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子周璇病中日记-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牧之曾在拍摄《风云儿女》时就对周璇有一个良好的印象,而《马路天使》剧本中设计的女主角歌女小红,无论是从角色定位、演唱才能还是从票房价值等方面考虑,周璇都是最佳的人选。
她是如何抓住这个使自己在演艺圈里大红大紫的机缘、进入《马路天使》剧组的呢?有一本书里说,是金山推荐她加入《马路天使》剧组的,这种说法靠不住。最可靠的说法仍出自当年她自己给《万象》杂志写的文章:“我有个哥哥叫周履安,他是我养父所生,曾演过话剧,在明星公司拍过戏,和袁牧之是朋友。袁牧之在明星公司导演《马路天使》时,他提议向‘艺华’借我客串演出,这是因为剧中人适合我的个性,他估计我能胜任这个角色。当时‘明星’和‘艺华’说好条件,由‘明星’借白杨给‘艺华’拍一部戏。‘艺华’答应我在‘明星’客串一部戏作为交换……”
这样,周璇就顺利地进入了《马路天使》剧组。
这里有必要再提一笔,周璇养父周文鼎的亲生儿子周履安这个人,他是中国最早期的明星电影公司的台柱,无声片时代的大明星,据当时的报纸介绍:“胡蝶只不过是一个配角的时候,周履安和四大明星之一的张织云,已是银幕上的一对情侣,他的潇洒风流,聪明和努力,使每个导演都非常愿意导他的戏。”
周璇的养父母家绝不是像以往人们宣扬得那么不堪,而她能在旧上海滩的复杂的演艺圈里出人头地,与这个家庭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马路天使》拍摄的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一天,片场上轮到周璇扮演的歌女小红上场了,可是忽然到处都找不到她人,最后还是赵丹发现,她在片场外和一个小朋友趴在地上打弹子。
这个拍戏过程中的花絮,在圈内外传为笑料。但是,我们难道从中没看出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在大明星云集的剧组里,显示出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完全放松的表演状态吗?
周璇一进片场,果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使和她演对手戏的大明星赵丹、魏鹤龄等人惊叹不已。编导袁牧之也认为周璇把他在戏里设计的人物歌女小红完全演活了,分寸感把握得相当准确。
周璇的表演自然、松驰、质朴,没有丝毫刻意和雕琢,把歌女小红、这个她所熟悉的角色演绎到了极致。
影片在金城大戏院放映后,引起轰动,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们还应该看到,《马路天使》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影片中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
这两首电影插曲,是由当年风华正茂、才华出众的田汉作词、贺绿汀编曲的。这两位后来成为新中国文艺界的泰斗的老人回忆当年与周璇的合作经历时,都对周璇赞不绝口。
贺绿汀在拍《马路天使》前就认识周璇,他说,周璇在拍《风云儿女》时还是一个小角色,没想到一年后,在讽刺喜剧《狂欢之夜》里,已成了挑大梁的主角了。
更令他称奇的是在《马路天使》中和周璇的合作,他这样高度评价:我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和使人奇异的艺术才能。
贺绿汀回忆当年与周璇的交往时说,周璇很单纯,很天真,很聪敏,也很忠厚,是个本分人。她很有上进心。对待艺术、也很严肃。演戏也好,唱歌也好,她都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毫不做作……她的衣着很朴素。在那个时代,能做到洁身自爱是很不容易的。
对于周璇的演唱,贺绿汀这位音乐权威如是说:她很灵,领悟力强,唱得很有感情,很有味道。是啊,唱得很有味道,且让我们再来重温一遍这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四季歌》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江南江北风光好怎比青纱起高粱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爷娘面只见床前明月光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出长城长奴愿做当年小孟姜《天涯歌女》天呀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嗳呀嗳呀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嗳呀嗳呀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人生呀谁不惜呀惜青春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穿在一起不分离嗳呀嗳呀郎呀穿在一起不分离《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的演唱,使周璇的名声大振,成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歌、影两栖明星。
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约周璇为《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灌制唱片。这张唱片历时半个多世纪,经海内外唱片公司无数次的翻录和几代人的热心传播,终于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影片《马路天使》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证明是中国电影史上少数几部经典之作之一。六、七十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上,《马路天使》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作,被不断反复播出,受到海内外几代人的广泛喜爱和欢迎。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二部分
何日君再来
电影《马路天使》的巨大成功,和《马路天使》插曲《四季歌》、《天涯歌女》轰动上海滩,使得周璇一下子成了演艺界一颗最红最耀眼的女明星。
成为名人后的周璇,也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她参与了由于伶、崔嵬等创作,夏衍、张庚、郑伯奇整理,冼星海、周巍峙配曲的话剧《保卫卢沟桥》。
袁牧之、赵丹、于伶、崔嵬、金焰、王人美、顾而己等三、四十年代上海左翼著名影人都参加了该剧的排练和演出。
那一段时间,周璇在演艺事业上最成功的是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歌舞片《三星伴月》。这部影片也是由艺华影业公司投资拍摄的。
