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27-类经 >

第12节

427-类经-第12节

小说: 427-类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为阴,阴以配阳,形以寓气,阴脱则阳无所附,形脱则气难独留,故不免于死。或形肉未脱而元气衰竭者,形虽胜气, 
不过阴多于阳,病必危矣。按∶本篇大义,乃自天禀而言;又如五常政大论以阴阳高下言人寿夭,则地势使然,又不可 
不知也。详运气类十六。) 

三卷藏象类
十六、人身应天地
属性:(灵枢邪客篇)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四肢骨节也。)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圆者径 
一围三,阳奇之数;方者径一围四,阴偶之数。人首属阳居上,故圆而应天;人足属阴居下,故方而应地。)天有日月, 
人有两目。(天有日月而照临万方,人有眼目而明见万象。)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九州者,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也。九 
窍者,上有七窍、下有二阴。清阳出上窍,而有阳中之阴阳;浊阴出下窍,而有阴中之清浊。)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和 
风甘雨天之喜,摧拉霖溃天之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阴阳相搏,天地发为雷电;情志所见,人物发为音声。)天有 
四时,人有四肢。(四肢者,两手两足也。)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五音者,宫商角征羽。五脏者,心肺脾肝肾。)天有 
六律,人有六腑。(六律者,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阳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为六阴律。六腑者,胃胆 
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也。)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寒应冬,热应夏也。)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十日者,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是谓天干,故应人之手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十二辰者,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谓地支,故应人之足趾,足趾惟十,并茎垂为十二。茎者,宗筋也。垂者,睾丸也。女子 
少此二节,故能以抱人形。抱者,怀胎之义,如西北称伏鸡为抱者是也。睾音高。)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天为阳,地为 
阴,夫为阳,妻为阴,故曰夫乃妇之天。)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节,骨节也。)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肩膝骨大而高,故以应山。)地有深谷,人有腋 。(腋 深陷,故以应谷。 音国。)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详见经络类三十二。)地有泉脉,人有卫气。(泉脉出于地下,卫气行于肉中。地有草 ,人有毫毛。( 荚,瑞草也, 
尧时生于庭,随月凋荣,朔后一日荚生,望后一日荚落。历得其分度,则 荚生。)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昼为阳,人 
应阳而动;夜为阴,人应阴而静。)天有列星,人有牙齿。(齿牙疏朗,故象似列星。说文云∶牙,牡齿也。一曰锐者为 
牙,齐者为齿。上古天真论以女子三七,男子三八,则真牙生而长极,是以后生之大者为牙也。女子七岁,男子八岁, 
齿更,是以前生之小者为齿也。故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龀,毁齿也。龀,抄近切。)地 
有小山,人有小节。(小节者,小骨指节之类。)地有山石,人有高骨。(高骨者,颧肩膝踝之类。)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募者。筋脉聚蓄之处。募音暮。)地有聚邑,人有 肉。( 肉者,脂肉之聚处也。 ,劬允切。)岁有十二月,人有十 
二节。(四肢各三节,是为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地有不毛之地,人有不育之人。)此人与天地相应者 
也。(人身小天地即此之谓。) 

三卷藏象类
十七、妇人无须气血多少
属性:(灵枢五音五味篇) 
黄帝曰∶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凡男妇之有须无须者, 
皆由于冲任二脉之血有盛衰也。冲任为经络之海,其起脉之处,则在胞中而上行于背里。所谓胞者,子宫是也,此男女 
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惟女子于此受孕,因名曰胞。然冲任督脉皆起于此,所谓一原而三岐也。胞义详气味类三。 
子宫命门详义具附翼三卷,三焦包络命门辨中。)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 
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冲任,阴脉也,故循腹右上行。然左乳之下,则有胃之大络,此正左阳右阴,相配之妙也。 
详脉色十一。)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数脱血,谓血 
不留而月事以时下也。冲任为血之海,须为血之余,血不足则冲任之脉不荣于口,而须不生矣。数音朔。)黄帝曰∶士人 
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其故何也?宦者独去何也?愿闻其故。(阴不用者,阳痿不举也。此言 
士人之阴伤而绝者,须尚不去,何宦官之血不常脱而须独无也。)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 
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士人者,阴气虽伤而宗筋未坏;彼宦官者,去其宗筋,则伤其冲脉矣。血一泻而不能复,皮 
肤内结而经道不行,故冲脉不荣于口,而须不生也。)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 
也?(谓身为男子,而终身无须,若天生之宦官然,故曰天宦。)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 
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天之所不足,言先天所禀,有任冲之不足者,故亦不生须也。)黄帝曰∶善乎哉!圣人 
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日月有光,见影可识,音声 
有应,闻响可知。惟圣人者,能明物理之精,故因此可以知彼,因外可以知内也。)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 
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黄赤者为阳,青白黑者为阴也。)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 
明多血,此其时然也。(在颊曰髯,在口下及两颐者曰须,在口上曰髭。凡此所言者,即其经行之地。)夫人之常数,太 
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 
也。(十二经之血气多少,各有不同,两经所言之数凡三,皆有互异。意者气血多少四字,极易混乱,此必传录之误也, 
当以素问血气形志篇者为是。详见经络二十。) 

