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愕南氤<涠希隙ǔ隽苏庑┟ D愕男牟怀希阌泻芏嗤罴性釉诶锿罚涯愕墓Ψ蚱苹盗恕K匀宋裁此懒巳菀椎焦淼廊ィ恳蛭奶靶牟欢希颐幌耄钔氛嬗校鹈挥校罢嬗校运媸彼娲μ盎崞鹣中校鸩黄鹣中校驼饷锤龅览怼C靼渍飧龅览碇螅鞣鹪床皇潜鹑耍亲约海”鹑税锔雒δ墙惺裁矗吭錾显担阆裣衷谖颐怯姓飧鲂扪У幕肪常馐窃錾显怠N颐怯姓饷炊嗤蔚烙眩蠹抑就篮希馐窃錾显怠K溆性錾显担懿荒艹删突乖谧约旱乃翟蹈藜湓担飧霰仁裁炊贾匾N颐峭鞣郊质澜纾⒚滞臃鸺质澜绺颐亲龈鲈錾显担俏颐亲约阂嫡舷捌兀谡飧鍪兰渚龆ú荒艹删停缓没桓龌肪场;桓龌肪常俏颐蔷鸵阉翟蹈藜湓邓ㄔ谖鞣郊质澜纾磺惺薄⒁磺写Α⒁磺芯吃档敝校钅疃际前⒚滞臃穑钅疃际羌质澜纭D蔷透睹滞泳飞辖驳摹溉粢蝗盏饺羝呷铡梗娴某晒Γ獠皇羌俚摹�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大彻大悟,经上所说的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在中国为我们示现,给我们做证明,听到《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一念当中彻底放下,一放下就成佛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没学过。释迦牟尼佛示现学了十二年,学了要放下,不放下全变成所知障;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没学,一天也没学。所以这个事情与学不学没关系,我们今天天天在这里学,学了不开悟是什么?你学的时候没放下,如果真的像《起信论》教给我们方法,我们会用,你就开悟了。《起信论》教我们看经听教,这是我们讲的学习,「离言说相」,听教离言说相,看经离文字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言说相不可以执著,文字相也不能执著,「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他怎么会不开悟!所以你有分别、有执著那就障碍,你天天学、天天看都不能开悟。这桩事情,真的是难得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给我们做出榜样,释迦牟尼佛从十九岁学到三十岁不开悟,学了十二年。为什么不开悟?没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放下,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他十二年放下了马上就开悟,就这么回事情。三年五载放下的,三年五年开悟了;十年八年放下的,你十年八年开悟了;二十年三十年放下的,那就二十年三十年看破了。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开悟。
情执要破,那个理就是自性,自性就现前了,我们现在关键在这个地方。一见性就『见卢舍那』,卢舍那是报身佛,毗卢遮那是法身佛,「见卢舍那」,跟诸位说,同时就见到毗卢遮那。报身佛所代表的是法性里面的一分,般若智慧,报身是智慧身。毗卢遮那是遍一切处;换句话说,你就见到古人文字描绘的,「山河及大地,全现法王身」。法身在哪里?毗卢遮那佛的法身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情与无情没有一样不是的。末后这两句总结,「称於法性,无内外也」,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你见到法性了,内外是一不是二,内里面烦恼变成菩提,外面六尘变成法性,到那个时候内里面是性,外也是性。我们现在凡夫眼识见色尘,耳识闻声尘,这一下了知之后,我们就不叫做眼识,叫什么?叫见性。见性见外面的色性,耳是闻性闻外面的声性,内外不是同了吗?没有内外了。内是自性,外面还是自性,内外是一不是二!这你真的见卢舍那,真的见到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跟卢舍那是一不是二。再回过头来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与法身菩萨,那是什么?从体起用,现的是无量无边的应化身。这是应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种情形你全部看清楚了,全部看明白了,那你自自然然也参与了,你回归到自性了!见性就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才叫一了一切了,这个时候叫得大自在。
清凉大师对《疏》里面的这些开示,他还有解释叫《钞》,这个本子记录得不多,我这里都说出来了,诸位一看就明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常常要觉悟,可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无明烦恼习气太重,是真的转不过来,回不了头。回不了头,有时候就明知故犯,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要想到什么?要常常想到地狱苦,我们才能奋发。像莹珂法师一样,莹珂法师能够在三天把阿弥陀佛念来,自己寿命不要,跟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那一个力量就是畏地狱苦。他自己知道自己做了许多的罪孽,必定堕地狱,除了求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之外,没有一个方法能救他。不敢再住这个世间,为什么?住这个世间会增加造罪业,住一天就多造一天罪业,这个事情太可怕了,所以他是这么个动力让他真精进。给我们做了榜样,给我们做了模范,就是过去现前造作极重的罪业不怕,还是有救,只要真回头,没有不能救的。如果你回不了头来,那就没有法子,那个麻烦真大了。
那我们要救自己,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从哪里做起?我也常常勉励同学,从谦卑做起,从尊重别人做起。先不要搞别的,就学这两样,学谦卑、学尊重别人。记住六祖的两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不再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罪恶的垃圾桶,你只把这个话记在心上。学不见世间过,这句话是真的,告诉你真的是什么?世间人没有过。他在做种种示现的时候,你看不出来,你误会他做错了,他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是做给我看的。我如果聪明,无论他是正面、反面,我得益、我受益,我感恩。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我们看到岳飞效法他尽忠报国,见到秦桧决定不能做汉奸,决定不能害好人,决定不能障碍好事,我统统得利益。他们两个都是我的恩师,我对他们两个人都懂得知恩报恩,这就对了,哪里有错!所以世间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什么对错,这是很高的境界。讲到这个经才跟你这个说法,我们真能得受用。如果不是在这个经上,一般人听到不行,他听到这个话会误解,那会误导众生。《华严经》,通常也是对象,你看十种对象里最后的一种「大心凡夫」,不是大心凡夫就不容易学这个东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五六卷) 2008/4/29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5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段偈赞分,第三小段西方胜慧菩萨。我们看偈颂悟中的两首,第四、第五,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於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
