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041112传奇太后之慈禧 杨天石 >

第1节

041112传奇太后之慈禧 杨天石-第1节

小说: 041112传奇太后之慈禧 杨天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2日 14:45
    主讲人简介: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
    内容简介:慈禧,中国二千年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在无权势时,慈禧主张抵抗侵略。掌握权力后,慈禧却又保守狭隘,先镇压了光绪皇帝的变法。再蛮干,向八个国家宣战,后卖国,靠满足列强贪欲来维持自己的腐朽统治。无才无能的慈禧,却有擅长阴谋政变的头脑,她抓住咸丰皇帝遗命中的纰漏,发动辛酉政变,垂帘听政,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正是在她的统治下,光绪皇帝变法图强的希望被扼杀,中国历史上最卖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被签定。但慈禧垂帘听政后,在某种程度上曾经支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咸丰皇帝死后登基的同治皇帝也英年早逝,慈禧又立皇族载恬继位,就是光绪皇帝。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光绪皇帝改革,引发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慈禧为什么先同意变法后镇压变法,前后几个月,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幽禁了傀儡皇帝光绪,在晚清的政坛,可以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她又幻想利用义和团的所谓刀枪不入来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这当然是一场难以取胜的战争。宫廷政变时的慈禧,精明过人。对抗外来势力时的慈禧,却是愚蠢迂腐。在慈禧的统治下,晚清的政局,会走向哪里呢?八国联军入侵,慈禧西逃,她想到了被自己镇压的改革,她重新开始清末新政的改革。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废科举、兴学堂、改革法制、奖励实业等,但改革不彻底。新政执行7年后,光绪和慈禧先后死去。风雨如晦的晚清政局,终于随着慈禧的谢幕,也走到了自己统治的尾声。新政没能拯救腐朽的清王朝。
    (全文)
    慈禧太后曾经统治中国47年,她虽然只是太后,但是实际上的女皇帝。关于这个人,大家可能从电视里边见过好多次了,那么我今天讲的呢,是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有些电影的情节,那是艺术创作,并不可靠。那么我今天呢,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可靠的真实的西太后。
    先讲第一个问题,就是慈禧太后的身世。慈禧太后,她有一个姓,这个姓,叫叶赫那拉氏。叶赫是满语,这是个地名,它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这个地方就在今天东北吉林省的梨树县有一个叶赫乡。那拉氏的意思,用汉语来翻译,就是太阳的意思。叶赫那拉氏,就是说叶赫这个家族的,或者说这个地方的太阳。叶赫的祖上,曾经跟清朝的祖上努尔哈赤打过仗。最后是被努尔哈赤消灭了,但是这个不影响后来叶赫这个家族成为满洲贵族的八个大的家族之一。在整个清朝统治中国的200多年里边,那么叶赫这个家族始终具有崇高的地位。慈禧没有名字,她有一个乳名,叫兰儿。她是出生在鸦片战争之前五年,大家知道,鸦片战争是发生在公元1840年,那么慈禧太后呢,出生在1835年的11月29日,也就是说,在鸦片战争前五年,那么慈禧太后出生了。慈禧太后的出生地,是北京,她的父亲叫惠征,是一个吏部的小职员,做的是起草文稿和抄抄写写的工作,地位不是很高。这个兰儿呢,她在咸丰二年作为秀女被选到清宫里边,当时的身份叫兰贵人。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这个兰贵人这个身份有多高?那么清朝的皇宫里,皇帝的后妃一共是七等:第一等是皇后,第二等叫皇贵妃,第三等是妃,第四等是嫔,第五等是贵人,第六等是常在,第七等是答应。大家从我刚才念的七个等级里边,你会发现这个西太后进宫的时候,她是属于第五等,也就是说,她刚进宫的时候,她仅仅是一个贵人,是第五等这样的身份。
