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莱伊尔_2-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对当时盛行的上帝创世论和物种不变论是个有力的批判。但是,居维叶
作为封建贵族的政治代表,政治偏见使他颠倒了科学上的真理和谬误。为了
把活生生的科学事实同创世论调和起来,他臆造了一个全球灾变理论,其实
质就是用上帝多次创造世界来代替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一次创造。他说,不同
的地层结构是由于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变,不同地层中的不同生物化石则是在
每一次灾变后的重新创造。他甚至断言:《圣经)中的诺亚洪水,就发生在
五六千年之前。居维叶的这个论点,维护了物种不变论。居维叶的灾变论,
在他1825年发表的《论地球表面的变动》一书中有系统的阐述。
居维叶在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方面的造诣使他能够达到根据一块化石复
原出整个生物的地步。在居维叶活动的年代,虽然进化论与物种不变论的争
论还是相当激烈的,但是生物在环境影响下可能发生变异的思想,由于拉马
… Page 11…
克的提倡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了,甚至连反对拉马克学说的居维叶也承认生
物在局部环境和气候长期连续变化的积累下有发生变异的可能性。但是他认
为这种变化不足以改变生物原有的类型,即不足以引起物种的改变。因为在
居维叶看来,生物在构造上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如果这些类型在构造上
有联系,应该有中间类型存在。可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大量古生物化石中并
没有过渡类型的生物化石。为了说明不同地层中脊椎动物化石在物种上的明
显差别,以及这些化石与现存生物的差别,居维叶提出了灾变论。居维叶指
出:干燥陆地的出现并不是由于水面或多或少引起逐渐的和广泛的下降,而
是存在着多次地面突然上升和接连多次水的退却。这种水的反复进退不是缓
慢的和渐进的,恰恰相反,大多数是突然激变,先是淹没,然后退却,最后
才出现现今的大陆基本轮廓。居维叶还举例说,在辨别化石中发现的新种属,
和现有的种属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这是灾变的结果。最近的一次灾变,海
水曾淹没了现今的各大洲,后来又退去了,在北方各国留下了大四足动物的
尸体(冻土中的猛犸象等)。这些动物连皮、毛、肉都保留到现在,这说明:
(1)当时的普通气候状态,不是常年冰冻的,这些动物不可能在如此低温下
生存;(2)这些动物的死亡,是由于当地的气候在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当那可怕的洪水席卷地球时,那些习惯于干燥陆地生活的生物被大洪水
卷走;而当海底灾变为干燥陆地时,另外一些水生生物也被枯死;整个物种
灭绝了。在当地的生物灭绝后,从远处迁移过来的生物代替了原有的物种,
因此在多次灾变中被埋葬在同一地区地层中的化石在种属上就会有明显的差
别。但是居维叶并没有从灾变论中直接引出上帝创造的观点。在《论地球的
革命》一书中,他写道:“当我坚持石质地层中包含着不同属的骨头,而泥
质地层中包含着现已灭绝的不同种的动物骨头时,我并不是指需要新的创造
行动产生生存的物种,我仅仅是说这些不同的种属过去并不存在于同一区
域,它们必定是从另外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书中的内容,比较确切地反映
了居维叶灾变论的观点和论证。由于他夸大了研究对象的范围,错误地做出
了全球性的灾变结论,某些论点就同诺亚洪水结上了亲缘。
以居维叶为首的灾变论者在实际论证方面,修补了水成论学派的一些破
绽,使之更加迎合神学家们的口味。在宗教势力的影响下,灾变论曾风行一
时。居维叶及其门徒以反科学的理论,来消除新发现的事实与物种不变论的
重重矛盾,竭力把地球演化的历史,说成是周期重复的大灾变。这种错误理
论,严重地阻碍了地质进化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发展,而使地质科学蒙上了不
可知的神秘色彩。
对灾变论的错误实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做过深刻的批判:
“居维叶关于地球经历多次革命的理论在词句上是革命的,而在实质是反动
的。它以一系列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单一的上帝的创造行动,使神迹成为
自然界的根本的杠杆。”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居维叶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揭示了许多在科学上颇
有价值的事实,特别在古脊椎动物学、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方面确有重大
贡献,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论述科学上打开6个缺口时,与达
尔文、拉马克一起,也提到了居维叶的贡献。他所制定的“生物肢体对比”
原则,给人们以很大启示,使人们有可能根据任何一根小骨头来再造出未知
动物的整个骨骼,并推论出它生存的条件以及周围的气候条件和古地理环
境。
… Page 12…
百年来,对居维叶科学成就的评价,批判者多,而对他在科学上的贡献
多有忽略。近年来,国外出版了一批介绍居维叶科学成就以及生平传记的论
著,使我们对居维叶学术思想和成就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
正当灾变论思潮风靡地质界的时候,一种生物缓慢进化思想在法国形
成,其代表人物是拉马克。
拉马克(174—1829年)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公认的物种变异论的
创始人。他早年从事过医学、植物学、物理学、地质学研究。1788年,拉马
克著有《法国植物》三大卷,在书中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植物分类法,颇受重
视,不久,政府给予出版。从此,拉马克成为有名的生物学家之一,1793年
任科学院动物学教授。拉马克对于巴黎盆地第三纪介壳类化石与近代介壳类
