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父蔡元培 作者:陈军-第6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透鞑孔艹と搜〉拿褚獾鞑椋�8月1日起至28日止,由读者自由投票,今日正式开票,发表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孙中山以2073票当选理想的大总统。
蔡元培以1096票当选理想的教育总长。
(在教育总长得票者中,次于蔡元培者为梁启超,得383票)
孙中山看了畅怀大笑,舒心地问大家:“黎元洪不知作何感想呵?这可是北京的报纸呀!张继,听说你也刚骂过蔡元培,又作何感想呵?哈哈哈……”
5
庭院深深的总统官邪,在午后的斜阳下散发出淡淡的腐朽味。黎元洪正和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在客厅里苦等着吴佩孚。按约定时间早过了一个多时辰,身材矮胖的吴景濂终于不满地嘀咕起来:
“子玉兄的架子也太大了,是他叫我来这儿开茶会,自己却迟迟不露面,唉!……”
黎元洪却始终像尊好脾气的菩萨,耐心地赔着笑:“不急,再等等……”
吴佩孚终于在侍卫的吆喝声中大摇大摆地走进客厅。这位秀才中等个头,长得倒是眉目清秀,举止英武有力。见他沉着脸朝屋子中间一站,一股逼人的气势便威风凛凛地让吴景濂不寒而栗。他目光如炬地朝参谋白坚武瞟去一眼,对方忙从公文包里摸出一份密函恭敬地递了过来。
吴佩孚笑着对黎元洪说:“大总统,我们的‘好人内阁’也该登台亮相了,我拟了一份名单,想请二位过目一下。”
吴景濂顿时来了精神,对吴佩孚的组阁计划他早有耳闻,一直得不到证实。见黎元洪低头审阅起来,慌忙将脑袋凑上前去。
黎元洪不置可否地淡然一笑,挺知趣地摸了一把油亮的下巴:
“就按子玉兄的安排办吧!”
他早已得到密报,自己这次复出全仰仗吴佩孚恩赐。曹锟为了当总统,已猴急得恨不能明天就将他轰下台。既然只是个可怜的过渡人物,又何必管这帮丘八大帅们的闲事呢。
吴景濂却看得目瞪口呆,差点没背过气去。这份名单对他犹如催命的鬼符,十分不利。尤其是国务总理王宠惠,财政总长罗文干和教育总长汤尔和,三个人既精明强悍,又与自己不和,背后还站着最蔑视他这位议长的蔡元培、梁启超和胡适。还有内务总长孙丹林,交通总长高思洪,又都是吴佩孚的心腹。而外交总长顾维钧和司法总长徐谦,也全是一帮独往独来桀骜不驯的书呆子。
他倒抽了一口凉气,正想发表见解,见吴佩孚冷笑着斜睨着自己,又胆怯地将话头咽了下去。情急中他灵机一动说:
“不知曹三爷意下如何?”
吴佩孚听他拿曹锟压自己,不禁愠怒起来。直奉之战后吴佩孚势力大振,加上曹锟这人耳皮子最软,经不住手下人挑拨,直系内部已有“津保”派和“洛阳”派相争之说。
吴佩孚狞笑着逼近一步说:“我最关心的是阁下意见如何?”
吴景濂顿时吓得直冒虚汗,忙不迭声地表示附和。吴佩孚终于像头怪枭毛骨悚然地狞笑起来:
“要想和平统一天下,总得拉几个有名望的好人摆着收揽人心。还望二位理解兄弟的一番苦心呵!”
