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他所管辖,但仍旧派遣专人用客舟运输军需物资给北方前线的军士。到了淳熙八年的冬天,辛弃疾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再次被劾罢官,在被罢官之前,辛弃疾对朝中那些嫉妒的同僚即有防范,并不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比如在两年前,他在呈奏宋孝宗的《论盗贼札子》中写到:〃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所以辛弃疾必须采取一些避祸的措举,他买下了江西信州城北带湖边的一块地,在那营建房舍,以便日后退身之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选择这条路是非常无奈的,不过也表明了他在等待时机,他的恢复之志是不可能磨灭的。淳熙九年,辛弃疾的退居生活开始了。信州也就是现在的上饶一带,风光本身就是东南一绝,因此退居的生活自由而闲适,堂前即可远望青山,东篱亦有菊赏,悠然自得。有时,也可以做短期的出游,寻访山水胜迹,流连江南一带的奇丽风情。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呆在家中闭门观书,对花饮酒,他的朋友极多,比如此时也在江西隐居的洪迈等人,常来做客,每次辛弃疾都与他们诗酒唱和,谈论终日。
这个时候辛弃疾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老朋友陈亮,常派人询问他的近况,约他能否来上饶一聚,因为陈亮无论从性格和政治观点上来说,都和自己非常接近,而且早即有交往。主和的宋高宗驾崩后,辛弃疾看和陈亮都看到了恢复故土的希望,尤其是陈亮,很急切地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淳熙十五年的时候就前往建康、京口考察地形,继则上书宋孝宗论及建康京口地形险要,攻守皆宜,极力劝怂宋孝宗派太子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康,让天下的人知道朝廷的所想,用非常之人建非常之功。在陈亮眼中,非常之人是哪些呢,是辛弃疾,是朱熹这些人。陈亮的上书无疑遭到了朝廷中许多保守派的讥笑,辛弃疾了解这位朋友,也支持他上书中的观点,只可惜朝廷并没有采纳。陈亮还给朱熹写信,劝说他积极出仕,担任朝廷的要职,为恢复之事出力,并约他一起到辛弃疾这边相聚。陈亮给朱熹致信之后,就先期来到了上饶。这个时候辛弃疾虽然身患重病,可见到老朋友陈亮来,也顾不得风雪严寒,一同畅游鹅湖,分析时局,谋划恢复之事。在鹅湖上,辛弃疾作《贺新郎》词一首送给陈亮: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陈亮也有所唱和,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一晃已经十天过去,他们又赶到紫溪等朱熹的到来,以商大计,可是等了好些日子朱熹并没有来,失望之余,陈亮只能告别辛弃疾东归。朱熹不愿来赴约的原因就是对当朝的宋孝宗并不看好,恢复之事不可能又什么实质进展,果然,到了淳熙十四年的冬天,宋孝宗就流露出退意,诏命太子在议事堂参决政务。果然十六年的二月,孝宗皇帝就正式下诏,禅位于光宗,自己学当年的父亲高宗一样,做起了太上皇。这位曾经圣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的帝王,此时的用兵抗紧金的志气已被消磨殆尽。到了绍熙二年,宋光宗启用辛弃疾,任命他为福建提点刑狱。至此,辛弃疾的隐居生涯终于要告一个段落。
四
