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将。在集团军参谋长任内,艾森豪威尔成功地组织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重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艾森豪威尔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部副部长。1942年2月;升任作战计划部部长。就在2月,马歇尔将作战计划部改组为美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作战部,并于3月任命艾森豪威尔为作战部部长。此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即晋升为少将。 自1942年3月起,艾森豪威尔奉马歇尔之命拟制欧洲盟军联合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军应以欧洲与大西洋战场为主要战略方向,先将美军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国集中,再横渡海峡突向欧陆。5月,奉令赴伦敦考察军事形势和未来驻欧美军的编制问题。6月,在呈交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后被任命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重返伦敦。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 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盟军司令部设在伦敦,根据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的指示制定作战计划。作战计划要点是:盟军特遣部队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代号“火炬”),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再待机与北非英军协同作战,消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攻击发起日(通称D日)定为11月8日。艾森豪威尔任命克拉克为副司令;史密斯为参谋长;坎宁安为海军司令。11月4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直布罗陀。11月8日,盟军在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分别由巴顿、弗雷登道尔和安德森指挥)登陆,与此同时,无线电台向北非广播罗斯福总统的友好声明。而自从10月起,克拉克和墨菲就开始与法军将官接触,要求合作。因某些法军将官持观望态度或无法及时下达合作命令,盟军仍遭到法军程度不同的抵抗。艾森豪威尔认为,北非登陆是为了争取盟友,而不是为了屠杀法国人。因此,在经过激战之后,艾森豪威尔与因故滞留北非的维希法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尔朗达成合作协议。盟军在北非登陆成功,艾森豪威尔则被社会舆论攻击为与维希干将勾结而险些被迫辞职。北非登陆使法属北非及其军队归属盟国。
第一部分艾森豪威尔 五星上将(4)
艾森豪威尔与英国国王在一起
盟军登陆前后,蒙哥马利 挠⒐?集团军与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正在埃及的阿拉曼激战。11月,隆美尔部退抵突尼斯。艾森豪威尔命令安德森部抢占突尼斯,但抢占行动因指挥系统混乱、蒙哥马利部行动迟缓和气候恶劣而告失败,盟军只得就地转入防御。艾森豪威尔因此陷入极度苦恼之中。大批德意援军趁机开进北非。 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盟军将在北非战役之后实施西西里战役,以改善盟军的军事态势;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司令,亚历山大为副司令兼地面部队司令,特德为空军司令。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上将。会后,北非盟军整编为第18集团军群(辖英国第1集团军、英国第8集团军、美国第2军和部分法军),由亚历山大任集团军群司令,在艾森豪威尔之下负责直接指挥。1943年1月底至2月,隆美尔部经费德、加夫萨向卡塞林发动钳形攻势,弗雷登道尔的美国第2军攻卡塞林蒙受重大损失。艾森豪威尔急调巴顿任第2军军长。钳形攻势结束和隆美尔部向梅德宁进攻失败之后,隆美尔认为再战无益,于3月9日托辞治病而归国,由阿尼姆接替指挥。根据艾森豪威尔批准的突尼斯作战计划,英国第8集团军将担任主攻,突破马雷特防线,沿海岸平原将敌军往北赶到突尼斯城;英国第1集团军(含法军)固守北部和中部突尼斯前线阵地;美国第2军则沿山地向东实施有限佯攻,把敌军从第8集团军的前线吸引过来并威胁敌军的右翼。3月17日,美国第2军向东突击进展顺利。20日,英国第8集团军对马雷特防线的正面突击失败,而侧翼迂回行动则获得成功,并与美国第2军会师,协同北进。5月5日,盟军发动最后突击,阿尼姆于13日率所部24万人投降。北非战役破坏了纳粹德国的威信,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了前提条件。北非战役对艾森豪威尔的指挥能力和领导地位都是严峻的考验。
第一部分艾森豪威尔 五星上将(5)
艾森豪威尔与巴顿等探讨作战问题
北非战役之后,北非战区盟军司令部即改组为地中海战区盟军司令部。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对于攻克西西里之后是否进攻意大利本土没有明确指示。西西里战役是以空战为先导的。1943年6月,艾森豪威尔亲自指挥盟军攻占潘特莱里亚岛作为空军基地。6月12日;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大致的作战计划,以此防止新闻记者通过推测性报道泄漏作战机密,结果获得成功。特德指挥空军对战区内的德意空军基地及其他军事目标实施战略突击,并于7月获得制空权。根据作战计划,两栖登陆作战部队为第15集团军群(辖美国第7集团军和英国第8集团军),担任主攻的蒙哥马利部将在诺托湾登陆,沿东部海岸向墨西拿突击;担任助攻的巴顿部将在杰拉湾登陆,先向北面和西北挺进并攻占巴勒莫,再沿北部海岸向墨西拿突击,与英军会师墨西拿,围歼西西里守敌。盟国空降部队于9月9日晚实施空降,地面部队则于10日凌晨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实施登陆,随后得到空军和海军的火力掩护。意军毫无斗志,防御任务实际上由4个德国师承担。英军登陆之后,先后攻占诺托、锡腊库扎和普利马索莱桥,但在埃特纳火山和卡塔尼亚地带遭到德军的顽强阻击。美军登陆之后,先后攻占杰拉、利卡塔、安佩多克列港、卡尔塔尼塞塔、巴勒莫和马尔萨拉,进军迅猛但仍未能将敌军拦截在该岛西部。英军的攻势受阻之后,美军成为突向墨西拿的主攻部队。得到增援的德意军队开始通过墨西拿向意大利本土撤退。8月17日,盟军进占墨西拿。西西里战役为盟军的两栖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导致墨索里尼政府的垮台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 9月8日,艾森豪威尔进军意大利本土,遭到德军的激烈抵抗之后于10月1日进占那不勒斯。此后,盟军与德军处于僵持状态。 