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似阴,反寒战。表气入里,阳厥极深,脉微而绝。并风
热燥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实热腰痛。及小儿热结,乳癖,积热作发,惊风潮搐,斑
疹热毒,不能了绝者。
大戟 芫花(慢火炒变色。仲景、乡俗异语。云炒作熬。下凡言熬者,皆干炒也)
甘遂(各等分)
上为末。水一大盏,枣十枚(切开),煮取汁半盏,调半钱匕。实人,每一钱。
x茵陈汤x 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郁,留饮不散,以致湿热相搏,而身发黄胆,
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
引水浆,身必发黄。宜茵陈汤调下五苓散。利大小便。
茵陈(一名山茵陈,一两,去茎) 大黄(半两) 大栀子(七个,色深坚实好者,
稍小者,用十个)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盏半,慢火熬至一盏,绞汁,温服,以利为度,甚者,再作。
当下如烂鱼肚及脓血胶膘等物,及小便多出金色,如皂荚汁。
或见证将发黄,此一剂分作四服,调五苓散三钱。凡治发黄者,无越此法。妙。
x桂苓甘露散x(一名桂苓白术散。一方甘草一两半。) 治伤寒、中暑、胃风、饮食,中
外一切所伤传受,湿热内甚,头痛口干,吐泻烦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湿热霍乱吐下,
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
茯苓(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白术(半两) 泽泻(一两) 桂(半两,去皮)
石膏(二两) 寒水石(二两) 滑石(四两) 猪苓(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新水亦得,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一钱,同上法。
此药下神金丸,止泻利,无不验也,并解内外诸邪所伤,湿热。
又一方,却不用猪苓,或日三服,不计时候。
x栀子柏皮汤x 治头微汗,小便利而微发黄者。湿热相抟微者宜服。
黄柏(半两) 甘草(一分) 大栀子(十五个)
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绞汁,分次作一日服之。
x栀子豉汤x 治懊 烦心,及伤寒不得眠,燥热怫郁结内,而气不宣通,胸满头痛,
微汗虚烦。
大栀子(七个,锉碎) 豆豉(半合。俗言盐豉。)
上锉如麻豆大,先以水二盏煮栀子,至一盏半,内豉,煮至半盏,绞汁,温服。少
气者,加甘草一分。呕者,误以丸药下之者,加生姜半两,或用温汤濯手足,使心胸结热宣
通而已。凡加者,皆用栀子,先煮。得吐,止后服。
凡用栀子豉汤,皆非吐人之药。以其燥热郁结之甚,而药顿攻之,不能开通,则发热而
呕吐。因其呕吐,发开郁结,则气通,津液宣行而已,故不须再服也。
x大陷胸汤x 治汗下之后,不大便五六日,舌干而渴,日晡潮热,从心至小腹胀满而痛
不可近,脉当沉紧滑数。或但胸结,则无大段热,头微汗出,脉沉涩者,水结也。
大黄(三钱) 芒硝(三钱) 甘遂末(三字)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盏,煎大黄至六分,内硝,再煎一二沸,绞汁,
调甘遂一字匕半,温服。未快利,再服。势恶不能利,以意加服。
x小陷胸汤x 治小结胸,心下按之痛,脉浮而滑,无大段热,表未罢,不可下之,下
之即死。小结胸,宜服。
半夏(四钱,汤洗,全用,不锉) 生姜(二钱,切) 黄连(二钱,锉) 栝蒌实(大
者,半两,唯锉其壳,子则不锉,若锉其中子者,非也)
上以水三盏,煮栝蒌汁一盏半,内药,煮至一盏,绞汁,分两次温服。以效。
x大陷胸丸x 治发热而下之太早,热入因作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也。
大黄(半两) 芒硝(一分) 杏仁(十二个,去皮尖、双仁,草灰炒变色)
葶苈(三钱,微炒)
上,大黄为末,下葶苈,杵,罗,研杏仁、硝如泥,和弹子大,每服一丸,入甘遂末
三字、白蜜半匙,水一盏,煮
至半盏,温服。当一宿许乃下。未利,再服。
x栀子浓朴汤x 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坐卧不安者。
大栀子(七个) 枳实(二钱) 浓朴(半两,去皮,炙)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一盏半煮,绞汁半盏,温服。
x槟榔散x 治伤寒阴病,下之太早成痞,心下痞满而不痛,按之软虚者。
