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王祯 >

第2节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王祯-第2节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王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俭朴的生活,从未搜刮过民财。不仅如此,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薪俸,办学 

校、建坛庙、修桥梁、兴办了不少造福于民的公共事业。此外,他还兼施医 

药,救济穷苦有病的人,深受当地人民的称赞。 

     王祯不仅是廉洁奉公的县官,而且是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农 

学家。他认为作为地方官,如果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懂得农业知识,就难尽 

到劝导农桑的责任。他不仅搜罗以前的历代农书,孜孜研读,而且经常注意 

观察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具,从而为他撰写农书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 

那些只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这些人自己都不懂“农作 

之事”,“安能劝人”。他们常以劝农为借口,前呼后拥地下乡敲诈勒索, 

名为“爱民”,实是害民。他还说,这些当官的只以“骄奢为事”,从来不 

想一想所享用的一寸丝、一口饭都出自“野夫田妇之手”,他们横征暴敛, 

尽力搜括民脂民膏来养肥自己。他的言行充满了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王祯农书》大约是王祯在做旌德县尹期间开始编写的,经过十几年时 

间,直到调任永丰县尹后才完成,1313年刻印发行。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同汉代的氾胜之,北魏的贾思 

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 

     氾胜之是西汉山东人。他的先人本姓凡,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为躲 

避战乱,举家迁往氾水,因此改姓氾,氾水是济水支流,位于今山东曹县北 

20公里和定陶县分界处。 

     氾胜之在汉成帝 (前32—前7)时,出任议郎。他曾在包括整个关中平 

原的三辅地区推广农业,教导种植小麦,而且颇有成效,许多热心于农业生 

产的人都前来向他请教,关中地区的农业因此取得了丰收。他因为推广农业 

有功,被由议郎提拔为御史。在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他写成了农书 

18篇,这就是 《氾胜之书》。 

     贾思勰是公元6世纪前半叶,南北朝北魏人,曾任高阳郡(治所在今山 

东高阳)太守。他平时关心农业生产,具有丰富的农业知识。他从文献中搜 

集了许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知识,又访问老农,在533—544年左 

右撰成《齐民要术》一书。全书分为10卷,共92篇,分别论述各种农作物、 

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和育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及副业等。 

他在 《自序》中说:“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这是 

我国古代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农业科学著作。 

    徐光启 (1562—1633),上海人,是明代卓越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 

文、历法和农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贡献。而在农学方面,他给我们留下 

了一部巨大著作——《农政全书》。该书60卷,约70余万字,内容比以前 


… Page 7…

所有农书都要全面,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有详尽的记录,特别对于蕃薯 

和棉花的种植技术作了重点的介绍,又对屯垦、水利工程及备荒三项作系统 

的叙述。书中大量地保存了《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并且还有所增补, 

这是很可宝贵的。这部书不仅整理总结了古代农书,而且反映了农业生产实 

际经验,富有实践的科学精神,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书。 


… Page 8…

                        三、 《王祯农书》的特点 



      《王祯农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前人在农 

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元朝以前农业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系 

统地解释了广义农业生产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中国先秦的农书,只在《吕氏春秋》中保留了《上农》、《任地》、《辩 

土》、《审时》四篇。如《任地》: 

      “《后稷》(古代书名)曰:“子能以窐(洼地)为突(高地)乎?子 

能藏其恶(干燥的土)而揖之以阴(湿润的土)乎?子能使吾士(土)靖(干 

净)而甽 (垅沟〕浴士(土)乎?子能使保湿安地而处(存在)乎?子能使 

雚(生长于旱地的小苇子)夷(茅的始生者)母淫乎?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 

风(小风,和风)?子能使藁(禾杆)数节而茎坚乎?子能使穗大而坚均乎? 

子能使粟圜(同圆)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疆呼?无(为)之若何。 

     凡耕之大方 (基本原则);力者(坚硬的土)欲柔(柔软的土),柔者 

欲力;息者 (休耕的土地)欲劳(频耕的土地),劳者欲息;棘者(贫瘠的 

土地)欲肥(肥沃的土地),肥者欲棘,急者 (因干燥而过于实着的土壤) 

欲缓(因湿润而过于松软的土壤),缓者欲急;湿者(潮湿的土地)欲燥(干 

燥的土地),燥者欲湿;上田 (高旱地)弃亩(垅台),下田(下湿的田) 

弃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植)之度,阴土(湿润的土 

层)必得;大(杂)草不生,又无螟蜮,泛指损害庄稼的害虫),今兹(年) 

美禾,来兹美麦,是以6尺之耜(6尺长的耒耜,6尺相当一步),所以成亩 

 (耕地成垄)也;其博(耜面的宽度)8寸,所以成甽也;耨(锄草的农具) 

柄尺(耨柄长为1尺),此度也。其耨6寸(耨刃宽为6寸),所以间嫁(在 

苗间耕田)也。……。” 

