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权柄-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石越的神色非常淡然,他用玉如意在二路的地图上画了个圈,道:“我并非为了修路而修路,构建水陆交通路,其目的是促进南北流通以及南方内部的流通,主要就是为了开发南方。大宋的富强,只可能建立在南方全面繁荣的基础上。同时……”玉如意指向了四川,“也能顺便解决四川的漕运。”
“计划越大,开支越惊人。敢问参政,想要如何开发南方?”蔡卞注视石越,实在无法想象石越这样谨慎的人,怎么会提出这样大胆的计划。
石越尚着黄河以北诸路画了个大大的圈,说道:“北方兼并一日甚于一日,大量的农夫无地可种,每次盗贼不断,重罪法诸位都知道,这是盗贼猖獗使然。民本不乐为贼,迫于无奈,不得不为贼。而南方,特别荆湖南、北路,农业落后,人口稀少。白水潭考察的学生写了报告,认为这两路最少可以吸纳一百万户人口。我想从人多地少的川蜀,以及兼并严重的河北,招纳五等户以及客户,并往两路甚至远至广南东、西路垦荒。除了几条主干道外,垦荒的人走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
“换句话说,就是除了主要官道、河道的修缮开通,其他道路的开通,包括在了移民费用其中?”蔡卞立即反应过来了。
“正是。”石越赞赏的一笑,道:“朝廷对五等户与客户,本来就不征收投税,至少是征得并不高。将这些人吸引到南方,每丁允许圈地八十亩,桑麻田二十亩,宅地三亩;这些地五年之内免税。若力有能及,允许多垦地,多垦之地,五年之内,朝廷只收两税之半。凡移民之户,朝廷每丁发给安家费三十贯,足够一年之开销。凡种子、农具,皆可贷给,用劳役的形式分年归还。”
苏辙望了石越半晌,叹道:“子明,你可知道这要花多少钱?假设你能吸引五十万丁,安家费就是一千五百万贯,还有种子、农具,不下一干五百万贯。三千万贯,就这么花掉了。朝廷哪有那么多钱?何况你还有个修路的计划。”
蔡卞苦笑道:“实际上绝对不止三千万贯。而且农夫能领到手里的钱,也不可能有三十贯,我看最多有十五贯。”
唐梂也道:“正是如此。中间若不经剥刻,实无可能。”
“我当设严刑峻法以待之!”石越寒着脸说道。“刻剥之事,自然难免,但只要查出一个,便抄没家产,发配往归义城。更何况,便是十五贯也够用了,一个低等厢军,每年的薪俸是四贯左右,也可以拮据维生,十五贯在湖广四路,既便维持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都不是问题。”
“若然如此,甚善,但只怕严刑峻法,不能不惹来议论。更何况还有更多的矛盾,移民原籍官员故意阻挠怎么办?荆湖南北路又不是无人之所,若当地人说那地是他们的,又要如何?”苏辙对这样太大的计划,始终不是很乐观。
“除所开垦热田之外,一切山林河泽,皆是官产!移民之前,我要请求皇上下令,命令湖广四路编户自报财产,他报多少,朝廷信多少。以后便按这个收税。等到移民之时,朝廷就按所报之数,计算其地产。如果届时有人忽然又多出了许多田产,那么他的总额在一百亩之内,朝廷就既往不究。若超过一百亩,那便怪不得朝廷了。”
“这……”
“湖广四路,在朝廷里没有什么力量可言。对朝廷有影响力的家族,没有一家在这四路有什么了不起的利益的。何况有上百万的北方百姓从中得利。许多北方籍、四川籍的官员从公从私,都会支持,而许多官员也多了中饱私囊的机会,若从这些方面想,我倒是并不担心会有过大的阻力。我担心的,是朝廷的财政,能不能支持这个计划?”蔡卞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石子明与王介甫的区别,就是石子明拼命花钱,王介甫拼命挣钱;若再加上司马君实拼命省钱,实在可以并称三绝。”
“财政的问题,我们等会再谈。”石越把玩着手中的玉如煮,不急不慢的说道:“我们首先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如果不考虑财政的因素,移民开发湖广四路,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如果执行得力,四五年之后,就能见大利。诸位是否同意?”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的脸膛,苏辙与唐棣点了点头,蔡卞却迟疑了一下。
石越注视蔡卞,微笑道:“元度还有何意见?”
