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二战风云人物 >

第91节

二战风云人物-第91节

小说: 二战风云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会师。杨靖宇、魏拯民主持召开两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而产生中共南满临时省委,杨靖宇任书记,魏拯民任副书记;商定由第1军和第2军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杨靖宇为总指挥(亦称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为副总指挥。此后,第1路军成为活跃在东北南满地区的抗日劲旅,威震敌胆。  为迅速扩大抗日游击区,杨靖宇于1936年秋冬两季率部举行两次西征,西征计划虽未实现,但却扩大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影响,破坏了日军长驱直入华北的作战部署。  鉴于东北抗日联军的迅猛发展,日本侵略者深恐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产生动摇,遂从本土和朝鲜调兵,使东北的日军增至40多万,不断派遣重兵进行“讨伐”。抗日联军不畏强敌,顽强进行反“讨伐”作战。杨靖宇率部出奇制胜,大败被称为“皇军剿匪之花”的伪蒙军索玉山旅。  1938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东北日军亦对抗日联军部队加强军事进攻,并把南满作为重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遂进入艰难的岁月。  为坚持斗争,第1路军和南满省委于1938年6月,将所属部队编成3个方面军,划分活动地区。是年秋季,杨靖宇率1400余人,从集安错草沟根据地出发,向通化、临江一带转移。日军获悉消息,急调2万余人,由日本关东军南满“讨伐”司令官三木和东南地区“讨伐”司令官野昌德指挥,向杨靖宇所部扑来。杨靖宇率部英勇反击,一个月打28仗,胜利突围。同年冬天,杨靖宇率部进入长白山密林,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  1939年冬,东北抗日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抗日联军失去了同中共中央的联系,南满和东满的斗争也失去了统一领导,日伪军在南满对抗联第1路军的“讨伐”和封锁日益严重。为应付南满的严重局面,杨靖宇、魏拯民和南满省委决定,由魏拯民率第3方面军去东满活动;第2方面军去长白山区坚持斗争,并相机进出鸭绿江上游;杨靖宇率直属队和第1方面军共700余人,由金川去江东作战。1939年11月,杨靖宇所部在蒙江县境内再次遭日军和伪军重兵包围,受到重大损失。1940年1月,杨靖宇率300余人攻下龙泉镇后,组织所部向预定地点分散活动。但因叛徒告密,日军得以调集兵力疯狂追击。杨靖宇下令化整为零,在严冬的茫茫林海与日军周旋。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最后2名战士牺牲。日军从抗联战士身上找到杨靖宇的印章,遂加紧追击。2月23日,敌人顺着杨靖宇大雪地留下的脚印蜂拥而至,杨靖宇知道已难脱险,迅即将所带文件全部销毁,双手举枪向敌人射击,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残暴的日军剖开杨靖宇的腹部,发现其中充满枯草、树皮和棉絮却没有一颗粮食,震惊不已。  为了纪念杨靖宇,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吉林省通化市修建“靖宇陵园”,将杨靖宇的遗体安葬在此。  (彭玉龙)


第十部分叶剑英 元帅(1)

  叶剑英(ye jiɑnyinɡ,1897—1986),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8集团军)参谋长、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军事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村。叶剑英7岁读私塾,以后进三堡学堂,一直是个优等生。由于家境贫寒,中学未毕业就辍学随父下南洋谋生。1919年夏,他从南洋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20年夏,毕业回到故乡,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4月,孙中山的中华民国政府在广州成立,不久叶剑英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营长,随江防舰队护卫孙中山。1923年,他被升为建国粤军第2师参谋长。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积极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的工作,并任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叶剑英两次率部东征讨伐陈炯明。此后参加北伐战争,职至师长。


第十部分叶剑英 元帅(2)

