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杜月笙传 >

第122节

杜月笙传-第122节

小说: 杜月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笠对于国家民族的最大贡献,在抗战以前,厥为民国二十二年闽变的敉平,他除了搜集叛军部署情报,并曾冒险入闽,策动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毛维寿和六十师沉光汉部相机反正,使李济琛、陈铭枢等人的叛乱为之氷释瓦解,大流血的内战,因而避免。此外如民国二十五年的「两广事件」,倘若不是戴笠派郑介民秘密南下,策反粤军,使巫剑雄、黄质文的两个师,邝文光、邓瑞功的两艘鱼雷舰,以及粤方全部空军全部飞离广东,归顺中央,使陈济棠陆海空三军不战而降,巨变因以传檄而定;那么,华南内战早已爆发,那一仗打下来的结果,兄弟阋墙,两败俱伤,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的大举侵华,胜负如何,实难逆料。

民国二十五年十月西安事变,蒋委员长被张学良、杨虎城劫持于西安,消息传出,举世震骇,张学良、杨虎城实已称兵叛变,当时戴笠正在广东处理缉私工作,闻讯他立刻赶返南京,十月二十二日,他不顾友人和同志的劝阻,抱定必死的决心,陪同蒋夫人直飞西安随侍蒋委员长,效法蒋委员长赴难永丰军舰伴从国父的精神。他一到西安就被监视,张学良曾亲自去看他,出示一份东北军军官的联名签呈:「请速杀戴笠,以绝后患。」

当时,这位硬汉便大义凛然的抗声答复:

「主辱臣死,古有名训,现在领袖蒙难西安,凡是领袖的部属,便决不会忍辱偷生,戴笠怕死,就不会来此!不过我死以后,我的同志必将继承我的志愿,维护领袖,为国除奸!」

一腔忠义,竟使张学良为之慑服,他不会杀戴笠,仅只将他囚禁,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终于翻然悔悟,亲送蒋委员长夫妇回南京,自缚请罪,事变结束,戴笠也恢复了自由,事后在他被囚的地下室中,有人拣到他遗留下的一张亲笔便条,那上面写着使他名嗓天下,万流景仰的几句话:

「自昨日下午到此,卽被监视,默察情形,离死不远。来此殉难,固志所愿,惟未见领袖,死有不甘!」

抗战前夕,戴笠所领导的军统,规模已很庞大,军统人员的活动范围,从通都大邑直至边陲村镇,乃至海外各地。这一股新兴的力量,使一切中华民国的敌人,包括日本军阀,外国列强,共产党徒,阴谋祸国与为非作恶者,都因之头痛万分,极其忌恨,日本军方特意给他们起个名字,叫「蓝衣社」

。杜月笙和戴笠肝胆相照,都是至性中人,他俩之间结识甚早,但都只能说是泛泛的点头之交,不过自从西安一役,使杜月笙对于戴笠,更增惺惺相惜之感。因此,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那天夜晚,当戴笠的一张名片递进杜公馆,杜月笙确实是不胜欣喜,颇有倒屣相迎之概。但是当时他和戴笠分宾主坐定,数语寒喧,戴笠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却竟使杜月笙大费踌躇。

因为戴笠指手画脚,侃侃而谈,他所提出的请求和计划,在做了半辈子太平绅士、社会领袖的杜月笙听来,委实过于疯狂与大胆。

就在不及半月之前,戴笠在天津凭几则电令,无人生有,组成了一支两千余人的军队,拥有长短枪七百余支。这是他电令军统天津站长设法组织「便衣队」,在敌军占领地区,从事袭击敌军,由于爱国青年的同仇敌忾,纷纷自动投效,不数日间便成立了两千多人的劲旅,这一次的成就激发了戴笠的雄心壮志,他亲赴上海往访杜月笙,想用「别动队」的名义,在上海扩大范围,建立一支人数更多,力量更强的新军。苏浙别动队建军史

极其兴奋热烈的,戴笠滔滔不绝,向杜月笙透露他的惊人计划,他希望这支新军能有足够的兵力,分布于沪西、浦东和苏州河一带,正式协助国军作战。由于此一地区是如此的繁复和辽阔,使杜月笙忍不住打断了戴笠的话,他试探的问:

「戴先生所讲的足够兵力,大致需要多少人呢?」

回答简洁而干脆,戴笠断然的说:

「最低限度,要一万人」

杜月笙听了,不禁倒抽一口冷气,旦夕之间要组成一万大军,真是谈何容易?如果是打相打,吶喊助威,聚众滋事,凭杜月笙在上海工商两界的庞大势力,白相人地的无上权威,莫说万儿八千,便要十万八万的人马,也是叱嗟可办,然而戴笠是在说编组军队,在顽强敌人的大炮机枪飞机炸弹之下,叫黄浦滩上吃油着绸,纸醉金迷的少年儿郎,脱下便服,着上军装,长期离开家庭,别妻离子,不经训练就上火线去打仗。杜月笙容或豪情胜概不改,脱得下这件长衫,再去当一名中将少将,可是,他能拖得动上万儿郎不惜拋头颅,洒热血,为国牺牲吗?

