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上)-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质明确地指出来了,这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经验论即反映论的
对立和斗争。此外,在本书正文的开头,莱布尼茨又借书中代表洛克的“斐
拉莱特”之口对代表莱布尼茨本人的“德奥斐勒”指出:“您是拥护笛卡尔
和拥护《真理的追求》一书的著名作者(即马勒伯朗士——引者)的意见的;
我却发现贝尼埃所阐明的伽桑狄的意见比较容易些和自然些。”
种客观唯心主义,而且他的认识论也是和柏拉图的“回忆说”一样的一种唯
心主义先验论。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样也就把他自己和洛克的对立的
实质明确地指出来了,这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经验论即反映论的
对立和斗争。此外,在本书正文的开头,莱布尼茨又借书中代表洛克的“斐
拉莱特”之口对代表莱布尼茨本人的“德奥斐勒”指出:“您是拥护笛卡尔
和拥护《真理的追求》一书的著名作者(即马勒伯朗士——引者)的意见的;
我却发现贝尼埃所阐明的伽桑狄的意见比较容易些和自然些。”接着并指
出:“他(指洛克——引者)的思想大体上是足可在伽森狄的体系中找到的,
后者则骨子里就是德漠克利特的体系;他赞成有虚空和原子;他相信物质能
够思维;他认为没有天赋观念;我们的心灵是‘白板’;我们并不是永远在
思维;并且他似乎有意于赞成伽森狄对笛卡尔所作的绝大部分反驳。”②这实
际上就表明洛克和莱布尼茨之间的斗争,是德谟克利特路线与柏拉图路线之
间的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是近代最初以伽森狄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
验论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的斗争的继续和发展。虽然接着“德
奥斐勒”也表明他“己不再是笛卡尔派”,并自诩他的体系似乎已“把柏拉
图和德馍克利特,亚里土多德和笛卡尔,经院哲学家和近代哲学家,神学、
伦理学和理性,都结合起来了”,③但这实际只表明莱布尼茨力图把各种对立
的思想加以折衷调和的一贯倾向(这也是符合菜布尼茨的实际情况的),以
及他和笛卡尔在某些具体观点上已发生分歧,而就根本立场上来说。他还是
仍旧站在笛卡尔派的唯心主义唯理论即先验论一边。例如他“一向是并且现
在仍然是赞成有笛卡尔先生所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
为有其它一些不能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④这也是他自己公开承认的。这表
明他在认识论的根本观点上和笛卡尔一样是个唯心主义先验论者。
由于这种根本立场上的分歧,莱布尼茨就和洛克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
行了斗争。
斗争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的心灵究竟是“白板”,还是具有某种
“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的问题。洛克在《人类理智论》的第一卷中,
从各个方面大力驳斥了“天赋观念”或心灵中有某种天赋的“理性原则”或
“实践原则”的学说,主张人心原来是一块“白板”。他的矛头也许直接的
是针对他当时英国剑桥大学某些新柏拉图主义者,但当然同时也是针对笛十
尔的。莱布尼茨虽然自称已“不再是笛卡尔派”,但在这个问题上则仍然公
开承认自己赞成笛卡尔的关于天赋观念的主张,并且说他按照自己的新的体
系已比笛卡尔的主张还走得更远了,“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①这就是说,笛卡尔还只
承认关于上帝的观念以及其他有些观念如关于逻辑的基本思想律和几何学公
理之类的观念是天赋的,并不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而莱布尼茨则根据
他的“单子”没有“窗子”可供事物出入的主张,就认为一切观念都不能来
自心外,都是天赋的了。这在一定意义下是把“天赋观念”的先验论学说椎。。
①本书一卷一章(第
29页)。
②同上,(第
30页)。
③同上(第
31页〕。
④同上一卷一章
51(第
36页〕。
①本书一卷一章
1(第
36页)。
到了极端而陷入更加绝顶荒谬的境地了。不过就另一意义来看又可以说莱布
尼茨从笛卡尔的观点后退了一步,不是象笛卡尔那样认为这些观念就是现成
地、清楚明白地夭赋子人心之中,而只是认为“观念和真理就作为倾向、禀
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而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的,
虽然这种潜能也永远伴随着与它相应的、常常感觉不到的某种现实。”。。
到了极端而陷入更加绝顶荒谬的境地了。不过就另一意义来看又可以说莱布
尼茨从笛卡尔的观点后退了一步,不是象笛卡尔那样认为这些观念就是现成
地、清楚明白地夭赋子人心之中,而只是认为“观念和真理就作为倾向、禀
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而不是作为现实天赋在我们心中的,
虽然这种潜能也永远伴随着与它相应的、常常感觉不到的某种现实。”。。 总之,
心灵既不是象一块空白的板或完全一色的大理石,也不是在上面已有完全刻
成了的象,而是象“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如果在这块石头上本来有些
纹路,表明刻赫尔库勒的象比刻别的象更好,这块石头就会更加被决定<用
来刻这个象>,而赫尔库勒的象就可以说是以某种方式天赋在这块石马里
了,虽然也必须要加工使这些纹路显出来。”②尽管似乎作了些让步,莱布尼
茨维护“天赋观念”的基本立场仍然未变,而且如上所说还比笛卡尔走得更
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茨把观念看作并非一下完成、一成不变的,而
是有个发展过程,需要加工使之清晰,或由模糊而变成清楚明白。这是和洛
克与笛卡尔都不同的。洛克与笛卡尔虽然在是否有天赋观念的观点上根本对
立,但就把观念都看戌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来说,则是共同的。这种观点当
然是形而上学的,而莱布尼茨的看法则有某种辩证法的因素,尽管是唯心主
义的先验论。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用莱布尼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究竟是一切真理都依赖经验,也就是依赖归纳与例证,还是有些真理更有
别的基础。”③洛克是明确主张:“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
