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克里希那穆提传 >

第76节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76节

小说: 克里希那穆提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吧。”

  “它能不能接触人脑?”

  “可以的,可以的。”克里希那吉的声音充满着深切的慈悲,突然他问我:“普普尔吉,你读过很多古书和经典,你也和许多学者们讨论过。你接触到的都是一些什么?”

  我让这个问题悬在那里,然后有点迟疑地说:“你知道,克里希那吉,我虽然读了很多经书,但是从你那里我学会了聆听。因此我只是聆听那些经书的内容,因为其中就有你所谓的那种境界,这样我就能接触到某个东西。”

  克里希那吉问道:“为什么?”——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帮助我推演的一种方式。

  “因为要想接触到那个东西,并不需要语言文字。你说话的时候,我的心很平静,所以觉得和那个东西很接近。我在阅读经典,或单独坐在花园里听风声和鸟叫声时,也觉得和那个东西很接近。”

  “克这个人会不会变得过于重要?”

  “那股大能是透过他示现的,他当然重要。心一安静下来,你就和我们很接近了。我最近开始认清一件事,我的心智是无法接触那个东西的。它只能进展到某种程度而已,因此我知道我必须留给自我一点空间。”

  克里希那吉笑着说道:“没错,给它一点玩耍的空间。”

  “我发现克里希那穆提的个人习气已经所剩不多了。”

  “是的。”

  “接触你心智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感觉里面已经充满了那不可思议的东西。”

  “是的。”

  “去年这一年你一直在尝试——不对,尝试不是正确的字眼——拉近周围的人和那个东西的距离。”我停了一下继续说,“但是每一个人的因缘都是一种障碍。”

  “你怎么播种,就怎么收成。”克里希那吉又笑了起来。

  “因缘就是你存在的本质,它可以决定你的现在和未来,另外我也认清,我必须让思想自由活动,而不能使它过于具体化。我们必须将思想连根拔起。”

  “没错,要把它们连根拔起,让这些思想变得轻松起来。”

  克打断了我的话:“等一等,你要如何把你现在所说的话传达给五十个人或五千个人?”

  “沟通的关键就在观察,别的都不需要了。”

  “你要怎么回答别人?谁又是那个观察者?”

  “唯一的答案就是观察,让自己开放,去发现一些东西。这个发现之旅,这个对于无限的洞见,真是不可思议。”

  我走出房间时,心中产生了一个问题:克里希那穆提是谁?他的传承到底是什么?突然问题之中冒出了答案:整体人类。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突破局限,加入这无私的传承。

  后来我问他有关三摩地的本质,他说:“脑子一整天都是安静的;每一个念头生起,脑子都能立刻看到它的完整内涵,这样的脑子是不累积的,每一个生起的东西都是圆满的。脑子里没有时间的活动,但是却有无限的律动。处在三摩地中有一种永恒的安全感。”

  1985年的5月11日,克里希那吉刚好过九十岁生日,那一天我和他都在奥哈伊的阿尔亚?威哈拉。从他的房间可以看到那棵胡椒树。六十三年前他在那棵树下经历了神秘的意识转化。那天清晨我敲他的房门,克里希那吉打开房门时,我跪下来给他顶礼;他一边笑着一边把我拉起来,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那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九十岁的他又过了一天。

  

  第47章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1)

  《薄伽梵歌》中的阿周那问克里希那,彻悟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他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如何举止?”

  见过克里希那吉及听过他演讲的人,也时常问同样的问题。这一章或许能提供一些答案,但是并不完全,因为克里希那吉的奥秘是深不可测的。

  克里希那穆提已经九十岁了,四十年来,他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在印度时,太阳一升起他就醒了。他会在床上躺一会儿,他身上的每一个感官都是清醒的,脑子里也没有任何妄念,直到彻底回神他才下床。接着他开始做瑜伽的体位法和吐纳术。他通常花三十五分钟做吐纳术,花四十五分钟做瑜伽体位法——身上的肌肉、神经系统以及皮表的细胞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呼吸也变得自然而调和。