    就是说身份不高,但是这个兰儿她很有办法,第一,她长得很漂亮,第二,她很聪明,第三,她会写几个字,书法还可以。而更重要一点,慈禧太后她给咸丰皇帝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惟一的一个儿子。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社会有一句话,叫“母以子贵”,就是说母亲的地位是根据她的孩子来决定的,那么慈禧太后既然给皇帝生了一个男孩,而且又是一个惟一的男孩,那么因此慈禧太后的身份就迅速升高了。那么在短短的五年里边,慈禧太后从原来的第五等,升到了第二等,被封为懿贵妃。那么尽管是第二等,但是由于皇后这个人比较忠厚、比较老实,不太愿意管事,因此慈禧太后就实际上成为第一等的人物。那么在咸丰皇帝去世以后,她被尊封为慈禧皇太后,这就是说我们今天为什么一提起当年的兰儿的时候,我们称她为慈禧太后,或者称她为西太后,就是这个原因,就是说咸丰皇帝死了以后,那么给了她一个尊称,称为慈禧太后。
    那么一提起慈禧太后,我们就很容易想起慈禧太后她是个投降派,她是个卖国贼,我们大家记忆里知道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慈禧太后当权时候订下来的,比如说最有名的《马关条约》,然后是《辛丑条约》,这两个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卖国的条约,都是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的条约,那么因此我们很自然会想起西太后是卖国贼。但是西太后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一开始在1860年,也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的二十年,当时有一次英法联军,从天津外面的大沽口登陆,然后打到通州,打到北京。那么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掉了,这个在近代史上叫英法联军侵占中国的事件。那么在英法联军进攻中国,侵略中国的时候,据可靠的历史记载,慈禧太后是反对清朝跟英法两个侵略者谈和的。因为英法两个侵略者打到了北京,而且把圆明园烧了,那么当时朝廷分成两派,一派主张跟英国和法国谈判讲和,另外一派呢,主张要跟英法两个侵略者要继续战斗下去。那么西太后在这个时候,她是反对跟英国和法国谈判,反对讲和,而且认为讲和是耻辱。另外呢,由于英法联军打到了北京附近,打到了通州,那么咸丰皇帝呢,在北京就呆不下去了,那么咸丰就跑,跑到哪儿去了?就跑到热河,就是我们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避暑山庄,那么在皇帝要逃的时候,要离开北京,离开紫禁城,要往热河的避暑山庄逃的时候,慈禧太后站出来,她劝阻皇帝不离开北京,她说如果皇帝留在北京,这个形势就可以镇得住。她说如果皇帝您跑了,那么这个形势就乱了,北京就有可能受到洋人的践踏,所以呢,从这两件事情来看,慈禧太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投降派,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卖国贼,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打到北京的时候,那么慈禧太后是主张抵抗的。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后病死,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垂帘听政,掌握了最高权力。慈禧太后这个人,大家发现,她是个阴谋家,善于搞宫廷政变,善于夺取权力,那么这个慈禧太后这个人,她一辈子有没有做过几件好事呢?做过,她做过什么好事呢?就是她支持洋务运动,特别是支持成立天文算学馆,算学就是数学。那么研究天文、研究数学,这个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普通而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要让中国人来学天文,学数学,而且还不是让小孩来学,让清朝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翰林院的人,让五品以上的官员来学,这可是一个破天荒的事情。因此呢,就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在这个情况底下,慈禧太后站出来用口头、用书面的形式,下发了十道谕旨,用皇帝的名义发了十道谕旨,讲什么呢?说天文和算学是读书人、儒者所当知,不能够把它看成是一种技巧,而且说,这件事情不能再犹豫了,投考人员要认真考试,要送到馆里来学习。所以正是由于有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天文算学馆开馆了,那么一批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一批中国的官吏送到同文馆里去接受西方近代科学的知识的教育。慈禧还支持洋务运动,多年以来我们对洋务运动在很长时期里边是采取批判态度。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军事的现代化,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洋务运动对外是投降帝国主义的,今天看来,过去的这些看法不完全正确。