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截拳道之道 >

第4节

截拳道之道-第4节

小说: 截拳道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为使热身运动获得最大效果,热身准备练习之动作需尽可能与所需做的要求动作相仿佛。
热身可减少因肌肉的滞粘力对所要求的动作所生的阻抗。热身可增加动作之演出能力,避免激烈活动所可能造成的伤害。
1、赛前,将动作技巧预先演练,可促使神经肌肉协调系统,适应并熟习与动作之确切要领。此外,并可提高肌肉之运动知觉
程度。
2、热身运动造成体温的升高,可供给体内生物化学反应,肌肉纤维收缩时所需的能量。体温升高同时可缩短肌肉松弛所需
的时间,并减低肌肉僵硬的情形。
上述二过程之结果,可增进动作之准确性,影响劲力及速度之大小。并增加细胞组织的弹性,减少受伤之可能。
搏击前,倘不能事先小心翼翼,做如拉腿筋等的热身运动,常会无法作猛烈的踢脚攻击。同样地,身体之任何肌肉,倘不事
先热身,常无法遽然做激烈的运动。
对不同的运动,常有不同的热身(准备运动)时间。芭蕾舞演出前,演员通常花两个小时在预演准备上。开始先做些非常容
易且轻柔幅度小的动作,随后逐次增加运动的强度与动作的幅度,至直演出前方停止。如此,可减少因受肌肉拉伤的影响,
使演出大失水准的可能。
一个运动年龄较长的运动员,常有将热身准备运动缓缓加长之倾向。此种情形,可能是实际的需要,也可能是运动员愈老愈?
滑头?吧。
三、对敌姿势(译注:即摆桩法)
适当姿势其本质在身体组织有效的协调合作上。此需经由长久而坚定的练习方可获至。
译注:采此种对敌桩式时,身微向前倾,身体重量35%落于前脚,65%落于后脚。后脚踵离地,双脚均微曲膝。
(#)动作自然意即(a)轻松(与紧张相对)(b)安适……所有肌肉能以最快速度与轻松而做动作。
(#)使肌肉充分放松自由。
对敌的姿势必须是最能使自己的技术与技巧发挥至极限的姿势。必须是能使自己完全放松,使自己肌肉能有最快反应的姿势。
正确姿势的三个条件
1 可使身体与其四肢处于最易于进行下一动作的最有利的姿势。
2 此姿势将最不易暴露自己之意图与所欲之做动作的征兆。
3 此姿势必须能维持身体适应之紧张程度,能有最灵活的反应与最快的协调合作能力。
侧面对敌之姿势
所采取的对敌姿势,必须能使自己处于极为自然且放松的状态,且可使动作在任何时间均可顺畅的做出。
对敌的姿势必须能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精神准备姿态?。
在西洋拳击里,头部通常视为身躯的一部分,并不单独地做动作。在近战时,头须垂直,下颚尖必须贴靠肩窝锁骨处,面颊
贴近双肩。但并非面颊去靠肩膀,而是相互的贴近的动作,在半途相遇。肩微向上抬一至二寸而面颊微向下落一至二寸。
右脚摆前时的对敌姿势
左脚摆前的对敌姿势
除非是在消极的防御姿态,否则下颚尖并不适于伸出贴紧在前肩上。因为此种动作将会使颈部处于一极不自然的姿势,并减
低对头部的支持作用。全身的姿势亦因此而受破坏。此外亦可能因而使前肩与手臂过于紧张,减低动作的灵活程度并造成疲
劳。
一旦下颚下低贴紧锁骨,则肌肉与骨骼当可处于最佳之排列姿态,且只有头部呈现在对方之前,而自己下颚几无为对方击中
之机会。
前锋手与前臂
肩放松不凝力,手微放低些,放松并随时准备攻击,整个的手臂与肩膀必须放松不凝力,使自己可以更快更易刺出或崩打出
一拳,手的位置需频频改变,由较低之位置直至肩膀的高度,并可过前之肩部的外侧,但需沉肘。前手需保持不停微微晃动
着,使出拳速度更快些。
前手采取较低的位置原因是大多数的人对下盘的防御力较弱的缘故。同样的,因此较低的位置,头部处于较易受攻击的不利
状况。降低手的另一好处是不须收手便可直接攻击。
手伸过远防御当会证明系一极危险的弱点,无论攻击或防御时均。
攻击时:
1 需先收手而回,易为对方预先看出征兆。
2 需要准备动作来发勾拳等等。
防御时:
1 暴露身体的前半面面积。
2 易为对方看清自己手的位置,小心避开来再攻击。
3 手伸过远,必致不灵活。
因此,采用截拳道的对敌桩步姿势,自可较其他对敌姿势有效些。
? 前手需不? 停地保持微微的晃动动作,? 以便出拳的速度更快些。(运用到惯性的原理)
后护手与手臂
