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77-医学入门 >

第108节

577-医学入门-第108节

小说: 577-医学入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也;血虚者, 
鳖甲丸,体盛有水癖者,暂用芫花丸,仍须以补脾化痰汤药辅之。老疟饮,宜量气血虚实加 
减。 
有时疟后痢相兼, 
或疟后痢,痢后疟,或疟痢并作,俱以柴苓汤、六各汤、清脾饮加减分利。虚者 
,补脾和血,三白汤加黄连、木香、当归、砂仁,或四兽饮、补中益气汤。 
总要祛邪与扶正。 
外感汗、吐、下、解,祛邪为主;内伤敛补养正为主;内外相兼,又当参酌。抑 
论经曰∶夏伤于暑,秋必发疟。又曰∶诸疟皆生于风。《局方》主于伤食,丹溪主于痰,其 
实因夏伤暑,秋感风湿,遇七情饮食郁痰而后发。虽三因杂至,错乱气血,然始于暑,成于 
痰,故快捷方式以祛暑消痰为要。通用二陈汤,外感无汗,去茯苓,加柴胡梢、川芎、葛根、 
苍术。太阳,加羌活、防风、 本;阳明,加葛根、升麻、白芷;少阳,加柴胡、黄芩、青 
皮;少阴,加芎、归、黄连、黄柏;太阴,加二术,柴胡,此三味疟家必用;厥阴,加桂枝 
、姜、附。渴,加知母、麦门冬;大便闭,加大黄、桃仁;小便赤,加泽泻、山栀;瘴疟, 
加槟榔;截疟,加常山、槟榔、贝母。内伤无汗,加柴胡、川芎;气虚,合四君子汤;血 
虚 
,合四物汤;汗多,加黄 ;食少,加山楂、麦芽;劳疟,加地骨皮、鳖甲;七情,加紫苏 
、 
香附;痰,加南星、姜汁;食积,加莪术;久疟,倍参、术;寒甚,加桂、附、草果 
;夜疟,加升麻、柴胡以提之;停水,倍半夏;瘀血,加桃仁、红花。吐泻,不食肿胀者, 
不治。 
痢 
疼凭色证分热寒, 
身热口渴,溺涩,大便急痛色赤者,为热;身凉不渴,溺清,大便顺利色白者, 
为寒。但痢因于暑,热者多,寒者少。然阴阳变化,赤而淡者为寒,白而稠者亦热,必色 
证两参,而后寒热可辨。 
总因湿火气血滞; 
血因火动,湿多成泻,火伤气分则气郁,自大肠滞下为白;火伤血分则血瘀,从小 
肠渗下为赤;气血俱伤,则赤白相兼。其因∶有外感暑湿,内伤酒面,炙爆消烁,或七 
情气 
郁,而为火之实者;有外感寒湿,内伤生冷,硬物积滞,或房欲损伤精血,而为火之虚者, 
皆令肠胃粘溢,久积成毒。经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则入五脏,闭寒,下 
为飧泄、肠癖。言湿火滞于肠中,故名滞下。又云痢者,利也,法当利下耳。 
表证头疼或渴呕, 
初起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带表证也。热者,九味羌活汤;寒者,不换金正气散 
。烦渴多暑,薷苓汤、六一散、梅蜜饮。虚者,钱氏白术散。呕吐有寒热者,属半表,柴苓 
汤。顽痰在膈者,芩连二陈汤加防风、桔梗芦探吐。胃火冲上者,清六丸。毒滞上攻者,平 