1937年,叶剑英、周恩来和国民党代表张冲在西安    

  大革命失败后,叶剑英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南昌起义,随后又亲自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权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避居香港。1928年底,他被中共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到莫斯科后被编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特别班,俄文名字为“尤赫洛夫”。1930年下半年,他奉命从莫斯科回到上海,然后去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33年5月兼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以后又担任建宁警备区、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央红军长征后,叶剑英随主力行动,先后任中央纵队副司令员兼一局局长、红军第3军团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出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到陕北安塞领导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做张学良部队的工作;西安事变中,他与周恩来、秦邦宪作为中共全权代表与南京政府谈判;西安事变后,与周、秦一道在西安与国民党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等继续就国共合作具体问题进行谈判。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剑英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代表中共和红军与国民 程概小?937年8月初,蒋介石准备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邀请毛泽东、朱德参加,并且数次打电话给在西安的叶剑英,询问毛、朱的行止。叶剑英鉴于历史上和蒋介石打交道的教训,特别是张学良被扣的严酷现实,考虑到领袖的安全,急电中共中央,提出“毛不必去、朱必须去”的建议。中共中央经过研究,采纳他的建议,决定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去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叶剑英在会上做了抗日“政略与战略”问题的长篇发言。1937年8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第八路军命令,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  1937年10月3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委派参谋长叶剑英为八路军驻南京的代表。在这里,叶剑英以公开合法的身份进行活动,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既坚持原则性,又掌握灵活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利用和国民党谈判的机会,同周恩来等一起想方设法,多次交涉,将数百名关押在南京等地的共产党人和难友营救出来。   在酝酿成立新四军的过程中,叶剑英与叶挺进行磋商,并与国民党代表反复交涉,终将南方八省区的红军游击队编为一个军。  上海沦陷后,叶剑英经请示中共中央同意,率领八路军办事处于1937年11月下旬转移到武汉。在武汉,他日夜奔走,广交朋友,主动找国民党的党政军各界人士商谈救国救民的大事,安定民心。他还到许多机关、学校、团体做讲演,在报刊发表文章,宣传中共全面抗战主张和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他先后同国际友人伊文思、马海德、柯棣华、史沫特莱多次交谈,宣传抗战,争取国际支援。他还多次就中共扩充军队的编制员额及请领军需、装备、物资等问题同国民党当局谈判,求得解决,并为八路军向山东、河北发展争取合法地位。  1938年9月,日军全面进攻武汉,叶剑英随周恩来组织八路军办事处转移到长沙, 后又至衡阳。1939年2月,协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先后任训练班副主任、副教育长职,不但参与制定教育计划,组织中共方面派去的教官做好教学工作,还亲自主讲战略、战术、论持久战以及如何做好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等课目。他的课,不仅学员们听,就连附近的国民党的一些将领都赶去听,扩大了中共的影响,不少将领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在抗战中坚持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和倒退。


第十部分叶剑英 元帅(3)

1954年5月,叶剑英(中)和朱德、彭德怀等在延安    

  1939年6月上旬,叶剑英到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常委,在周恩来领导下,继续进行统战工作。叶剑英在中共南方局期间,曾经担任统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并负责军事组工作。军事宣传是中共宣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当战局、时局发生变化及重大节日,叶剑英便组织军事组人员写文章、做报告、接见有关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他本人还赶写了大量的文章。1940年3月,《新华日报》社出版了《叶剑英抗战言论集》。此书分为论战局、论战略、八路军抗战的经验、纪念和悼文等七个部分。当时发行量很大,很受读者欢迎。  由于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经历,叶剑英在国民党政军界都有很高威望。他凭这种关系,同国民党上层人物广泛接触,出色地开展了统战工作。皖南事变后,他立即找国民党代表交涉,多次向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等人提出抗议,并写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的传单,广为散发,及时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血腥屠杀和欺骗宣传。  1941年2月,叶剑英从重庆回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兼第18集团军参谋长,成为毛泽东、朱德在军事上的得力助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从各根据地送来的战报中发现,敌后军民的战略战术有许多新的发挥和创造,便组织参谋部的干部及时总结上报,并以军委名义转发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推广实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他还组织力量收集国内外有关战争情报资料,编辑出版《作战周报》、《国际资料》等,并定期召开作战情况汇报会,向中央军委首长及各战区领导提供情况和经验,分析研究作战部署。此外,对各抗日根据地的部队建设、生产、作战都提出了许多重要谋略。  在考虑对日军作战的同时,叶剑英还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的阴谋活动,协助毛泽东、朱德制定了反摩擦斗争的方针。1945年夏,国民党妄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四五十万军队,准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大举进攻。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大都已深入敌后对日作战,陕甘宁边区兵力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个政治作战方案,即使用中共掌握的军事情报,公开揭露国民党军队进攻阴谋,以为退兵之计。中共中央采纳这一方针,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  1944年夏,叶剑英受中央委托,先后向在延安的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介绍了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共抗日武装的作战情况,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诬蔑。中外记者听后,对中共抗日情况倍加赞赏。报告的内容很快被他们传到英、美等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叶剑英的安排下,美军观察组还分小批赴抗日根据地考察。他们大多对解放区的政治、军事情况的看法比较客观,对中共部队抗日决心和实力有较正确的估计。  1945年,叶剑英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剑英协助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的协议。随后到北平担任军调处执行部的中共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叶剑英参与领导全国范围的人民解放战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1948年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南局代理书记、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因病在北京逝世。  (刘志青)


第十部分叶挺 将军(1)

  叶挺(ye tinɡ,1896—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家。  叶挺原名询,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周田村的农民家庭。7岁时进本村的腾云学堂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