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业 作者:糖拌饭(起点vip2014.05.03正文完结)-第10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李正平正跟黄氏说着话。
“倒也不是放不下,总归一日夫妻百日恩吧,再怎么我也是想秋姐以后能好好的。却不曾想葛家说出事就出事了,我接到花儿的信,心里总是有些难过的,便过来看看。能帮着就帮一把,总不想到了老了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吧。”
贞娘听得正平哥跟自家二婶说的话。
也难为正平哥,平日一个闷葫芦的性子,这会儿竟是说了这么长一段。想来亦是他的心声了。
“嗯,是这个理儿,不过,秋姐家的事情我倒也没怎么打听,这事一会儿等贞娘来你问贞娘吧,兴许她能清楚一点。”黄氏倒也没把话说死,她是听贞娘说过让二狗打听葛秋姐的事情的,只是最后具体情形,她却是不知道的。
“嗯。”李正平点点头。
黄氏说着。就看到贞娘同花儿两人一路过来。便站起身来:“好了。贞娘来了,你问问她吧,我手头上还有些事情。”
李家接了生辰墨。贞娘画了不少的墨线图,而这些最后都要黄氏带着一干徒弟把墨模雕出来。因此,黄氏最近一直是没得闲的。
“不打搅二婶娘,二婶娘慢走。”李正平站起身来送道。
然后迎着贞娘,也没什么客气话的便问道:“贞娘,秋姐如今是个怎么情形?我刚才问了邻居,都说自她爹死后,就没了秋姐儿的消息了。”
李正平说着,声音有些沙哑,是这一路过来,秋燥引起的上火。
贞娘看着李正平满面的尘土,神情也甚是疲惫,这徽州一路来,十多天的航程,其实很是熬人的。再加上秋姐目前的处境,也实在说不上好,而且这里面千头万绪的,贞娘一时也说不太清,倒不如先让正平哥先早早的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带正平哥见了葛秋姐,有些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于是道:“正平哥,你放心,秋姐目前日子虽然艰难,但也还算稳定,你这一路来,甚是疲惫,我让马嫂给你烧点热水,再上道婆子给你煮点东西吃,你先早早的歇下,明日寅时起来,我带你去见秋姐。”
“也好。”想了想,李正平点点头,贞娘这般说,李正平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在徽州时,他执意要来南京,他娘亲狠是跟他闹了一阵,让他有些精被力尽,再加上这一路来,身体确实有些吃不消,先歇息一下也好。
如此,一夜无话。
第二日清晨,寅时不到,李正平昨日吃过晚饭,天未黑透便睡了,丑时醒来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大半个时辰便起床了,然后一直等着李贞娘。
贞娘是在丑末寅初时起的床,此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贞娘一手掌着灯,身后,小丫提着马桶跟着出来。寅时这段时间,是夜香郎收夜香的时候,南京城的住户,富人家自是由着家里的下人,而穷人家便是由着当家的婆娘们在这个时间把马桶放在门边,由着夜香郎来收,而各人自又关着门继续睡回笼觉的。
“贞娘……”看着贞娘过来,李正平打着招呼。
“正平哥,随我来。”贞娘也不多话,带着李正平出了门,并未走远,而是站在不远的街边屋檐下,边上一根门柱子正好挡住了两人的身影,这时贞娘又吹灭了手里的灯,立时的,四周陷入一片墨暗,好一会儿,适应了光线,才能隐隐约约的看清周围的影像。
就在这时,正街上传来一阵车轱辘的声音,随后就看到一个微弓的身影拉着一辆装夜香的板车过来,每到一户门口,那人就将板车停下,然后拿起各家放在门口的马桶,将夜香倒进板车后的粪桶里,随后又将马桶放回原处,又拉着板车往前走。
