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医学入门-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荥。及复候吸而推针至血,故圆与方非针也。
《图注难经》云∶手三阳从手至头,
手三阳经穴皆起于手也。
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
足三阳从头至足,
足三阳经穴皆起于头也。
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
足三阴从足至腹,
足三阴经穴皆起于足也。
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
手三阴从胸至手,
手三阴经穴皆起于胸也。
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大要以子午为主。
左为阳,从子至午左行阳络为补。
右为阴,从午至子右行阴络为泻。阳主进,阴主退故也。
手为阳,左手为纯阳。
足为阴。右足为纯阴。
左手阳经,为阳中之阳;左手阴经,为阳中之阴;右手阳经,为阴中之阳;右手阴经,为阴中之阴。右足阴
经,为阴中之阴;右足阳经,为阴中之阳;左足阴经,为阳中之阴;左足阳经,为阴中之阳。今细分之,病者
左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盐指退后),呼之为随;午后又以大指退后为随,每与午前相反。所谓进前,
即经之从外;退后,即经之从内。退后吸之为迎。
病者左手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右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
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患右手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病者右足阳经,
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病者右足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
迎。病者左足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吸之,为随;进前呼之为迎。病者左足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呼
之,为随;退后吸之为迎。男子午前皆然,午后与女人反之。
手上阳进阴退,足上阳退阴进,合六经起止故也。凡针起穴,针芒向上气顺行之道;凡针止穴,针芒向下
气所止之处。左外右内,令气上行;右外左内,令气下行。或问∶午前补泻与午后相反,男子补泻与妇人相反。
盖以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女人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男女上下,平腰分之故也。至于呼吸男女人我
皆同,何亦有阴阳之分耶?盖有自然之呼吸,有使然之呼吸。入针出针,使然之呼吸也。转针如待贵客,如握
虎尾,候其自然呼吸。若左手足候其呼而先转,则右手足必候其吸而后转之;若右手足候其吸而先转,则左手
足必候其呼而后转之。真阴阳一升一降之消息也。故男子阳经,午前以呼为补,吸为泻;阴经以吸为补,呼为
泻,午后反之。女人阳经,午前以吸为补,呼为泻;阴经以呼为补,吸为泻,午后亦反之。或者又曰∶补泻必
资呼吸,假令尸厥中风,不能使之呼吸者奈何?曰∶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转针,若当吸不转,令人以手掩其口鼻,
鼓动其气可也。噫!补泻提插分男女早晚,其理深微。原为奇经不拘十二经常度,故参伍错纵如是。若流注穴,
但分左右阴阳可也。尝爱雪心歌云∶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
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此子午兼八法而后全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有以浅深言者。