胃散加黄连、木香、槟榔。虚呕食少者,四君子汤加陈皮、浓朴、麦门冬、竹茹,或温六 
丸。日久阴虚者,八物汤合二陈汤加枳梗。呕吐全不食者,谓之噤口,胃火甚也,大虚大热 
,香连丸加莲肉各一半为末,米饮下。又人参四钱,姜炒黄连二钱,浓煎,终日细细呷之, 
如吐再服,但一呷下咽便开。有毒熏心肺者,败毒散加莲肉、陈米,或单莲肉留心为末,每 
二钱,陈皮煎汤下。外用大田螺二个,入麝少许,捣碎敷脐中,以太乙膏贴之,引热下行。 
间有过服利药及脾胃虚者,参苓白术散去山药,加菖蒲。 
里急腹痛后重坠。 
火性急速传下,或化或不化,食物瘀秽欲 
出,而气反滞住,所以欲便不便,腹痛窘迫,拘急大肠,重而下坠,甚则肛门作痛,宜木香 
、槟榔通气,大黄降火,芩、连解毒,归、芍和血,枳壳、陈皮行滞。经云∶和血则便脓自 
愈,行气则后重自除。间有虚火者,参、术、归、芎补之;寒凝者,干姜、肉桂温之。又素 
有积聚,偶因一脏之气发动,干犯肠胃成痢者,须察何脏相乘,以平治之。 
热赤紫黑寒白清, 
偏热纯赤见暑证,轻者,黄芩汤;重者,导滞汤;日久,黄连阿胶汤。热积紫黑 
色者,瘀血也,腹痛后重异常,榉仁承气汤下之;或因误温以致血瘀者,犀角地黄汤,加黄 
连 
、大黄,或加味清六丸。日久,地榆散、单苦参丸、黄连阿胶丸。要知诸痢皆血瘀,惟黑为 
瘀甚耳。寒痢白如鸭溏,肠鸣痛坠不甚,不换金正气散,加乌梅、陈米,或熟料五积散。肢 
冷便清,古姜附汤、理中汤。日久,黄连补肠汤。冷热不调,赤白各半,古姜墨丸。或乍溏 
乍涩,似痢非痢,古萸连丸。 
湿如豆汁风青是; 
湿痢,腹胀身重,下如豆汁,或赤黑混浊,危证也,当归和血散、升阳除湿防风 
汤,升阳益胃汤、除湿汤、猪苓汤、戊己丸;风痢,恶风鼻塞身痛,色青,或纯下清水,古 
苍防汤、神术散;青色带白者,风寒,五积散;带红,胃风汤。青绿杂色,属风火湿,及五 
色俱下者,乃脾胃食积,及四气相并而作,古萸连丸救之。以上外感痢疾,如一方长幼相似 
者,名曰疫痢,败毒散加陈皮,或姜茶煎以防之,更参运气调治。 
七情蟹渤食积黄, 
气痢,去如蟹渤,拘急独甚,流气饮子、古萸连丸、六磨汤。热者,解毒汤加知 
母、枳壳,或木香槟榔丸;冷者,木香匀气散、煮黄丸;小便闭者,五苓散;久不止者,气 
痢丸。积痢,色黄或如鱼汤浆,腹胀痛恶食者,保和丸、急痛神保丸。一切酒食积聚,或黄 
或赤,通玄二八丹;伤酒甚,酒蒸黄连丸;伤水挟腹胀痛者,温六丸;体实者,导水丸。 
虚劳滑脱多困惫; 
虚痢,困倦,谷食难化,腹微痛,或大痛,并无努责。血虚淡红,通玄二八丹; 
日久,四物汤加升麻、香附、侧柏叶;房劳伤精血成毒者,肾气丸;虚痨挟痢者,香连猪肚 
丸。凡痢经下后,痛坠不减,虚坐努责及久不愈者,皆阴血虚也,胃风汤去 
桂加熟地主之。 
气虚色白,如鼻涕冻胶,四君子汤、理中汤,俱补中益气加木香、肉桂、浓朴、茯苓,散风 
邪,分水道,开胃脘。日久者,补中益气汤。虚甚,厥逆脉微者,四顺散、黑锡丹。滑痢不禁,甚 
则脱肛,血分,四物汤加参、术、地榆、樗白皮;气分,真人养脏汤、大断下丸、灵砂苍榆 
汤。 
惟有休息最难禁, 