光线很暗,再加上那身影裹在大大的衣服里面,头发也散散碎碎的盖住了大半个脸,若是不熟的人,自是认不出那人是谁的,其实便是相熟的,若不仔细的分辩也是认不了来的,只是李正平跟葛秋姐倒底曾是夫妻,再加上贞娘这会儿特意带他在这屋角处看着,心中已是有些猜测了。因此,还是从那人的背影里分辩出来,这倒夜香的正是葛秋姐。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年关
不一会儿,葛秋姐就吃力的拉着板车就走远了,李正平几次欲追上前,但终究还是停了脚步。他终归是知道葛秋姐的脾性的,知道这时候如果他上前,依着葛秋姐的脾性,那是受不住的,因此终归也没有上前,只是远远的看着。
“正平哥,回去吧。”贞娘冲着李正平道。
“嗯。”李正平点点头。
随后两人便又回到了宅子里,贞娘才把二狗打听来的东西一五一十的跟李正平说。
自葛大拿死后,葛秋姐就不见踪影了,贞娘一开始以为葛秋姐投了亲戚,毕竟葛家的亲戚不少。不过,葛大拿自小父母双亡的,小时候没少受那些亲戚的白眼,再加上他也不是什么善人,因此,后来他发迹了之后,便只顾着跟着他的一般兄弟,对于自家亲戚倒也没什么帮过手,也因此葛秋姐最后竟无处可投。
二狗打听了很久,最后还是从衙门一个守牢的衙头那里打听到,葛秋姐最后投奔的是老胡头。
一个人一生之中,总有那么几次有意或无意的施恩于人后,被人永记于心。而葛大拿便有了这么一次,就是这老胡头。
这老胡头原是城郊的一个老汉,家里也有着几亩薄田,两个儿子,虽说不是顶孝顺,但也算是知冷知热的,如果按照这般的下去,老胡头养老送终的事情是不成问题的,只可惜,现在世道不太好,先是那一年过年,老胡头的大儿子带着家人回媳妇娘家拜年,没想正赶上白莲教起义。一家三口全死的暴乱里,老胡头是卖了家里的田地才去收的尸。
而之后不久,淮秦河大水,老胡头的二子应召修堤,被大水卷走,救上来时,人已经不行了,可老胡头不放弃。硬是卖了家里的几间屋子为小儿子冶伤,可最终也没有救回小儿子的命,而老胡头在葬了小儿子后,便无着落了。
而当时,管着这段河堤的正是葛大拿,老胡头连年的遭遇。说起来也颇让人掬一把同情泪,葛大拿也起了一点同情之心,看老胡头没个着落。正好衙门里要找一个苦力,干收夜香的活儿,这个工作虽然辛苦,但怎么说也是有了息身之地,有口饭吃的,也是个长久之计。于是就介绍了老胡头去。
老胡头自是感激。 只是这事情,葛大拿没放在心上,甚至过了几个月后,便忘记了。但老胡头一直没忘,以前因着一个收夜香的臭老头。再加上葛大拿风光着,老胡头自也就没凑热闹了。
而此番葛大拿遭难。屈死狱中,曹氏哪里还会来管葛大拿的尸首,最后还是老胡头从衙门里领出来的尸体,另外,他把这几年好不容易凑起钱来打的一具薄棺材也给了葛大拿用了。
也就是这时候,葛秋姐才知道老胡头的。而两人葬了葛大拿,老胡头见葛秋姐不为曹氏所容,又是和离的妇人,无所容身,便请衙门里的一个衙头做证人,立了文书,收了葛秋姐为义孙女儿。
爷孙俩相依为命了,葛秋姐便每日里早早起来,帮着老胡头收夜香。
于是才有今天早上,李正平看到的一幕。
听完贞娘说的这些,李正平站起身来,正色的朝着贞娘提行了礼:“多谢堂妹为我操心了。”
李正平自是清楚,若不是因着他的关系,凭着葛家打李氏祖产的心思,贞娘不恨葛秋姐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完全没必要去理会葛秋姐这些。
“正平哥太客气了,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李贞娘道,其实心里倒是有些好奇的,不知道李正平接下来会怎么做。又想着,正平哥会不会跟葛秋姐复合,不过,依着景明婶儿的脾气,怕有些难。
不过,想着这事情毕竟还遥远的很,再加上她一个未嫁的姑娘,这些东西也不好打听:便岔了问题问道:“那正平哥此番来南京年前还回去吗?”