蔡卞见石越问到,便笑道:“参政,下官以为,庙算者,未算胜,先算败。参政何不说说如果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石越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道:“说得好,正当如此。”他转向陈良,道:“子柔,不如你未说吧。”
陈良应了一声,微一欠身,道:“苏大人、蔡大人、唐大人,参政与在下等议论之时,以为如果移民开发计划失败,所导致的后果,大约以下几种:最坏的状况,国库六千万贯,甚至更多的钱白白花掉,收不到一分成效,移民过程中移民与官员,移民与本地百姓冲突不断,不断发生流血冲突,甚至引发小股叛乱,同时,各蛮夷部族因为被移民的开发所刺潋,矛盾激化,起兵叛乱。朝廷在财政瘫痪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税收,组织军队平叛,整个大宋,因此陷入十分困难的状况……”
他说到此处,见苏辙与唐橡脸色都为之一变,忍不住安慰道:“这个似乎不用过于担心,这种状况,只是组织者能力过份低下,才有可能发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不是一次性的大规模移民,也不会是无序的移民,所有的过程,必须是有组织的,比如分几年未达成这个目的,每次移民的规模,移民的目的地,都会谨慎规划。我们事先要对一些州县进行调查,分析每个州县大约最多可以接纳多少移民,然后只移民最大可接纳数的六成。这样,就尽可能的缓解了移民与本地居民的冲突。再善择官吏,加强监督,也可能减少移民与官员的矛盾……”
“那么与蛮夷呢?”唐棣忍不住问道。
陈良面无表情的说道:“让山中蛮夷下山,成为编户,蕃汉杂居,本就是移民的主要目的。我们尽量避免冲突,如果诸夷接受教化,朝廷也一视同仁,以华夏待之。实在不可以避免的冲突,则自有军队进剿。同时,参政也认为,可以在水源上游,湖泽周围,划定一些山林,禁止开垦。诸夷愿意迁徙,朝廷当优容之。而且,我们也相信,移民与诸夷的关系,是可以处理好的,因为移民会带过去更先进的技术,与诸夷有更多的交易,只要他们不袭击移民,朝廷会一如既往的优待他们。”
唐棣听到陈良这冠冕堂皇的话语,心中一凛,移视石越,却见石越竟似一尊雕塑一般。他知道一旦移民,的确也会有汉蕃取长补短,互相交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只怕更多的,还是血腥的冲突。越往南,这种冲突必然越明显。因为很多耕地的开垦,一定会侵犯到蛮夷的传统领地。唐棣犹豫了一下,终于说了出来,道:“子明,若真如此,多杀伤仁,不可不慎。”
石越苦笑道:“一般的州县,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朝廷严令县官不得欺凌蛮夷,视为子民,则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但是在一些羁广州,只怕避免不了军队的出动。如果真的出现那样的状况,朝廷也自会慎重,尽量用抚不用剿。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陈良见众人不再质疑,便继续说道:“次坏的状况,是虽然多有挫折,但是移民总算进行,而南方也得到开发,但是移民却给朝廷背上了巨大的财政包袱,朝廷不断追加费用,财政十年之内,都处于极度困难中。万一有何天灾人祸,或者朝廷支持不下去,半途而废,就导致前功尽弃。”
蔡卞脸上有惊诧之色,他显然没有想到这个状况石越已经事先想到。“在下最担心的,就是这种状况。”
“这个办法,可以用计划性移民解决。严格控制移民的数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执行的第一年,移民五万到十万,移民限制在某几个州县,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诀。而且若真有什么大的后果,朝廷也可以及时抽身。一年之后,第一批移民基本可以站稳脚跟,则第二年可以适当增加数量。如此进行,朝廷在前五年内虽然要花上一大笔钱,但是分开支付,却并非不能承受。当然,我们还有另外的辅助性措施……”
蔡卞想了想,说道:“这个办法果然有用。但是下官还是认为,再怎么裁减,移民与修路浚河的费用,都是目前朝廷的财政无法支持的。其付出的巨大显而易见,但是将来得到的东西,却极不确定。单靠移民们能给朝廷增加的税收,岂码要一百年才能补偿回来。”