后手的手肘下沉,置于胸肋之前方。后手前臂护住胸口。后护手成掌,掌心朝敌人或向左、右侧,手的位置在对方与后肩之
间,与前肩三者成一直线,后手亦可微贴在身体上。手臂必须放松,自然,随时准备攻击或防御。双手可以进行圆弧形的交
织动作。重要的一点是,手需保持微微的晃动中,必需能护好自己。
躯干
躯干的姿势主要系为前锋脚与前锋腿的姿势所定。若前锋的脚与腿的姿势正确,躯干自然而然的居适当的位置。很重要的一
点是,躯干与前锋的腿需在一直线上。当前锋的脚与腿转向内侧时,身体亦转至内侧,使自己暴露于对方的目标减至最小。
一但前锋的脚与腿转角向外侧,身体所暴露于对方的目标自会更大些。就防御上来说,暴露的目标愈少愈好,反之则较易遭
对方之攻击。
马步
半屈蹲姿势可谓最佳的搏击姿势,一来身体之支撑情形良好,随时可维持安适而平衡的态势,毋需准备动作即可攻击。此种
马步将称之为?微曲膝马步?。它的特点可述之于下:
# 姿势适当,步伐也不过宽或过窄,换步时正适宜用小而快的移步,争取速度。而控制良好的平衡姿势当可瞬间快捷的追及
敌人,且不易为对方所乘。
然而此姿势并非是静止的或是固定的,而是攻击或防御的中途阶段之一,必需是经常的改变着的。
# 曲膝:可随时做所欲做的动作。
许多运动中的准备姿势,常也是曲着膝,俯屈着身躯,重心微向前,手臂也微微的弯曲着。
无论何时,前脚均需保持微微贴地面,触地愈轻愈佳。若重心置前脚过多,则攻击时必先移动重心至后脚方可攻击。此种动
作当易使对方察觉出。
* 重要的一点是,身躯必须与前锋的腿成一直线。
基本的姿势变换是一切的基础
基本意味着:
1 动作精简,但能与心智,思想与肉体做有效的结合。
2 姿势安适、舒服,并能适当保持良好的?精神姿势?。
3 ?简洁?。动作不牵制,一切守中庸无过与不及。
姿势变换意味:
1 与静的姿势相反而系一移动的状态,一种正欲有所为的形式或态度。
2 常可由曲膝马步来变换至新位置,使对方更不易看清自己的意图。
3 因对方的警觉程度而改变姿势。
步法移动的弹性与变幻不定系关系所在。后脚的脚跟抬起,以时做动作。姿势切不可固定一式或紧张,必须是随时有准备,
可变招才行。
截拳道的主要目的系踢击法及手法的运用与身体力量的配合。对敌姿势的采取必须系最能善用上述攻击武器的姿势。
欲使出拳或踢脚更为有效,常需经常不断地练习将重心由一脚至另一脚。此需身体之极佳的平衡控制能力。平衡系对敌姿势
重要的考虑因素。
自然意味着轻易与舒适,使全身的肌肉可以最大的速度且可轻放动作。试区别搏击时的舒适与一般的舒适之不同点。
对敌时的姿势使你看起来像猫般,背拱起,随时准备跳跃,惟不同的是,不像猫般全身都是处于紧张状态,而系放松的。下
颚贴肩窝、手肘保护身体之两肋。如此之对敌的姿势可谓是最安全的姿势。
由上可知:
1 运用的攻击方式当需使对敌的姿势改变至最小。出拳踢脚时并不甚改变对敌的姿势。
2 练习由中庸不偏不倚的对敌姿势突然发招,立刻回复原来的位置,动作需一贯流畅。
3 练习经常能运用各身各部分做武器,由对敌姿势直接发招,并瞬间回复原来姿势。一步一步地减少出招与收招的时间。
最重要的一点,切勿画地自限。
四、身体的攻击武器图示
由于前手与前脚前进的位置关系,通常占了百分之八十的攻势(因为在未发招前,已距对方极近了)。前锋手与脚可以快速而
有?地单独或连续的攻击对方。前锋手与脚同样亦需后手与后脚的的支?与加强。
译注:此页之图,系右摆桩时手与脚的位置关系,由侧面而观之。
译注:上左图系右摆桩之姿势,上右图系右摆桩时攻击方式,主要系用前手与前脚。下二图则系左侧居前时的情形。
五、八个基本防御姿势
左摆桩右摆桩姿势。
六、人体的攻击目标
7。搏击要诀
协调性
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协调性都是从事体育竞技技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具备协调性的人,才能够结合整个生物体的一切力量
和能力,形成一次有效的活动。
活动之前,关节两侧的肌肉紧张程度必然发生变化。肌肉配合的有效程度是决定体育竞技中的速度、耐力、力量、敏捷性和
准确度极限的因素之一。
在静止和缓慢的抵抗性活动中,例如倒立或举重杠铃训练,关节两侧的肌肉的人体固定在预期位置上的作用不小。在一些快