“不回去了,七祖母跟我说了,你们年前是要回徽州过年的,便是郑管事的也是要回去的,我便留在墨庄里看着,照应一下。”李正平道。
“那到时就麻烦正平哥了。”听得李正平这么说,贞娘便道,年前,她,二婶儿,郑复礼,还有马师傅,马嫂等都是要回徽州的,而南京这边,她正担心呢,没个李家的人照应着不行啊,毕竟年节的时候,一些礼节来往的关系总是要走的,正平哥能守在墨庄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更何况,他对南京熟悉,这年节的一些往来倒是能让人放心不少。
“堂妹刚才也说了是一家人,那还跟堂哥客气啥?更何况我亦是姓李,祖训上说的,李家人能凭着李墨吃饭,但李家人也要为着李墨的发展而尽力。”李正平道。
说起来,这个堂妹也着实让他亮眼啊,本以为李墨要重新在南京站稳脚跟,没有一两年踏踏实实的沉心做事,是不用想的 ,可没成想,这不过才大半年的功夫,李墨已经在南京走的有声有色了,尤其是他刚一到时,听说这堂妹成了公主府的制墨供奉。
如此一来,堂妹的成就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经超过当年的八伯了,真真是让人想不到啊,如此,也更可见七祖母的眼光和魄力,贞娘这点年纪又是个女儿家,随便换了哪家,也不敢如七祖母这么对贞娘重用。
别的不说,就说田家,这回田家的事情,他也是听说了,田家的三姑娘田荣华比他二哥不知道强多少倍,可田家却是宁愿用田二,却不愿给田荣华一个管事的身份,只是让田荣华在背后帮着她二哥,可那样终归是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田二又哪里是田荣华能指挥得动的,最终才让田家处于如今被动的局面。
所有这一切便是因为田老爷不会用人,不敢用人。
总之。李正平心中颇有感触。
听得李正平这么说,贞娘便笑笑。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正平一边熟悉着墨庄的外事,而另一边据说不知什么时候跟老胡头搭上关系了,两人常常一起喝着小酒,至于李正平有没有见到过葛秋姐,李正平不说,贞娘等人自也不问。
转眼便是入冬了。
而贞娘这段时间就忙了。生辰墨要忙活,这个轻乎不得,一些难制的还得在徽州墨坊那边制作,另外,因着生辰墨的原因,再加上贞娘推出年节时的礼品墨。墨庄的生意是彻底的打开了,还有一些定制墨,包插药墨等。定单日已经排到年后去了。
总归这段时间,墨庄里的人也是忙的脚不粘地的,便是二婶儿,也直嚷着有些吃不消了,毕竟生辰墨的雕板都是极其讲究的,几个徒弟如今还远远上不得台面。
“明年,得从我娘家那里要两个人过来。”晚间,吃过饭,黄氏揉着眼睛靠在一边的床榻上道,抱着个手炉。同贞娘聊着天。
“那自是再好也不过了。”贞娘在一边笑嘻嘻的道,黄家可是雕刻世家。如今二婶儿的几个族兄弟都是雕刻名家,轻易不会出手的,便是黄家培养出来的子弟,那在雕刻界也是抢手的和很。
“对了,已经十一月了,船票可订好了。这过年边人多,得早先订,小心订不到票。”黄氏又问着贞娘。
“已经订过了,十二月初五的船,能在过小年前到。”贞娘欢喜的道,在南京待了这么久,还真是想家了。
而这早点定船票的事情还是正平哥提醒她的,别以为只有后世有春运,这个时代也有啊,尤其徽州,许多人都在外做和生意,有的几年也不回家一趟,但大多的,近处一点的,这年节时能回都是尽量要回一趟的。
因此年边的船特别难定,她还算是走了徽州商帮那边关系的,要不然,就算是提前一个月,还真有可能定不着的。
“嗯,那就好。”黄氏点点头。
如此,随着年关近了,该发红包发红包,该收拾的收拾,该买的礼物也要备齐。
上个月收到大哥的来信,大嫂生了,还是生了一个小子,除了想闺女的李大郎有些失望外,李家老两口,赵氏,便是七祖母那边都欢喜的很,这时代,讲究多子多孙多福气,大体上没谁会嫌子孙多的啊。
于是,免不得的,贞娘又去银店打了一整套的小儿银锁,包括手镯等等,随后还得给祖母,娘亲,大伯娘郑氏,还有大嫂,另外还有其他的房的一干婶子伯娘买些衣料,南京这边的衣料花色多,招人喜欢。
头天晚上,计算好要买的布料,第二天,贞娘就拿着单子进了隔壁姚家布庄。
一进门就看到曹氏,一身枣红镶着银边的袄子,棕色的比甲,倒是一副正经太太的打扮,一边姚娘子带着两个伙计正给她扯料子。竟是一块天青缎子,这可是好料子,那天青色相当的纯透,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高端大气。
另外一块是蓝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