而洋务运动目的是发展军火工业,建立兵工厂,建立轮船制造厂,当然有军事现代化的目的,但是,军事的现代化,它会推动中国各方面的在工业领域里边,会推动工业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在军事工业发展的同时,民用工业发展起来了,新式学堂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派出了自己的留学生,民用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因此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是有推进作用的,因此,我们说支持开办天文算学馆,支持洋务运动应该承认是西太后做了一件好事情。西太后垂帘听政时,是她的儿子同治皇帝继位,同治皇帝是个短命皇帝,而且没有留下后代。所以呢,在西太后的主持下,将另外一个皇族,叫载恬过继给咸丰皇帝,继承了帝位,就是光绪皇帝。光绪皇帝长大后,要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要搞改革,所以这就是引发出了历史上很有名的戊戌变法,那么今天我所讲的主要是讲西太后对戊戌变法她是一个什么态度。
    西太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光绪皇帝在变法的开始的时候,曾经颁布一个诏书,这份诏书叫《明定国事诏》。光绪皇帝企图通过这个《明定国事诏》,把变法,把改革确定为国家的根本政策。大家可能不知道,光绪皇帝颁布这份诏书的时候,是请示过西太后的,而且西太后不仅表示同意,而且西太后表现得相当激进,西太后讲什么呢?核心是六个字,哪六个字,说“今宜专讲西学”,西太后讲,说皇帝你不要变法嘛,很好啊!你们看看西太后怎么讲的,她说“今宜专讲西学”,很彻底呀!很进步呀!进步到连光绪皇帝的老师,连变法的一个主要的支持者,翁同龢他都觉得受不了。光绪皇帝自己是不会去起草文件的,光绪皇帝把起草这个变法文件的任务,交给了他的老师翁同龢,而且把慈禧太后的思想“今宜专讲西学”告诉了温同龢,温同龢觉得西太后走得太远了,所以后来温同龢在诏书里还改了一下,叫“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基,同时又需要博采西学之切时务者,实力讲求”。什么意思?就是温同龢在西太后的意见上,他做了一点折衷,做了一点调和。他说我们首先要把中国的古代圣人的学问要作为国家的基础,同时呢,把西方学问里边对我们有用的那部分东西,我们要学过来。所以你从这个例子来说,西太后她是赞成变法的,而且是主张学西方的,有些变法的内容西太后是支持的。例如当时维新派主张要废八股文,顽固派就坚决表示八股文不能废,双方在皇帝面前发生争论,争论得很厉害,怎么办?请示老佛爷。那么光绪皇帝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向老佛爷请示,你们想老佛爷是什么意见啊?老佛爷说八股文应该废!由于老佛爷都表示八股文应该废,所以维新变法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废八股文。那么我们所要讲的是,就是西太后在一开始对变法是允许的,在某些问题上是支持的,但是西太后的变法有一个底线,有一条不能够超越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什么?就是不能够损害西太后本人的权力,不能够损害满洲贵族的利益,步子不能走得太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够涉及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而恰恰维新派的改革和西太后本人的权力、和满洲贵族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所以正是在这个情况底下,西太后决心镇压。那么把谭嗣同他们,六君子送到了菜市口,把他们杀了,把维新变法全部否定了,所以,就是西太后认为只要你的改革触及到了西太后本人的权利,触及满洲贵族的利益,那她是不能容忍的。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西太后非常仇恨光绪皇帝,想把他废掉。但是呢,受到各国驻华使节的反对,在西太后镇压维新派的中间,英国和日本出面保护了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因此西太后非常仇恨洋人。1900年,华北地区发生了义和团运动,这个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那么西太后呢,觉得义和团可以利用,因此西太后下令向八个国家宣战,首先是进攻北京的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向八个国家宣战。西太后的宣战诏书是写得非常慷慨激昂,里面有这样的话,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