病在脉,刺脉无伤皮;病在皮,刺皮无伤肉;病在肉,刺肉无伤筋;病在筋,刺筋无伤骨;病在骨,刺骨
无伤筋。
经言春夏宜浅,秋冬宜深。
春夏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然春夏时温,补入针五分,即沉之至肾肝之部,俟得气,乃引
针而持之至于心肺之分,取阴以和阳也,则能退热。秋冬阳气在下,火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然秋冬时寒,初
入针三分,浅而浮之当心肺之部,俟得气,乃推针而内之至于肾肝之分,取阳以和阴也,则能止寒。
有以荣卫言者,经言从卫取气,从荣置气。
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益其虚也;泻则从荣弃置其气,宜重深而刺,取其
荣气迎之于前,而泻夺其实也。然补之不可使太实,泻之不可使反虚,皆欲以平为期耳。又男子轻按其穴而
浅刺之,以
候卫气之分;女子重按其穴而深刺之,以候荣气之分。
有以虚实言者,经言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此迎随之概也。
假令心病针手心主俞,是泻其子也;针手心主井,是补其母也。木盛热则生风,则泻南以补北。水盛冷则
生气,则补木以抑水。如肺实肝虚,用针不补其肝而反实其肺,是谓实实虚虚。补不足而益有余,杀人必矣。
窦太师云∶凡针逆而迎夺,即泻其子也。如心之热病,必泻于脾胃之分。针顺而随济,即补其母也。如心之虚
病,必补于肝胆之分。
飞经走气,亦不外于子午迎随。
凡言九者,即子阳也;言六者,即午阴也。但九六数有多少不同,补泻提插皆然。言初九数者,即一九也,
然亦不止于一九便了。但行至一九少停,又行一九,少停又行一九,三次共三九二十七数,或四九三十六数。
言少阳数者,七七四十九数,亦每次七数略停。老阳数者,九九八十一数,每次二十七数少停,共行三次。
言初六数者,即一六也,然亦不止于一六便了。但行至一六少停,又行一六,少停又行一六,三次共三六一十
八数。言老阴数者,六六三十六数,每次一十八数少停,共行二次。言少阴数者,八八六十四数,每次八数略
停。或云∶子后宜九数补阳,午后宜六数补阴。阴日刺阳经,多用六数补阴;阳日刺阴经,多用九数补阳,
此正理也。但见热症即泻,见冷症即补,舍天时以从人之病者,权也,活法也。
经言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
先将同身寸法比穴,以墨点记;后令患人饮食,端正坐定,或偃卧。缓病必待天气温晴,则气易行;急病如
遇大雷雨,亦不敢针。夜晚非急病亦不敢针。若空心立针,侧卧必晕。
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
阳穴以骨侧陷处按之酸麻者为真,阴穴按之有动脉应手者为真。
切而散之,
切者,以手爪掐按其所针之穴上下四旁,令气血散。
爪而下之,
爪者,先以左手大指爪重掐穴上,亦令气血散耳。然后用右手盐指顶住针尾,以中指大提紧执针腰,以无
名指略扶针头,却令患人咳嗽十声,随咳下针。针入皮内,撒手停针十息,号曰天才。少时再进针刺入肉内,
停针十息,号曰地才。此为极处,再停良主,却令患人吸气一口,随吸退至人部,审其气至未。如针下沉重紧
满者,为气已至;若患人觉痛则为实,觉酸则为虚。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用后弹努循扪引之;引之
气犹不至,针如插豆腐者死。凡除寒热病,宜于天部行气;经络病,宜于人部行气;麻痹疼痛,宜于地部行气。
弹而努之,
弹者,补也,以大指与次指爪相交而迭。病在上,大指爪轻弹向上;病在下,次指轻弹向上,使气速行,
则气易至也。努者,以大指次指捻针,连搓三下,如手颤之状,谓之飞。补者,入针飞之,令患人闭气一口,
着力努之。泻者,提针飞之,令患人呼之,不必着力。一法二用,气自至者,不必用此弹努。
扪而循之,
扪者,摩也。如痛处未除,即于痛处扪摩,使痛散也,复以飞针引之,除其痛也。又起针之时,以手按其
穴,亦曰扪。循者,用手于所针部分,随经络上下循按之,使气往来,推之则行,引之则至是也。
动而伸之,推而按之,
动者,转动也;推者,推转也。凡转针太急则痛,太慢则不去疾。所谓推展,即分阴阳左转右转之法也。
伸者,提也;按者,插也。如补泻不觉气行,将针提起,空如豆许,或再弹二三下以补之。紧战者,连用飞法
三下,如觉针下紧满,其气易行,即用通法。若邪盛气滞,却用提插先去病邪,而后通其真气。提者,自地
部提至人部天部;插者,自天部插至人部地部。病轻提插初九数,病重者提插三九二十七数,或老阳数,愈多愈