在1943年11月开始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再次明确表示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心,苏联则希望尽快确定此次作战的盟军最高司令人选。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组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经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艾森豪威尔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史密斯为参谋长,布莱德雷为美国地面部队司令,蒙哥马利为英国地面部队司令,拉姆齐为海军司令,利马洛里为空军司令。按照艾森豪威尔设计的体制,上述军种司令担负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军种司令是最高司令部成员,参与最高司令部制定计划的工作;另方面,军种司令是整个军事行动中指挥具体作战的司令,拥有各自的司令部。为了获得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艾森豪威尔将在英国的战术与战略空军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
第一部分艾森豪威尔 五星上将(6)
盟军最高司令部会议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将军们
早在1943年3月,盟军就在伦敦成立联合参谋机构,研究和拟制欧陆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主持制定的“霸王”作战纲要包括:在诺曼底海岸登陆并突破敌军的防御阵地;用两个集团军群实施宽大正面追击,重点是在左翼取得必需的港口,进逼德国边境并威胁鲁尔,右翼要同从南面进攻法国的兵力相连接;取得比利时、布列塔尼以及地中海的港口,以便沿着德国占领区的西界建立新的基地;按照两翼包围鲁尔的方式发动最后进攻,重点再次放在左翼,随后朝着当时决定的特定方向直接突入德国;攻击发起日定为1944年6月5日。与此同时,集中于英国的盟军加紧进行以两栖登陆作战为重点的协同作战演练,相当数量的登陆艇、特种坦克等逐步装备部队;空军频繁出动,以重创德国空军,掌握制空权,孤立突击地带;情报部门通过“超级”和“魔术”破译机构获取德军情报,气象部门则密切注视气候变化;开始制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设通过海峡的输油管道;采取军事欺骗措施,使德国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霸王”行动实施前夕,盟军在英国共集中兵力38个师(287万),坦克5000余辆,舰艇9000余艘,飞机13000余架。 处于防御地位的伦德施泰特的德军西线部队(辖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和布拉斯科维茨的G集团军群)共59个师;施佩勒的空军第3航空队和克兰克指挥的西线海军集群,力量明显薄弱。令人费解的是,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颇受限制:无权向施佩勒或克兰克下达命令;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无权调动任何装甲师;战斗行动地域及防守沿海地区的所有陆军部队管辖的范围,纵深不得超过20英里。此外,伦德施泰特、隆美尔和最高统帅部之间在防御计划方面亦有较大分歧。 6月4日,在盟军作战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根据气候形势的变化,果断地决定将攻击发起日改为6月6日。
第一部分艾森豪威尔 五星上将(7)
艾森豪威尔在鼓舞部队的士气
1944年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实施。空降部队在诺曼底地区的要害地域降落。空军和海军对沿海目标实施火力突击和扫雷。盟军5个师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和特种坦克的引导下向诺曼底海滩发起冲击,登陆成功。 滩头争夺战时期,盟军(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第2集团军)主要通过激战来巩固和扩大登陆场。7月,盟军在攻占瑟堡和冈城之后,登陆场扩大为正面宽100公里、纵深过50公里的地带。7月25日至30日,美军的“眼镜蛇”战役实现了对德军防线的突破。8月1日,布莱德雷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美国第3集团军)组成。随后,美军横扫布列塔尼。盟军挫败莫尔坦反攻后,发现可在法莱斯形成对德军的包围圈。艾森豪威尔命令实施围歼德军的作战。自8月8日起;盟军通过机动兵力从北、西、南对法莱斯形成包围态势。至20日,德军被俘5万,死亡1万。诺曼底战役至此结束,德军损失约40万人,盟军损失约21万人。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8月,盟军“铁砧—龙骑兵”作战开始。9月,实施“霸王”和“铁砧—龙骑兵”作战的盟军胜利会师。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开始隶属艾森豪威尔。9月1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法国并从蒙哥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在此前后,美军解放夏隆、兰斯、凡尔登等地,强渡马斯河,英军则解放亚眠、里尔和布鲁塞尔。艾森豪威尔决定盟军采取“宽大正面战略”,使德军首尾不能相顾而加速崩溃。4日,艾森豪威尔命令阿登以北部队必须占领安特卫普,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鲁尔区;阿登以南部队必须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法兰克福。英军攻克安特卫普后,盟军在齐格菲防线前受阻。12日,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五星上将。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通称突出部战役),企图攻占列日和安特卫普,迫使美英同意和谈。德军从圣维特地区出发,向西攻至美国第1集团军的南部,最后进抵马斯河畔的迪兰特。与此同时,德军实施“格赖夫计划”,组成能讲英语的连队,换穿美军制服,突入美军防区制造混乱。17日,艾森豪威尔对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北侧盟军先取守势,待机转入进攻;南侧盟军则应尽早向北进攻。南侧盟军于22日发动进攻,迫使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北侧盟军直到次年1月才发起进攻。1945年1月,盟军在乌法利兹会师,将德军赶过初始防线。在突出部战役中,盟军伤亡7。7万,德军伤亡12万。在突破齐格菲防线之后,盟军攻占萨尔,将德军赶过莱茵河,并抢占雷马根地区的鲁登道夫大桥,继而控制莱茵河东岸,对鲁尔实施两翼合围。4月18日,德国B集团军群(32万余人)投降。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 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