前一首我们在前面学过偈颂里面的大意,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前面第二、第三首偈是说迷,迷了以后内外都是虚妄的,所谓迷惑颠倒。这两首偈是讲觉悟,清凉大师首先给我们讲,「今有了因,内外皆悟」。什么叫了因?大师在这一段注解里面给我们讲「三因佛性」,三因佛性是佛门的一个术语,第一个是正因佛性,第二是了因佛性,第三是缘因佛性。这里说了一个了因。在三因佛性里面有很简单的说明,「佛陀」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觉就是讲三种智慧圆满了,这三种智慧是「佛陀」这个术语里面所包含的。因为「佛」这个字是含多义不翻,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字汇来翻它的意思,所以只有用音译,翻音不翻字,「佛陀耶」,然后再加以解释。它有智慧的意思,有觉悟的意思,智有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我们中国「智」没有这三个意思。「觉」也有三种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在中国找不到这个字汇,不得已用音译。这是我们学佛同学必须要知道的,因为什么叫佛得讲清楚。翻译佛经的时候造了不少新字,这个佛字就是翻经时候造的一个新字,中国从前字汇里没有,只有没有单人边的「弗」,这是中国的古字,这个字念佛。印度这个佛是人,所以在弗字上加上一个人字边,意思就是这是人,佛是人。然后用三智、三觉来解释,具足三种智、三种觉这个人就称为佛陀,很像中国圣人的意思。中国圣人是对於一切法通达明了,称之为圣人,所以佛的意思有智慧、觉悟。智慧是体,觉悟是用,有体有用,有智慧他才觉悟,没有智慧他就不能觉悟了。
这个觉还要加以解释,不是普通的觉,不是普通的智。「一切智」,一切是指法,对於一切法总相通达明了。一切法的总相是什么?总相是空,所以讲万法皆空。阿罗汉有这个智慧,所以他对於一切法不再执著,因为知道万法皆空,还有什么好执著?万法包括自己的身心,自己的身是四大五蕴和合的一个假相,缘生的。缘我们现在讲条件,它不是个单纯的条件,非常复杂。佛将非常复杂的条件归纳为两大类,这就好讲了,这两大类就是色法跟心法,分为这两类。这个两类,色不外乎地水火风,心不外乎受想行识,就这样子以这简单的方法来跟我们讲解一切法。所以,一切法也可以说离不开地水火风,离不开受想行识。这是阿罗汉所证得的。第二种叫「道种智」,道是道理,包括方法在里头。宇宙这么复杂,我们要问它这是什么道理产生的;种是多,种种。这是什么?这是讲有,这不是讲空。所以一切智讲空,讲本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道种智是讲现象。现象非常复杂,这些现象怎么产生的?我们今天讲宇宙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那就有种种的道理,太多了。这个智慧要是具足,就称为道种智。阿罗汉有一切智,没有道种智,你问他宇宙怎么样产生的,他不知道,他知道这些玩意儿统统是虚幻不实。菩萨比罗汉就聪明,菩萨知道。我们晓得,知道道种智当然一定知道一切智,有一切智不见得有道种智,有道种智一定有一切智。这是菩萨所证得的。最后一个叫「一切种智」,我们看这个名相你就能体会到,一切是一切智,种智是道种智,一切智跟道种智是一不是二,圆融了。菩萨虽然有,也通达一切智,也通达道种智,他还圆不过来。到什么时候才能圆过来?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成佛了,在《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证得一切种智。所以我们说,一切智是声闻、缘觉,四圣法界下面两层所证的;道种智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法界、佛法界所证的;知道现象跟本体是一不是二,那就是一切种智现前,就成佛了,超越十法界。在《华严》是初住以上,这是真佛,不是假佛,成一切种智。这个智慧遍一切处,我们常讲遍法界虚空界全包了,无不照了。《般若心经》上跟我们讲的「照见」,要注意这个「照」字,照见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而且没有起心动念,才照见。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世间,人间、天上,这是讲六道,六道聪明才智那是上面这两阶,是人、天两道。人天两道再聪明的人,对於诸法实相没有真正的了解。这里头我们今天讲有科学家、有哲学家、有宗教家,或者也许有思想家。我们听了,有思想家,思是什么?思是分别;想是什么?想是执著。你看中国的文字,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不知道它怎么念法,你看到那个字的样子你就懂得它的意思。你看「思」,思是心,心上面有什么?心上面有一格一格的,有个「田」字,田字是画个格子,那是分别,不分别哪有格子?所以思是代表分别。「想」,想就有相,我们想个人,脑海里头那个人相就现出来,想一桩事,这个事的相现出来。曾经去玩过的地方,我们想想上海滩,那是我大概二十一、二岁的时候,抗战刚刚胜利,我到上海去看过,那个时候的上海滩。现在讲上海滩我都知道,现在的上海就不知道了,那个相就浮出来。所以想是相,相是执著。思想家,你们想想是什么味道?分别执著!
分别执著不是智,不是智慧,是知识,知识不等於智慧;此地这三种智是智慧,不是知识。放下执著,一切智现前;放下分别,道种智现前;放下起心动念,一切种智现前,所以佛法是教我们放下。这个东西学不学不要紧,没有关系,主要是放下,为什么?因为它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自性里头本有的。三种智现前叫「大圆觉性」,圆是圆满,觉是觉悟。三种障碍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妄想是起心动念,我们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现前。也就是佛在这部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