在这部不同凡响的广告歌舞片中,周璇又一次精采地演唱了片中的插曲。尤其是那一首《何日君再来》,这是周璇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支歌。
有评论文章称:“在这支歌诞生的漫长……岁月中,没有任何一支中国电影歌曲像它这样引起纷纭的评说和褒贬。”
这首歌曲是解放后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年轻时创作的。当年他就读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36年秋,他在音专的一次同学联谊会上即兴创作的一首探戈舞曲。1938年,上海艺华影业公司拍歌舞片《三星伴月》时,导演方沛霖请编剧黄嘉谟为刘雪庵的这首曲子填了词,即成了该片的插曲《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是影片中周璇扮演的女主角、电台歌星王秀文和情人分手时情绪伤感时演唱的。歌曲的旋律低回委婉、贴近口语,使用了探戈舞曲的节奏,速度缓慢但流动感强。这首歌经电影放映和灌制唱片发行后,马上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被广泛传播,成了舞厅里最热门的伴舞曲,一直延续至今。
1957年,刘雪庵因为一曲《何日君再来》等原因,被打成右派、黄色作曲家。但曾做过谭震林秘书的曹白说:“上海沦陷前流行的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沦陷后流行的歌曲是《何日君再来》。这倒不是上海人甘心沉湎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可救药,而是表示做了奴隶后的期待一期待光复解放的日子到来。”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著名女歌星李香兰(三口淑子)于1985年在解放军出版社为她出版的《李香兰一一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道:
“她所演唱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曾风靡一时。那支具有世界性的名曲《何日君再来》,也是由她首先唱起来。我是个周璇迷,非常喜欢她的歌。
有一件事,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我在灌制《夜来香》唱片那天,当乐队随着黎锦光先生的指挥棒响起那轻快的前奏时,我透过录音室的玻璃窗,突然发现一位楚楚可爱的女性,站在监听室那里目不转睛地往这边望着,我一眼就看出那是女明星周璇。她正在演唱《何日君再来》,我突然发现了这位憧憬已久的明星而过于激动和兴奋,便情不自禁地喊出了一声:‘哎呀,周璇!’,结果使得录音作废……”
这位当年旅居中国、并在上海成名的女歌星李香兰,后来成了日本众议院议员、环境政务次官、自民党妇女局的局长。
她在事隔四、五十年后,深情地回忆道:“从那次见面后,我和周璇成了好朋友,常常在一块儿喝茶、吃饭。……或到她家的钢琴前面干脆呆上几个钟点,因为她要学习乐章结尾时的婉委唱法,我们曾在一起进行过热心的研究。周璇是一个温柔娴雅的女性,丝毫没有大歌星、大明星的架子。”
她说:“《何日君再来》是当时的中国红星周璇的传世名作。”
拍摄《垂帘听政》的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在事隔半个世纪后,回忆起周璇演唱的歌时也说:“……最流行的一首,应该是《三星伴月》里的《何日君再来》。”
他说:“一直到现在,每一听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马上就会想起当时的生活情景,跟着就会想起周璇,所以中国的影星和歌星,一直到现在为止,仍以周璇的唱片销路最多,地区也最广。”
相信《何日君再来》这首歌,也将会被人们世世代代传唱下去的: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道白)来来来喝完了这杯再说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甜蜜的生活成为梦幻
同年,17岁的周璇随未婚夫严华,跨洋过海,远赴香港、菲律宾等地巡回演出。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等地,周璇的演唱受到热烈欢迎,获得巨大成功。
周璇说:“我们一路上领略热带风光和异国情调,揭开了我生命史上新的一页。尽管我们过的是漂泊的生活,但(我和严华的)生活是甜蜜的。”
六七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周璇那次巡回演唱的影响仍然深深地植根在那里,她的歌仍在东南亚华人中被广泛地传唱。在菲律宾、在印度尼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里,人们仍然可以听到周璇演唱的《何日君再来》和她演唱的其它歌曲。
1938年夏天,从东南亚巡回演唱归来的周璇和严华参加上海“爵士合唱团”。他俩每天奔波在上海各家电台间播音演唱。
不久,她又随严华北上,她说:“这时,我和严华的感情与日俱增,双方同意在北平举行了婚礼。”他们是在北平的西长安街春园饭店举办的婚礼。并且,在北平度过了四个月的蜜月期。
婚后,夫妇俩返回上海。她说:“这一段时间,我们始终沉浸在爱的漩涡中。在我的想象中,前途注定了光明和幸福,生活会永远美好……”
可是,当1938年秋,周璇签约于上海国华影业公司,开始了她的新一轮拍片高潮后,她和严华之间的感情由热转向冷,继而产生了裂痕。
男女之间的这种聚和散、合和分,外人是怎么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还得听听周璇和严华这两个当事人自己是怎么说的。
周璇在《我的为什么出走》一文中这样写道:“……然而好景不常……一切并非我所预料的那样,渐渐地,猜疑、诬蔑、诽谤,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我再也不能忍受了,因为我是人,我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经过思索,我终于选择了‘娜拉’的道路,噙着泪水离开了家,离开了相处九年的丈夫。”
那么,再看看严华是怎么说的,他在1941年给报刊撰文《九年来的回忆》,不经意地泄露了其中真实的缘由:“由北平重返上海后,周璇加入了国华影业公司,我们二人的月薪(包括我作曲在内)450元。……(周璇)每年规定拍4部戏,每部戏的报酬是2000元。”
说明俩人收入悬殊,严华年收入仅是周璇的四分之一不到。但严华说:“我历来主张节约,该用的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你要在艺术上多下工夫,慕虚荣,讲排场,是不会有幸福的。”
有一次,周璇突然问严华:“做人的意义是什么?”问得好。
严华答复:“不慕虚荣,不骄傲,不落后,一天天向前进步……”
看来严华对周璇的教育管理很严格,要求很高。对周璇赚的钱,也管得很死。
在这种情况下,周璇写道:“我以为当美满的家庭不能获得,甜蜜的生活成为幻梦,而一种出人意料的痛苦紧紧压迫我的时候,我自然只好挣脱桎梏和恶劣的命运决斗,另觅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