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 >

第11节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第11节

小说: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 ① 那样有名。吉姆和他的妻子都是品酒专家,他们经常到纳帕和索诺马山谷度假,夫妻俩一致同意等到赚了足够的钱后就退休,然后在这一地区买下一个酿酒厂。
  吉姆的烦恼主要来自于他对怎样做好一个自己可能不胜任的职位感到忧虑。在了解了吉姆退休以后的打算后,我可以相当容易地帮助他克服这种恐惧感。我并没有想办法说服吉姆他是可以成功的,而是告诉吉姆如果他在这个职位上失败的话,他将是相当幸运的。这种治疗方法叫做“似非而是引导法”,这种方法经常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不到5个月,吉姆就完全胜任了自己的职位,当然,他也完全放弃了移居到北加利福尼亚开酿酒厂的计划。
  第七章 迎接挑战、创新和变化冒险厌恶症(2)
  正如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弗·拉什等人所阐明的那样,吉姆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因为美国人通常总是过高评价事业成功的意义,所以,要想说服一个曾经取得成功的人相信失败也是一个蛮有吸引力的选择,这可并非易事。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事业成功与否是他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最主要依据。而且,非常明显,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与他们所能承受的成功程度密切相关。即便是对于那些非常自信的成功人士,虽然他们相信自己成功并不是通过走运或者欺骗得来的,但是这些人也免不了害怕,如果不通过小心谨慎的保护,他们目前的成功将无法维持。
  如果一个人信奉“我的事业=我自己”,那么这个人迟早会产生一种非常脆弱的复杂情绪:如果你信奉你事业上做到什么程度,你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的话,事业失败对你的意义将远远超过失败本身。打个比方说,在这种心理之下,你就好像把你人生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事业的篮子里。这样一来,一次小小的失足或者跌倒就足以使你像个矮胖子那样无法保持平衡。因此,陷入“我的事业=我自己”这种想法的人,往往会把个人事业上的挑战,创新和变化
  理解成对他目前状态的威胁。
  第七章 迎接挑战、创新和变化连续的挑战:从正向压力到威胁
  精疲力竭症是由冒险厌恶症发展而来的,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让患者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治疗方法是其中惟一有效的,这种治疗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挑战、创新和变化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发挥作用,但是任何事物太多都不好。呼吸氧气这个例子就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出于本能呼吸氧气,而且人类不呼吸氧气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但是,过量的吸入氧气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当然,氧气不足也是致命的。
  感觉中枢对于不同程度的刺激具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像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压力和激励的区别。人类需要外部世界的刺激,但是这种需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我们适应了某一程度的刺激后,我们会需要更高程度的刺激,或者是其他方式的刺激,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舒适或者满足。还记得电视广告中乐事薯片的广告词吗?“我敢打赌,你不只要一片。”这句广告词证明了我们前文叙述的一个方面,人类需要不断地被刺激……但是,这只能维持一个相当有限的时间。如果在一年当中我们只吃乐事薯片一种零食,难道我们不会觉得一看到它就想呕吐吗?
  挑战、创新和变化对一个人职业的影响和上文中乐事薯片的例子非常类似:这三种刺激中的每一种,我们都需要一定的数量,但是,任何一种刺激如果太过量的话,都足以扼杀我们的成功之路。然而,我们对于新鲜行为方式刺激的需求总是难以被准确控制。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类的刺激是通过观察者的眼睛被感知的,而且,当观察者是一个专业人士时,这种感知才会被准确地把握到。
  许多职业都是不断提高刺激程度的。几乎每一个专业人士都是从实习生或者学徒做起的,在这些位置上时,你所要担负的责任是有限的。经过了实习生或者学徒阶段之后,你所担负的责任将会更重大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成功的职业人士通常会变得具有创造力和自我引导的能力。最终,他们会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一方面是对压力或者说刺激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希望控制局面,并且尽量使自己远离失败的困境,这两方面最终要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要达到这种平衡,你必须不断做出抉择,因为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把这种抉择叫做“金发女郎进退两难”:是继续从事一种早已驾驭的工作,当然这项工作早已没有什么挑战意义可言(而且由于刺激程度不够而更容易产生失败和无聊的感受);或者是接受更高程度的挑战,但是这样一来将有可能破坏你的个人荣誉;或者还有第三种选择,即寻找出一种能把你从前面两种选择中解脱出来的处理方式,因为那两种选择都不是你想要的。
  帮助人们从金发女郎的进退两难中解脱出来的惟一方法是帮助他们把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的认识调整到恰到好处。这就像如果有人问你怎样攀登珠穆朗玛峰,你应该告诉他们一步接着一步,固定铁栓,向上攀登就可以了。从一个相当理想的满意状态到一种充满挑战的生活中,人们会很难适应这种过渡。所以如果一个人不被事先告知,并且充分理解到这种变化,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解决这些挑战,那么这个人很快就会把这种挑战当做对个人荣誉的威胁。
  下面的图表来自于1908年R·M·耶克斯(R。 M。 Yerkes)和J·D·多德森(J。 D。 Dodson)对刺激因素和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个图表很好地证明了上述现象。
  按照耶克斯…多德森法则,外界激励是通过多种方式发生作用的—刺激、压力、需求等等,这些激励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不断改善的效果,最终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当激励的程度超过了最理想状态的临界点,激励程度的不断增强将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状态,带来行为水平的不断下降。
