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

第2节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第2节

小说: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叫做“造化”。造化也就是道底异名。道底威力非常地大,万物若果顺应它便是有造
化,就是说,万物生灭底程序不乱,各依着应历底途程,该生底时候生,该灭底时候灭,
彼此该发生关系底时候发生关系,该互相拒绝底时候互相拒绝。天灾人患便是没造化。
不当病而病,不应老而老,不该死而死,便是没造化,便是无道。顺应是很要紧的,所
以说,“天地以顺动,放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无论
道儒,都把这道看为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底至宝,自然与人间一切底活动都离不了它。
    赔经·系辞》(上)里载着“一阴一阳之谓道”,若依这意思把道分析起来,便成
天道与地道。《易经·说卦》说:“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阴
阳是属于性的,柔刚是属于质的。合性与质便是整个底道。至于说,“立人之道,日仁
与义”,乃是属于事的、为的,或可以说是道示现于人间底活动状态。人道比起天地之
道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是对于大道为很渺小的模仿而已。
    道家与儒家所讲底道底不同处,在前者所注重底是阴阳柔刚之道,后者是仁义之道。
儒家也承认人是“共天地之德;”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所以在《庄子·渔父》里假托孔子底话说:“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仁
与不仁,义与不义,是对于道底顺或逆底行为,儒家所注重底只在这一点上,所以只讲
人道。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这或者是因为孔子看天道近乎神,
所以不说罢。防论语》里所讲底道多半是属于人的。我们也可以说儒底所谓道多从轨则
方面看,道家就多从理性方面看。虽然如此,道儒二家都承认顺应天道为善,好像天道
是有意志或能感应底存在,简单地说,也可以称它为天或天地。《老子》说:“天道无
亲,常与善人。’与忡经·汤法》“天道福善祸淫”底口气一致。《老子》这句虽不能
认为与道家思想相合,但也可以看为后来道家底意见。可知感应底思想是儒家与以后底
道家共同底见解。关于道底意义,以后还要说到,且略于此。
    在道教建立以前,古代思想家已经立了多门底道说,其中最重要而与道教有关系底
是倡唯道论底道家。
    道家在思想发达底顺序上应当是比儒家晚。上面所说儒道二家对于道底见解和注重
点不同便是因为道家要超出人道来建立道说。儒家见周室衰微,礼乐崩废,极望着把它
们复兴起来。道家以为礼乐崩废不是大事,最要底当是顺应自然之道。儒家称尧舜,道
家便假托二看以前底黄帝。司马迁在《史记·自序》里引司马谈述道家底话,说:“其
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这都可以看为道家后于儒家底征
验。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因为道家思想是后起的,所以“道家”这名辞比起“墨者”、“儒家’等也可以说
时代稍后。在先秦底文籍里有以孔对墨称‘巩墨”,或称‘瑞墨”,但没有称‘儒道”
底。《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记陈平底话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
禁”,这虽可以说“道家”底名称在汉初已有,但所指是否限于老庄之学,却很难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载司马谈之说和《儒林传》都以这学派为“黄老之术”;《庄
子传》称为“老子之术”;《韩非传》称以“黄老”:《陈丞胡世家赞》称为“黄帝老
子之术”;《曹相国世家》称为“黄老术”;《淮南子·要略篇》称为“老庄之术”。
可知当时“道家”底名称不很流行。然而在战国末年,《老子》以来底道家思想几乎弥