辛弃疾永远那样心忧天下。绍熙三年秋天,从福建任上召回京师时,第一件事就是向宋光宗上奏《论荆襄上游为东南重地》一书,在奏论中,他提出要固守江南,一定要先加强荆湖北路和襄阳地区的军备力量。荆、襄两地一向是分开治理的,非常不利于上游的防守,会给金国以可乘的机会。辛弃疾因而主张合荆襄为一路,使它们能首尾相应。即使金国南下,宋廷也可以乘机而动,攻防自若。最让人敬佩的是辛弃疾眼光的敏锐,他在召对的札子中提出了一个前人从未能预见的问题。他认为天下之势有合有离,其中有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力量,他举例说汉离经魏而合于晋,晋离经隋而合于唐。辛弃疾觉得南宋现在正处在一个半离半合的历史时期,在宋和金之外,有可能出现第三种军事力量。他认为宋、金南北分治,宋若不能恢复失地,很有可能天下将统一于第三种力量,所以他说:〃故臣敢以私忧过计之切,愿陛下居安虑危,任贤使能,修车马,备器械,使国家有屹然金汤万里之固,天下幸甚!社稷幸甚!〃,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确实非当时人所及。辛弃疾的远见卓识不得不让后人为之扼腕,许多年以后宋代为元所代的最终命运,正好是被辛弃疾言中。宋光宗没有他父亲孝宗那样有政治才能和远见,加上身体又不争气,重病缠身,还受制于皇后李氏。这次辛弃疾诏对后,也只是被留任为太府卿,不久改为出知福州。果然,到了熙宁五年的夏天,无意进取的宋光宗禅位于皇太子扩,宋宁宗登基了。
就在七月,辛弃疾又遭到了右司谏黄艾的弹劾,罪名是〃残酷贪饕,奸赃狼籍〃,被降职,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他加强地方税收,以备荒年,补军额,修郡学被责为〃贪饕〃,刚毅果断,严于治下的作风被看成了〃残酷〃。贬到武夷山去也好,风光也不错,离老朋友朱熹也近。没等辛弃疾在武夷山站稳脚跟,御史中丞谢深甫则再弹劾辛弃疾,说他〃交结时相,敢为贪酷〃,降充秘阁修撰,不过那武夷山冲佑观的祠官官职还保留着。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辛弃疾已打算再次退归上饶,这个时候朝廷中有人还不放过他,继续奏劾他,秘阁修撰也被免了去。看来朝廷中的一些小人不将辛弃疾整到底是不会罢休了,辛弃疾每年几乎都得被弹劾几次,宁宗庆元二年,他的冲佑观祠官也被人罢了去。
当然辛弃疾被罢免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宋宁宗即位以后外戚韩侂胄以拥立宁宗有功而未得到大的升迁,心里愤愤不平,与当时的执政大臣赵汝愚发生矛盾,并且渐渐激化。台谏中的人多为韩侂胄所起用,于是赵汝愚的人不得不受到排挤乃至贬黜。辛弃疾和赵汝愚关系很好,尤其是赵一直欣赏辛弃疾的才华,辛的再次起用和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台谏那帮人眼里,辛弃疾就是赵汝愚的人,自然要受到排挤,排挤到最底线就是无任何官职,他们总满意了。辛弃疾此时似乎也有些厌倦官场了,回去就回去,上饶的旧居本身也好久没回了。
回到了上饶,辛弃疾仍旧过起了闲适的生活,他平时最喜欢的还是郊游,一日走到了铅山县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方清泉,状似葫芦瓢,周围都是石径,水从山上流下,泉水清澈见底,四周青山围绕,风景怡人,辛弃疾被突然眼前的景色感动,赋《洞仙歌》一首: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
;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看来辛弃疾对这里的感觉不错,于是决定在此处修建一所新宅。庆元二年,带湖的旧居,不知怎么失火烧毁了,辛弃疾提前住到了瓢湖这里。
辛弃疾虽然表面上很逍遥闲适,可是心里还是相当苦闷的,并且这几年已近花甲,身体也渐不如前。退居后不久,因为饮酒还生了场病,这时也决计戒起酒来。面对自己苦闷的心境,辛弃疾藉以安慰自己的仍旧是儒家进退求适的观念,可此时的他又兼取了老庄的无为思想聊以自慰,这些其实都是无奈之举。正好铅山一带的秀丽风景洗涤了他胸中的烦恼,还有那些亲密无间,志趣相同的朋友,因此得以排遣内心的孤独。那些朋友中,除了铅山县尉吴绍古、县丞陈拟等地方官以外,便多是些真正淡泊的隐士。比如器识开爽,陈义甚高的欧阳国瑞;比如痴似长康,狂如竹林的叶仲洽;比如饮酒自适,不知王公的傅为栋等等,与辛弃疾都有很深的交往。辛弃疾同这些隐士一样,是淡薄名利的,但他又非常在乎名利,在乎一切与恢复故土有关的名利,朝廷不理解他,将他贬斥,那除了交游隐士,辛弃疾还能作些什么呢。将辛弃疾排斥在外,这是当时朝廷的悲哀。
