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半夏泻心汤临证举隅 >

第1节

半夏泻心汤临证举隅-第1节

小说: 半夏泻心汤临证举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夏泻心汤临证举隅作者:吕立刚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为伤寒误下所致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心下痞而设。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膈肌痉挛、胆汁反流性胃炎、妊娠恶阻、冠心病心绞痛等,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隅如下。 
  1 膈肌痉挛
     
  患者,男,34岁,2001年11月16日初诊。患者因情志不遂而出现反复呃逆3年余,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无好转,故来我院就诊。症见形体消瘦,呃逆频作,呃声低沉,脘痞,精神倦怠,口干,纳少,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既往有浅表性胃炎史。辨为肝胃不和,胃气上逆。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10g,法半夏10g,黄芩10g,黄连5g,干姜3g,薤白12g,竹茹10g,枳壳10g,大枣5枚,炙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11月24日复诊,呃逆减轻,诸症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服上方7剂,药后诸症已平。
    
  按:《景岳全书?呃逆》谓:“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本例因情志不舒,致肝胃不和,中焦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方中法半夏、干姜、薤白辛以散郁,黄连、黄芩苦泄郁热以降胃气,枳壳、竹茹宽胸止呕,党参、炙甘草养胃补虚。 
  2 胆汁反流性胃炎
     
  患者,男,29岁,2002年6月5日初诊。吐酸及胃脘部隐痛半年余,曾在某医院做胃镜检查,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因过食辛辣油腻食物而吐酸,胃脘痞满、隐痛加重,并有烧灼感,口干苦,纳差,大便溏,小便黄,舌红,苔黄厚干,脉滑数。辨为胃肠郁热,中焦痞塞,气机升降失常。予半夏泻心汤化裁:太子参10g,黄连6g,黄芩12g,法半夏10g,吴茱萸3g,煅瓦楞子15g,枳壳10g,竹茹10g,炮姜5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日1剂。6月12日复诊,述药后矢气较多,脘痞隐痛及吐酸等症减轻,胃脘部有如释重负感,苔渐薄,舌淡红,脉细数。药已见效,守方继服十余剂,诸症基本消失,1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本例患者素有吐酸病史,加上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损伤中气,导致中焦痞塞,气机升降失常。药用半夏、炮姜、吴茱萸辛以消痞止痛,黄芩、黄连苦降泄热,枳壳、竹茹、煅瓦楞子和胃制酸,太子参、炙甘草益气养胃。 
  3 妊娠恶阻
     
  患者,女,23岁,2002年5月20日初诊。述怀孕月余,恶心欲吐,胃脘痞满,不饮食,精神倦怠,乏力。刻诊:面色苍白,神疲懒言,口干,恶心欲吐,脘胀纳呆,舌淡红,苔薄白干,脉滑数。辨为脾失健运,胃气不和。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10g,姜半夏5g,黄芩10g,黄连3g,生姜3片后下,竹茹10g,枳壳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大枣5枚,炙甘草5g。3剂,水煎服,日1剂。5月24日复诊,述恶心欲吐、脘胀纳呆稍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再予上方3剂,诸症消失。
    
  按:宋?陈白明曰:“妊娠呕逆者……皆由胃气不健”。本例亦属脾胃不和,胃气随冲气上逆而致恶阻。药用姜半夏、生姜、陈皮辛以和胃散痞,黄芩、黄连苦以清降郁热,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大枣健脾补虚。 
  4 冠心病心绞痛
     
  患者,男,56岁,2003年12月3日初诊。述胸闷痛6年余,经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近月余因劳累感胸闷痛加重来诊。刻下心前区闷痛,脘痞纳少,进食后感胸闷痛加重,口干苦,大便结,舌质淡紫,苔黄腻,脉迟。辨为胸阳痹阻,气失升降。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10g,法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丹参15g,全瓜蒌15g,薤白10g,川芎10g,干姜5g,大枣5枚,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12月11日复诊,述服药后感胸闷痛渐舒,舌质淡紫,苔白稍干,脉细。继服上方21剂后,诸症悉除。
    
  按: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本例因痰浊痹阻胸阳,气机升降失常,致胸闷、便结。药用法半夏、干姜、薤白、川芎辛以化痰通阳开痹,黄芩、黄连苦以降泄热结,瓜蒌宽胸行气,党参、大枣、丹参益气活血补虚。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