漫于学人中间,汉初所称底道家,也许可以看为老庄之术底成分很多罢。至于称“黄老
之术”,是因为秦汉间老子学说与邹衍底阴阳说混合起来以后底名称。阴阳家推尊黄帝,
为当时“学者所共术”,其说尤能与道家对于事物消长顺逆之理想参合。于是黄帝也成
为道家所推崇底人物了。固然在《庄子》里也说过黄帝,不过不像阴阳家把他说得那么
重要而已。道家思想底承继和变迁不很明了,把现存底《老子》和《庄子》底内容比较
一下,想能够得着多少断定。
     
甲 老子是谁
    老干到底是谁,或谓没有这人,最近来发生底问题。在解答这问题时,随即要回答
《老子》是谁底著作。日本津田左右吉先生以为老子是乌有先生一流底人物。②他说在
《史记·老子传》里所记老子底事实极不明了,一会说是老莱子,一会说是周太史据,
一会又说他是李耳。可知司马迁时代,老子是谁已有异说,而其中最有力的说法是以老
子为老观。《韩非子·六反篇》引《老子》第四十四章底文句,称为老耿之言。被疑为
汉代作品底柱子·天下篇》有一半见于《老子》;《寓言篇》也引用《老子》第四十一
章底文句,所谓老子即是老聪。《淮南·原道训》引《老子》第四十三章底文句;《道
应训》引第十四章底文句,也记老腑之言。老腴底名字屡见于《庄子》和《吕氏春秋》
里头,可见他是当时为一派底学者所推崇,因为称之为老子。但老胞究竟是谁也不得而
知。
    崔述在《诛泅考信录》(卷一一里也说:“老胭之学,经传未有言者,独记载《曾
子问篇好子论礼频及之,然亦非有诡言异论如世俗所传云云也。战国之时,杨墨并起,
皆托古人以自尊其说。儒者方崇孔子,为杨氏说者因托清老胭以础孔子;儒者方崇尧舜,
为杨氏说者因托黄帝以讪尧舜。以黄帝之时,礼乐末兴,而老脱隐于下位,其迹有近似
乎杨氏者也。今《史记》之所载老耿之言皆杨来之说耳。其文亦似战国诸子,与《论
语》。《春秋传》之文绝不类也。”
    主张老子为历史人物比较地多。冯友兰先生以为李耳实有其人,而老胭底有无则不
得而知。司马迁误以老响与李耳为一人,故夹杂了许多飘渺恍绕之谈。《道德经》为老
子所造,只为隐自己底名字而称为老眠之书。或者李耳之书本名《老子》,表明是一长
老人所著,如《汉书·艺文志》中道家有卿长者》,阴阳家有《南公》,农家有《野
老》,《乐毅传》里底河上大人,“老子”犹言“长者”,“丈人”,皆长老之通称;
以《老子》名书,犹《野老》等之例。但今所有之《老科亦曾经许多次添加修改,不能
必谓成于一人之手。日本武内义雄先生也和冯先生一样,用《史记》所载老子子孙底系
谱来做老于曾生于人间底根据。所不同者,他认老胭便是老子。《史记》记老子为孔子
底前辈,就当纪元前五百年前后底人物,而在传后又载老于以下八代底子孙,说假仕于
汉孝文帝,假于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胶西工死于汉景帝三年(西纪前一五
四),今以三十年为一代推算起来,从西纪前一百五十四年上推二百四五十年老子便成
为西纪前四百年前后底人物。这与孔老会见底传说底年代相差约一百年。司马迁采用俗
说,以老子寿长百六十岁或二百余岁,表面虽可免于矛盾,但这样长寿,于事实上恐怕
不能有。孔老会见底事情恐怕是出于老庄后学所捏造。至于老子子孙底系谱,《史记》
以外底文献全然没有。司马谈曾从黄生学道家之说,可知这种记载是依据黄生所传底材
料得来底。但司马谈是景帝时人,与系谱中最后一人同时,所以从老子底子孙直接说出
也很可能。《史记》载老子底子孙为:
老胭一宗一注一宫一假一解
    此中老子之于家为魏将,封于段干,《史记·魏世家》及《战国策》都记魏将段于
崇底名字,日本如齐藤拙堂请人以为便是老子之子宗,恐怕还是宗之于孙较为适宜。但
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的证据,不能执为定论。武内先生以为老子当与子思。墨翟同时,
优培雅说到他也是当然的事。
    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底事,若把《曾子问》与《史记·老子传》比较起来,便知二
者底思想不同。若依《老子》(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他可以理会老子也是楚狂、长沮、梁溺一流
的人物,岂是孔子所要请益底人?孔老相见底传说想在道家成派以后。在《吕氏春秋·
二月纪·当染篇》里有孔子学于老响底记载,问礼底传说大概是从这里来底罢。《史记
·孔子世家》对于孔子问礼底事也用怀疑的语气,说:“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可