槟榔 枳壳(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黄连汤调下,不计时候,温服。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伤寒成病痞不已,心腹亦实热烦满,或谵妄而脉沉,无他证者。
大黄 黄连 黄芩(各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盏,煎至一盏,绞汁,分三次温服。又一法,加生姜一分,甚良。
x黄连解毒汤x 治伤寒杂病,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蓄热内甚,
俗妄传为阴毒者。及汗下吐后,寒凉诸药不能退热势。两感证同法。
黄连(去须) 黄柏 黄芩 大栀子(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称半两,水一茶盏,煎至四分,绞去滓,温服。
或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个(生,全用)、浓朴二钱(锉)、茯苓二钱
(去皮,锉),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绞汁,温服,名半夏黄连解毒汤。
x白虎汤x(加减白虎汤,随证用。) 治伤风自汗,桂枝证,表未解,半入于里。中暑自汗,
脉虚弱。伤寒自汗,脉滑数而实,表里俱热。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燥面垢,谵语发黄,
厥逆自汗。和解两感,解头痛,止自汗,杂病时疫,未泻发斑,兼豆 疮疹伏热。
知母(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粳米(一合) 石膏(四两,为末)
上锉如麻豆大,抄五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候,日三四服。或眩咳呕
者,加半夏半两、红皮半两,每服生姜三片,煎服。
伤寒发汗不解,脉浮者,加苍术半两,名苍术白虎汤。汗吐下后,烦渴口干,脉洪大,
加人参半两,名人参白虎汤。
贾同知已效方,石膏四两、知母一两、甘草一两。刘庭瑞已效方,知母一两半、石膏四两、
粳米一合。崔宣武已效方,知母一两、石膏三两、甘草一两半。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
入粳米二十五粒,煎至六分。未曾下,胃热发斑,兼痘 如液,虚瘦,加人参半两、白术半两。
头疼,加川芎、荆芥各三钱。咳嗽,加半夏三钱、桔梗一两。恍惚,加人参三钱、茯苓半两。
x凉膈散x(一名连翘饮子,亦有加减法。) 治伤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证未全;下后
燥热怫结于内,烦心懊 ,不得眠,脏腑积热,烦渴头昏,唇焦咽燥,喉闭目赤,烦渴,
口舌生疮,咳唾稠粘,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 结,风热壅滞,疮癣发斑,惊风热极,
黑陷将死。
连翘(一两) 山栀子(半两) 大黄(半两) 薄荷叶(半两) 黄芩(半两) 甘草(一两半)
朴硝(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虚实加减∶咽喉痛,涎嗽,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嗽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
服生姜三片同煎。衄血呕血,加当归半两、芍药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
茯苓一两(去皮)。风眩,加芎半两、石膏三两、防风半两。酒毒,加葛根一两、荆芥穗
半两、赤芍药半两、芎半两、防风半两、桔梗半两。
三岁小儿可服七八钱。或恶热甚,黑陷,腹满喘急,小便赤涩,而将死者,此一服更
加大承气汤。约以下之,立效。
凡言加者,皆自本方加也,以意加减。退表热,加益元散,效速。
x人参石膏汤x 治伤寒咳嗽不已,心烦,及风热头痛,精神不利,昏愦,宜服。
人参(一钱半) 石膏(三两) 芎(半两) 半夏(二钱,去滑) 白术(半两)
茯苓(半两) 甘草(一两,炙) 大栀子(三钱) 知母(半两) 黄芩(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x崔宣武人参石膏汤x 治伤寒头痛,心烦闷,风热,并汗后余热,自汗多。清头目,定喘嗽。
人参(二钱半) 石膏(一两) 芎(二两) 黄芩(二钱) 茯苓(三钱) 甘草(半两)
防风(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x双解散x 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无问自汗、汗后、杂病,但觉不快,