  八点钟克里希那穆提开始吃早餐,通常是水果、烤面包、牛油和麦片,有时也包括印度的依德力斯或得萨斯,以及蒸米糕加椰子甜味料。在早餐桌上,他通常和亲近的伙伴们讨论教育、校务、意识、电脑、人工智慧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人类的烦恼之源。他询问大家有关印度和世界的消息。大家很自由地讨论印度的情况,其中的暴力、腐化和价值观的衰败,还有人类的未来和人类心智的突变。每个问题都被提出加以探索,每个人都参与讨论,即使在讨论时,大家都有一种祥和和井然有序的感觉。

  他对于各种外在情况——尤其是政局——所抱持的态度相当天真,但是有关人类心灵的问题,他的关怀是极为深切的。他时常停顿,让心智安住在问题中,他的反应充满着热情和威仪。上午如果进行对谈,早餐的讨论就会短一点。九点三十分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我们再度聚在一起探讨到十一点。如果某个人有特别的问题或痛苦,便和他私下谈话。有时他会把他们领进屋里几分钟。没有小组讨论的时候,他和伙伴们可以谈上两三个小时。我们讨论死亡,上帝的本质,还有观者和所观之物的问题。所有最深刻的洞见,都是从这些讨论中披露的。

  十一点三十分左右他回到自己的房间静躺三十分钟,阅读《经济学家》、《时代》或《新闻周刊》等杂志,以及有关大自然的图书或者侦探小说。他很少阅读严肃的书籍,但是周围的人都向他提供很多有关这个世界的资讯,譬如科技的发展和人类退化的各种现象。中午他洗个非常热的热水澡之后,再接受油压。午餐时间是一点整。他通常吃印度餐,没有油炸食物,而且很少有甜点。他喜欢吃辣椒,不过只允许自己吃一小块。午餐时间,讨论再度进行,有时也有来宾参与。

  讨论的话题包括国际事务、科学的新发现、战争、核武等无解的问题。克里希那吉非常好奇,他提出的问题都很深入。科学的新发现令他着迷,有时他也预测一下未来。他说的话远远超越他的时代,他能洞见国际事件的意义,而且能把它们与整体宇宙相连。他时常询问来访的客人:“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它为什么会丧失所有的创造力?”但是没有任何答案能令他满意。他时常要求那些比较认真的人在心中保住那个无解的问题,并且觉察其中的暗示。心智退化的问题必须被提出来,心智必须保住这个问题,必须深思。

  他觉察的范围广阔得令人生畏。他有一次对我说,有些问题应该永远保持在心里。

  午餐时,克里希那穆提继续早餐时的讨论,偶尔他也会说些故事——他和动物之间的趣事,圣彼得和天堂地狱的故事,还有苏俄人民委员的笑话。这些趣闻虽然重复讲了许多次,但仍旧充满着幽默和雅趣,因为他完全没有恶意。在陌生人面前,他显得很害羞,因此其他的人必须打破那令人尴尬的沉默。

  多年来他会见了无数的人,其中有托钵僧,佛教的出家众,无上瑜伽的修行者,还有行脚的瑜伽士,都前来向他讨教或寻找慰藉。他从不拒绝他们,这些穿着黄色僧袍的出家人,往往能激起他最深的同情。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有两名耆那教的僧人开始来参访他。他们每一年都来,而且总是在一年前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日期、时间和地点。因为一年有四个月是雨季,僧人必须停止行脚。四个月一过,这两名出家人便开始他们的朝圣之旅。有时他们会走七百英里路来到孟买参访克里希那吉。其中一位僧人患有白血病,另外一位则年纪很轻,有一对非常美的双眼。他们在嘴上绑一条白布,因为即使呼吸都不能伤到一只小虫子。他们不会说英语,我必须替他们翻译。我坐在门槛上,他们和克里希那吉一起坐在草席上;因为按照修院的规矩,出家人是不能和女众坐在同一张草席上的。他们非常热切地探索。很年轻他们就否定了自己的身体,但并没有因此而解脱。克里希那吉非常温柔地对待他们,总是花很长的时间和他们进行讨论。有一年这两名穿白衫的僧人没有出现,我们很难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许他们的教派领袖感觉到他们开始反抗权威,于是不准他们再来参访克里希那吉了。

