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将军史迪威-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还要听一些有关中国历史、宗教、经济和时事的讲座,并参加讨论。为此,一
有机会他便翻阅他前任留下的资料和使馆的图书。
在北京住久了的外国人,大都取个中文名字。史迪威也一样。他按本名的字音
取了个“史迪威”的中文名字。这个中文名字的含意富有生机,也很深奥,这是他
花了很大功夫选取的。中国有“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的古训,“史”字在中国人
心目中是很重的。“迪”字,作道理。开导讲,有“启迪后人”的成语,还有依照、
实行的意思。“威”字好理解,威力、威风,也有尊严的意思,还有“君子不重则
不威”的格言。在中国人看来,他能取出这样的名字,表明他已掌握到不少汉语的
奥妙。这个含意深邃的名字,叫起来上口,又容易记住。
史迪威在北京游览名胜,几乎处处可见20年前英、法、德、俄、美、日、意、
奥等八国联军掳掠、破坏的罪证,使他十分惊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以死了公使为
筹码,派他的陆军元帅瓦德西捞到了联军总司令的位置。瓦德西1900年10月到北京,
集结起了8国的10万军队,向东占领山海关、秦皇岛。向西打到紫荆关、涞源。往南
打到正定,法军又打到冀中献县,德法联军还占了娘子关,一支部队还长驱直入到
了直隶南端的大名、磁州。往北德军拿下了张家口。由于德军统领约克在张家口被
义和团击毙,瓦德西才取消了到南口抢劫明陵的计划。
瓦德西让德国兵在天坛架好了大炮待命。一天德国兵闯进广安门里的报国寺抢
劫。报国寺建自公元10世纪的辽代,比北京城建的还早,寺里的珍贵器具被德军抢
劫一空,只剩下大殿里又粗又长的梁檀无法带走,德国兵还要拆下来拍卖,结果拆
的时候6个人被压死。瓦德西气急败坏,下令天坛的大炮向城内乱轰,有颗炮弹竟打
到了天安门城楼上,幸好炮弹没有爆炸,一直嵌在城楼的大梁当中(1949年北平解
放以后才拆除下来)。就在这一天,英国兵在天坛拍卖车辆、骡马,意大利兵在东
四牌楼拍卖骆驼。联军官兵从宫廷、王府里抢劫的库银、珍宝、《永乐大典》等贵
重文物不计其数。在东单各国兵营里、公使馆里以及法国兵占据的西什库教堂里,
抢劫来的东西堆积如山。不仅城里被抢劫一空,德国兵还到通县抢劫财物,足足拉
了400辆大车,昌平也连续四五次遭联军洗劫。无论城乡,妇女遭奸淫,平民被屠杀
的情景比比皆是。惨不忍睹。
用罄竹难书来形容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滔天罪行,恐怕也是不足的。就在瓦德西
撤走时,他还放火烧了他住的“仪鸾殿”。
对于中国的“义和拳”,史迪威原先和西点军校的人一样,以为是中国“排外”
的封建迷信组织,美国陆军参加打“义和拳”是为了保护美国侨民。在北京的所见
所闻,使他原先的看法开始改变。追根溯源,义和团所以起自山东,首先是德国侵
占青岛、胶州湾引起的。甲午战争后,青岛、胶州湾沦为德国的殖民地·进而整个
山东被德国控制。在这前后,山东、河北、山西、河南4省,有了大大小小的天主教
堂4000多座,尤其是德国传教人员,趁机肆意抢掠,鱼肉乡民。乡民当然不会任人
宰割,于是,以习拳练武为名,设坛结社,兴起了义和团,而且迅猛发展起来。在
山东、河北和京津地带,成了抗击外国入侵的主力军。清朝军队不但不支持他们,
反倒同外国军队勾结一起剿杀他们。袁世凯就是第一个到山东镇压义和团的刽子手。
所以到八国联军打到天津之后,义和团多是在腹背受敌的绝境中,凭一腔爱国热血,
义无反顾地英勇奋战的。
史迪威到香山看红叶,到碧云寺游览,都看到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毁坏建筑
和文物的罪证。到了西山八大处,在长安寺、三山寺、大悲寺、龙泉寺、香界寺、
宝珠洞等处,由于义和团头领们曾在这里设坛指挥团民作战,所以被联军毁坏的痕
迹数不胜数。尤其对最大最好的灵光寺,联军的大炮轰击得只剩了一点点残垣断壁。
据说联军打来时,武艺高强的团民们,且战且退,战至第八处证果寺,仍依仗险峻
的山势,用长矛、大刀打得联军蒙头转向,死伤惨重。有个团民被联军挖掉了双眼,