四卷藏象类
十八、老壮少小脂膏肉瘦之别
属性:(灵枢卫气失常篇) 
黄帝问于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寒温者,言禀有阴阳也。)伯高对曰;人年五十以 
上为老,二十以上为壮,十八以上为少,六岁以上为小。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肥者, 
即下文所谓脂也。)黄帝曰∶别此奈何?伯高曰∶ 肉坚,皮满者,肥。 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 
肉,肉之聚处也。此言伟壮之人,而有脂膏肉三者之异∶脂者紧而满,故下文曰肉坚身小;膏者泽而大,故下文曰肉淖 
垂腴;皮肉连实而上下相应者曰肉,故下文曰身体容大。 ,劬允切。)黄帝曰∶身之寒温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 
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淖,柔而润也。膏者肉淖,脂者肉坚。若其寒热,则 
粗理者皆寒,细理者皆热。淖音闹。)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 
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纵,宽纵也。腴,脂肥也。膏者纵腹垂腴,脂者其身收小,是膏肥于脂也。肉为皮肉连实, 
自与脂膏者有间。纵,去声。腴,音俞。)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 
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膏者多气,气为阳,故质热而耐寒也。 
肉者多血。血养形,故形充而气质平也。脂者血清而气滑少,故不能大。若此三者,虽肥盛皆别于众人,而脂者之气血, 
似不及乎膏肉也。愚按∶世传肥白之人多气虚,而此云膏者多气,不无相左。若据余闻见之验,则苍瘦之气虚者,固不 
减于肥白,是以不宜胶柱也。)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 
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众人者,言三者之外,众多之常人也。其皮肉脂膏血气各有品格,故不能相加,亦不能相 
多,而形体大小皆相称而已。)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 
失常经。(三形既定,血气既明,则宜补宜泻,自可勿失常经矣。)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 
能大也。(此重言其详也。) 

四卷藏象类
十九、血气阴阳清浊
属性:(灵枢阴阳清浊篇 全)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十二经水义,详 
经络类三十三。此言经脉经水各有清浊之异,而人之血气如一,其何以分别应之?)岐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 
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人之血气若果如一,则天下皆同,当无杂乱矣,盖言其必不能同也。恶音乌。)黄帝曰∶余 
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察之一人亦有乱气,况于 
天下乎?故推于一人,即可以知天下,然则人己血气本不一,而不一之理则一也。)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 
受谷者浊,受气者清。(人身之气有二∶曰清气,曰浊气。浊气者,谷气也,故曰受谷者浊;清气者,天气也,故曰受气 
者清。二者总称真气。刺节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五味篇曰∶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 
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是指入者为天气,出者为谷气。)清者注阴,浊者注阳。(喉主天气,故 
天之清气,自喉而注阴,阴者五脏也。咽主地气,故谷之浊气,自咽而注阳,阳者六腑也。)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 
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浊之清者,自内而出,故上行。清之浊者,自外而入,故下行。一上一下,气必交并, 
二者相合而一有不正,则乱气出乎其中矣。)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 
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大别,言大概之分别 
也。上文以天气谷气厘清浊,而此言清中之浊,浊中之清,其所行复有不同也。清者上升故注于肺,浊者下降故走于胃。 
然而浊中有清,故胃之清气上出于口,以通呼吸津液;清中有浊,故肺之浊气下注于经,以为血脉营卫。而其积气之所, 
乃在气海间也。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 
独受阴之清。(手太阳,小肠也,小肠居胃之下,承受胃中水谷,清浊未分,秽污所出,虽诸阳皆浊,而此其浊之浊者也, 
故曰独受阳之浊。手太阴,肺也,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为清气之所注,虽诸阴皆清,而此其清之清者也,故曰独受阴 
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此即上文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之义。空,孔同。)诸阴皆 
清,足太阴独受其浊。(足太阴,脾也。胃司受纳水谷,而脾受其气以为运化,所以独受其浊,而为清中之浊也。)黄帝 
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 
者,以数调之也。(此又以针下之气,言清浊阴阳也。清者气滑,针利于速;浊者气涩,针利于迟。阴者在里,故宜深而 
留之;阳者在表,故宜浅而疾之。其或清中有浊,浊中有清,乃为清浊相干,当察其孰微孰甚,而酌其数以调之也。) 

四卷藏象类
二十、首面耐寒因于气聚
属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 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 
衣何也?(人之头面身形,本同一气,至于猝暴严寒,则地裂水冰,肢体为之凛栗,而面独不惧,故以为问。)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