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427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427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头来向能大师请教。惠能就说:我不认识字,这个经我没听过,你既然念得这么熟,你背一遍给我听听。《法华经》总共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第二品,还没念完,六祖就点头,行了,不要再念,我都知道了。跟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开悟之后,再拜,头就著地了。你看看,这是内法,不在外头。
  我们想不想开悟?想不想见性?人只要开悟,像惠能大师这样,这是彻悟,大彻大悟,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你要真的走这条路子,你要知道修清净心的重要。我们修净土法门,我们依靠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修行的纲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经题上,修什么?修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平等觉。清净心没有染污,染污是什么?烦恼、习气,这是染污。平等心里面没有高下,就平等了,肯定没有傲慢、没有嫉妒,傲慢、嫉妒是极不平等。看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平等了。我看到这个人还不如我,那个人我看到讨厌,那个看到欢喜,不行,你没有开悟。开悟人的心是平等心,决定不染污,也就是我们在讲席里面常说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能够染污他,他心地清净。下面觉,觉是不迷,觉而不迷。怎样才觉而不迷?只要你做到清净、平等,你就不会迷惑,无论在什么境界,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熏习成性太重要了。学一样东西三十遍这个耐心都没有,他怎么会有成就?三十遍是个基础,是扎根,扎下去了,并不牢固。所以我们想到中国古人教学,你就明了。古时候私塾教小朋友读书,所读的都是经书,小孩他怎么会懂?就是教你念。你的根性,根性有上中下三等,我们现在讲程度,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十遍。给你读一篇文字,教你读,十遍你就能背,上根。背多少?五百字以上,这篇文章五百字到七百字,你十遍就能够背诵,这是上根;三百个字,十遍能背,中根;一百个字,十遍能背,下根。古时候,教你背的书通常是什么?通常是四书五经,选的这些。老师教学生背,十遍能背了,就知道你的根性。下根的人,老师每天教他背一百个字,中根的人背三百个字的样子,上根的人背五百个字,所以他每个人进度不一样。十遍会背了,要叫你背,背多少遍?背一百遍,根性利的背一百遍;根性差一点的,老师加一倍,背两百遍。这都是属於扎根,就是这个地方熏习成性。他背得熟,到第二天来上学的时候,昨天背过的一定要背一遍给老师听,然后再教新的,再教底下这一段,这样一个教法。小学完全背诵,这叫背得滚瓜烂熟,到大学的时候,中国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到大学,十三岁进太学,那就是大学。老师给你讲解、研究、讨论,就有悟处。大学里面念书不要经本,为什么?经本你都背过,所以老师也不需要经本,学生也不需要经本,读书乐!说到哪一部书,说到第几行、第几个字,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都背过的。那个时候学的是智慧,现在学校教学的是知识,知识不讲求长时薰习,它不讲求这个,因为什么?它是外来的。知识是外来的,不是自发的,你是从外面学来的,智慧是从里面往外透出来的,不一样。这是自解,这一条非常重要。
  现在找不到好老师了,有没有方法学?有。早在孟子的时代,孟子去我们二千五百年,他老人家就做了一个例子,好榜样。他要学孔子,孔子已经过世了,孔子的著作留在世间,他搜集到了,每天念孔子的书。有疑惑、有问题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那个时候孔子的学生还有不少还在世间,向他们请教。他学成功了,成功的秘诀就是「熏习成性」,这是成功秘诀。而且成就超越孔子其他的学生,你看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今天提孔孟,没有提孔子别的学生,这是自学成功的。现在我们有典籍存在,又有这种高科技的帮助,这是好事情,这个要我们大力来推广。可是一个人的成就,他必须有两个基础,第一个是德行,没有德行的人不会成就,为什么?他心不定,也就是清净平等觉他没有。清净、平等是德行,觉是智慧,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平等。用什么方法达到清净平等?薰习就能成就,自性清净心会现前,德行比什么都重要。第二个呢?第二是文字,中国古人留下来的典籍是文言文写出来的,这个我讲过很多遍,这是老祖宗真实智慧,无比殊胜的发明。中国老祖宗不发明科学技术,发明这个文字,发明了文言文。因为语言会随著时代改变,所以他发明一种文言,文言怎么样?跟语言分开,语言会变,文言永远不变,这就好了。永远不变,几千年前他写出来的东西,留在二千五百年之后,人看到还如同面对面的传授,这个了不起。那就是说你有德行,第二个条件你要学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难不难?一点都不难。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常常劝导我们,要熟读五十篇古文。他用的标准,课本是《古文观止》,在《古文观止》里选五十篇,熟读,要读到能够背、能够讲解,五十篇。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就是文言文的钥匙你拿到了,《大藏经》文字障碍没有了,你能看得懂,《四库全书》你也能看得懂,文字障碍破了。如果你能够熟读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这个钥匙一定要拿到,没有拿到对不起祖宗,祖宗的智慧、祖宗的经验保留在经典里,留传给你,这是无尽的宝藏。老祖宗真对得起后代,无比的恩德,你要是不学,你怎么对得起祖宗?你怎么能对得起世世代代承传的人?所以,我劝一些同学,年轻的同学,好好学文言文,一个星期学一篇,一年你就有能力阅读,两年你就有能力写作,不难。德行这方面,只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长时薰修,你就能得清净平等觉。至於古文,在台湾有殊胜的方便,台湾在过去,五十年前,那个时候大学、中学里面的国文老师,教文史的人,老教授还不少,真正做学问的。国语日报那个时候出版一份杂志,好像十天出一次,旬刊,叫「古今文选」。现在虽然不出了,可是留下来的分量够了,现在精装好像是十七册,有注音,你去念的时候不必去查字典,注得好,注音;有详细的解释,你不需要找参考资料。你在这个里面选五十篇、选一百篇,熟读,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李老师给我们定的是一百篇,用这个来熏习成性。