戴笠看他沉吟不语,煞费踌躇,顿时便加重语气的说: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抗战前途,与此大有关联,所以,我离开南京以前,已经跟蒋委员长请过示了。委员长认为事在必行,他并且答应,所有的番号、军械、弹药、粮饷,都可以由中央颁发。」

一听中央,一听蒋委员长,杜月笙便眼睛一亮,与此同时,心中也作了决定。旣然戴立极力主张,蒋委员长也认为事在必行。那么,不管成功与否,结果如何,就唯有尽量的朝这个目标去做。

却是,他还不敢肯定的答复,先说是:

「旣然这是一件大事,那我们就得多找几位朋友,分头设法,大家帮忙。」

「杜先生这个话说得很对,」戴笠剑及履及,行动敏捷,答话时,便已掏出了纸笔:「我们彼此商量,开一个筹备者的名单出来」

两个人凑在一起,有商有量,不多一会儿,便开出了一张洋洋乎大观的名单政界的要人,有上海市长兪鸿钧,新任广东省主席吴铁城,金融工商界的贝祖贻、钱新之,军警两界的则有吉章简、蔡劲军,杜月笙、戴笠都是当然委员,此外再拉上一位杜月笙的老朋友,精通韬略,擅长指挥大军作战的刘军长刘志陆。

名单拟好了,戴笠很高兴的搓搓手说:

「筹备的地点,暂时就设在三极无线电学校。」

三极无线电学校,便在法租界辣斐德路,距离杜月笙姚氏夫人的住处不远,这个安排,对杜月笙来说,当然是很方便。

谈到行动队的编制,和人员的幕集,戴笠条分缕析,甚为轻松的说:

「杜先生,幕集一万人马,其实并不太难。我说的五个支队,和一个特务大队,我在京沪一带负责情报和行动工作的人员,集中起来,编一支队一特务大队绰有余裕。还有此刻正在受训的高中以上学生,要他们投笔从戎,自动参加,我想得个两三千人,应该没有问题。照这样算起来,杜先生你这边只要号召个六七千人,编成三个支队,就尽够了。」

说得杜月笙也兴奋起来,他当时便道:

「方才我也想到了的,上海各区的保卫团,有人,也有枪,而且多少受过一点训练。他们的团长,多半是我的学生,譬如说闸北保卫团团长洪雁宾,吴淞保卫团团长唐承宗…,叫他们去问问保卫团的弟兄,愿不愿参加?我想,找个千把人,或许不生问题。」

「对啊!」戴笠欢喜得一拍掌,又提醒他说:「杜先生,你莫忘了,你还有两员大将。」

「那两个?」

「陆京士和朱学范。」

「啊。」杜月笙恍然大悟,当下便说:「戴先生的意思,是到工人中间去征集?」

「当然啰。」戴笠说得很有把握:「上海工人有一百多万,他们大都是爱国不肯后人的,请陆京士他们站出来一号召,集合几千人,那还不是言话一句」一声号召万人从军

八月十五,杜月笙、戴笠的一席长谈,便这么奠立了「苏浙行动总队」、「忠义救国军」的成立基础,同时也缔结了杜戴二人生死不渝的真交情,使戴笠成为杜月笙一生之中最亲摰切的好朋友,同时,更重要的,由于这一次会,竟使行年半百的杜月笙,在他往后的十四年生命中,命运与前程,全部为之丕然改变。

经过杜月笙、戴笠,和其它相关人士的一致努力,他们在短暂的一两个月中,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奇迹,一支出生入死,百炼雄师在指顾之间仓卒成军,人数多达一万另八百余人。此一新编劲旅,在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上旬,分别由蒋委员长以支未、阳已两次电令,颁给「苏浙行动委员会」,和「苏浙行动委员会别恸队」的番号。行动委员会设三位常务委员:杜月笙、戴笠、刘志陆,十五位委员,杜、戴、刘,和负责筹备诸人之外,又加上了财政部长宋子文、军方的兪作柏、张治中,此外还有杜月笙硬托进去的啸林哥一张啸林,由于张啸林在抗战初起时便不断的发出颓废悲观论调,使杜月笙关怀旧侣,防患未然,先把他的名字列入委员名单,免得他果真落水当了汉奸。

