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人本教练模式 >

第18节

人本教练模式-第18节

小说: 人本教练模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应的出发点可以是贡献对方,也可以批判对方,分别为贡献性的回应和批判性的回应,贡献性的回就,是抱着真正关心对方的信念和心态,目的是为了对方更好的成长;而批判性的回应,则是将对方视为肇事者一类的角色,看不惯或者看不起对方的言行,回应的方式是否定、批判和打击。
批判性的回应者,一般都显示出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认为对方的想法和行为是不对的,然后再更举出对的标准和方向,好象对方只有按照他说的去做,才能够“修成正果”。其实,在“我”与“对方”的关系中,他们上演的还是“我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幕剧情,并没有把对方放在首位,他们不是为对方的成长担负责任,而是为对方没有听自己的话而痛心疾首。贡献性的回应者,把对方作为核心,回应的是自己的体验,与对方的关系是“我贡献我的体验,与对错无关。”
教练回应的是体验,是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对错与好坏的标准,更不是对好坏对错的批判。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教练客观反映真相的基础和条件。也就是说,教练所有的回应都是源自于自己的体验,而不是批评和指责。当教练把焦点摆在对方身上去表达某个体验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回应。
如何理解回应的体验?教练聆听到对方说话中有不满,就回应他:“我觉得你有满情绪”,当教练听到对方在转移话题和推卸责任,可以回应:“我听到你的转达移话题,也听到你在推卸责任。”反之,批判性的回应则不是这样,而是:“我觉得你很贪心!”、“你别转移话题,别推卸责任!”总之,教练回应的是自己的体验,而不是批评被教练者。其他的语言和表情,如打击、发泄、讨好和讽刺等,都不是真正的回应。
教练回应的出发点是支持和贡献对方,回应的心态是真诚负责、直接明确以及即时的。贡献自己的体验可以帮助对方清楚他的位置,“我体验到你很不开心”、“我体验到你很犹豫”、“我体验到你很放松”等回应真实地照见了对方的状态。只有支持者,才可能做到心中“无我”,平静而客观地贡献自己的体验。教练回应的内容和神情,一定要发自内心,你是怎么样的体验。就真实的回应,不能勉强和回避,勉强与回避只有增加教练与对方的不信任。回应的时候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要在话题已经走远的时候,再回头来回应刚才的体验,回应一定是直接而即时的,是当下这一刻的体验。
大部分人有“糖衣炮弹”式的说话方式,先貌似很真诚地说:“你的***(表现/想法等)很好”,接着话锋一转,“不过/但是,……”。尤其是一些领导者,很喜欢“糖衣炮弹”的套路,对人先扬后抑,好像是在肯定和表扬,主要内容还是在批评和教训。教练不能使用这种方法,你对被教练者有不好的体验,直接回应给他,千万不要让对方“心理急转弯”,这样只会让对方体验到你的虚伪。
回应不是给建议。“你最好……”、“你应该……”、“你需要……”这样的语句,带出来的是建议和教育,是说话者的主观想法和方法,不是切身的体验。教练是镜子,镜子只告诉你打扮得如何,而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打扮,只有回应自己的体验,教练才是一面中立的镜子。
人们照镜子,会很快做出调整,但是照信念和心态的镜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快速接受和主动调整的。人们对教练的回应会出现:保护自己、自我解释、竭力辨驳、选择性接收、抗拒、自我检视和接受等不同的反应。
当对方抗拒教练的回应时,教练自己的反应很重要,它关系到教练能否进行下去。此时,教练不能采取以下的这些反应:不理会对方、继续沿刚才的方向回应、与对方争拗,或者向对方解释回应的原因、指责对方的反应、否定对方反应的意思。教练的处理方向是在情绪上保持镇定,焦点放在自我审视上,容许对方有任何反应。自我审视的方向是自己的回应究竟是批判性的,还是支持对方的回应。
教练对被教练者的反应也应该即时回应,可以直接回应他:“留意你对我的看法很抗拒”,也可以回应他:“是的,这是我的体验,你可以不接受。”甚至可以挑战性地回应他:“你在抗拒什么?”
基本上,对方抗拒教练的回应,不在于回应本身,而是关于教练练回应的出发点。出发点关系到对方究竟能够从教练的回应中收到什么内容,这个内容不一定包含在回应的语言之中,教练的神态、语气和情绪都是内容的组成元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五章  九种领导技巧