休息痢,经年月不瘥,有过服凉药,以致气血虚者,八物汤加陈皮、阿胶,芩、 
连少许,或十全大补汤;脾胃虚者,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肾虚者,四神丸、赤石脂丸 
。有误服涩药,余毒不散者,古芩术汤、神效丸、六神丸;有积者,通玄二八丹。积消 
毒散,脾胃已和,气血将复,然后用百中散以止之。若更涩早,则缠绵胃败难救。 
蛊疰如肝不可治。 
蛊疰痢,黑如鸡肝,发渴,五内切痛,乃服五石汤、丸;逼损真阴,其血自百脉 
经络而来,茜根丸救之,亦有宜温热药者。凡痢下如竹筒,或如屋漏水、尘腐色,气短呃逆 
者,不治;或纯下血,小便不通,唇红,下后身热脉弦洪者,俱不治。 
初宜通解或分消, 
通因通用,下也。然汗、吐亦谓之通,初病元气实者可行。若五七日,脾胃虚者 
,只宜和解及分利小便,消导食积,无积不成痢也。 
久乃升涩补脾胃; 
稍久,以气血药中加升麻、柴胡、防风、苍术以提之;久甚,及用粟壳、肉豆蔻 
、龙骨、牡蛎、诃子以涩之敛之。食少者,专调脾胃,饮食进而气血自和,盖痢以胃气为本 
也。其间有里急甚而无表者,即宜通利;有虚而不敢痛者,或和解,或即升举;有气陷下痢 
如注者,即暂止涩;有滑脱痛甚者,痰火盛也,宜吐宜升,痰消火降,而大肠自敛,须凭脉 
证断之。 
愈后余瘀却当防, 
三白汤、六神丸、枳术丸、太和羹选用。 
恐成肿痛鹤膝类。 
有手足肿者,有遍身历节痛者,俱余瘀留滞经络,不可纯用风药。鹤膝风,大防 
风汤、五积交加散;脚细者,苍龟丸(详外科)。 

外集·卷四杂病分类
外感
属性:x痞满x 
痞满先分便易难, 
痞与否卦义同。精神气血,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而为心下痞塞,按之不痛,非 
若胀满外有胀急之形。大要∶大便易而利者,为虚;大便难而闭者,为实。 
外感半表同伤寒; 
外感邪气,自肌表传至胸膈,为半表里证,宜和解。或已经下,胸满而痛者,为 
结胸;不痛者,为痞满,同伤寒治法。 
杂病食壅兼养血, 
杂病食积,下之太过,或误下,则脾胃之阴顿亡,以致胸中至高 
之气,乘虚下陷 
心肺分野,其所蓄之邪,又且不散,宜理脾胃,兼以血药调之。若用气药导利,则气愈降而 
痞愈甚,久则变为中满鼓胀。盖痞皆自血中来,但伤寒从外之内,宜以苦泄;杂病从内之外 
,宜以辛散。人徒知气之不运,而概用枳梗、槟榔,而不知养阴调血,惜哉!古方,食壅胸 
中窒塞者,二陈汤探吐;伤饮食胸痞者,枳术丸;食后感寒,以致饮食不化者,二陈汤加山 
楂、麦芽、神曲;虚寒不散,或宽或急,常喜热物者,理中汤加枳实;稍久,郁成湿热者, 
平补枳术丸。 
痰火气郁利膈间; 
痰火因浓味郁成。痰滞者,小陷胸汤,或枳梗二陈汤,导痰汤;火盛者,二陈汤 
, 
加芩、连、栝蒌,或黄芩利膈丸,用白术、陈皮煎汤下,或古萸连丸,以泻肝补脾,清湿热 
开痞结;久病者,黄连消痞丸;如痰火湿热太甚者,方敢用三黄泻心汤,加减量下之。虚者 
,只宜分消上下,与湿同治。七情气郁成痞,不思饮食,食之不散者,木香化滞汤,或顺气 
