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大凡与敌人作战,必须选拔勇将、精兵,编组而
使其担任先锋。这样,一则能够壮大我军斗志,一则可以挫杀
敌人威风。诚如兵法所说 :“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
就要遭到失败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袁
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往上谷郡,勾引乌桓兵多次进入边塞为害。
曹操率兵征伐,同年夏季五月,部队进至无终。秋季七月,洪
水泛滥,沿海道路不能通行,随军司空户曹掾田畴请求担任向
导,曹操同意了,遂率军出卢龙塞。塞外道路因洪水隔绝不通,
于是开山填谷五百多里,经白檀,历平刚,过鲜卑部落领地,
向东直趣柳城。当距柳城二百里时,敌人才发现曹军的到来。
袁尚、袁熙与乌桓单于蹋顿以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
臣抵之等人,率领数万骑兵迎战曹军。八月,曹操率军登越白
狼山时,突然与敌人遭遇。敌军兵力众多,曹军因辎重留在后
面,披挂铠甲的很少,故曹操周围的人都很害怕。曹操登上高
处观察敌情,发现敌军阵势紊乱不整,于是挥军出击,并派猛
将张辽担任先锋打头阵,结果大败敌军,击斩蹋顿及著名首领
以下多人,收降胡、汉部众二十多万人。
【原文】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
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 :“兵无选锋曰北。”①建安十
二年 ,袁尚、熙②奔上谷郡③,〔引〕乌桓④数入塞为害。曹
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⑤;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
田畴⑥请为乡导,公从之,率兵出卢龙塞⑦,水潦,道不通,
… 7…
百战奇略 ·15·
乃堑山堙谷⑧五百余里,经白檀⑨,历平刚⑩、鲜卑庭⑾,东
陷柳城⑿。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⒀、辽西单
于⒁楼班、右北平⒂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
白狼山⒃,卒⒄与虏遇,众甚盛。公辎重在后,被甲者少,左
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⒅为先锋,
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⒆二十余万口。⒇
【注释】①兵无选锋曰北: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
②袁尚、熙:即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③上谷郡:古郡名,战
国燕置。东汉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该郡辖境相
当今河北张家口、小五台山以东,赤城、北京市延庆县以四,
以及内长城和昌平县以北地区。④乌桓:古族名。亦作“乌丸
“。属东胡族一支。秦末,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部分迁乌桓山,
因以为名。汉武帝后,依附汉朝,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
辽西、辽东等郡。⑤无终: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天津市蓟
县。⑥田畴:东汉无终人,字子泰。好读书,善击剑。曹操北
征乌桓,他随军任司空户曹掾。⑦卢龙塞:古关塞名,故址在
今河北喜峰口一带。⑧堑山堙谷:谓开山填谷。⑨白檀:古县
名,西汉置。故城在今河北承德西。⑩平刚:马本作“刚平 ”,
互乙,故改。汉时为右北平郡郡治,故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
⑾鲜卑庭:即鲜卑人管辖地区。秦汉时。其辖地在今东北西喇
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⑿柳城:古县名,西汉置。故址在今辽
宁朝阳南。⒀蹋顿:东汉辽西郡乌桓族首领。⒁单于:即匈奴、
鲜卑、乌桓等胡族最高首领的称号。⒂右北平:马本及唐本皆
作“比之 ”,显误,今据史校改。⒃白狼山:亦名白鹿山或布
祜图山,位于今辽宁凌源东南。⒄卒:同“猝 ”,意谓突然。
… 8…
百战奇略 ·16·
⒅张辽:曹操的大将。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字文远。
先从吕布,后归曹操。作战勇敢,数有战功。官至征东将军,
封晋阳侯。⒆胡、汉降者:马本作“降汉者 ”,唐本及王本、
汪本皆作“胡降汉者 ”。皆误,今据史载校改。⒇本篇史例出
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 9…
百战奇略 ·17·
5.步战
【提示】本篇以《步战》为题,旨在阐述步兵对车、骑兵
作战应当注意把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步兵对车、骑兵作战
时,一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如无险要地形可资利用,就要使
用就便器材设置障碍物。二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有效战
法,诸如对于从一面向我进攻之敌,“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
之”;对于四面向我进攻之敌,则应“分兵四出”还击之;对
于败退之敌,则应奋力追歼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从实际出
发,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法这一重要军事原则。五代初期,晋
(后唐前身)将周德威,由于恃勇轻敌,不修边备,而为契丹
所乘,丧失榆关之险,被围困于幽州长达二百多天不得解脱。
后得李嗣源、李存审等援兵救助,击败契丹兵,遂解幽州之围。
综观晋兵最后战胜契丹兵之原因,固然与兵力增强、将士勇敢
有直接关系,而晋将李存审在作战指导上能够根据敌情、地形
实际,采取巧妙战法,实施灵活用兵,乃是晋军破敌取胜的主
要原因。他从实际出发,先是“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 ”,并“
发万弩齐射之 ”,以阻塞契丹骑兵前进之路;继则命步兵出敌
阵后,以“羸兵曳柴、燃草”而施放烟尘,致使“契丹莫测其
多少 ”,最后乘敌迷惑狐疑之际,挥军直驱契丹后阵,一举而
败之,取得了俘斩万计,解除幽州之围的辉煌战绩。
