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280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80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本来是善的,叫良心,良善的,把我们的良心、善心去收藏别人的一些罪孽罪恶;他没有过失,我们自己有了过失,我们把他的过失拿到我心里来,这叫大错特错。你看看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怎么教我们?跟《坛经》上讲的一样,若真修道人,不记他人过。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常说,前面四个完全是自修,成就自己的德行。第一个是礼敬,礼敬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的礼敬,修什么?学自己的谦虚,实在应该讲是谦卑,谦卑是自己的性德。你看,法慧菩萨在此地不是承佛威神吗?不说自己有能力,这是谦卑。对任何人都谦卑,对造作五逆十恶的人还是谦卑,还是对他有礼。这个一般人做不到,佛菩萨能做到,谦卑有礼。对造作五逆十恶的人都谦卑,对於做好事的人他怎么会不恭敬?当然之理。这个日常生活当中的表现或者是表演用意很深,那都是在做样子给社会大众看,教导社会大众对人要谦卑、要尊重。人人都对人谦卑尊重,这个世界不就祥和了吗?灾难不就化解了吗?你看这个用意多深,你这种行为不就救了社会、不就救了世界吗?这叫积功累德,这叫做真正的好事。存的心就是感化人,人没有不能感化的,不能感化,不能说他很顽固、他的业障很重,这样想法就错了;要回过头来想自己,我的德行不够、我做得不够好。尧舜之所以能够感动人,秘诀就在这里,处处反求自己,不去责备别人。
  普贤菩萨十愿的第二条教我们「称赞如来」,这个如来是性德。什么是性德?仁义礼智信是性德,孝悌忠信是性德,礼义廉耻是性德,仁爱和平是性德。菩萨教导我们,凡是合於性德的赞叹,不合於性德的不赞叹就是了。你看他对於赞叹跟礼敬不一样,礼敬是一点分别都没有,赞叹有分别。你说的话是好话,做的事是好事,赞叹你;你说话、做事是违背德行的,不赞叹,不说,不把它放在心上,也不把它放在口上。我们中国古人常教人叫隐恶扬善,别人的不是不提,别人的好事我们来宣扬赞叹,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风气,大家喜欢善,不喜欢恶,用意深!不在自己,不在自己一家,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我们自己对於家庭、社会、族群、世界,念念要有责任感,我不能不负责任,不能把社会引导负面,那我们就有罪。念念当中我们起心动念都想到,我这个念头、这句话、这个行为,对整个世界安全有没有负面作用?如果有负面作用那就不可以做,这个念头不能起,这话不能说,这个事也不能干,这就对了。
  菩萨第三句教给我们「广修供养」。现代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发财,现在人念念不忘的是发财,一心一意怎么样想去赚钱。佛告诉我们,常行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心目当中就想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怎么来?广修供养就来了,而且来的非常殊胜。大圣大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生财有大道。反过来就是吝啬,吝财的人,自己有财富不肯布施,来世得贫穷果报;吝法的人,不肯教别人,教别人自己也得留一手,来生得愚痴果报;见到别人有苦难,不能援助,将来自己要受苦难,没人帮助你,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些大道理不能不懂。因果与我们俱生而来,可以说是宇宙出现那一天因果就存在了,这个我们在《还源观》里面看得很清楚。一念不觉那是因,依报、正报现前那不就是果吗?从一体起二用,这就晓得因果从哪里来的,一点都不假。
  这是讲人法界里就具足十法界。我们虽然得人身,想想我们得这个人身现在在哪一法界,而且这个十法界还不是稳定的。我们念佛人,在念佛堂上念上一个钟点的阿弥陀佛,这时候心很专、精神很集中、专注,你念这一句佛号没有杂念,这一个小时你在佛法界,这一个小时你在极乐世界。它怎么会一样?我们现在这两个小时在学习《华严经》,这是菩萨法界、这是声闻法界。如果我们在想发财、想争取名闻利养,很可能就变成饿鬼法界、修罗法界、罗刹法界。起心动念,境界就不一样,所以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得很清楚,给龙王说的,这个世间众生心想异故,所以种类无量无边。没有一法不是从心想生。到心什么都不想了,那就叫三昧、就叫做正受。所以我们的受一定自己要明了,要肯定自己我们的受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受,我们从大乘佛法的标准上来说,最低的标准是阿罗汉,真正算是得到正受。严格的说,阿罗汉还不行,严格的说什么人得真正正受?法慧菩萨,他得的才是真正正受。四圣法界里面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正受,不是真正的正受,相似的正受。这是天台大师的意思。
  三昧我们懂了,我们再看看菩萨入的是哪一种三昧?他入的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两个字合起来意思就是最适当的方法、最圆满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叫做方便。由此可知,最好的方法没有一定,因人不一样、因事不一样、因时不一样,千变万化,这要智慧,没有智慧不行。像菩萨,在东方,不但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无过於观世音菩萨,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这名气最大的,他就具足无量方便。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法华经.普门品》里面讲的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是无量方便,这是最恰当、最好的。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以菩萨身他就现菩萨身得度。这些法身大士,从法慧以上没有身,他的身相是随类现身,在一真法界里面,我们称他作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圆满报身,圆满是指智慧,他有圆满的智慧,应化在十法界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自自然然的示现。世尊为我们介绍,把菩萨的应化身分为三十二类,实际上无量无边身,分成三十二类。后人根据佛的说法,画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像,我们这边十楼,诸位一进去就看到千手观音,这是根据佛所讲的,替观音菩萨造个像。观音菩萨头顶上有三十二个面孔,代表什么?代表三十二应。画的时候大意了,应当要画不同的面孔,那就对了。