导痰汤。 
中虚如刺瘀碍阻, 
有禀受中虚,痞滞不运,如饥如微刺者,六君子汤加香附、砂仁;有内伤劳役, 
浊气犯上,清气下陷,虚痞者,补中益气汤加黄连、枳实、芍药。便闭,加大黄;呕,加黄 
连、 
生姜、陈皮;冬月,加黄连、丁香。食已心下痞者,平补枳术丸。停饮中寒者,枳实理中丸 
。 
瘀血结成窠囊下,而心下痞者,用桃仁、红花、香附、大黄等分为末,酒调服利之,或犀角地 
黄汤。血虚挟火,遇劳则发,心下不快者,四物二陈汤加桔梗、栝蒌降之。气血俱虚者,枳 
实消痞丸。 
王道消补总可安。 
王道消补,不轻吐下,故古方以芩、连、枳实苦泄,浓朴、生姜、半夏辛散,参 
、术甘苦温补,茯苓、泽泻淡渗,随病所在调之。通用二陈汤为主,肥人多湿痰,加苍术 
、砂仁、滑石,倍茯苓、半夏;瘦人多郁热中焦,加枳实、黄连、干葛、升麻;禀受素实, 
面苍骨露者,加枳壳、黄连、青皮、浓朴;素虚者,加白术、山楂、麦芽、陈皮;误下阴 
虚者,去茯苓、半夏,加参、术、升麻、柴胡、枳实以升胃气,更合四物汤以济阴血;饮食 
积 
痞,加枳壳、砂仁、姜汁炒黄连;食后感寒,加藿香、草豆蔻、吴萸、砂仁;气痞、痰痞, 
加木香、枳壳、南星;中虚,加参、术、香附、砂仁;瘀血,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x泄泻x 
五泻须知溺赤清, 
五泻∶濡泻即湿泻,肠垢即热泻,鸭溏即寒泻,虚泻,滑泻。大要,热者小便赤 
涩,烦渴腹中热,谷或不化,而色变青黄,或红赤黑,身能动作,声响亮,手足温;寒者小 
便清白,不渴腹中冷,完谷色亦不色,变亦白色,身懒动作,目睛不了了,饮食不下。《 
机要》云∶暴泻非阳,久泻非阴。正如伤寒始寒而终热也。 
湿泻身重注如倾; 
湿泻,如水倾下,肠鸣身重,腹不疼。外湿者,胃苓汤、除湿汤,或术附汤加茯 
苓;内湿者,白术芍药汤、白术茯苓汤、二白丸;风湿相搏者,曲芎丸;痛甚者,治痛泻方 
。 
协风完谷寒急痛, 
风泻,恶风自汗,或带清血,即太阴飧泻,反其所食原物。由春伤风寒,夏感冷 
湿发动,故其泻暴,一方长幼相似,不可温涩,以致变为痢胀。要知四季脾受风湿,亦名飧 
泻。春,古苍防汤、苍芍汤;夏,二香散;秋,神术散;冬,不换正金气散,微汗之。稍久 
者,三白汤、曲芎丸;带血虚者,胃风汤。寒泻,恶寒身痛,腹胀切痛雷鸣,鸭溏清冷,完 
谷不化,甚则脾败肢冷,理中汤倍加茯苓、浓朴,治中汤加砂仁,或大已寒丸。又有一种脏冷 
泻,以热手按之则缓者,四柱散、古姜附汤。 
身热烦渴暑分明。 
暑泻,如水,烦渴尿赤,暴泻,实者,薷苓汤加黄连、车前子,或桂苓甘露饮; 
虚者,六和汤、清暑益气汤;有潮热者,柴苓汤、升麻葛根汤;日久,香连丸、黄连阿胶丸 
、来复丹。 
内伤饮食痛且臭, 
食积痛甚,泻后痛减,臭如抱坏鸡子,噎气作酸,须先消克所伤之物。伤冷食者 
,感应丸、平胃散加香附、砂仁、草果、山楂、麦芽;伤热食及酒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