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人生-乔冠华-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月21日上午9时,中国政府特地委派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
礼宾司副司长 王海容、处长唐龙彬、翻译唐闻生、章含之等7人专程前往上海迎接。尼克松 总统的专机飞抵上海稍事 休息用餐后,即由乔冠华等陪同,上午11时30分到达北京。对 此,基辛格记得很清楚,他说,这天上 午,“我们到达上海稍事停留,以便让中国领航员登 机。同我以前的几次访问惟一不同之处是,现代 化停机楼前的一根旗杆上这次有一面孤单的 美国国旗在飘扬。我几次经过这个机场,都没有看到过一 个旅客或一架降落或起飞的飞机的 影子。在上海欢迎尼克松的是乔冠华,他名义上是外交部副部长, 但实际上是外交部的关键 人物。据说他是周恩来最亲密的助手之一,这也很有可能,因为这个给人深 刻印象的人物有 一些周恩来的风度、博学和智慧。在场的还有我前两次访问时认识的章文晋(美大司司 长) 和王海容(礼宾司副司长,据说是毛泽东的亲属)。他们两人在1971年7月曾陪同我从 巴基斯坦前往 北京。中国人殷勤好客名不虚传,准是认定蛮夷外宾快饿坏了,因此以创纪录 的速度给我们送来了丰 盛的早餐。这一下子使白宫的工作人员感到很难堪,因为他们知道, 从此尼克松会要求他们加快宾夕 法尼亚大街的服务速度。”《基辛格回忆录》,第 三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341页。
基辛格在飞往北京途中就 向乔冠华表示,他想在午后3时单独会见周恩来总理,商谈活动安排问题。据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处长的唐龙彬回顾,乔冠华在飞机上与尼克松等人谈得很好,飞机上 的气氛非常 融洽。
他介绍说:“那个时候是2月份,北京、上海都很冷,寒风刮起来很冷的。但是在飞机里 面却非常暖和 ,温暖如春。尤其乔冠华和章文晋,尽管那个时候还和美国没有很多正式的 交 道,但已经和基辛格打 过交道了,他们在飞机上谈笑风生,谈得很投机,而且还开玩笑说基 辛格现在都变成中国通了,对中 国情况很了解,尼克松也是这样子,在飞机上的气氛非常融 洽。而且在尼和他夫人的倡议之下,由他 们陪同我们七个人,主要是乔冠华参观他那个专机 ,回来以后又继续聊天;他夫人还在飞机上让我们 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下中国的一些风土人情 ,包括学几句中国话,谢谢、你好、干杯这些简单的话。事 先他夫妇两个人在没有访问中国 之前也看了不少书,也找了不少专家介绍中国,对中国还有一个粗浅 了解。但我感觉富有戏 剧性的是一个特殊安排,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已经停定了,机门也打 开了,舷梯也 过去了。尼克松总统就马上跟他的随身警卫说,你布置一下,包括我们的代表团的所有 成员 ,从基辛格开始和中方的陪同人员都慢点下去,由我和夫人先下去,我要使得这个场面显得 更庄 严、更突出。”对这一点,他强调,“当时我们领会到意思,基辛格就朝乔冠华笑一 笑,做个鬼脸, 很明白。总统夫人还是很有对外交往的经验的,也很健谈,不愧是第一夫 人。她就换了一套玫瑰色的 套装,外面披着橘红色的大衣,手挽手和她丈夫就下来了。
下来以后,在我的回忆当中,尼克松几乎 是和周总理同时伸出手握手,好像他的手还提前 一两秒钟,在飞机上说的两句话也很生动。总理当然 欢迎他了,而且代表毛主席欢迎他,说 你横跨了太平洋,把手伸到中国来和我握手,这意义很重大。 ” 梁建湘、赵微主编:《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14页。
抵达北京机场时,正如唐龙彬所云,对于这样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身为一个相当 成熟的政 治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早就想好了该如何做好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刻意 要在这举世瞩目之时 ,纠正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下令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 握手的傲慢失礼行为,并略为 修补美国过去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同时突出他本人在此时非同 凡响的举止,故特意安排在他同周恩来 握手前,随行人员暂缓下机。此事虽已再三叮咛,但 他又不放心,临时又派一名高大的警卫把守机舱 口,以防其他人员紧随其后,当他和他的夫 人快步走到舷梯尽头时,在掌声中他急忙伸手向周恩来走 去,主动同周恩来热情握手。摄 影师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时刻,快速摄下了尼克松和周恩来将要握手 的瞬间。这一历史性镜头被许许多多的摄影镜头摄下了。尼克松为这一时刻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握手中得以完美地勾出了绝 妙的一笔 。他在回忆录里是这么记述这一历史时刻的周恩来站在舷梯脚前,在寒风中不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盖不住他的瘦 弱。我们下梯走到快一半时他开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 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 开始了。
我被介绍给所有中国官员,然后站在周的左边,其时军乐队演奏两国国歌。在共产党中国心 脏的刮风的跑道上,《星条旗歌》在我听来从来没有这么激动人心。
《尼克松回忆录》(中 ),商务印书馆1979年1月版,第247~248页。
周恩来和尼克松同乘一辆防弹红旗高级轿车进城。尼克松到的当天下午,在美国人用完午 饭不久,毛 泽东便表示要跟美国总统谈一谈。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握手之时,毛泽东说:“咱们共同的老朋友蒋介石可不赞 成这样啊!” 这句话让大家都笑了。在第二次谈到蒋介石时,毛泽东说:“我们和他打交道的历史要比你们长得多。”当尼克松跟毛泽东试图谈论一些具体问题时,毛泽东说:“具体问题你找周恩来谈, 我跟你只谈哲学 问题。”这一天,周恩来和尼克松的情绪都很高昂。周恩来不时地仰首开怀大笑。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国宴上,周恩来特意安排军乐队演奏了一首赞美美国自然风光的歌曲《 美丽的亚 美利加》。尼克松非常感谢周恩来的细心和周到,因为这是1969年他为自己的就职 仪式选的一支歌曲 。
