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 >

第125节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第125节

小说: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例导读】  
  一个从买到卖“一条龙”的大型诈骗团伙,涉案人员多达30多人,在短短的26天内骗走中高档汽车19辆,其中帕萨特轿车17辆,桑塔纳两辆,案值高达415万余元……  
  【案例正文】  
  天津市公安局蓟县分局日前成功破获一起系列诈骗案,打掉一个从买到卖“一条龙”的大型诈骗团伙,涉案人员多达30多人。在短短的26天内,这伙人从天津市上海汽车工业华北农机销售有限公司骗走中高档汽车19辆,其中帕萨特轿车17辆,桑塔纳两辆,案值高达415万余元。犯罪嫌疑人赵占华、许建华、范伟、黄玉强等14人被依法批准逮捕。  
  利用“贷款购车”行骗  
  因盗窃被判处入狱1年半的赵占华是“贷款购车”的始作俑者。一次,赵占华经过路旁一加油站加油,旁边一家汽贸公司的女销售人员热情地迎了上来,向赵介绍买车的情况,并推荐说现在可以分期付款买车,凭借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找到担保人后只先交20%的预付款就可以把车开走。  
  过了几天,赵占华与田某在村里找了一个担保人,两人胡乱写了一个收入证明,然后来到村委会将公章盖上,再拿上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来到这家汽贸公司。还是那个女销售员接待了他们,在按照田某“标注”的收入情况将各种表格填好后,汽贸公司并没有进行任何调查核实。在交了20%的首付款和保险费共约5万多元后,顺利地将一辆黑色老款桑塔纳2000型轿车开了出来。  
  汽贸公司只给了移动证和合格证,没有给正式发票,也没有按要求让给这辆新车上牌照落户。新车从汽贸公司开出来后,为了把这辆手续不全的新车变成现钱,赵占华想到了山东莱芜有名的“倒爷”黄玉强。他以13万元的价格将车卖给了黄玉强。随后,赵占华从中扣了3000元的“开销”,给了田某12。7万元。  
  从买到卖“一条龙”  
  后来,赵占华经朋友范伟介绍认识了许建华。几人商议决定由许建华出名购车,范伟负责担保。为了打听贷款买车的行情,他们逐个到汽贸公司转悠,进行权衡比较选择,最后选中“上海汽车工业华北农机销售有限公司”。  
  随后,赵占华和许建华、范伟带齐了证件来到华北农机公司,称要购买一辆帕萨特1。8T。销售员李某打电话叫来了农行的女营业员王某和人保的业务员,在询问许建华收入情况时,许建华拿出了一张自己填写、盖有村委会公章的收入证明,对方没有提出调查,就登记填写了相关登记表格。许建华交了10%的首付款和保险费。第二天,这辆市场价23万多元的帕萨特就被倒卖给山东莱芜的黄玉强,19万多元“贷款”落到了许建华等人手里。  
  一天能诈骗两三辆车  
  尝到甜头后,赵占华与许建华、范伟等人开始分头出击,找寻需要“贷款”或甘愿具名担保“购车”的人……一辆辆崭新的帕萨特从华北农机公司开到了蓟县,而且每辆车他们还能从华北农机得到大约500元的提成费,然后再倒手到山东牟利。一切办得十分顺利,有时甚至一天就开走两三辆。  
  经专案组积极侦破,范伟在山海关被抓获,许建华也于6月13日投案自首。警方又赶赴山东,将涉嫌倒车的黄玉强等3人抓获,自此,这一涉案总金额达415万元的系列诈骗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整个团伙共骗得(即总车款减去购买车首付款和保险费)289。2万元,现已追回损失89万余元。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301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中消协历数汽车投诉“7大”热点 
  【案例导读】  
  汽车投诉高达3919件,从而成为消费领域里一个新的投诉热点和消费者争议解决的难点。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是……  
  【案例正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2003年的年主题——“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对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有很强的针对性。自从大宗消费品——汽车进入家庭以来,消费者对它的投诉就不曾间断,根据2002年度全国消协系统的投诉情况统计,汽车投诉高达3919件,从而成为消费领域里一个新的投诉热点和消费者争议解决的难点。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是:  
  一、汽车质量问题多,安全权受威胁  
  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是《消法》赋予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之一,但从全国投诉统计情况看,汽车投诉中的质量问题有2915件,占汽车总投诉的74。38%,质量问题的投诉占如此大的比率,的确令人担心。  
  1、号称全国“十大生产”企业质量依然极其低劣  
  广东一消费者花了几万元买的某牌微型面包车,从购买的第二天起,质量问题就不断,先是发现收放机失灵,空调开关失灵,刮雨器刮不净,汽车两前门内侧锈迹斑斑,后又发现变速箱输出轴处漏油等,消费者气愤地说,这还是号称全国十大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他们的质量监控是如何做的?荣誉是如何来的?  