     汉代的《氾胜之书》只残存了3700字,已经无法见到它的全貌。 

     北魏的《齐民要术》虽然具有农业全书的性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 

不如《王祯农书》,它在总论方面,只有“耕田”和“收种”两篇,在粪田 

和灌溉等方面都没有专篇论述。也没有“农器图谱”。 

     南宋时有一部《陈旉农书》,是陈旉(1076—1149)在1149年完成。分 

上、中、下三卷,12篇,连序跋共计12000余字。 

      《陈旉农书》虽然在理论体系方面有重要发展,但是囿于地区的局限性, 

只述及了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殖、耕牛和蚕桑,尚不具备《农业全书》的性质。 

     元代的《农桑辑要》比《王祯农书》早40年成书,是元初官撰的农书, 

主要摘录元代以前农书的资料编辑而成,新的创造较少,并且主要是适应北 

方需要的农书。 

      《王祯农书》有两种版本: 

     第一种:37集本,包括“农桑通诀”6集、“百谷谱”11集,“农器图 

谱” 20集。 

     第二种:22卷本,包括“农桑通诀”6卷,“谷谱”4卷、“农器图谱” 

12卷。 

      《王祯农书》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对广义的农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王祯农书》中的“农桑通诀”部分,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农业(农桑) 

总论 (通诀),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 


… Page 9…

      “农桑通诀”以“农事起本”、“牛耕起本”、“蚕事起本”这三个题 

目,叙述了农事和蚕桑的起源,把元代的农业同自古以来的农业联系了起来; 

把元代的农业作为历史农业的一部分,使元代农业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纽带。 

     然后,“农桑通诀”以“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天、 

地、人”的三才理论为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对狭义农业的各个方面进行 

了论述。 

     开始,它以“授时”和“地利”两篇探讨对农业生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 

和规律性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时宜”和“地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尊重天时、地利等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对人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 

的阐述:其中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专篇,对 

农业种植中的各项问题进行了概述。 

      “农桑通诀”还分列了“种植、畜养、蚕缫”等专篇,对林、牧、副、 

渔等广义农业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农桑通诀”还以“孝弟力田”、“劝助”、“蓄积”等遍,对封建官 

府的重农思想和劝农措施进行宣扬。 

     读完“农桑通诀”之后,使人们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 

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是《王 

祯农书》的一大特色。 

     第二:兼论南北农业,分析和比较了南北农业的异同。 

      《氾胜之书》主要总结了以整个关中平原三辅地区的西北农业生产经 

验。 

      《齐民要术》主要总结了华北地区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一带的农 

业生产经验。 

      《农桑辑要》成书于元灭宋之前(1279年灭宋,1273年成书),主要总 

结了以金朝旧地为中心的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陈旉农书》偏于南宋半壁江山,主要讲以东南为主的南方农业。 

      《王祯农书》则能兼论南方和北方农业。它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比较了南 

北农业技术以及农具的异同、功能,这是它的又一重要特色。 

     王祯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黄河下游齐鲁之地成长,后来又长 

期在南方做地方官,他具备了对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都比较熟悉的客 

观条件,所以他能从全国范围全面系统地阐述农业生产。 

     第三: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唐代的陆龟蒙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农具专著《耒耜经》,记载了江东犁、 

耙、砺 和磟碡4种水田耕作农具,但没有图。 

     南宋曾之谨写了一部《农器谱》(该书已经失传),书中所收的农具, 

在数量上没有王祯的“农器图谱”多,而且也没有图。 

      《王祯农书》以后的《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重要农书中的“农 

器图谱”是从《王祯农书》中抄来的,没有增加多少新内容。所以说,《王 

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是王祯在古农书中的一大创造。 

      “农器图谱”约占全书篇幅的4/5,有200多幅插图,涉及105种农具, 

称得上丰富多采、洋洋大观和别开生面。 

     第四:在“百谷谱”中描述了植物的性状。 

      《王祯农书》中的“百谷谱”,对各种作物栽培进行了分论。其中包括 


… Page 10…

谷属、蓏(luǒ)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内容。这一部分比其他古农 

书,多了植物性状的描述,这也是《王祯农书》的一项创举。如谷属中的梁 

秫,他的描述是:“其禾、茎叶似粟,其粒比粟差大,其穗带毛芒。”谷属 

中的蜀黍,描述为:“茎高丈余,穗大如帚,其粒黑如漆,如蛤眼”;蓏属 

中的冬瓜,描述为“其实生苗蔓下,大者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 

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蓏属中的芋,描述为“叶如荷, 

长而不圆,茎微紫,干之亦中空,根白,亦有紫者,其大如升,食之味甘, 

旁生子甚多,拔之则连茹而起;蓏属中的芡,描述为“叶如荷、皱而有刺, 

花开向日,花下结实;蔬属中的薤,描述为“叶似韭而阔,本丰而白深;” 

蔬属中的韭,描述为“丛生,丰本,叶青,细而长,近根处白。” 


… Page 11…

                       四、南北耕作体系的新概括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的原则,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 

图”,简明总结了历法和授时问题。与此同时,他又指出:不要依照历书所 

载的月份,而要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的变化;其次,图 

中所列的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该按照该地区所处的地 

理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 

农事的月历,在当地的农业生产中,对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的帮助。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的原则,还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 

情况图》。这幅图是王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够帮 

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能遵循“地宜”的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 

因工施肥。可惜原图已经佚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