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126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126节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则见正觉尊。超出语言道。】
  这首偈是「顺理」,就是我们随顺自性,下面的「得」,得是底下的六句,包括第九首;如果违背理,那你就失掉了。『能知此实体,寂灭真如相』,你怎么知道它的?自性是清净寂灭的,我们要想见到自性,见到自性就是见性成佛,你必须心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妄想就是我们常讲的起心动念,这个非常微细,如果起心动念放下,你就成佛了。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的境界相同,你跟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听到《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怎么悟的?放下,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阿罗汉。菩萨、阿罗汉都是佛的学生,那是真的学生,不是假的。阿罗汉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就晓得六道轮回是从执著生的,不执著就没有,有执著就有六道。你要想问你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六道,了生死出三界就是指这个,你什么时候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世间圣贤常常教导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又说「好事不如无事」,这话里头真正的意思就是放下执著。事可不可以做?事可以做,没有执著,那是阿罗汉,在佛法里面讲小圣人,小圣,菩萨是大圣,佛是究竟圆满的大圣。
  我们学佛方向目标在此地,不搞世间法。实在讲,你要是真学佛的人,大梵天王让位给你,你要不要?他决定不要。三界天顶摩醯首罗天王把位置让给你,你也不会要,为什么?出不了三界,就是出不了六道。你地位再高、再富贵,福享尽了,还是堕落。福修不容易,生生世世累劫修行,可是享得很快,一生就享尽了,一生的时间长短不定。你们翻开中国历史看古代这些帝王,那都是福报达到极处,有很多帝王享这个福都没有超过十年,福就享尽了。像干隆皇帝一样,他能享六十四年,他做皇帝做了六十年,四年太上皇。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一个,你就找不到第二个,你就晓得那个福不容易。干隆修的福实在是太大!历代帝王没法子跟他比,可是还是会享尽的。享尽之后,再第二生,第二生的福报就差远了,这些都是事实。中国古籍里记载得多!现在外国也承认,我们看到西方心理医生做出诊断的报告、催眠的报告,肯定人有过去世、有轮回。这个总是要常常记住。记住这个,你在这个世间就不会争了,你就真的能放下了,一放下你就自在了。放下的生活是神仙生活,你哪有这么多烦恼?有烦恼就造业,造业,你的福报、智慧都打折扣,你享福的时间也快速,很快就享完。这个道理我们总要懂。
  所以学佛没有别的,学什么?心地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果然修得清净平等觉,果报在哪里?果报在经题上头一段,你就得「大乘」,大乘是什么?大乘是智慧;你得「无量寿」,无量寿是福报,寿命长;「庄严」,庄严就是一切都美好,这三种是果报。从哪里修的?从清净心修的、从平等心修的、从觉修的,觉而不迷。我们这一段讲「启悟」就是觉,你开悟了,你这三种果报才能现前。这里讲的是阿罗汉以上证得果位的。我们六道凡夫如果也能修清净平等觉,当然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跟阿罗汉比差远了,阿罗汉可以打六十分,菩萨是八、九十分,佛是满分。我们今天修的能够有个三分、五分就不错,三分、五分在人间就不糊涂了,肯定他就不断的向上提升。如果三分、五分都没有,那就下坠,那个业障就很麻烦。所以一定要懂得体是清净寂灭的,所以因也要清净寂灭,因果才能够相应。
  他得的是什么?得的见佛。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见佛就成佛,你不见佛你怎么能成佛?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善财童子参访德云比丘,我们就晓得他证初住了,德云比丘是初住菩萨。他不证初住,他就见不到初住菩萨;他不证二住,他就见不到二住菩萨。五十三参,他见到普贤菩萨,普贤是等觉菩萨,那他也证等觉了;他不证等觉,他见不到普贤菩萨。这里讲『则见正觉尊』,正觉尊是佛,见佛了,见佛成佛得大圆满。『超出语言道』,就超越了,这个境界大乘教里面佛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这个境界是说不出来的,只有你心达到清净寂灭的时候你明了。言语它是有范围的,它的能力是有范围的、有限的,它不是无限的,向上一著,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你也不能够想,叫心行处灭,就是你不能起心动念去想,一起心动念就错了。佛告诉我们这个境界「唯证方知」,你自己证得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证得的时候与证得的人可以说,那个境界大家懂,证得的人跟没有证得的人没法子说,怎么说他也不懂。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杯水我喝一口,这是热水,这热水多少温度?只有你尝一口、我尝一口,我们两个之间就等了。如果我尝一口,你没有尝到,我说这个水热,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我说这个水凉,凉到什么程度,你也不知道。所以唯证方知,这说得很好,「超出语言」。为什么?下面说: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语言跟心思也是如此,你说心思想『诸法』也是『不能显实相』,你没有法子,为什么?因为你想像是第六意识,你执著是第七识,第七、第六可以缘到阿赖耶,缘不到自性。它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广大,但是缘不到自性。你要想自己缘自性,你决定不能用这个。所以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那就见性,你转过来,你不能用它。
  【平等乃能见。】
  平等性,妙观察,那就能见。
  【如法佛亦然。】