他仍宁死不屈,猛地夺过刀,砍伤了几个“洋鬼子”。
经过一段游览,史迪威对北京名胜的优美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有了更深的
印象和更高的评价,对义和团的看法,同当时在北京的美国人西曼少校的记述接近
了。辛亥革命后,西曼少校整理出版了他在1900年的目击笔记,叙述了义和团的英
勇斗争和悲壮结局。他称赞这是中国人“爱国主义的一次最光辉的表现”。在他看
来,卖国的满清政府被推翻,是中国人民起义精神的继续。西曼少校回美国后,担
任了中国协会主席。史迪威在公使馆认真阅读了他的著作。
美国公使馆所在地——东交民巷,1901年之前叫东江米巷,是一个万民干户、
坊巷毗连的中国式“小区”。在这个区域,明朝设了“四译馆”,清朝乾隆、嘉庆
年间建了“迎宾馆”,鸦片战争后,陆续有了英、俄、德、法等国的使馆。帝国主
义在中国的掠夺中心,鸦片战争之前是在广州的“十三行”(外商居住地),后来
才移到东江米巷。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之后,在这里新建和扩建了使馆,
这里便称为东交民巷了。
美国公使馆新址,占用的是四译馆、内联异鞋铺和一些民房地基。在八国联军
中,美国军舰参加了攻打大沽炮台,从菲律宾凋来的2000名步兵参加了攻打北京。
美国兵在北京的抢劫破坏罪行同样严重。美国比别的几国所以显要,和它多次协调、
仲裁各国间的利益冲突有关。所以,美国除了在北京设兵营、建使馆之外,还取得
驻军北京正阳门的特权。在清政府对八国联军的总计9.82亿两银子的“庚子赔款”
中,美国分得3290多万两银子(1908年美国退还中国10785286。12美元,用以帮助中
国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史迪威记得,当时美国许多公众对美国军队参加攻打并获得利益也感到内疚。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对知识界、教育界的讲演会上,就明确地说出了公众的
心声:
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在它的上地上
捣乱。士。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
多么美好的地方啊!……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
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义和团主张要把我
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
马克·吐温的话,使中国人看到了美国公众的良心,史迪威也是从这个角度加
深了对中国普通人的同情。一些目睹了中国辛亥革命的美国人曾经认为:在训练、
装备和领导良好的时候,中国农民是一流的士兵,因为他们能吃苦,有骨气。史迪
威了解了义和团的事迹后,也加深了这种认识。若干年后,他还对自己的孩子们说
过:“中国士兵很好,口要给他吃的,加上好的领导,他们能打败世界上的仟何军
队。”
史迪威对经济问题本来是没有兴趣的,但他担任职务要求他必须了解经济大事。
何况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军事是那样紧密地纠缠在一起,非常复杂,也非常特殊,
他不得不接触中国的经 济问题而且渐渐理出了些头绪。这为他后来在重庆担任美国
援华物资监督和统制官的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在签订“辛丑条约”前后,帝国主义按照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东交民
巷设立了一些银行,诸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日本
正金银行,还有德国的德华银行、十月革命后已经关闭的华俄道胜银行等。这些银
行和北洋军阀相勾结,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军事。1913年袁世凯就是从英、法、德、