便可通解得愈。小儿生疮疹,使
利出快,亦能气通宣而愈。
益元散(七两) 防风通圣散(七两)
上二药一处相和,名为双解散,(益元散方在痢门,通圣散方在风门。)各七两,搅匀,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
x白术散x 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治酒积呕哕。
白术 茯苓(去皮)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炙) 木香(一分) 藿香(半两)
葛根(一两)
上为末,白汤调下二钱。烦渴者,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续续饮之。
x四逆汤x 治伤寒表热未入里,误以寒药下之太早,表热不已,入里寒,下利不止,
因表热里寒自利,急以温里,利止。
又治少阴病,脉沉,下利厥逆,烦渴呕吐。
甘草(一钱,炙) 干姜(一分) 附子(半个,生,去皮脐。附子以半两者佳,小者力弱,
大者性恶,非古方之宜也。不但以美其大者,要知古人之有则也)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盏,煎至一盏,绞汁,温服。
或蓄热深极,而手足厥冷者,不宜此方,当以下之。
x茯苓半夏汤x 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咳、疼痛、痞满、头痛者。
茯苓(一分,去皮) 半夏(一钱) 生姜(一分,取汁)
上锉如麻豆大,水一盏,煎至四分,绞汁,下生姜汁,温服,不计时候。
一方加黄芩一分(去腐)、红皮一分(去穣),治风痰。
卷七积聚门
积聚总论
属性:《素问》曰∶积聚、留饮、痞膈、中满、湿积、霍乱吐下、 瘕坚硬腹满,皆太阴
湿土,乃脾胃中气积聚之根也。(积者,不散。聚者,不化。留者,不行。饮者,停滞。痞者,
不通。隔者,阻也。中满者,湿,为积。霍乱吐下,留停,为聚。 者,征也。瘕者,假也。)
斯疾乃五脏六腑阴阳变化盛衰之制也。亢则害,承乃制,极则反矣。谓水得燥则消散,而得
湿则不消,乃为积饮也。谓人形精神,与营卫血气津液,出入流通。谓夫腠理闭密,乃为痞
也。谓肠胃膈绝,传化失常,而乃滞也。土主形体,腹满于中央,乃曰中满。以传化失度,
故甚则霍乱吐泻也。症者,腹中坚硬,按之应手。然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者,
亢则害,承乃制也。瘕者,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其常,故其病未及 也。
经曰∶血不流而滞,故血内凝,而乃瘕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乃为 瘕。大肠移热
于小肠,谓两热相抟,则血溢
而为伏瘕。血涩不利,月事沉滞而不行,故行为 瘕。为 与伏同,瘕与疝同,为传写误
也。世传冷病,然瘕病亦有热。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坚硬不消者,世传为寒 瘕也。
或坚痞腹满急痛,(寒主筋缩,故急主痛。)寒极血凝泣,而反兼土化制之,故坚痞之腹满,或
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不可忍者,皆可为寒。误矣!误矣!何不以脉辨之?凡
诸疾病,皆有阴阳寒热,宜推详之。
五脏六腑,四季皆有积聚。心之积,名曰伏梁,在于脐上,大如臂,上至于心,横于心
下,如屋梁,故曰伏梁。肝之积,名曰贲(音奔。)气,在左胁下,覆如杯,有头足。久不
愈,令人 疟。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
食不为肤肌。肺之积,名曰息贲,结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
喘咳,发为肺痈。肾之积,名曰贲(音奔。) ,在于小腹,上至心下,如 奔走,往来无
定。久不愈,令人喘逆,发为骨痿,少气乏力。此为五脏之积也。常究斯义,未可悉也。
传其所胜者,死,传不胜者,可治。假令肺病传肝,肝病传脾,脾病传肾,肾病传心,心
病传肺,皆传所胜,五脏之气虚,而内外诸邪所侵,故留稽不行,遂成积聚。其脉沉细而
微者,是也。
x木香三棱丸x 治一切气闷,胸膈痞满,营卫不和,口吐酸水,呕逆恶心,饮食不化,
肋胁疼痛,无问久新。
青木香 破故纸 茴香 黑牵牛 甘遂 芫花 大戟 荆三棱 蓬莪术 川楝子 胡芦巴
巴戟(以上各一两) 巴豆(去皮,不出油,二分) 陈米(三合,将巴豆一处,同炒黑)
缩砂仁(一两半)
上件一十五味,用好醋二升,除砂仁、木香,余药入醋中浸一宿,入锅煮,醋尽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