  2、“免检产品”还得“检”  
  一位河北消费者投诉说,他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钱,终于凑足16万元购车款,可某汽车贸易修理总厂当时无货,销售部经理告诉他,可以从外地调一辆,消费者怀疑是别人挑剩的,有瑕疵的,销售部经理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这个牌子是国家“免检产品”,质量绝对没问题。消费者在提车时发现发动机底部有浅黄色液体,类似机油、齿轮油的东西,便向销售商提出质疑,该经理仍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国家重点企业免检产品,放心使用吧。他们紧了紧螺钉,说故障已排除。但三天后,消费者发现发动机底壳漏油现象依然如故,维修人员拆下变速器检查,发现发动机缸体有一用肉眼就能看出的大裂缝。发动机是一部车的核心,还有什么部位比发动机更重要?消费者说他有一种别人下套让自己钻的感觉。尽管维修人员一再解释,这是近几年来所碰的唯一一部发动机缸体有明显裂痕的车,但消费者对它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强烈要求退车或换车。  
  3、不能盲目崇拜进口汽车  
  去年五?一期间,北京刘先生一家五口人,开着刚买来不久的进口汽车去五台山旅游,行进中的汽车挂着四档突然在2000多米的高山陡坡上熄火,顿时汽车方向、制动都失灵,刘先生连忙用踩离合的方式着了车,才避免了坠入深渊的惨剧。回来后,刘先生将车开到修理厂检修了两天,没有查出问题。十?一期间,刘先生又带着一家人去北京的潭柘寺游玩,眼看目的地就要到了,就在下坡的过程中,汽车又突然带档熄火,刘先生连忙用档位拉着了车,然后刹车停了下来,全家人只好草草打道回府,将车又一次送进修理厂。这次修理人员承认,该车确实存在消费者所描述的问题,但就他们目前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无法解决,他们已向意大利总公司联系,待回话后再想办法修理。历经两次风险的消费者气愤地说:“现在我不敢开这车了,我不想成为一个潜在的马路杀手。买了新车却只能在家趴着,出门还得打车,我交了养路费,车却成了废物,那我还留着车有什么用呢?我希望厂家把汽车召回,把购车款退给我”。  
  深圳的陈先生以12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德国进口高级轿车,刚使用一个月就发现该车指示盘的液晶显示器出现故障,只要一启动就自动反复起落,经过一年的交涉,维修中心才给予更换。在汽车使用快一年时,车的后尾厢无法打开,维修中心同意(骗术研究网 163164 )更换,费用却要由消费者自付。消费者说如果以上仅是一些小问题,还可容忍,但最不能理解的该车重要部件——汽车泵坏了,不能正常行驶,只能自费更换。更为可怕的是一次他行驶在深圳市车流量最大的北外环路上,该汽车突然在马路中间熄火,险些与后面的的大货车相撞,事后,维修中心检查,认定该车刹车泵损坏,属于质量问题。  
  不少消费者反映,国外汽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他们总是以中国路况不好,油的品质差、消费者操作不当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宣称全球客户一视同仁的同时,又强调以中国国情为主,让中国消费者彷徨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虽然法律上规定消费者有要求选择经销商或厂家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直接找国外生产厂家诉讼的成本太高,难度也大,消费者往往选择向经销商提出赔偿要求,然而进口车的流通环节又太多、太杂,绝大多数国内经销商不愿承担退车、换车的责任。  
  二、花钱买的是“车”,享受的是“气”  