日、俄五国银行团得到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向孙中山领导的军队大举进
攻的。
史迪威1920年到北京之后的9月28日,美国和英、法、日的“新四团银行团”成
立了。最早提议此事的是美国,因为日本在1918年单独借给段棋瑞1.45亿日元(即
西原借款),用于武力统一中国,美国是被排除在外的。之后,美国向英、法、日
提议,银行团排除俄、德两国,加进美国,成立“新四国银行团”。美国的用意是
借此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为此,美国先后向段棋瑞把持的北京政府和南方国
民政府分别发出通告,要他们停战议和。这时英、法也帮腔指责段政府对外宣而不
战,对内战而不宣。在美、英、法的共同压力下,日本被迫宣布停止对段政府的单
独借款,同意“南北议和”的主张,并参加新四国银行团。
1919年2月,南北双方在上海举行“和平会议”讨论停战范围和借款问题时,争
得不可开交。英、美、日争夺激烈,皖系段棋瑞(国务总理)和直系冯国漳(代总
统)也相持不下,于是谈判破裂。1920年7月爆发直皖战争,段棋瑞被赶出北京,美
国的提议才得以实现。
由于发起国美国这时早已由债务国一跃成为最大的债权国,新四国银行团的领
导权自然就掌握在了美国手里。美国公使以胜利者的姿态,正式通知北京政府外交
部,并把包括银行团性质、规划的“备忘录”一并给了北京政府。
“备忘录”的要点包括:有关中国经济活动的一切大权由银行团掌握;中国从
此不得向别国借贷;中国的一切财政收支需向银行团报告并任其查问;中国政府任
免官员要经银行团同意。显然四国银行团成了控制中国的太上皇。
尽管史迪威的具体工作和银行团无关,但他却明显察觉出中国的一切大事都被
银行团所左右。他在了解中国军事动向中摸到一条经验:只有从银行团那里才能理
清各派军阀头目的根由底细。他到北京之前,控制北京政府的已是直系军阀的后起
之秀吴佩孚。吴佩孚能独揽大权,全是美国支持的结果。
吴佩孚被美国选中,不只是他打出的旗号是“和平统一”中国,更重要的是这
个旗号是和日本扶持的段棋瑞的“武力统一”中国尖锐对立的。
吴佩孚的反日立场由来已久,为中国人所熟知。他生于1873年,山东篷莱人。
6岁进私塾,9岁作文章,12岁念完四书五经,22岁考中秀才。他对于抗倭名将、前
辈同乡戚继光极为敬仰,熟悉戚继光的名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但是,
甲午战争时,他目睹日本人一炮击中篷莱阁上那块匾,“海不扬波”四个大字被打
碎的偏偏是个“不”字,“海不扬波”变成了“海扬波”。吴佩孚十分恼怒,还曾
作诗明志:
黄种应享黄海权,华人该种华夏田。
热血男儿拼一死,不许强盗成霸业。
就在这一年,他辗转到天津,投笔从戎,人袁世凯的武卫军。辛亥革命后在直
系军阀冯国漳的麾下由曹银的部将一跃成为“大帅”。由于吴佩孚字子玉,军界人
士又尊称他为“玉师”。
史迪威特意去看过吴佩孚的队伍开赴前线的情景:长长的灰色纵队,弹药、被
服、给养,由一辆辆骡马大车运送。很多士兵刚刚十四五岁,营养欠佳,但用品齐
全。十字镐、铁锹、马灯、油纸雨伞、小闹钟、热水瓶等等,应有尽有。奇怪的是,
队伍后边有一队民工抬着一个个棺材,据说这是为了让士兵看到,他们一旦阵亡不
会曝尸荒野,借以安定军心。
吴佩孚言谈文雅,自诩是中国人民的公仆。住东交民巷的外交使团把他看作是
中国正需要的铁腕人物。有一次美国记者去访问他,他已在自己官邸的墙上悬挂了
美国华盛顿总统的大照片。他对记者说,他的愿望是为中国作出像华盛顿当年统一
13块殖民地那样的贡献。他曾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建立统一的国民政府。孙中山从以
往的经验教训中已经看穿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把戏是想推翻广州的国民政府,所以他
拒绝了吴佩孚的邀请,还一针见血地指出:
段氏是被两种势力打破的:一种是吴佩孚为首的排日势
力,一种是张作霖的亲日势力。吴佩孚是全国舆论和外国力
量帮助的,许多人都以为段氏一打倒,这样形势总好一声,然
而现在我看清楚了,这是由不好到更不好去,正是跳出了热
锅,跳进了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