技巧的重要性就犹如它在人字模型中的位置,没有一了撇,不能称之为人,一撇太短或者太长,都将使整个人字失去平衡。一撇一捺同等重要,它们的对称组合支撑起一个完整的“人”。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人,what和how是缺一不可的,它们就像人的两条腿,相互补充和借力,使得人们可以行走和飞跑。
当我们用因、道、术来观察人,不难发现,道和术是相分、相对而相通的。道术相分的意思是,道在内而术在外,表面上看,道与行动没有多大关系,术则很明显地体现在行动之中;道术相对,道是统一而根本的原理,术则是分散的途径和工具道是一个整体,而术分散为不同的技巧和知识;道术相通,道影响着人的去向,术推动着人的去向。两者尽管有别,却又是不离不即,相长相生的,道可以让人了解自身,通达自然,术则可以让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庄子*天下》)。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其道,也看不到其术,在后天的成长中,信念逐渐形成,也日积月累的学习了知识和技术,道同术都有了。而且,随着人的成长,信念会发生变化,知识和技巧也会发生更新。有些信念,是人在一定的实践中认识到的,也有些人在碰到大的变动的时候幡然醒悟,看到了信念上的盲点,改变了以前的行为。有些信念改变,是在人具备一定的技术,在运用技术的基础上发生的。
有一句话:“老师随时在身边,看你有没有学习之心。”也就是说,技巧和知识是随时可学的,主要看你是否具备了学习和应用的信念和心态。信念和心态决定你选择知识和技巧的方向,信念和心态决定你运用知识和技巧的方法,成果不能单纯从信念和心态中产生,也不可能单纯从知识和技术中产生,一定是道和术相结合的结果。
在人本教练模式中,道指人的内在素质,是信念等决定人的根本的东西;术是方法,是帮助人们把道付诸实施的具体步骤。前面讲了,教练之“道”是调适性领导力,主要是从信念和心态上做调适,发现自己信念上的盲点,适善心态,创造新的可能性。四步教练技巧和四种教练能力,是教练在做教练过程中的“术”,是教练这个专业的必修技巧。那么,作为一个教练型的领导者,处于团队的领头位置,其任务除了要教练成员,帮助成员达到其目标外,还肩负起领导企业的责任,因此,教练型领导者需要更多的领导技巧。
与九点领导力相呼应,人本教练模式提出了九点领导力,它们是:挖掘愿景、设定目标、制定策略、资源整合、贯彻执行、有效授权、团队建设、积极沟通和创新思维。每一个领导技巧与相应的领导力相对应,是展现领导力的工具和方式,也是增强领导力的一种途径
人本教练模式将人区分为内外两面和人生三端,是为了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是一种为了教练需要而做的区分。事实上,人是完整的统一体,任何区分都不可能准确地将人分为几个部分,区分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道和术的统一,帮助人们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实现其生命计划。
内外原无别,道术本相生。信念决定着人的行为,技巧影响着信念的改变,领导者将领导力和领导技巧结合起来运用,能够发挥更大的领导能力。

第一节  挖 掘 愿 景

激情包含在人的性格和情绪中,只能被感觉到,不能被量化。愿景将激情旦现出来并变成图景,它指出激情要到达的目的地,也是将激情变成行动的心理地图。找到真我价值的人,其愿景是很清晰的,行动会矢志不移地朝着愿景的方向。激情带给人们动力,愿景指引人们的方向。
人们面对压力的时候,不用技术性的方法去掩盖压力,也不采取逃避的策略去回避压力,而是采用调适性的方法去正视挑战,创造可能。在调适的过程中,人的压力会增长率加,会逐渐逼近压力忍耐极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什么还能坚持?最主要的是愿景的牵引,愿景的存在让调适成为可能,愿景让人们在不安中锲而不舍,最终产生创造力,愿景存在也是教练能够进行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愿景产生牵引力)

愿景是人的生命计划的核心元素。对一个人而言,愿景就是他个人的愿望,是他心中最想要的东西的图景。对一个企业来说,愿景有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之分,个人愿景就是企业成员自己想创造的未业图景,人有差异性,因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赶求,个人愿景可能就各不相同。共同愿影是组织中所有人共同持有的意象或影名胜,是大家想借助企业平台一起创造的东西,是大家愿意将精力和时间为之付出的共同的影象。
个人愿景的力量来自一个人对愿景的关切程度,当他相信这个愿景,力量就产生,当他对这个愿景深信不疑,觉得人生缺之不可,那为之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所有人共同的关切,共同愿景能够激发激情,指引方向,以及汇聚力量。
愿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挖掘出个人和企业的愿景呢?汇才在推广人本教练模式的历程中,帮助每一位被教练者寻找他自己的愿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方法。下面概要式地介绍这套方法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体验。挖掘愿景的重要工具和技巧是体难,人们在体验式的学习中知道生命中的愿景是什么。体验是行动和思考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通过体验,学习转换为成果。体验式学习法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其中的学习对象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自己。挖掘愿景的体验主要是体验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教练营造出不同的环境,被教练者在其中体验当这一刻最真实的感受。
“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人们的语言会欺骗别人,也可能欺骗自己,很多人说了不少目标,但是在情绪上没有任何反应,在行动上也不见动静,那个目标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是一种说法,并不是他心中的愿景。他体验是很诚实的,会直接地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和最需要的。“想要什么”的体验朝向人们愿景的方向,其中最想要的东西就是人们生命计划中真正渴求的愿景。“不想要什么”的体验是人们内心回避的方向,其包含的内容与内心的愿景是相反的。
纸上愿景VS心中愿景。有时候,人们写下来的愿景并不是心中的愿景,之所以这样写,可能是出于面子、从众等不同的需要,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愿景是什么,要清晰纸上愿景与心中愿景之间的这种差别。同时,当挖掘到真正的愿景后,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把它表述出来,使其成为可视的图画,也就是将心中愿景变成相应的纸上愿景。
行为显露愿景。在生命计划中有愿景的人,行为侧重于长期发展,能够在各种挑战中坚持不懈。而愿景不清晰的人,在行为上更多的是追求短期的利益,缺乏长期性,一旦出现变化和阻难,就会放弃对愿景和目标的追求。
激情是愿景的“温度计”。尽管激情无法量化,它还是可以展现出人们与愿景的接近程度。显然,一个人如果毫无激情地说出一些想法,那这就不是他的愿景。愿景让人全力以赴,愿景将人的激情激出出来,融会在追求愿景的言行举止中。愿景是发自内心的,在工作中一味顺从的人,追求的不是自己的愿景,激情也不会自然的洋溢出来。教练通过体验对方的激情,来反映对方是否真正找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个人愿景是个人生命的重要指引,共同愿景是企业生命的重要方向。经常有企业所有人或者领导者感叹人才难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将企业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所有的员工不过是雇佣关系,除北之外,没有让人感到振奋的东西,更谈不上共同愿景了。在一个企业中,当员工的个人愿景与企业的愿景不一对致,员工的工作是某种因素所迫的话,一旦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