石越笑道:“元度,账不是这么算的。如果移民成功,其利甚大。首先,大宋粮食产量必然显著增加,百姓生活水平能得到好转。史上最畜庶的时期,都是粮价最低的时期,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以致子玄宗要担心谷贱伤农,特意收购粮食,以求提高价格。这样的盛况,已经有三百五十多年不曾见了。根据杜佑的估计,天宝年间的实际尸数最少有一手三四百万。如此全国的人口大约为六七千万,与本朝相当。其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子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而本朝,治平年间,垦田数仅四百四十万余顷,比本朝天禧年间尚有则犹不及……”
蔡卞笑道:“参政,这只是收赋税的田地。本朝垦田数,有人认为,可能达到三千余万顷,或者有所夸张,但远过唐朝则是肯定的。否则王介甫相公就不会那么着急想要括隐田了,若能使天下隐田皆收赋税,则朝廷一朝可富。”
“非也,非也。有隐田,必有隐户。依朝廷之统计,则唐朝全国户数最多是天宝年间,不过891万余,口5291万余,又要少于本朝了。况且,天下隐户、隐田,根本不可能计算清楚,历朝历代,无不如此。为政者计算得失,不可怕百姓占便宜,而须惧百姓吃亏。故我以为,这隐户、隐田,竟可不计。本朝粮价不能达到天宝年间的水平,必有原因。究其因,还是产量不足。而本朝亩产量明显超过唐朝,特别是江南地区。因此我认为,本朝要么是人多,要么是地少。人多则平均每人所占地少,所以究其原因,还是地少。”
蔡卞想了半晌,方点了点头。
石越继续说道:“因此开发南方,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采用更进步的农耕技术,南方亩产高于北方,是很正常的。北方普通亩产一石,南方就可以达到两石、三石,甚至四石。我甚至认为,有朝一日,湖广热,天下足。”
苏辙与蔡卞、唐栋对望一眼,心中半信半疑。又听石越继续说道:“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缓解北方、四川兼并日炽带来的矛盾。在工业与商业不能吸纳大量劳力的时候,移民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朝廷与其等到灾害来临之时,将人召入厢军,白白浪费粮食供养,还不如未支持移民,比较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依我看,解抉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军队日益膨胀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厢军供给,多出了给国家交税的主尸,一进一出之间,利弊自现。”
苏辙等人显然都没有想到这个层面的问题,须知当时厢军之数,有四五十万之多,是朝廷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如果能够彻底解抉这个问题,将节省下来的军费,去供给移民生产开发之用,这一进一出之间,的确会是个巨大的诱惑,而且,苏辙等人在一瞬间,也同时想到,将未裁军,许多的厢军安置计划,也可以放进移民计划中统一解决。将裁汰的厢军以军屯的名义,进驻羁糜州,那却是一举数得的事情。如果这样算起未,虽然整个移民计划的总开支高达三千万贯到六千万贯,但是果真成功的话,好处却是非常明显的。
石越见众人神色,知道心中已然动了,他知道这个计划,最起码要说服身为工部尚书的苏辙,当下趁热打铁,又道:“第三个好处,便是将部分按编制厢军开进羁颢州,进行军屯。但是厢军主要种植甘蔗等作物,生产蔗糖;同时可以烧制陶器,酿酒,甚至制药。朝廷可以将这些东西通过海外贸易,卖给夷人,如果组织得好的话,军屯不仅不会成为朝廷的财政负担,反而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源。它也可以对民间起一个示范的作用。蔗糖、美酒、中药,不仅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要,也能通过海外贸易带宋高额的利润。”
苏辙、蔡卞、唐棣终于被打动了,他们三人都知道蔗糖在海外贸易中的惊人利润,而酒与中药,他们此时还不知道石越口中的中药,根本不是他们以为的药材那么简单,但是饶是如此,他们也相信的确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只要有一个机制保证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