  午餐后,克里希那吉通常要休息一会儿。四点以后他开始接见访客。一名快要失明的妇人前来见他,他把双手放在她的眼睛上替她治疗;一名丧子的访客坐在他身边,他握住她的手,象征性地抹去她的眼泪,替她治疗内心的创伤;一位困惑的年轻人在这个充满暴力的世界里迷失了,于是前来向他寻找答案。

  70年代的末期,他见的人比较少,但是到了九十岁,他又开始来者不拒地接见所有的访客——譬如一位幻想自己能和卫星沟通的年轻人,一名充满着痛苦的女人,不论老少或残疾者,他都毫不倦怠地接见他们。

  他的名字和教诲举国皆知,包括喜马拉雅山的修院和学术界。印度的佛教徒到今天仍然认为他是讲龙树中观的伟大导师,印度教的上师和萨图则认为他是讲吠檀多不二论的伟大觉者。他们都承认他是这个时代最博大精深的老师。

  傍晚太阳快要西沉时,他开始外出散步。九十岁的他步伐仍旧很快,身体依然那么挺直。他的好友以及他们的孩子、孙子时常和他一起散步。有时他握着其中一名小女孩的手,和她边走边笑。他们一走就是三英里路。他和天地同息,静听远方的声籁。有时他宁愿一个人去散步,他的心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他说在散步时,心中没有一个妄念。

  回家之后他盥洗一下,再做一阵瑜伽的吐纳术。他晚餐吃得很简单——色拉、水果、坚果、汤和蔬菜。他偶尔和友人一起共进晚餐,此时他总是给人一种永恒的感受。他的手势展现了老师的风范,他的嗓音充满着能量;空寂一波波地涌进屋内。

  他的心从不执着,他随时准备接受批评。我记得1978年的某一天我们都在科伦坡,他显得焦虑不安,我对他说:“先生,你很不安。”他没有回答我的话。于是我们开始讨论别的东西。晚餐时他对我说:“今天下午你说我很不安,我带着这句话上床休息。我问自己:我真的不安吗?是不是因为心中产生了依赖?突然我看到了真相——企图找到答案,就会令这种不安根深蒂固;于是不安就消除了。我不会再有不安了,因为我已经观察和聆听我身上的每一个变化,于是我就把不安连根拔起了。”

  他对于所有的挑战都保持开放。他从不停止观察、聆听或质疑,克里希那吉很少引用任何象征,对于大河他却有一种认同。1961年他在孟买演讲时如此形容恒河:“这条河有源头也有尽头,但是那源头并不是这条河,而尽头也不是这条河。这条河就在两者之间,它流过村庄和城镇,每一样东西都被它收纳。它被脏水和垃圾污染,但是几英里之后它又变得纯净了。鱼儿活在河里,人们饮用河水,它滋养了无数的生命。河水的压力巨大无比,它能够自我净化。赤子之心就像这条河,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是超越时间的。”

  

  结语(1)

  “我们该如何埋葬你?”

  苏格拉底回答:“假使你们能逮得住我,不让我从你们的指间溜走,我就随你们处置。”

  ——柏拉图《斐多篇》

  克里希那穆提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1986年2月16日太平洋标准时间晚上九点整,他在奥哈伊松舍去世。他罹患胰脏癌,死前重病五个星期。他死在那间面向胡椒树的屋子里,六十四年前他在那棵树下历经巨大的意识转化。他的遗体在加州文图拉火化,骨灰分成三份,分送到奥哈伊、印度和英国。

  印度的友人把他的骨灰撒入恒河,包括拉吉嘉特和瓦拉纳西的中游,喜马拉雅山上的恒河源头甘戈特里,以及马德拉斯的阿迪亚尔海滩,他的骨灰被放在一只窄筏中,随风漂向波涛汹涌的大海,接受海水的洗礼。

  克里希那吉在死前曾经说过,他的遗体不再有任何重要性,应该像块木材一样被火烧掉。他说:“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这个简单的人已经抵达旅程的尽头。他死后不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不祷告,不铺张,也不出殡,更不要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