速运动中,例如跑或投掷锻炼,靠近关节的肌肉缩短而对侧的肌肉却拉长,以完成动作。两侧仍紧张,但在拉长的一侧,其
紧张程度却减轻许多。
拉长肌过度紧张就象刹车器一样,减慢了运动的速度,削弱了运动的力量。这些有反作用力的紧张增加了肌肉活动消耗的能
量,过早引起疲劳。接受一项对工作量、速度、重复性或持续性强度有不同要求的新任务时,就必须完成一种全新形式的“神
经生理调整”。因此,在新活动中感觉到的疲劳不仅仅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肌肉,也源于协调不当引起的制动。
一个出色斗士的显著特征:即使已拼尽全力,动作仍轻松自如。
新手的特征是紧张、无用动作过多和过度用力。有些罕见的“天才运动家”,似乎生来便具备从事任何体育活动的能力,无论
熟练与否,都轻松自如。轻松反映了他们在反作用最小的紧张状态中活动的能力,在某些运动员身上更为明显,事实上,人
人都可拥有轻松的心态。
那些行动笨拙的斗士,那些仿佛永远找不准距离的斗士,总是一会儿就被打败了。他们永远都无法猜透对手的想法,但对手
却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企图,在他们做好进攻准备之前就已经暴露了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醒了对手,他们主要是缺乏协调性。
协调性能优越的斗士做任何动作都流畅而优雅。他似乎是在轻松的滑进又滑出,一点儿都不费力。他善于把握时机,他的动
作如此富有节奏感;他还打算创造一种加入自己优势的节奏,他完全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似乎总能猜透对手的意图,他
总是占据主动地位,而且总能逼迫对手作出他所希望的反应。首先,他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而不是仅仅带有某种模糊的愿望,
因为他对自己满怀信心。
肌肉没有力量进行自我保护,他们的行动方式以及我们行为的有效程度,完全取决于神经系统如何引导它们。因此,一个完
成不好的动作就是神经系统错误刺激肌肉的结果,或是发送信号过早、过迟,或是发送顺序错误,或是强度分配不当。
一个完成较好的动作就可表明神经系统已训练到一定程度可以准确的向特定肌肉发信号,使肌肉在最适当的那一刻收缩。同
时,关闭发给反抗肌的信号,让那些肌肉放松。协调完好的肌肉冲动只随要求的准确度激荡,并可在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适
时停止。
因此,协调性是训练神经系统的问题,而不是训练肌肉的问题。从肌肉根本不能协调用力到协调性能高度完美,是改进神经
系统联系的过程。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都说神经系统的上亿成分互相之间并无直接关系,而是由神经细胞纤维同靠近它的细
胞相缠绕,从而使冲动按某种感应过程从一个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胞。冲动从一个神经细胞传到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点叫做“接
触”。突触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看到球没有任何反应的婴儿后来会成为有名的主力球员。
技巧(协调)训练纯粹是通过练习(准确练习)使神经系统恰当联结的事。每次行动表现都加强了涉及到的联结,使得下一
次表现更容易、更确定、更从容不迫。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学到自己想要的技巧,高效率的运动精力和动作,确保动作最
为简洁。
想当冠军必须要有从容的心理状态,在最为枯燥艰苦的训练中也能感受到乐趣而不断进步。一个人对刺激反应越从容,他从
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大,反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