  我们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够自修,以古人为老师。我们学《华严经》,跟谁学?清凉大师,唐朝人,这个注解是清凉大师作的,我们是清凉的学生。懂得这个道理,懂得方法,依教修学决定有成就。《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讲得清楚、讲得透彻,就在这本《疏钞》里头。经是佛说的,注解,清凉大师等於说他给我们做导游,解依《华严》,行在《弥陀》,解行都要专一。如果《华严经》太大,不便於受持,行,有中本《华严》。中本《华严》是什么?就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中本《华严》。如果年岁大了,这还嫌太多,还有简单的,小本《华严》,《阿弥陀经》蕅益大师的《要解》。真的是简要详明,这四个字蕅益大师做到了,简单扼要,也很详细、也明白,你就受持这个小本,这一生决定成就。《无量寿经》我过去讲过很多遍,《弥陀经要解》、《疏钞》也都讲过几遍,有光碟,也有讲记,有文字,可以提供给诸位做参考。
  所以,熏习成性重要,就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遍数愈多愈好,一定要以开悟为目标。没有开悟的时候,那就一直念下去,不要著急,这个事情急不得的,因为急是烦恼、急是障碍。古人的标准千遍,大乘教里面,祖师大德常常讲三千遍,我们如果三千遍念完还不开悟,怎么办?再三千遍,你能够有恒心、有毅力这样坚持下去,没有不开悟的。这是自己第一个条件必须要具备的。第二个「了唯心」,第三个「了唯性」,了是明了,明了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这个地方,一个心,一个性,性就是真心,心呢?心是妄心,心是阿赖耶,性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唯识所变,变什么?变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惠能大师开悟的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你明了,万法差别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但是总不外乎心性,心性是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的根源,都是从它变现出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道理《华严经》讲得多、讲得透彻。这两条是理,前面熏习成性是事,理事不二,理事圆融,这是自解的秘诀。
  我们接著看下面文。「故下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这句话我们要记住,常常别忘记。我们今天放不下,烦恼、习气很多,就是不知道一切法即心自性,不知道。真知道了,你自然就放下,真知道了,你在一切境界里头决定是一念不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听佛说的,不是自己的知见;如果是自己的知见的话,恭喜你,你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一切法就是阿赖耶,就是真如自性,从变化上来看是阿赖耶,从体性上去看它是自性,它跟自己是一不是二。他的心性跟你的心性、跟我的心性,是一个心性,没有丝毫差别,这是大乘教,这是大乘究竟圆满的教诲。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告诉我们,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有能所,佛法里头虽然讲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学。佛法里面讲能生、能现、能变,那就是心性;万法、法界,是所生、所现、所变,这有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即」,这个即字在此地,即心自性,这个即,能所就没有了,一切法就是心、就是性。特别在性上加个自,不是他性,自性,就是自己。性是自己,心是自己,一切法是自己,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德用。
  下面,怕人听到之后又有问题,「若尔」,这个若尔意思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云何复言有所闻耶,谓泛尔闻故,或自披寻,闻乃约法,开悟约义,不必假人委曲指授,故不由他」,我们就看到此地。他说要是这样的,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这样子的,「云何」,为什么还要说有所闻耶?为什么会这么说法?没有别的,迷了。知一切法,即心自性,问题解决了,什么都不必说了。可是佛虽然这么说,这是佛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决定不以为然,我们对佛虽然不反对,我们也没有说我不相信,相信怎么样?自己做不到。自己做不到,实际上就是不相信,信佛好难!必须证得这个境界,你才是真信。能接受,不反对,这通常讲正信,不是真信;真信是什么?真信是自己的境界,叫真信。正信是什么?相信佛所说的,佛有智慧,佛没有妄语,他不是假话,他不是骗人的,我们能信得过。自己一生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入这个境界,就是这八个字,「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佛知佛见,也就是宗门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知一切法即心自性,就是见性。这就是在大乘教里面达到究竟圆满,这个境界就叫成佛。对十法界的人来说,对六道的人来说,你还是要熏习成性,你还是从这下手,你才能够见性。
  这个地方有教我们的方法,头一个是「泛尔闻故」,这一句就是你亲近善知识,你要跟善知识学习,要听课,接受经教长期的薰修。下面一句,「或自披寻」,就是我们刚才讲,你这一生遇不到善知识,那只有自己去读。只有自己,我们今天说自学,没有人教,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像孟子学孔子,他跟孔子没见过面,在佛门里面,蕅益大师私淑莲池大师。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蕅益是第九代,他学莲池,莲池已经往生了,莲池大师的《全集》在,他依照莲池大师的著作去学习,学得很成功,成为第九代的祖师。这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这一生当中没有这个缘分,遇不到真正的好老师,只有靠自学。自学,我跟诸位提出来了,先扎三个根,德行,这基础,然后再把文言文学会。有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自己披寻,披是读经,寻是寻求开悟、寻求明理。他底下有解释,很好,「闻乃约法,开悟约义」,闻是六根接触六境,这从方法上讲的,开悟是从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