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传-第3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骑兵和魔法师方面的比例却是惊人的4。3:1和3。2:1。这显然是因为在较长的距离上,骑兵和魔法师比步兵进行集合要容易得多的缘故。
为了解决骑兵数量处于明显劣势的难题,英格兰尼开始在前线部署一种称为“筑垒地域”的部队,这种部队的兵力通常相当有五到八个联队的兵力,主要由弓箭手和步兵组成。这种部队的防御力相当不错,毕竟整个部队龟缩在防御工事(栅栏、拒马、濠沟)的后面,但是这种部队的机动性极差。即便他们愿意放弃防区内的所有辎重,步兵的速度仍然相当有限。它的任务很简单,就是防守一个很宽的地段,以释放尽量多的骑兵参加进攻。英格兰尼的统帅肯洛亲王解放骑兵的措施显然是正确的,不过,肯洛亲王成功的光芒却被他的敌人欧巴尼亚皇帝取得的更大的成功所掩盖了。这一点,我将在后面的“战役得失”中进行讨论。
在兰特大帝的回忆录写道:“在战役开始之前,我面临着三大难题:讨英联军有没有足够有经验的军官去指挥这样一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部队?讨英联军有没有足够的参谋人员和足够的通讯设施去协调各个部队的行动?如何解决部队的后勤供应问题?”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战争中,即便是最为优秀的将领在战斗中的有效指挥半径也不可能超过七公里。而一场交战双方总人数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大型战役,交战一方的总指挥是绝对不可能完全控制住所有的部队。结合这样的限制,兰特大帝是这样解决第一个难题的。
在联军集结的过程中,兰特大帝将联军划分为十个大的部分。马迪尔、凯森、皮耶德、萨弗斯、多明戈分别担任从A至E五个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他们麾下的战士除了本身的军团外(在法兰西斯攻略战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后,兰特皇帝便允许了萨弗斯组建自己的军团),主要由德克萨、法兰西斯这样的大国以及其他实力较强国家的政府军组成,每个集团军大约有十五万人。而凯迪、史蒂夫、拉库里、海若、乌尔里分别担任从F至J五个战斗集群总指挥的职务,战斗集群的主要兵源是小的公国、自由城邦、领主私兵以及游侠、佣兵团、盗贼团组成,每个战斗集群人数从三万至七万多寡不等。无论是从将领在兰特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还是士兵的组成和数量来看,战斗集群相较于集团军而言自然只能算是二流甚至三流的部队。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有几支二流部队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相当出色,在某些战斗中,它们的表现甚至不逊于大陆上公认的王牌部队。
兰特大帝解决第二个难题的手段“简单明了”。兰特大帝将组建及运作参谋总部的重任交给家臣斌和一个神秘的叫作兰仆的人,然后便甩手不管了。我们不知道只有九个人的参谋总部是如何完成的那一份份无比详尽的作战计划。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如果将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联军参谋总部的效率和功能至少比盟军先进了两百年。兰特大帝解决各支部队与总部、各支部队相互之间的联络难题的手段也很简单:将飞翼部队、狮鹫骑士以及其它一切能够载人飞行的魔兽剥离出一线战斗部队,组成一支特别通讯部队。这一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线战斗部队的战斗力,然而它却使数支部队合作进行穿插、堵截、包围成为了可能。利弊得失显然无需赘言。