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④这是经验论的根本主张。莱布尼茨与此相
反地认为有些真理性的知识并非来自经验而是天赋的。这是与前一个关于
“‘白板”与“天赋观念”的争论问题密切相关的,或可以说只是前一个问
题的另一种提法。它也是经验论与唯理论斗争的焦点所在。洛克的观点虽不
彻底,也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但基本上是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立场上的。
莱布尼茨则是从唯理论的观点出发反对了洛克的经验论,虽也抓住了这种经
验论的形而上学局限性而有某些辩证法因素,但归根到底陷入了唯心主义先
验论。照莱布尼茨看来,“象我们在纯粹数学中,特别是在算术和几何学中
所见到的那些必然的真理,应该有一些原则不靠举例便可以得到证明,也不
依靠感觉的见证。”①不仅是纯粹数学,还有逻辑以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乃
至神学,法学,也“都充满了这样的真理,因此它们的证明只能来自所谓天
赋的内在原则。”②必须指出,莱布尼茨把真理分为两种:理性的真理和事实
的真理。理性的真理是必然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理性的真理是根据“矛
盾律”,它的反面因包含矛盾而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则是根据“充足理
由律”,它的反面是可能的,如果说某一事实的真理的反面不是真的,也不
是因为它包含矛盾而不可能,而只是因为它与其他事实的“不可并存”或不
是“共同可能”的。。。 ③总之,在莱布尼茨看来,只有“事实的真理”在一定意。。
①本书“序言”
4(第
7页)。
②本书“序言”
4(第
6—7页)
③本书“序言”三(第
3页)。
④洛克:《人类理智沦》二卷一章 2。
①本书“序言”
3。(第
4页)。
②本书“序言”
3。(第
4页)。
③参阅本书四卷第二章
1(第
411页以下)及《单子论》
31—533等处。
义下可以说是根据经验的,而“理性的真理”或必然的真理则不是依赖经验
而是来自一些“天赋的内在原则”。它们或者是凭理性的直觉得到的一些自
明的同一性命题如。。 A是。。 A,B是。。 B 之类,或者是运用理性,根据“矛盾律”,
从这类自明的公理推论出来的。他认为:“诚然理性也告诉我们,凡是与过
去长时期的经验相符合的事,通常可以期望在未来发生;但是这并不因此就
是一条必然的。万无一失的真理,。。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
出它的例外,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
定的联系,这样做常常使我们无需乎实际经验到形象之间的感性联系,就能
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见。”
义下可以说是根据经验的,而“理性的真理”或必然的真理则不是依赖经验
而是来自一些“天赋的内在原则”。它们或者是凭理性的直觉得到的一些自
明的同一性命题如。。 A是。。 A,B是。。 B 之类,或者是运用理性,根据“矛盾律”,
从这类自明的公理推论出来的。他认为:“诚然理性也告诉我们,凡是与过
去长时期的经验相符合的事,通常可以期望在未来发生;但是这并不因此就
是一条必然的。万无一失的真理,。。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
出它的例外,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
定的联系,这样做常常使我们无需乎实际经验到形象之间的感性联系,就能
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见。”
这里我们看到,莱布尼茨在“理性的真理”之外,也承认有“事实的真
理”,并且承认它在一定意义下是根据经验的。也正是他在“矛盾律”之外
又提出“充足理由律”作为建立“事实的真理”的基本原则,这还是他在逻
辑学上的一个贡献。有的资产阶级学者如拉塔(R。 Latta),在他的《莱布
尼茨单子论及其他哲学著作》的“序言”中认为“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
在莱布尼茨的全部哲学中是二元并列着而始终未能统一起来,也并未把其一
归结为其他,莱布尼茨也把根据经验的事实的判断或命题看作是一类的“真
理”而并不象笛卡尔乃至斯宾诺莎那样把感觉经验贬低为完全不可靠的,甚
至是谬误的来源。这样看来,菜布尼茨似乎是要把理性和经验、唯理论和经
验论结合起来而并不是彻底的唯理论或先验论者。这在一定意义下也确是符
合莱布尼茨的实际情况的,他本来在各个方面都有折衷调和的倾向。作为一
位科学家,他本来也不能完全抹煞经验或事实。但必须看到,莱布尼茨所说
的经验,并不是唯物主义者所理解的外物印人人类心灵中的印象或观念,而
只是心灵固有的某种较“理性”为模糊或混乱的“知觉”,因为心灵作为没
有“窗子”的单子是始终不能从外界接受什么东西的。所谓“理性的真理”
和“事实的真理”的区别,归根到底只是同一种内在固有的“知觉”较清楚
明白和较混乱模糊的程度上的差别而并不是种类或觉得相似的场合也还会发
生,而不能判断同样的理由是否依然存在。人之所以如此容易捕获禽兽,单
纯的经验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容易犯错误,便是这个缘故。因此那些由于年岁
大,经验多而变得很精明的人,当过于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时,也难免犯错
误,这是在民事和军事上屡见不鲜的。”①据此他指出单凭经验不能得到普遍
必然的真理,不能掌握事物的必然的规律,只有理性才能做得到这一点。这
是有合理的辩证法因素的。正是这一点告诉我们,旧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即消
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能战胜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必须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的
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的高度才能真正战胜先验论。同时也告诉我们必须在两
条战线上作战,既反唯心主义先验论,也要反对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既反对
片面的唯理论,也要反对片面的经验论;既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狭隘经
验主义。
莱布尼茨与洛克斗争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关于物质能否思想的问
题,其实,洛克也并没有明确地肯定思想就是高度发展了的物质即人脑的功
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