  重庆消费者覃先生投诉道,他购买的某牌吉普车在行驶到500公里时,毛病开始出现了,如底盘前部响声较大,离合器分离接合时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开空调时只要停在原地2分钟不到就开锅。买车后二个多月时间里,光修车就用了一个多月。在消费者开车行驶2000多公里中,自始至终伴着他的是莫名其妙的“金属般的音乐”声,且怎么修也修不好。覃先生说他是一个有着十几年驾车经验的老司机,开过各种各样的汽车,象这辆令他生气的“气车”,还是头一次遇到,买部汽车毕竟不易,买到“病车”更是不幸,一辆汽车长期在不正常的情况下磨合,一旦过了保修期,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湖南一位消费者购买的汽车质量问题更让人忧心忡忡。此车是由四个档改为五个档的第一批改制产品,质量没有过关就投产,汽车的变速箱甩油甩得满地都是,汽车大梁用的是报废产品,严重影响安全行车;行驶的稳定性差,跑偏,发动机材质差,车子行驶无力;里程表显示数据大于实际里程,大大缩短了“三包”时间;经营者企图摆脱应负的责任等。消费者说:万万没有想到,圆了购车梦,竟踏上了为修车而四处奔波的漫长之路,经济上受到了损失,精神上的打击更是不堪回首,买车本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料却先饱尝了一肚子的苦水。  
  三、经营不诚信,实现公平交易权利难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消费者从外观上很难看出汽车内在质量,有的经营者利用优势地位,将旧车、劣车经过修理、装饰一新后,冒充新车卖给消费者。北京的何先生在投诉中反映,他购车后第二天便把新车送往修理厂进行内装饰,意外地发现这部车是后改钻石银灰金属漆的旧车,商家在卖车时,并未事先说明。后来消费者去找商家,商家说此车出厂时是红色,改漆是经厂家同意的,不过不是他们所为。谁改的不知道,拒不承认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对改漆一事不明不白,由此也对车的性能产生了怀疑,商家还是厂家?是谁在玩猫腻?为什么要欺骗消费者?至今也没有答案。还有一种现象是:有的汽车经销商在没有车源和无信贷资格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到手的“肥肉”失去,就将消费者带到另一家有车有信贷资源的经销商处去购车,事后消费者发现企业的名片与购车企业的发票是两家,有一种交“中介费”的感觉。  
  四、检测鉴定难,消费者难过“举证”关  
  各地消协普遍认为汽车投诉调解难度大,成功率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检测难、鉴定难。首先是国内检测机构少,有的项目无技术标准;其次是因无检测设备而无法检测;再次是鉴定费用高。面对“举证”难关,不得不使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是进口汽车发生故障甚至事故,往往只能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鉴定,其公正性、客观性让消费者难以认同。如杭州消费者沈先生投诉,他驾驶德国产某品牌高级轿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速过快,加上雨天路滑,撞在护拦上,但六个安全气囊一个也没有打开。消费者认为此车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提出退车并赔偿损失。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安全气囊的标准,而厂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自检结论显失公平,消费者当场予以拒绝。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在安全气囊等许多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手段,而绝大多高档进口车都采取专用的维修、检测设备,并以“商业秘密”为由不向中国消费者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必然处于被动地位。  
  五、说明书难读懂,获知权难落实  
  《消法》第十三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