至于说解决后勤供应的方法,兰特大帝也采取了很干脆的方法:组建后勤总部,由财政大臣阿拉卡担任首任后勤部长。不知道这一人事任命仅仅是因为大帝对阿拉卡的宠爱(担任后勤部长可以立下军功,将来阿拉卡所获爵位便可以超过伯爵)所致还是大帝确实慧眼识人,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阿拉卡在后勤部长一职上表现得十分出色。后世的评论家对于阿拉卡在后勤管理中的表现是这样评价的:在阿拉卡失踪后至少三百年内,再也没有人能够在后勤管理中表现得比阿拉卡更加出色。
因为兰特大帝向英格兰尼国王下达的战书明确规定了战役的战场范围(欧巴尼亚帝国的高登郡或英格兰尼王国的克拉比松省),相对于一百五十万人以上的大型战役而言,这样的战场显得相当狭小,因此,在克拉比松战役爆发之前,大多数人就已经将之定性为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
自古以来,对于在战场上战斗力较弱的部队的使用方法通常是这样的,在进攻时,这些部队通常会被赋予保护两翼的任务,在防守时,这种部队通常被部署在第一线。这样做的用意是以那些不大可靠的部队尽量吸收进攻一方的动量,然后由充当主力的部队在第二线和敌军决战,同时这样部署也有防止前者溃退的作用。如果将不可靠的部队部署在第二线,那么一旦当第一线被迫后退时,那些占据第二线的二流部队很可能会产生恐慌。处于二线的二流部队往往会这样想:“既然他们也抵挡不住,我们又能干什么!”。于是,二线的二流部队往往不但不去反击进攻的敌军,反而率先逃跑从而造成全线崩溃的危险。所以,盟军按照惯例将战斗较弱的盟友以及领主私兵放置在第一线,而将主力部队部署在第二线。然而,这一常规的部署却被证明是极其错误的。
9月1日凌晨,紧随着一阵猛烈的魔法攻击之后,联军方面开始了他们的进攻。
遭受铺天盖地火球的蹂躏之后,盟军一线一段大约五公里长防御工事遭受了彻底的破坏。由于联军方集中使用了魔法师的缘故,盟军一线遭受攻击地段的军官普遍认为他们面前的敌人数量是他们的五十倍甚至一百倍。这一错误的认知极大地损害了守军的士气,在魔法攻击下留得性命的盟军在听到敌人的马蹄声后,没有经过任何抵抗便举起了白旗。当然,我们并不认为防御工事被彻底破坏的二流部队能够成功阻挡以D集团军萨弗斯军团为先锋的突击部队,不过,如果那些守卫能够鼓起勇气拼命作战,起码可以滞留一下萨弗斯军团的攻击速度。有了这宝贵的时间,盟军方在战役爆发的第一天虽然同样会处于劣势,然而盟军的情况至少不会糟糕成那样。
形成突破口后,萨弗斯军团毫不犹豫地向盟军防御纵深冲击。担任尖刀任务的是萨弗斯军团的黑衣兵团,萨弗斯麾下另外两支主力兵团则掩护黑衣兵团的侧翼。整个前锋部队之中有超过一半的骑兵,而且步兵也拥有专门配备的马车。这支部队只管向前。有时候,萨弗斯军团会遇到盟军的“筑垒地域”部队。尽管以黑衣兵团和另外两支主力兵团的实力强行攻下“筑垒地域”部队的防区并非不可能,但是无论是联军总帅兰特大帝、参谋总部或是D集团军总司令萨弗斯都不愿意施展这种毫无美感的暴力手段。这时候,他们就会横向转移寻找两支“筑垒地域”部队之间的结合部,然后毫不犹豫地再次突破。
到了中午,萨弗斯军团冲到了盟军的第二道防线之前,这时候他们的位置已经与D集团军主力前锋的距离达到了二十公里左右。这时,担任尖刀任务的部队稍稍放缓了他们的攻击速度,在盟军的第二道防御线前面大约三公里处停下来大刺刺地休整。在他们的上空,盘旋着大量的飞翼和狮鹫骑士,防备盟军第二道防线有任何异动。
整个D集团军都担任着突破的任务。有时候,后续部队会尝试攻击面前表现出混乱的部队,但更多的时候D集团军却是迅速组成另一个前锋部队,然后绕过前面的“筑垒地域”部队,把消灭敌人的任务留给后面的主力。而跟在后面的纯粹步兵(指没有配置马车的步兵)在抵达攻击地点后,便开始专心致致地将被前锋部队切割成一块一块的盟军吃掉。
在正常情况下,想要吃掉躲在防御工事后面的部队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然而盟军一线的部队都是英格兰尼较为弱小的同盟军或是战斗力不强的领主私兵。当防线被彻底撕破,被包围然后被全歼便成了显而易见的事,军队的士气自然也就会急速降低以至于接近崩溃。如果这还不够,那么集中起来运用的魔法师部队,在天空悠然自得盘旋滑翔的龙族中的王者,以及黄金龙背上拥有“神魔大人”和“魔王”之称的兰特大帝,足以摧毁大多数战士的斗志了。