没几天,国会一表决,黎元洪一任命,吴佩孚苦心拼凑的“好人内阁”终于粉墨登台
新内阁果然不负重望,汤尔和这位北京医专校长一出任教育总长,就按蔡元培的旨意,从罗文干手里硬是弄来一笔钱。当时北大的教职员工,已五个月没发薪水 蔡元培一出面,教育部就先拨给北大两个月的工资。这真好似久旱逢雨,“北大派”一下来了劲,蔡元培和胡适、丁文江等努力会成员,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频繁地邀请新内阁成员出席各种社交茶会,纵议天下大事,商量改良政治的策略。
这真是一个令知识界难忘的秋天,在强权政治的铁幕下,全国学制会议在京隆重召开,国务总理王宠惠到会表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态。他说本届政府将制定和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将民国以来推行的新学制系统地作一番整理,还打算以法令形式正式在中小学推广白话文。在这次会议上,汤尔和组织蔡元培等学界名流反复讨论了这份方案,后来公布后时称壬戌学制。
蔡元培乘势加快了北大改革的步伐,当然由此也引发了一场“讲义费风波”,这件事居然成了本年度北京学界的特大新闻。先是学校因经费紧缺决定向学生征收讲义费,北大教授朱希祖、沈兼士和沈士通等人闻讯后联名发函向蔡校长建议,希望将所收费用全部拨给图书馆作扩充图书之用。蔡元培自然高兴,一口答应,但部分穷学生不高兴 本来上课前一进教室讲义随便拿,不但不花钱,还可以做人情送给校外的同学。现在一收费,尤其对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偷听生,自然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的北大学生中怪人挺多,有个叫冯省三的就跳出来带头闹事 他振臂一呼,先召集起一帮弟兄,见他涨红着脸说:
“同学们!什么是‘五四’运动后的叫‘北大精神’?那就是争自由,反专制啊,现在学校当局已成了奴隶主,我们要坚决抵制校方的经济压迫!”
那是个秋阳高照的下午,蒋梦麟正好在会计室,耳边突然传来气势汹汹的抗议声,推门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天知道从哪儿冒出黑压压一片暴乱分子。一个个面目狰狞,逼着他这位总务长立即表态,他好言相慰也罢据理力争也好,全不顶用。人群中又传来一声叫嚷声:“找蔡校长去,他正在红楼!”人流又蜂拥而去,蒋梦麟一看要出事,也惊慌地紧跟在后面。
蔡元培正好在文科教员休息室,与周氏兄弟和钱玄同闲聊。随着《新青年》的解体,彼此间的联系少了精神纽带,各人都忙起了自己的事,见面机会明显少 而变化最大的还是钱玄同,这位当年激昂的精神斗士,曾一度扬言要取消中国文字,如今却退隐书斋,重新皈依太炎先生的衣钵,潜心钻研起文字学来。这钱玄同上课好生了得,常在黑板上写一手唐人抄经体,有小学癖,喜卖弄古字,往往一个字会摇头晃脑地扯上半天山海经。尽管对学生一律不阅卷,但因小学家名声鹊起,应聘兼课的大红帖子还是比别人多。忙得他整日夹着黑皮包,乘包车在京城学府间乱跑。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公的那股疯劲仍丝毫未变,一开口常呛得旁人哭笑不得。鲁迅最近就有所不悦,每次见面,总觉得对方在奚落自己。钱玄同十几岁结婚,又生有三子,一开口动不动先炫耀那三位公子,最爱说钱三强如何聪明云云,搞得鲁迅心里便有点失落。最近又说大公子在闹恋爱了,正好被鲁迅抓住把柄狠狠讽刺了一通,说这也许是钱家的遗传吧?还有,钱玄同只比他小六岁,却老是咒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好死 还说自己最怕累死在讲台上,所以才不阅卷。鲁迅对此也很反感,嘲讽地问,如按你的观点呆在家里就不会死啦?可查查历史,死在讲台上的竟比家里少得多。
蔡元培还是比别人更关心周氏兄弟,见鲁迅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便想起那枚佩戴在师生胸前由他亲手设计的校徽,方正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窃笑:
“豫才,你那篇《阿Q正传》可是让正人君子们好生不悦呵!作者巴人是谁?阿Q是谁?人们一见面就战战兢兢地猜疑,总觉得触及了自己或熟人的隐私而变得颇不开心越来。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原来是你的手笔 哈哈哈!”
钱玄同也插科打诨地说:“前几天就在这休息室里,居然有人说文章是《晨报》主笔蒲伯英写来讽刺胡适的。‘巴’是巴蜀,蒲伯英正好是四川人。而胡适有一个笔名叫‘QV’,阿Q正好使用了第一个字母。何况序的末尾还特地提到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 ”
鲁迅苦笑着吸口烟,淡淡地说:“我总是不讨好,也改不了这德性。”
孙伏园主编的《晨报副刊》增设了一个“开心话”的专栏,每周一次。这样,出语幽默的鲁迅便成了首选的撰稿人。一事情往往取决于一种偶然的机会,一个被压抑了几千年的沉默的国民的灵魂,终于在他的心中活起来了……
“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没有自负的本钱而偏自负,在一个层层制驭的社会里,十足是奴性的自尊。《新青年》登过一首诗,居然说“美比你不过,我和你比丑”。以丑恶骄人,其实又何止乎国粹家如此!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弱者的哲学。对!就写一个弱者,弱者的集合体,写他的精神胜利。阿桂出现 土谷词。牵碧与春米。赌与偷。食与色。假洋鬼子和革命。好个阿Q,除了光脑袋上的一根长辫子,简直什么也不剩 所以革命反倒带来了反革命的进一步猖獗。成了一种多余的装饰,一出闹剧,一场误会而已。
鲁迅的耳边又响起一位漂泊的盲诗人在八道湾里的叹息声:
“寂寞啊寂寞,在沙漠上一样的寂寞呀!”