  我们见法的真相,这经上讲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这才能见得到。见佛亦如是,真佛、真法,这是经文表面的意思。我们怎么学法?总的来说,不要忘记放下。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我接触到佛法,什么都谈不上,方老师介绍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我跟方老师是学哲学的,不是学佛的,他跟我讲佛经哲学,这是一个系列,佛学概论是最后一个单元。我有疑惑,他老人家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他的原话,他这样教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入门的。很难得,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有位蒙古的亲王,是清朝时候的,敏亲王,我们是邻居,他看到我在看佛经。他是个虔诚佛教徒,来找我,问我是不是看佛经?我说我刚刚接触,才开始看经。他说你有没有困难?我说困难当然有。想不想找个老师请教?我说好!他说我介绍给你。我说谁?章嘉大师。是由他介绍的。
  第一天我见到出家人,这是第一次见到出家人,我向他老人家提出问题,我说方先生告诉我「佛经是高等哲学」,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很快的就契入。章嘉大师听了我的提问,看著我,他的相貌非常慈悲、非常庄严。他看我,我看他,我们看了半个钟点,他才说一个字「有」。说了有,我们的耳朵竖起来要听,他又不说话了。大概隔五、六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提问,老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沉默,这里头有很大的道理,当时我们不知道,十几年之后,我们才真正体悟到,那就是心浮气躁的时候不答。我们年轻,老师一看提出问题,你心都没定下来,看著你,看了半个钟点,那个浮躁的习气定下去了。说了个「有」,我们精神又提起来,浮躁又上来了,还是不答你,让你静下来,然后这个话说的才有力量!这一句话叫你一生都不会忘记,不但不会忘记,你会依教奉行。这种教学的方法,我在之前没有遇到过,以后也没有遇到过,才知道这个方法之妙。现在人能不能用这个方法?不能。因为什么?他没有定性。如果提个问题你半个小时不答覆,老早就溜掉,走了,他怎么会听?所以现在出不了人才的原因在此地,没有定力、没有耐心,浮躁,所以就困难。不但佛法你学不到,世间法也学不到。
  从这个地方让我们想起来,古时候那叫私塾,小朋友四、五岁就上学,老师教什么?教他背书,老师自己要把《弟子规》做出来给小学生看,身教,那不是言教。教他写字,写字就是教他修定,他要有妄想,心浮气躁,字就写不好。写字的时候一定是很端庄、心地很清净,字才能写得好。所以中国人的教学从小就搞戒定慧。戒是什么?方法,教给你的方法,这就是戒;教你专注就是定。这跟外国人不一样,外国人著重在游戏,中国人不是的,娱乐里面都是戒定慧。你看教小孩吟诗、教小孩弹琴,心浮气躁决定学不好,统统都是与性德相应,都是随顺性德,这个教学方法是正确的。所以从前中国的小孩八、九岁就像个小大人,规规矩矩,一举一动他都合乎规矩,《弟子规》的要求他全做到了,稳重。
  现在西方人看到我们这个教学法他不赞成,摇头,他说小孩活泼天真,好像他这个活泼天真的味道没有了。其实活泼天真在与自性相应之间,他不懂!他为什么不懂?他心浮气躁怎么会懂?东西方境界的优劣高下我们要知道。我们有好的东西在它之上,不能舍弃了去学他们。现在这个社会,诸位都晓得,天灾人祸这么多,从哪里来的?我们把中国传统东西丢掉了,完全去效法西方。西方现在走向末路,苦不堪言,他们还有聪明人,想到东方来挖宝、来取经。他来找儒、来找佛、来找道。我们是不是还要等他们把儒佛道都找到,我们再去跟他学习?儒佛道在我们家里。我们家里面现在有儒释道的典籍,儒释道的修行人找不到、没有了,要等外国人来发掘。这什么原因?是我们自己对祖宗的信心丧失掉,这是真正的可悲。
  说到随顺性德,利益太多了,这个地方只讲了六句。我们学过「还源观」,从「还源观」里面,我们就能知道无量无边的利益。首先要知道,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这两个问题是大问题。自古以来,古今中外这些大哲学家、科学家,包括宗教里面的神学家都在探讨这个事情,到现在没有定论。而佛在《华严经》里面早就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了,就是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是一句把依正都包括了,宇宙是万法,我也是万法之一,我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怎么发生的?起心动念发生的。从哪里发现的?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自性是能生、能现、能变,万法,包括我,是所生、所现、所变。为什么会发生?佛在大经上讲得很多,这个事情我们学经教学了几十年,都是模模糊糊搞不清楚。佛怎么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又给我们说「无始无明」。我们怎么想法?无始,大概是太久太久,找不到开头叫无始。全搞错了,不是这个意思。但是这种错误的观念,这个想法、解释,至少我们搞了二、三十年解不开,看古人的注子看不懂。现在看看,古人讲得很清楚,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程度不够,看注也看不懂,也把意思给扭曲、给猜错了。什么叫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就是无明根本就没有开始,要有始有终就是真的了,不是假的。无始就是说它是假的、是虚妄的。譬如你晚上作梦,你醒过来的时候,我这个梦是几点几分几秒钟发生的?就跟我们今天讲无始无明是一个意思,你会不会去找这个,几点几分几秒发生的,这个梦开始?几点几分几秒我醒过来?假的,假的你搞这个干什么?你就是搞清楚了还是假的。随《华严经》上称为妄想,你去想,这是想,「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想是妄想。妄想就不是真的,你要去计较它,你去执著它就错了。你从这里面生执著,见思烦恼出来了;起分别,更深层次的妄念又增加了,那就愈迷愈深,你什么时候能够明了真相?这是祖师从《华严经》里面提炼,把精华提炼出来告诉我们,我们从哪来。
  自性,佛把自性比喻作大海,叫性海。这个大,其大无外,没有东西能超过它。在哪里?现在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就是。我们六根接触的范围不大,那是什么?我们的心量很小。这个自性以及自性变出来的这些现象,这个现象有精神、有物质,都不是真的。自性没有对立,也就是说它没有大小,它没有方圆,它没有广狭、没有长短;也就是说它没有空间,它也没有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