大多数部署在一线的盟军二流部队在侧翼被突破后均选择了撤退,有些溃退的部队是由于“我看见相邻的部队跑了,于是我也跑了”。只有少数部队在这一天的战斗里表现出了足够的战斗意志。盟军第三“筑垒地域”部队和第六“筑垒地域”部队表现得相当顽强,虽然被迫逐渐后退,但他们的防线没有破裂。当他们发现侧后出现了敌人的部队之后,他们也没有溃散,而是向中间的英格兰尼第五兵团靠拢。这个机动真是太漂亮了!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在敌军的进攻面前进行部队机动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在当时的一片混乱中,第三和第六“筑垒地域”部队居然做到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盟军第三和第六“筑垒地域”部队的运气相当不错。虽然在转移的过程中遭受了尾随的联军袭击,但是第三和第六“筑垒地域”部队大部都成功地与英格兰尼第五兵团汇合了。
第五兵团是英格兰尼政府军的王牌部队之一——很多人认为,第五兵团之所以没有成为王牌中的王牌,并非是第五兵团的战斗力比不上第一兵团和第四兵团,而是因为他们的兵团长因海姆上将过于谦虚。这个观察力惊人的影剑士在战役爆发的时候就敏锐地察觉到事情不妙。除了立即加强第五兵团与两侧友军的结合部外,身为前敌总指挥的因海姆上将还派遣传令兵通知附近的部队:如果实在守不住,可以立即向第五兵团靠拢。被部署在第五兵团两侧的部队表现不错,虽然他们伤亡很大,但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这就使得因海姆上将在第一道防线整体崩溃后获得了足够大的回旋空间。
到了晚上,英格兰尼的第一道防线就彻底消失了。除了包围圈里的英格兰尼第五兵团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筑垒地域”部队以及少量溃退到第五兵团阵地的零星部队和散兵游勇外,英格兰尼精心部署的第一道防线上已经再也看不见一个盟军战士了。第五兵团是个满员的兵团,而且由于是前敌总指挥的直属部队,还加强了一个联队的弓兵和一个联队的骑兵。第三和第六“筑垒地域”部队基本完整,而第一和第二“筑垒部队”则残缺不全,合起来大约相当于一个兵团的兵力。据统计,在包围圈里盟军人数一共是三万八千人。相对于包围他们的联军部队,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事实上,包围圈差不多在下午四点就已经完成了。待包围圈完成之后,负责包围这股盟军的E集团军和I、J战斗集群立即就发动了进攻。在联军强大的“挤压”下,盟军在这里令人吃惊地进行着顽强抵抗。盟军在包围圈内与联军对每一个阵地、第一个村庄进行反复的争夺,虽然仍在后退,但盟军依然能保持一条相对完整的战线。攻击的结果令多明戈感到十分震惊,在大军的反复攻击下,英格兰尼的因海姆神将指挥着部队犹如海中的巨石一样屹立不动。从战役开始之后,因海姆神将以一个以步兵为主的兵团,抵抗了一个集团军加上两个战斗集群共计九千骑兵和八万步兵(E集团军的大部并没有参加这次围攻)的合力进攻。
太阳落山之后,包围圈的面积已经只剩下下午的一半了。一方面是因为联军的进攻太过犀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因海姆将军在有意地缩小防线。无论是指挥才能还是个人的武勇,因海姆将军在盟军之中都拥有崇高的威望。在包围圈里,因海姆将军就是盟军的灵魂。可以说,正是因为因海姆将军强大的个人魅力,包围圈里的盟军才能够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强大的斗志。
很少有人会喜欢进攻拥有完整防御工事和高昂斗志的部队。多明戈亦是如此。在集中魔法师对包围圈里的盟军进攻猛烈的攻击,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后,多明戈便派遣使者前往包围圈进行劝降。因海姆很客气地招待了使者,却没有对投降的事宜作出任何回复。
对于无法吃掉一支由影剑士、英格兰尼神将所指挥的进行防御的王牌兵团,多明戈无比失望。现在因海姆又不肯体面地投降,导致多明戈更加愤怒了。在得到因海姆不肯投降的消息后,多明戈调遣了集团军所属的魔法师部队和弓箭手,连夜不计损失地发动强攻。
包围圈的西部和北部分别由I、J战斗集群负责,而东部和南部则由E集团军负责。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