别恸队的五个支队,第一支队长何行健,别号天风,是杜月笙的学生,第二、三两支队长同为杜氏爱徒陆京士与朱学藩,这三个支队,人数共达七八千,其组成份子以各业工人为主。杜月笙很佩服戴笠的神机妙算,料事不爽,陆京士、朱学范在各工厂中原有不公开的护工队组织,专以保护工人,反对共党为目的,他们以护工队为基本骨干,征求自动报告从军,不出几天,四千名的员额居然登记届满,如果再招,只有更多,爱国工人的热烈表现使「行动会」的委员大为感奋,于是第二、三支队顺利组成,分由陆京士、朱学范每人率领两千队伍,书生报国,当起独当方面的作战指挥官来。

第一支队长何行健所率领的,也有两千多人,来源都是清洪两帮的弟兄,听了杜先生的言话一句而来白相人地界的朋友肯着二尺五的军装,抗七斤半的步枪,跟东洋正规军队抗命、打仗,由此可见杜月笙对于他们,有多大的影响力量。

行恸队正式组成,戴笠迅卽在青浦成立技术训练班,又在畲山成立教导团,更设特训班于松江。由于地点小,人数多,一万另八百条好汉,便只好分批予以短期训练。训练的项目,则除开作战以外,另外加上了从事游击战所必须的技能:侦探、破坏、突击和暗杀。

戴笠原在京沪一带的部下,都编为第四大队,由军统干部张业任支队长,第五支队长也是戴笠旧部陶一珊,他带的是自动投效,曾受军训的热血青年,以及高中以上学生军训总队的全体官长学生。

苏浙行动委员会的书记长,由戴笠亲自担任,行恸队的总指挥,则由杜月笙推荐了他的老友刘志陆。

仓卒编组一万余名军队,事情真不简单,中央的命令,行恸队的被服装具,一律自备武器弹药,应由当地的驻军拨给。驻军只拨了一部份,数量实在不够,于是杜月笙他们便到处设法,征用民间所存的各种武器,其间以各保卫团的捐献为最多,上海金融工商界,也捐了些钱,购办一些。

闸北、江湾,中日大战打得如火如荼,天崩地坼,整个黄浦滩,成天到晚都听到隆隆的炮声,和咯咯声的枪声,抬头一望,便是烈焰腾霄,浓烟蔽天,凄厉恐怖的战争景象,使黄浦滩五百万人触目惊心,同样的也让他们热血沸腾,义愤填膺。以杜月笙为例,自八一三战幕揭开,他便步入一生中最繁忙紧张的一段时期每天从早到晚,由晚入夜,他有数不清急于晤面的访客,也有无其数的事物在等待他决定和处理。别恸队的成立和编训急如星火,救国公债的幕集也势同燃眉,抗敌后援会里百事如麻,从脑满肠肥,日进斗金的大老板,到三餐不继,形容枯槁的黄包车夫,他们人人踊跃输将,个个争先捐献,黄金美钞,法币铜板,医药用品,毛巾肥皂,把所有的「后援会」办公地点堆成了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的百货公司。这许多慰劳物品和金钱,都必需逐日统计公布,并且送上前线。军中所需要啥捐啥

中日大战越演越烈,东洋军队不断增援,我国各地的部队也在源源不绝,投入上海战场,川军滇军,中央部队,上海战事最烈时期,在淞沪一线的部队多达五十余万,这么雄厚的兵力集结,诚然开上海亘古未有之壮观。杜月笙个人不管怎么繁忙,他抱定一个主张,每逢有大部队开到,他便不惜亲冒镝石,上最前线去劳军。他带去大批的慰劳品,同时也带回前线将士的需要。当前敌总指挥张治中到了,他便带了大队人马前往真茹前线访问,张治中和他晤谈甚欢,于是在临别的时候,杜月笙又照他的老规矩,殷殷的问:

「总指挥这边还需要些什么?」

张治中也就老实不客气的告诉他说:

「现在军中最需要的是交通通讯器材,譬如电话机,机器脚踏车一类的传令工具」

杜月笙立刻便慨然担承的说:

「请总指军放心,我们今天回去,一定尽快的送来。」

一行慰劳人士,精疲力竭回到抗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