在宴席上,周恩来同尼克松夫人帕特寒喧时,指着摆在桌上的特制的熊猫牌雪茄烟烟盒说: “我想送 你这个。”帕特大为吃惊:“你说……烟吗?”周恩来笑着向帕特解释道:“不,不是烟,我说的是熊猫,我们要送你们两只熊猫。”“哦!”帕特惊喜地对身旁的丈夫说,“理查德,周恩来总理说要送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 猫!”这个镜头通过卫星传输到美国,正好是在早新闻中播出。这一天,在美国的街头巷尾、在家 庭餐桌土 、在公司走廊里,人们都在议论周恩来送熊猫这件事。
《纽约时报》评论说:“周恩来真是摸透了美国人的心理。”《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就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转引自傅红星:《周恩来外交风云》,文汇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123页。
第七部分第20节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3)
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个层次,这是 两国首脑的 总会谈。姬鹏飞代外长和罗杰斯国务卿是一个层次,具体商讨促进双边贸易和人 员往来,也就是华沙 会谈多年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中国副外长乔冠华与美国总统国家安 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 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公报也就是以后人们所熟知的中美《 上海联合公报》。第三层次的会谈是最 为艰难的会谈。
而台湾问题又是第三个层次会谈中最棘手的问题。尽管不少有争论的问题的措词大部分在上 年十月份 的会谈中已经基本解决,而且公报的构思已经肯定了;但是,关于台湾问题的双方 措辞,分歧还是巨 大的,针锋相对的。分歧虽然很大,解决台湾问题的基调却是两方同意的 ,那就是把最终解决留待未 来,而这种未来将由公报建立的关系以及公报谈判的方式加以开 拓。他们两人的会谈被当时的人们称 为“基乔会谈”。中国政府为尼克松一行作了精心安排,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尽兴地到北京各处参观,以加深对 中国的了 解。基辛格和乔冠华却留在钓鱼台的宾馆 里,对中美联合公报进行逐段修改,逐字斟酌。这是中美进 行各种会谈的最后成果,既十分 重要,又颇费心血。
钓鱼台小楼内宁静异常,室内温暖如春。乔冠华坐在桌旁,时而在地毯上踱步,思考着谈判 进程:公 报,框架已在上年10月双方大体商定,一些有争议的措辞也在那次会谈中趋于一 致,但是公报中最为 棘手、最为困难的问题是对台湾的外交表达。对中方来讲,这个问题已 在1945年中、美、英三国首脑 会议后发表的《开罗宣言》早已解决,美方也不否认,要 找出双方均同意的措词决非易事,在当时可 谓针锋相对。对中方而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在涉及这个根本原则和民族大义的问 题上,我们当然不能作出原则退让。
现在摆在乔冠华面前的这一棘手问题如何处置,这需要才识、机智和技巧才能解决。他反复 思索着双 方的分歧所在:中国表示,北京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 个省,台湾前途是中 国的内政。美国则说只在声明中同意对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的观点不 提出异议,同意作如下表达“ 美国政府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 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对 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分歧之二,中国要美国声 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美国的“希望”,而美国 却坚持这是美国的“关心”,而且坚持要 用“重申”的字眼,表示这是一项具有连续性的义务。分歧 之三,中国方面要求美国无条件 答应从台湾撤走全部美军。美国只肯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即使这 样,美国还坚持,要把 撤军和解决台湾问题和整个亚洲紧张局势联系起来。
针对台湾问题上的三个分歧点,乔冠华和基辛格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乔冠华一向以文章的雄 辩力而闻 名,在香港、重庆和建国后撰写的国际政论或声明或文件中均能打动许许多多的 读者,加之他行文优 美,更使他文章有一种征服读者的逻辑力量。乔冠华学过哲学,他不仅 逻辑缜密,而且思路清晰,具 有出色的雄辩才能,善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语诙谐幽默 ,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豪爽豁达的 灵活性, 使对手不得不处于招架境地。而基辛格才识过人,辩证逻辑性强,辩才惊人,谈话富有哲理 ,言简意赅,使人事后还需多加思索才能明悟其表述。基辛格既有原籍德国人的严肃,也不 乏机智幽 默。在谈判中,这两位具有学者型风度的外交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时甚至面红 耳赤地争吵起来, 意欲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乔冠华引用大量国内外文件,不屈不挠地捍 卫中国的民族利益,指出美 国对台湾问题的措词必须明确,每一个问题的简述决不能含混其 词;还指出必须从台湾撤军不仅仅是 一个目标,更不能提什么条件,中美两国之所以走到一 处,这是基础。基辛格则坚定地捍卫美国的立 场。
基乔会谈的第一天,2月22日,两人逐行审查公报现存草案,肯定已经达成协议的部分。 然后,两方各 自阐述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2月23日,主要由基辛格介绍美国准备在莫斯科最高级会谈中达成的协议,并提出 了美国的新方案。
2月24日,基乔之间开始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实质性谈判。两人针锋相对,争吵激烈。
乔冠华首先口头谈了我方的方案。随后对美方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词作了评论:第一,既然美 方承认, 所有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台湾 问题用什么方法解 决是中国的内政,外人不得干涉。中方的措词是“希望”争取和平谈判解 决,美方的措词是“关心” 它的和平解决。这两个词的含意显然不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