庆元六年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从武夷山传来,辛弃疾的好友朱熹逝世了,这让他非常地伤心,当时朝廷正在严禁道学,朱熹正是韩侂胄他们要打击的对象,所以死后也不允许弟子门生为他送葬,但辛弃疾顾不了这些,他已不在畏惧朝廷那些势力的小人,毅然前去吊丧,并且撰长文祭奠,对朋友如此,可谓忠肝义胆,情深义浓。
五
刚上台不久的宋宁宗和孝宗有很大的相似,也是位想有所作为的皇帝。在将赵汝愚等人排挤之后,便有意地起用一些元老大臣,象辛弃疾这样历仕高、孝、光、宁四朝卓有政绩的人物,虽然屡遭贬谪,在宁宗眼中仍是〃瑕不掩瑜〃的。到了庆元四年,朝廷便有新的任命,让辛弃疾集英殿修撰的职名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辛弃疾得知这个任命后,不禁自叹〃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他也深深地知道,南宋朝廷离不开自己。对于赋闲在家这么久,又重新被起用,辛弃疾此时的心情显然是悲欣交集的。三年之后的嘉泰元年,宋宁宗的北伐意向已很明显,他任命殿前指挥使吴曦为兴州都统制,第二年即解除学禁,开始追复赵汝愚、朱熹等人,又分别起用了一些有军事才干的旧臣,北伐之事已渐渐提上日程。
嘉泰三年的夏天,已经六十四岁的辛弃疾,离别了瓢泉旧居,心中怀着为恢复故土鞠躬尽瘁的渴望,出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在绍兴任上的时间并不是太长,不过政绩非常突出,他一上任就上书论州县害农事六条,请朝廷派人察劾;同时还奏请绍兴诸暨县增置县尉,省罢税官;采取一些得力的措施改革食盐专卖法,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一些有才干的下属官员予以提携和保赏,或者直接招至自己幕下,可见辛弃疾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是一派积极有为的作风。
到了这年的冬天,金国因为旱灾,又加上农民起义,政局非常地混乱。淮河以北的金国百姓纷纷南渡逃荒,金朝政府害怕宋朝乘己之危而北伐,所以下令禁止襄阳地区与宋朝边地的贸易往来。这些迹象都引起了宋朝有识之士的注意,其中最先反应的是辛弃疾。十二月末,宋宁宗召辛弃疾进京,嘉泰四年的春天,辛弃疾抵达了临安。面圣时的第一件事,辛弃疾就给宋宁宗分析了金国内部政局的变化,认为金国的势力已衰,不久败亡必至,建议宋宁宗应立即将恢复之事托付于朝廷大臣,积极做备战的准备,在适当时机北伐。那个弄臣韩侂胄虽然骄奢淫逸,不过还有一点好的,就是也主张北伐,他见辛弃疾也有如此想法到也十分高兴,就没再为难辛弃疾。宋宁宗召见之后,辛弃疾即加职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随朝臣一样早晚陛见。到了三月,朝廷任命辛弃疾出知镇江府,并赐金带,朝廷的这一举动,一者是对辛弃疾的信任,另外也是向百姓表决心,让大家知道朝廷明朗的北伐意向。授予辛弃疾镇江知州,无疑给了他一个展示军事才能和实现恢复理想的机会。到任以后,辛弃疾知道仅靠数十年来缺乏训练、装备不全的朝廷军队去与金兵作战是没有取胜把握的,于是立即开始筹备北伐之事,他下令在沿边地区招募兵士,造红色战袍万领。他还派军事谍报人员深入金国的内部,打探金兵的布署、以及将帅的底细和粮草供应情况,并及时将反馈的情况和自己年轻时在北方所了解的敌情做对比,以防疏漏。在布置军备之余,辛弃疾也偶尔登高远眺,他常去的是北固亭,北望神州,满眼河山,每次都让他胸潮澎湃: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南渡之初就寓居京口,四十年后又得以守此地,他希望南宋朝廷能象坐断东南的孙权一样要有进取的决心,当然他借古更在说今,不只是被动地恃江为险,更要锐意恢复,重回中原,报家国之恨。当然辛弃疾作为一个军事干将,他最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