的对比研究,为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拉马克被誉为无脊
椎动物学者的先驱,后来著有《动物哲学》及《无脊椎动物》,这两本书早
已成为世界名著。
拉马克生活的年代,正巧是灾变论产生与繁荣时期,拉马克对各类化石
颇感兴趣,长期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种与种之间有过渡关系的结论。他认为
一些种属是由另外一些种属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低级种属向高级种属的变
化,则需要一段漫长的地质时期。由此,拉马克得出地球已经存在十分久远
的结论:“一旦人类清楚地了解生物的起源——人类心目中的地球的这一久
远历史,一定还得拉长。……”这种进化的思想,受到当时权势的压制,在
拉马克生前没有得到鉴识和发扬。
与此同时,地球缓慢进化的思想在莱伊尔的学术思想中也逐渐孕育成
长。莱伊尔的成长,正反映出地质渐进论的形成。
19世纪20年代,莱伊尔满怀对地质科学的深厚感情离开了牛津大学,
但在父亲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到伦敦从事法律研究工作。
1821年,莱伊尔得知当时地质权威詹姆逊教授要在爱丁堡讲授地质学课
程的消息,为了进一步掌握地质理论,他毅然决定去爱丁堡听课。
詹姆逊 (177—1854年)是魏尔纳的得意门徒,1804年在苏格兰大学担
任自然历史教授,1808年在爱丁堡创立了魏尔纳自然历史学会,公推魏尔纳
为名誉会长。该会的目的,就是宣扬水成论学派的理论。在郝屯的火成论取
得公认后,魏尔纳的门徒逐渐发现自己的理论破绽百出,于是纷纷拥戴郝屯
学派。这就是地质学发展史上的火成论兴起和水成论的衰落时期。
詹姆逊讲的地质课,内容十分丰富,在理论上概括了19世纪以前各家的
观点,这对莱伊尔地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
1823年,莱伊尔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特别是对自己家乡地质情况的了
解,撰写了第一篇论文——佛法尔郡的河流地质,在伦敦地质学会上宣读,
受到了与会者的称赞。这篇论文是莱伊尔早期对地质考察的总结,也充分表
明了他当时基本上是一个水成论者。论文发表后,有许多评论称赞他观察地
质现象的细致和深入,并显示了他在地质研究中的才干。
为了占有各类地质资料,掌握野外考察的基本知识,莱伊尔于1822年特
地到家乡文其尔海地区考察海退现象,验证这个地区的海陆变迁和地层变
化。1823年,莱伊尔参加了将他引进地质学大门的导师巴克兰教授领导的地
质小组,到英格兰南部萨塞克斯郡和怀特岛进行地质考察,研究那里的下白
垩统地质界限与相互之间的关系。1824年,又随同巴克兰到苏格兰湖区进行
专题考察,对湖的形成以及该区地层、地质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这些活动
… Page 13…
大大丰富了莱伊尔的地质知识。
同年,莱伊尔专程陪同法国地质学创始人普利沃斯特到英格兰和苏格兰
进行地质考察,对那里的地层、岩石、矿物及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野外的共同生活中,莱伊尔从普利沃斯特那里学习他的专长和工作方法;
在共同探讨中,莱伊尔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教育。
1825年,莱伊尔发表了关于岩脉侵入沉积岩的论文。从这篇论文可以看
出,随着对地质现象的广泛观察和深入分析,莱伊尔逐步发现有许多地质现
象不能用水成论的观点来解释,开始对老师的水成论产生疑问。
1827年春,莱伊尔有机会读到拉马克的名著《动物哲学》。这本书引起
了他的深思,尽管一时他还不能完全接受拉马克的理论,但这物种可变的真
理,不能不动摇他对水成论的崇拜。
同年,莱伊尔在评论施克罗柏写的《法国中部地质》一书时,提出了与
郝屯学说相似的论点,把许多地质现象都归因于一般自然进程中水与火的作
用。这种论点基本上排除了宗教迷信的愚昧和旧观念,可见莱伊尔通过地质
考察和同著名科学家的广泛接触,学术思想有了较大的变化。
1828—1829年间,莱伊尔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他认为郝屯的火成论对
解释许多地质现象,特别是火山活动、火山作用以及火成岩的生成问题是比
较正确的;同时又受到拉马克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在他思想上孕育着地球历
史是渐进的概念。在这时,他与苏格兰地质学家莫奇逊(1792—1871年)合
作发表了一篇 《以法国中部火山岩说明河谷的冲蚀现象》的论文,文中的论
点是水成作用与火成作用相结合,并明确提出了自然变化的渐进作用。文章
发表后,遭到他的老师——水成论的维护者巴克兰教授以及许多权威地质学
家的反对和攻击,这对刚刚形成独立论点的莱伊尔来说,确实承受了沉重的
压力。但他的地质渐进观点已初步形成,他尊重科学事实,敢于坚持真理的
精神,博得了当时许多进步学者的同情与支持。
1824年以后,莱伊尔曾多次去巴黎,在那里结识了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
家,除居维叶、拉马克外,还有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院矿物学教授布朗尼亚尔,
法国地质学创始人普利沃斯特,德国自然地理学奠基人洪堡 (1769—1854
年)等。同他们交往、合作,共同探讨地质理论问题,对善于吸取他人长处、
概括能力很强的莱伊尔来说,真是受益非浅,可以说,这对他的进化论地质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原来莱伊尔是反对拉马克物种可变
理论的,他认为地球上的生物没有什么重要的变化,这一点在最初几版《地
质学原理》有关章节中,有明显的反映。1827年,莱伊尔读了拉马克的《动
物哲学》一书后,思想上开始发生变化,后来接受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和物种起源理论,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观点。
洪堡也是水成论领袖魏尔纳的学生,但他也是给水成论以致命打击的
人。他对世界各地的矿物、山脉和形成和变质现象,对火山作用以及自然历
史有着极深的造诣。他指出:火山作用不仅在地球的古代地质史中起了巨大
作用,并且在现代地质史上也起着巨大的作用。他发现,生成于山脉中或形
成火山岛的火山是成线状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