【译文】大凡以步兵对敌战车、骑兵作战时,必须依托丘
… 页面 20…
百战奇略 ·18·
陵、险隘或林木丛生之地形而战,才能取得胜利。倘若遇到开
阔无险的地形,必须使用拒马枪排成方阵,置步兵于阵内,再
把骑、步兵分别编为驻队和战队交替战守。驻队守阵时,战队
出战;战队守阵时,驻队出战。当敌人攻我一面时,我就从两
翼出击,侧袭进攻之敌;敌人攻我两面时,我就分兵迂回敌后
袭击之;敌人攻我四面时,我就列成圆阵,分兵四面奋力阻击
之。敌人如果败走,我就立即使用骑兵追击之,而今步兵随后
跟进,这是步兵对敌车骑兵作战的必胜战法。诚如兵法所说:
“步兵与车、骑兵作战,必须凭据丘陵、险要地形列阵,如无
险要可资利用,就令我士卒制作行马、木蒺藜作为屏障。”《旧
五代史》记载:晋王李存勖的大将周德威出任卢龙节度使时,
由于恃勇轻敌,放松边备,而失陷榆关这一险要关隘。致使契
丹人得以南下放牧于营州与平州之间,并乘隙攻占了新州,周
德威率兵复夺未克,败归幽州城。契丹兵乘胜进围幽州长达二
百天,迫使城中陷入危境。晋将李嗣源获此消息后,便约李存
审等将率领步骑兵七万人会师于易州,准备援救危困中的周德
威。他们从易州北出,越过大房岭,沿着山涧向东前进。嗣源
与其养子从珂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当进至山口之时,契丹以一
万骑兵拦截在前,晋军将士惊惧失色;李嗣源率领百名骑兵先
行前进,他摘掉护首头盔,高高扬起马鞭,用契丹语厉声指斥
敌人说 :“你们无故侵犯我国疆土,晋王命令我率领百万骑兵,
直捣你们西楼老巢,灭掉你们契丹种族 !”说完,立即跃马奋
击,三次冲入敌阵,击杀一名契丹酋长。晋军后续部队乘势齐
头并进 ,契丹兵向后败退,晋军这才得以越出山口向幽州进
发。李存审命令步兵砍伐树木设置鹿角阵,每人手持一枝结成
营寨。契丹兵绕寨而过时;寨中万箭齐发;箭矢盖天遮日,契丹
触箭而死伤的人马堵塞了道路。当晋军即将进至幽州时,契丹
… 页面 21…
百战奇略 ·19·
部队又列好阵势等待之。存审把步兵部署在敌军背后,戒令他
们不得先动;又令一些老弱残兵拖着树枝,点燃柴草前进,顿
时烟尘漫空蔽日,致使契丹兵无法测知晋军究竟多少。晋军乘
机擂鼓交战,李存审急趋敌军阵后,亲率事先部署在那里的步
兵发起突袭,契丹军被打得大败,其首领席卷其余众从北山口
向北逃去。此战晋军俘斩契丹军以万计,幽州之围得以解除。
【原文】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
则胜。若遇平易①之道,须用拒马枪②为方阵,步兵在内。马
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
驻队出战。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敌攻我
两面,我分兵从后以捣之;敌攻我四面,我为圆阵,分兵四出
以奋击之。敌若败走,以骑兵追之,步兵随其后,乃必胜之方。
法曰 :“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
士卒为行马 、蒺藜 。”③《五代史》晋将周德威④为卢龙节
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⑤之险。契丹⑥每刍牧于营、
平⑦之间,陷新州⑧,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⑨。契丹围之
二百日,城中危困。李嗣源⑩闻之,约李存审⑾步骑七万,会
于易州⑿救之,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⒀,循涧而东。嗣源
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
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 :“汝无
故犯我疆场,晋王⒁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⒂,灭汝种族。
“因跃马奋挝,三人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后军齐进,契丹
兵却,晋兵始得出。李存审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⒃,人持一枝
以成寨。契丹环寨而过,寨中发万弩齐射之,流矢蔽日,契丹
人马死伤塞路。将至幽州,契丹列阵待之。存审命步兵阵于后,
… 页面 22…
百战奇略 ·20·
戒勿先动,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多
少;因鼓入战,存审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大败,席卷其
众自北山口遁去,俘斩万计,遂解幽州之围。⒄
【注释】①平易:马本及唐本作“平阳”,但与下篇《骑
战》对照,以“平易”为好,故从王本及汪本。②拒马枪:古
代作战中使用的一种能移动的障碍物,系以木材做成人字架,
将枪头穿在横木上,使枪尖向外,设于要害处,主要用以防御
骑兵突击,故名拒马枪。③“步兵与车骑战者”以下诸句:语
出《六韬·犬韬·战步第六十》但本篇是摘要引证 ,并非全
文 。引文中提到的“行马”、“蒺藜”均系古代作战中使用的
防御工具。④周德威:五代后唐前身晋的名将,官至节度使。
公元918年在与后梁军作战中阵亡 。⑤榆关:亦称“渝关”,
即今之山海关。⑥契丹:中国古族名兼政权名。⑦营、平:即
营州、平州;前者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后者治所在今河北卢龙。
⑧新州:治所在今河北涿鹿。⑨幽州:治蓟县,位于今北京城
西南。⑩李嗣源:代北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本名
邈佶烈,后为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姓名李嗣源。曾任蕃汉内外
马步军总管。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 ),庄宗李存勖在
洛阳兵变中被杀,李嗣源乘乱进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改名
曰亶,成为五代后唐的第二个皇帝。⑾李存审:马本及诸本皆
误作“李存勖 ”,今据史载校改。李存审,后唐名将,本姓符,
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姓李。从李存勖破后梁军,与大将周
德威齐名,官至节度使。⑿易州:治易县,今属河北。⒀大房
岭:今北京市房山县西北的大房山。⒁晋王:这里指李存勖,
沙陀族首领李克用之子。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后,
… 页面 23…
百战奇略 ·21·
李克用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晋王。后梁开平二年(公
元908年 ),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