它有佛的面孔、有菩萨的面孔,声闻、缘觉的面孔没画出来,六道里面的面孔没画出来,天人的面孔、人的面孔、阿修罗的面孔、罗刹的面孔没画出来,畜生的面孔没画出来,饿鬼的面孔没画出来,地狱的面孔也没画出来,菩萨到哪一道就现哪一道的面孔。在我们人间,我们现在人间,从人种上有白种人、有黄种人、有黑种人、有红种人,都没有画出来。从宗教里面,耶稣的面孔没有画出来,穆罕默德的面孔没有画出来。统统要画出来,让人一看,观世音菩萨真了不起,无量方便三昧,应该这样画就对了,这才显示三十二应真正的意思。所以,这些画画的人没学佛,不懂得三十二个面孔真正的用意在哪里,它是表法的,代表他能现这么多面孔。过年过节,这次山东年节当中有戏剧表演,他们打电话告诉我很热闹,邀请我去。我今年没去参加,明年我给他出个主意,我去参加。四川不是有变脸的吗?变脸应该怎么样?应该把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的脸谱,头一摇,佛就变成耶稣,再一摇又变成穆罕默德,这个面孔现的中国人,那个面孔一变变成外国人,这个才有味道。这说明什么?各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宗教统统是一家人,这是多元文化,这是世界大同,都应当互相谦卑、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来创造地球上的极乐世界。不是做不到,能做得到,首先要大家认知,有这个认知就不难做到,放下一切分别执著不就没事了吗?所以,和谐社会是可以做得到的。明年我来出个点子,找四川变脸,让他多做几个脸谱我们来看看,这是很明显显出菩萨无量三昧。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讲解,就是他的注疏。《疏》,「何故入定,略辨六意」。这开头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入定?这个重要,为什么要入定,我们要特别留意在这里学。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定,心浮气躁,所以生活带来的是痛苦多乐少,苦太多、乐太少,就是不知道入定,这个要学。他底下讲六个意思,「一、此三昧是法体故」,这一条很重要。菩萨无量方便三昧就是菩萨自行化他的体,所依的体。他何以能够自行化他?三昧是体。那我们要晓得,我们想自己学佛、修行,自己能有一点成就,也能够像菩萨一样帮助别人,我们没有定怎么行?这个太重要了。三昧就是禅定,可以把它翻成禅定,或者把它翻成定。因为有定才有智慧,没有定,起的作用是烦恼。清净心是三昧,起作用是智慧,智慧能解决问题,烦恼只能把问题搞糟。所以他先入定是很有道理的。
  说到这个地方,我就很自然想起,我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次见出家人,我见的出家人是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提了一个问题,我知道佛法好、佛法殊胜,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够契入?我们提了这个问题。老师看著我,我也看著他,一看就看了半个多钟点,这什么?三昧,入定。他一直看到我的情绪整个定下来,他才跟我说话,这有道理。年轻人心浮气躁,你给他讲,耳边风,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去,不管用。定了半个多小时,我好不容易半个多小时在等他一句话,等到之后,这个话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教学法高明,这个教学法不是他的,经上有的,《华严经》上不就是这样教学法吗?这才能够传道,才能真正得道。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我跟他那时候他老人家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他是六十八岁圆寂的,我跟他三年。每次见他我都有问题向他请教,他至少让我静下来五、六分钟他才说话,他不是一问马上就答,没那么快,言语、行动都非常缓慢。那个时候不知道,到以后学了大乘教才知道,大乘经里面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我从章嘉大师的日常生活当中看到了,真的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叫人不能不佩服。他接见的客人也很多,没有废话,往往客人来访问的时候坐上一、二个小时,我想他老人家说的话绝对没有超过二十句。我跟他三年,没有超过二十句的。可是句句实用,没有废话,讲的东西简单明了。所以这个我们要学。
  这个法在此地是佛法,在我们讲是一切法,连世间法都不例外,你只要头脑清楚,你只要是稳重,你对世间种种疑难问题在你面前迎刃而解,没困难。可是一个浮躁的意念那是决定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生烦恼不生智慧。所以这个我们要注意,法体,世出世间法的体都在定。佛法学习重视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什么?全都是修三昧,所以三昧就变成无量。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成功了,得定,那就叫念佛三昧;如果你学《华严经》,从《华严经》里面得定,就叫华严三昧;你学《法华经》,就叫法华三昧;你学《金刚经》,叫金刚三昧。你用的方法不一样,无量无边,但是你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得清净心,都是得到一个正受,就是苦乐忧喜舍统统放下、统统没有了。所以它是一切法的体,这个体就是《还源观》里面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什么?是三昧,本无动摇、本自清净。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非证不说故」,你没有证得不跟你说,你证得的时候才给你说。像我刚才跟诸位说的,我跟章嘉大师学习的这段往事,我们初学,没有证得,章嘉大师没说,没说他用上了。到十几年之后我们才想到这桩事情,他没有说破,但是他用上了,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什么?你没有证到的时候,跟你说你会起分别、起执著,这就是为什么不说。因为这个东西是离妄想分别执著它才现前,妄想太深了暂时不谈,我们讲粗相,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的时候不说,分别执著淡薄的时候可以说。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显此法非思量境故」。这是自性本定,不能思、不能度量。思是什么?思是妄想。量,量就是分别执著,(这个念「亮」),思量。至少离分别执著这个境界慢慢现前,相似境界现前;起心动念断掉了,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完全现前。完全现前的时候佛要说,说是给他做证明,给他证实他这个境界是正确的,不是错误的。佛经里常常有句话说「不可思议」,一个思就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