  图表中的挑战/威胁的曲线详细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联现象。正向的职业挑战将激励人们不断地投身其中,挑战不断增强,人们成功完成工作后心理上的满足感将会随之增加。但是,当正向的挑战不断增加,超过最理想状态,或者说负面的激励不断增加,过多的激励将会带来焦虑的感觉。当行为的结果无法带给人们对自己的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这种行为产生的心理结果就不再是满足感,而是对自己苛求的痛苦。
  上面的原因证明决定一个人对一项工作的挑战是接受还是逃避的关键所在:这个人认为做这项工作会带来什么样的自我感觉。如果一个人认为投身这项工作会给他带来满足和自我肯定,那么他就会去迎接它;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逃避这种挑战。当然,因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像实验室里的兔子的行为那样简单,所以,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考虑会影响一个人是否会在成功之后继续迎接挑战。
  研究表明人们在以下三种情况时会受到非常强的正向激励:(1)他认为自己非常有责任去争取事情成功;(2)自己的行为会很快得到反馈;(3)行为带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正如T·E·劳伦斯(T。 E。 Lawrence)说的那样:注定的成功一点也不令人感到荣耀。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难度不足的挑战和太具威胁的挑战一样让人烦恼。
  第七章 迎接挑战、创新和变化平步青云带来的烦恼
  滑雪者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成功对人的激励作用。最开始的时候,滑雪者的目标只是希望能够不摔伤而穿越一座很小的山就可以了。当滑雪者已经可以不必再担心摔倒后,他就会尝试更高水平的挑战,比如说穿越一座更高的山。滑雪者的征服目标从很小的山,到高一点的山坡,再到更高更险更壮观的山坡,在这一过程中,滑雪者的技能也在不断地提高。当一个山坡一旦被征服,这个山坡便是滑雪者成功的标志,除非有更加冒险的人在这个山坡上征服更大的挑战,比如说不用手杖滑行或者只用一个滑雪板滑行。
  我们假定一个滑雪者,他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世界上最难征服的地点,虽然这个地段不是很陡峭,也并非冰峰覆盖,岩石遍地,但是这却是一个充满了重重险阻的地段,那么,当这个滑雪者征服了这个地点后,他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这位首次穿越了最艰难地段的滑雪者发现,下面的挑战更为艰巨,因为它不只来自于地理环境本身,而是更多的来自于害怕自己失败以后会蒙受耻辱。胜利之后的成功者所面临的情况与此相同。
  滑雪者从穿越小山峰到征服瑞士伯尔尼附近的高峰会面临上面的问题,与此类似,平步青云的成功主要会带来以下三种糟糕情形:(1)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2)通过个人制造障碍来为失败寻找外部理由;(3)逃避行为的预期效果。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带来自我认知的损害,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效果。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现在可以充分理解人们在解决金发女郎的困境时所面临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了,事情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需求了,而是人们自己陷入了一个“威胁论的怪圈”,担心因无法征服这件事情而会带来其他相关的负面效应。即使我们接受人应该不断征服挑战的理论,但是人们依然认为逃避那些会使自己蒙羞的挑战是可取的。虽然在金发女郎的困境中,直面有可能使个人声望蒙羞的挑战的选择无疑看起来是正常而理所当然的,但是,仍然有数字惊人的成功人士选择了看似安全,事实上却对其职业有重大损害的消极做法。
  考虑到在当今21世纪,人们将能一直工作到70岁,这种思维方式将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为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更高的挑战的人们来说,如果他们不想办法摈弃逃避挑战的想法,那么这些人的人生将有3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是在碌碌无为地等死。那么金发女郎怎样寻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职业呢?当我们理解了金发女郎烦恼的原因后,我们就会明白,问题不在于“怎样为我的生活恰到好处地加压”,而在于“怎样让我摆脱这种使我饱受痛苦的状况”。下面是三种调整这种状态的技巧。
  第八章 创造卓越自恋和自欺
  自恋和对别人的不信任经常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发生,这绝不仅仅是巧合,如果一个人只崇尚物质财富,他是很难与别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的。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正如一个孩子试图推翻大人关于他是一个坏孩子的评价。当一个人过分自恋和自我崇拜,不断夸耀自己拥有的财富或者权势,那么你可以肯定他们这些沾沾自喜的言论事实上正是一种潜意识的对父母评论的反击行为—“瞧,你们错了。”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一种自身的反应来抵制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谴责心理,我们在心理学上把这种自身反应称做投射心理—把他人看成是自己产生谴责心理的原因。按照这样的理论,如果一个自恋狂有朝一日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出色了,投射心理就会使他这样想,“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因为别人不好才会这样的”。把这种理论延伸开来,投射型自我保护心理可以使你相信自己理所当然是与众不同的,像你这样才能的人理应受到喝彩和肯定,不过事实上,你羡慕并且仇视那些你认为没有你强的人。但是,产生投射型自我保护心理的最重要因素是愤怒。事实上,所有具有畸形自恋心理的人都在下意识地通过各种症状(夸大其词,盛气凌人,迷恋成功、财富、权势和美色)来掩盖由于内心复杂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愤怒。
  如果一个自恋狂不能控制他心中的愤怒,他几乎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一旦自恋狂获得成功,他们长期被压制的自我认知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作为自恋狂自我保护心理构成的一部分,这些人经常会贬低别人:他们行为傲慢,经常用一种毫无仁慈之心的做法去要求和剥削别人。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如果自恋狂的需求不能很快地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愤恨甚至会突然间像狂风暴雨一样爆发出来。
  拥有充满贬低和呵斥的童年的人们很容易变成自恋狂,他们对于侮辱和轻视非常敏感,不管那些侮辱和轻视是真实的还是想像中的。如果一个人治疗自己心灵痛苦的惟一方式就是把他们的不满足感发泄在别人身上的话,他们会因为一场完全是无心的轻视想到很多。非常有趣,这种自我心理治疗的方式导致了一个怪圈:自恋狂由于不能信任别人而不断地通过种种细节问题贬低别人。而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