟则上焦有寒,关迟则中寒腹痛,尺迟则后便不禁,肾虚腰痛。
卷三痰火脉
数
属性:数为阴不胜阳,故脉太过,一息六至是也。浮沉迟数,脉之纲领也。数而弦为紧,流利
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极,数见关中为动脉。
主病 数脉主腑,有力为实为热,宜泻。无力为虚火,为相火,宜补。浮数表热,沉数
,气口数实,病肺痈,数虚为肺痿,寸数咽肿,口舌生疮,吐血咳嗽,或肺生痈,关数胃火
肝火,尺数则肾虚,宜滋阴降火。
卷三痰火脉
滑
属性:滑为阴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脉者,血之腑也,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
,故肺脉宜之。《脉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近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
,今正之。
主病 滑脉为阳,主元气虚衰,痰饮宿食,吐逆蓄血,女子经调有孕。寸滑主膈痰呕吐
酸舌强,或咳嗽。关滑主宿食,肝脾积热,尺滑则泻痢 淋。又曰∶滑主痰饮,浮滑风痰,
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脉诀》言关滑胃寒,尺滑脐冷,与《脉经》言关滑胃热
,尺滑血蓄,妇人经病之旨相反,其谬如此。
卷三痰火脉
涩
属性: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蹇滞,而肺脉宜之。《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之
,《脉经》所云,绝不相干。又曰∶细而迟短往来难,短且散,一止复来,参互不调,如轻
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又曰∶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软,重按若绝曰微
,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 涩主血少伤精,反胃,亡阳多汗,营中寒湿,入营血痹,妇人非孕即无经。寸涩
伤胸痛,关则胃虚胁胀,尺为精血俱伤,肠结溲淋,或为下血。又曰∶涩主血少伤精之病,
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杜氏曰∶涩脉独见尺中,形同代,为死脉。
卷三痰火脉
大
属性:脉形宽大有力为洪,大而无力为虚。
主病 大则病进,为元气之贼,浮大表病,沉大里病,惟缓而大,则为正脉也。
卷三痰火脉
缓
属性:缓脉小 于迟,一息四至,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如初春杨柳舞
象,如风轻沾柳梢,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阳主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
,无有偏胜者,平脉也。若非其时,则为有病,缓而和平,不浮不沉,不徐不疾者,即有胃
气。故杜氏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先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过阴,阴土过阴当细数。
主病 缓脉主营气衰,卫气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主项强,下主痿痹,寸缓主项背
,关主风晕,胃家虚弱,尺主濡泄,或风秘,脚弱无力。又曰∶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
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虚,缓弱风气,《脉诀》言缓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之病
,出自杜撰,与缓无关。
卷三痰火脉
芤
属性:浮大而软,按之中空两边实。又曰∶中空外实,状若慈葱。刘氏云∶芤脉何似,绝类慈
指下成窟,有边无中。戴氏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又曰∶芤
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脉经》云∶三部芤
脉,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脉诀》云∶两头有,中间无,是脉断绝矣。又言∶主淋涩
,气入小肠,与失血之候相反,误世不小。
主病 寸主胸中积热,关主肠内生痈,尺主下血赤淋,红痢崩中。
卷三痰火脉
濡
属性: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力,如水上浮沤,谓如帛浮水中,重
之,随手没之象,《脉诀》按之似有,举之还无,是微脉,非濡也。又曰∶濡形浮细按须轻
,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浮细而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
浮而极细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 濡主亡血阴虚,丹田髓已亏,盗汗血崩,湿气侵脾,寸濡主阳微自汗,关主气虚
,尺主伤精脱血寒甚,法宜温补,大都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卷三痰火脉
弱
属性:极软而沉,按之乃得,举手全无。又曰∶弱乃濡之沉者。《脉诀》言黎氏譬如浮沤,皆
,非弱也。《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以涩,是为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
人少年见之逆。又曰∶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
主病 弱脉主阴气虚,阳气衰,恶寒发热,筋骨痿软,多惊多汗,精神减少,法当益气
。寸主阳虚,关主胃弱脾衰,尺主阳陷阴虚。又曰∶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陷入阴,故
恶寒发热。又曰∶弱主筋,沉主骨,阳浮阴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
,尺弱阴虚,关弱胃气虚。
卷三痰火脉
虚
属性: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崔氏曰∶形大力薄,其虚可知。《脉决》言寻之
,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氏曰∶状似柳絮,散慢而迟。滑氏言∶散大而濡皆散
脉,非虚也。又曰∶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迟浮大似慈葱
。又曰∶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主脱血,虚主血虚。
主病 脉虚身热,主伤暑自汗,怔忡惊悸,阴虚发热,法当养营益卫。寸主血不营心,
关主腹胀少食,尺主骨蒸痹痿,伤精脱血。经曰∶血虚脉虚,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曰
∶久病脉虚者死。
卷三痰火脉
细
属性:细脉小人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素问》谓之小,王氏言如莠蓬,
柔也。《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又曰∶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
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主病 细主血弱气衰,诸虚百损,七情六极,非湿侵腰肾,则伤精汗血。寸主呕吐,关
胀,胃虚,尺主丹田冷。泄痢遗精,阴血耗夺。《脉经》言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
则逆,故吐衄脉得沉细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