那位爱罗先坷是乌克兰人,是应胡愈之介绍来北大教世界语的。蔡元培考虑到他既懂英语,又懂世界语,还操得一口流利的日本语,便委托给周氏兄弟照顾
蔡元培又饶有兴趣地谈起了“好人内阁”,尤其对老友汤尔和出任总长寄予厚望。还说只要让王宠惠当三年总理,大张旗鼓地裁三年兵,中国就会和平进入真正的共和制。
而鲁迅的耳边又响起过激的盲诗人那悲愤的声音:‘中国的传统制度是过去的幽灵,可怕的恶魔。而中国,则是最旧的习惯,最固执的成见和最牢固的迷信的一个最腐朽的国家。按这个‘习惯国’的习惯,似乎老头儿才说话算数,少年人只能静静地听着,一点儿事情也干不来。”
鲁迅终于长吁一声,沉沉地将目光投向窗外。
“寂寞啊寂寞,在沙漠上一样的寂寞呀!”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学生闹事的叫嚷声。
“坚决要求免费!让蔡校长出来!”
蔡元培惊诧地走出门外,当他明白过来时,脸色因权威第一次受到挑战而变得激奋起来。他耐下性子与学生解释,这是评议会的决定,不能通融。红楼门口顿时秩序大乱,冯省三气势汹汹地指着他鼻子大声责怪。蔡元培终于发怒了,来北大这几年还从没人敢这样蔑视过他。见他突然痉挛着挥拳作势,向学生怒目圆睁地咆哮道:
“我与你们——决斗!”
他说完真的向前迈进一步,摆出一副决绝而略显滑稽的架式。包围他的学生终于清醒过来,只僵持了一会儿,就怏怏地后退而去。
鲁迅正好看到了这一幕,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寂寞啊寂寞,在沙漠上一样的寂寞呀!”
鲁迅认识冯省三,知道他是世界语的拥护者和宣传者,一位向上而有为的青年。可是他迷惘了,平时最敬重的蔡先生,竟抓住这件小事大做文章。先是自己提出辞职,紧接着总务长蒋梦麟、庶务部主任沈士远、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出版部主任李辛白也宣布随同校长辞职。最后连北大全体职员也发布了《暂时停止职务宣言》。在强大的压力下,北大学生会公推代表极力挽留,表示反对风潮。最后,蔡元培等宣告复职,风潮也芒硝火焰似的熄灭 学校当局作出让步,取消了讲义费,但是却开除了一个学生——冯省三。
鲁迅突然忧愤起来,当夜就在灯下写了《即小见大》这篇文章。还在和周作人饭后散步时,不满地瞪大眼说,学潮总是事出有因,不会是空穴来风。如果冯省三罪在带头反对征收讲义费,现在不是又取消了 既然当初的要求是正当的,又凭什么要勾销一个青年的学籍?难道人类的尊严仅仅是权力者才配享有的
周作人也有点不平,悻悻然说:“在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中,兄长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在被压迫的奴隶一边……”
鲁迅哀怨的目光,无力地落在后院靠东的最后一个房间。爱罗先坷正弹着心爱的六弦琴,唱着乡愁一样悲凉的民歌。他终于愤慨地说道:
“可讽刺的还是学生得胜了,又有谁为牺牲者祈祷?牺牲在祭坛前沥血,为群众祈福,祀了神道以后,群众就分他的肉,难道这就是中国的国民?”
被开除后的冯省三,渐渐成了八道湾里的常客。见他手头拈据,鲁迅还会不时地给他一点资助。后来还赠他五元川资,帮他离开了北京……
虽然这件小事很快过去了,对蔡元培他仍以恩公相敬如宾。但每当夜里凝然冷坐,在灯下翻阅古书时,一种淡淡的惆怅又会油然而生。
“寂寞啊寂寞,在沙漠上一样的寂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