见司马迁也不信孔子与老子有何等真切的关系。
    将老胭和孔子放在同时代最古的文字是《吕氏春秋》与脏子》。《吕氏春秋》是战
国末年底书,庄子记孔老底那几篇也几乎是与这书同时。在《吕氏春秋》以前,没有孔
老相见底说法,可见这是道家得势后底附会。
    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是立在对抗的地位上,《庄子》中关于孔老问答底那几篇便是
本着这点写成底。所谓“楚人”,是因道家思想起自南方。儒家思想是北方所产。北方
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与南方黄帝、神农、许由、老子之道相对
抗。战国末年,南方与道家思想有密接关系,所以唱行道家底宗师多被定为南方人。如
《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篇》载许由生于“沛泽之中”,《孝行览·慎人篇》又说他
是颖阳人。《孟子》所说神农之道,也是在楚国盛行底。称老子为楚人,本不必限于楚
国本境,因为战国末年,南方诸国都称为楚。
    关于老子底乡里,《史记》说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而《庄子·天运篇》及《寓
言篇》都说老胭是沛人。《史记》说老子出关,莫知所终,而《庄子·养生主》却记载
老子死底故事。今本《史记》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溢日胭”。《索隐本》载
“名耳字响”,而无字溢。以李为姓,《正义》与《索隐》底说明都是神话,为什么名
胭,也没有的解。《汉书·艺文志》“老于邻氏经传四篇”往说,“姓李名耳”,恐怕
以老子为姓李是刘向父子底时代流行的说法。《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篇》“舜染于
许由、伯阳”句下,高诱注说:“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者也。”时代越后,老子
所授底徒弟越古,越到后来,他便成为开天辟地以前底神灵了。以伯阳为老子底字,葛
洪底《神仙传》是本于高诱底注而来底。以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底传说或者本于《庄子
·天道篇》,而《孔子世家》采用其说。但《天道篇》所记全是假托,不足凭信。
    《技记》又说老子或是老菜子,或是周太史像。太史馆是秦献公时人,后于孔子百
余年。他底唯一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所说“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
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这个是周命将终,秦柞当兴底预言,总是出于秦孝公以后底
话。司马迁也不能断定,所以说,“或曰请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索
隐》与《正义》都不以老子即太史檐为然。其次,老莱子即老子底说法也不可信。司马
迁自己对于这层也有疑窦,所以用“或曰”底语气。或者自“或回老莱子亦楚人也”,
至“与孔子同时云”一段,只明老莱子也是个道家,不一定就是老子。《史记·老子传》
记老莱子著书十五篇(《汉书·艺文志》作十六篇),言道家之用,明示与老子著书上
下篇言道德之意是两个人和两部不同的著作。老莱子在《楚策》里是教孔子以事君之道
底人;《庄子一h物篇》也记他与仲尼底谈话。此外,《大戴礼·卫将军文于篇》也记
他对于孔子底批评。关于老莱于底文献只此而已。然而《国策》所记只能视为战国时代
底传说;《外物篇》与《卫将军文于篇》都是汉代作品,所说无疑是汉人底话。还有刘
向底《列女传》记老莱子七十斑农娱亲底故事,恐怕也是小说家言罢。看来,老莱于底
名字在先秦时代人知道底很少。老莱子十五篇今不传,现在仅见于李善《文选注》所引
《尸子》底逸文一句,说:“尸子曰:《老莱子》曰,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奇者固也。’
代文选》魏文帝《善哉行注》)总而言之,以太史情为老耿,恐怕是像脱同音所致;以
老莱子为老子,为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