好。或问∶治病全在提插,既云急提慢按如水冷,慢慢急按火烧身。又云∶男子午前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午
后提针为寒,插针为热。女人反此,其故何耶?盖提插补泻,无非顺阴阳也。午前顺阳性,提至天部则热;午
后顺阴性,插至地部则热。《奇效良方》有诗最明。补泻提插活法,凡补针先浅入而后深入,泻针先深入而后
浅。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急按火烧身,补也。或先提插而后补泻,或先补泻而后提插可也,
或补泻提插同用亦可也。如治久患瘫痪;顽麻冷痹,遍身走痛及癞风寒疟,一切冷证,行浅入针,而后渐深入
针,俱补老阳数。气行针下紧满,其身觉热,带补慢提急按老阳数,或三九二十七数,即用通法。扳倒针头,
令患人吸气五口,使气上行,阳回阴退,名曰进气法,又曰烧山火。治风疾痰壅盛,中风喉风癫狂,疟疾单热,
一切热证,先深入针,而后暂浅退针,俱泻少阴数。得气觉凉,带泻急提慢按初六数,或三六一十八数,再泻
再提,即用通法。徐徐提之,病除乃止,名曰透天凉。治疟疾先寒后热,一切上盛下虚等症,先浅入针,行
四九三十六数,气行觉热,深入行三六一十八数。如疟疾先热后寒,一切半虚半实等症,先深入针行六阴数,
气行觉凉,渐退针行九阳数,此龙虎交战法也,俾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盖邪气常随正气而行,不交战,则
邪不退而正不胜,其病复起。治 癖 瘕气块,先针入七分行老阳数,气行便深入一寸,微伸提之,却退至原
处,又得气根据前法再施,名曰留气法。治水蛊膈气胀满,落穴之后,补泻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
之千遭自平,名曰子午捣臼。治损逆赤眼,痈肿初起,先以大指进前捻入左,后以大指退后捻入右,一左一右
三九二十七数,得气向前推转内入,以大指弹其针尾,引其阳气,按而提之,其气自平,未应再施,此龙虎交
腾法也。杂病单针一穴,即于得气后行之,起针之际行之亦可。
通而取之,
通者,通其气也,提插之后用之。如病患左手阳经,以医者右手大指进前九数,却扳倒针头,带补以大指
努力,针嘴朝向病处,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执住直待病患觉热方停。若气又不通者,以龙虎龟凤飞经接气之
法驱而运之。如病患左手阴经,以医者右手大指退后九数,却扳倒针头,带补以大指努力,针嘴朝病,执住直待
病患觉热方停。右手阳经与左手阴经同法,右手阴经与左手阳经同法,左足阳经与右手阳经同法,左足阴经与
右手阴经同法,右足阳经与左手阳经同法,右足阴经与左手阴经同法。如退潮,每一次先补六而后泻九,不拘次
数,直待潮退为度。止痛同此法。痒麻虚补,疼痛实泻,此皆先正推衍《内经》通气之法,更有取气、斗气、接
气之法。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头,头取手足三阳,胸腹取手足三阴,以不病者为主,病者为
应,如两手蜷挛,则以两足为应。两足蜷挛,则以两手为应,先下主针而后下应针,主针气已行而后针应针。
左边左手左足同手法,右边亦然。先斗气、接气而后取气,手补足泻,足补手泻,如搓索然。久患偏枯蜷挛甚
者,必用此法于提插之后。徐氏曰∶通气接气之法,已有定息寸数。手足三阳,上九而下十四,过经四寸;手
足三阴,上七而下十二,过经五寸。在乎出纳,呼吸同法,上下通接,立时见功。所谓定息寸数者,手三阴从
胸走手,长三尺五寸,左右共长二丈一尺∶手三阳从手走头,长五尺,左右共长三丈;足三阳从头走足,长八
尺,左右共长四丈八尺;足三阴从足走腹,长六尺五寸,左右共长三丈九尺;阴阳两跷从足走目,长七尺五寸,左
右共长一丈五尺;督脉长四尺五寸;任脉长四尺五寸。诸脉共长一十六丈二尺也。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
络脉则传注而不息也。一曰青龙摆尾,以两指扳倒针头朝
病,如扶船舵,执之不转,一左一右,慢慢拨动九数,或三九二十七数,其气遍体交流。二曰白虎摇头,以两
指扶起针尾,以肉内针头轻转,如下水船中之橹,振摇六数,或三六一十八数。如欲气前行,按之在后;欲气
后行,按之在前。二法轻病亦可行之,摆动气血。盖龙为气,虎为血,阳日先行龙而后虎,阴日先行虎而后龙。
三曰苍龟探穴,以两指扳倒针头,一退三进,向上钻剔一下,向下钻剔一下,向左钻剔一下,向右钻剔一下,
先上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