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蔷恕�
穷人的孩子可怜啊。上一辈人穷,下一辈人完全可能继续穷,因为教育越来越昂贵,穷人的孩子机会越来越少。
所以,量力而行,精选科目,是选择课外班第一件要做的事。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花了钱要达到什么效果。这就涉及到孩子的人生规划了。参加这些班,是为了增加才艺,还是为了将来考学?是为了打扎实基础,还是为了拓展、提高?是为了玩,还是为了参赛?孩子在哪方面有特长、有兴趣?家庭的经济实力能承受多少?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既然要学,就不能不考虑长远,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扎堆,心血来潮地随便报个班。
其次是选学校。现在从事各种培训的校外机构很多,资料满天飞,如何选择呢?首先是广泛收集信息,不要草率决定。先从资料上进行比较,师资、课程、硬件、价格、承诺等,仔细对比研究。然后实地考察,看看管理是不是正规,人气是不是兴旺。一定要试听,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是否喜欢,是否适应,看看实际的效果再作决定。
选了学校还要选老师。不管是哪个机构办的学校,最终上课的是具体的某个人,所以,选择到哪里学习,不仅要选择有品牌,口碑好的学校,而且还要选择具体的老师。一个好老师是无价之宝,一旦选定了,哪怕价格贵一点,路程远一点,都是值得的。
经常换老师的班是不能去读的,因为教学的系统性、老师的责任感都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也很难保证。
最后是家长之间的交流,口碑往往比广告资料更准确、更丰富。有机会就多和周围的家长聊一聊,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家长最好去旁听
鲁鲁报了几个课外班,我经常会在教室旁听,一方面了解老师的教学,一方面了解孩子的状况,也便于课后应付孩子的提问。
经常旁听,就看出来了,每个课外班的孩子,学习的状态是非常不同的。
有的孩子早早就跑去占座位,有的孩子则总是迟到。一般来说,坐在前排的上课反应都比较积极,成绩也好一些。喜欢坐在后排角落里的,很多状态都不理想,要么不声不响心不在焉,要么玩东西、说话、吃零食,甚至捣乱。
有一次听英语课,几个男生一直讲话,打闹,其中一个还踹另一个的桌子,好像让他还什么东西,把那个男生骂哭了。上课的黄老师很生气,严厉批评:“你们到这里来,不是来混时间的!不是来浪费你父母的钱!知道达尔文吗?知不知道进化论?适者生存!没有本事,就要被淘汰!”好家伙,连达尔文都搬出来了!孩子们真还给镇住了。
我很欣赏黄老师的严肃认真。这种课外辅导班,管理相对松懈,学生良莠不齐,课程并非必修,每个人的目标和目的都不一样,不严肃一点,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那就真是浪费家长的钱了。而这种班的价格都不菲,浪费就不是一点点。
读这种班,家长的经济压力其实是很大的。但家长付出很多,孩子却不一定理解。如果家长仅仅是把孩子扔进辅导班了事,以为有了老师,就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那最后可能真是浪费钱。学习不是往瓶子里灌水,灌多少就装多少,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学校,最终,知识都要孩子自己吸收。
也有的家长本来就没报什么期望,就仅仅是让孩子周末有个待的地方。说实在话,可以待的地方很多,比辅导班更有趣,真是用不着花钱让孩子受那罪。没有积极的心态就不可能学好,总是学不好,总是被批评,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好。
我真的希望家长们都能抽时间去听听课,坐在教室里,真真实实地感受一下,对孩子,对老师,对辅导班,你才真正知道是怎么回事。
学乐器的孩子
孩子一到四五岁,很多家长就开始考虑要不要学乐器了。
学乐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旦确定要学,你就要作好准备,经济上、精力上都要有极大的付出。
首先是买乐器,乐器便宜的几百,中等的几千,贵的上万。一般人会选择中等的,音质不会太难听,看上去不是太刺眼,用起来还行,价格也还合适。既然买了乐器,也就有了投资,就不会轻易停下来了,不然就是浪费。往下学,花钱如流水。课时费,初学的时候,学的人多,教得也简单,收费也便宜,一节课少则二三十,多则八九十,一周一次,似乎还可以承受。学到后来,大课变成了小课,老师变成了名师,钱自然也涨上去了。当然,到了这时,孩子学得也有些水平了,家长更是舍不得停下,再贵也得硬着头皮上。就这样一直学下去,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到了后来,考级、表演、参赛,都是花钱的事,只不过这时的家长已经麻木,脑袋都进去了,还在乎耳朵?花再多钱也只能认了!
再说精力上的投入。每次上课的接送就不必说了,很多学琴的孩子,上一次课要跑半个城,路上就要耗费几个小时。初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能力差,几乎都需要家长陪着,家长实际上成了家庭教师,不仅要帮孩子记谱,还要和孩子一起听,你先学会,回家再指导他。慢慢孩子长大一些了,也有了基础,领悟力也强了,不再需要家长陪学。但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回家以后怎么保证足够的练习呢?只能家长督促。很多时候,在练琴的问题上,孩子和家长之间仿佛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每天都在斗。
所以学乐器,真的是前途很光明,道路很曲折。父母总是对孩子抱着最美好的希望,看见人家的孩子背着乐器去上课,学着学着,就能演奏曲子了,自己的孩子也不笨,凭什么呀?不甘心,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一门,增加点艺术细胞,也增强点竞争力。但真学起来了,才知道不容易,能坚持下来的人实在不多。
我认识一些学琴的孩子,钢琴买了放在家里,弹了几次就厌烦了,开始家长还逼着学,后来逼也逼不出来了,实在学不下去,钢琴就成了一架摆设。当初花了那么多钱,现在连碰都不碰一下,让家长看着就烦。
所以学不学乐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愿望,要孩子真正喜欢。
话又说回来,孩子往往并不真正知道自己的喜欢。也许当时他确实是很喜欢,吵着闹着要学琴,但是学不了几次,热情消失了,兴趣转移了,他确实不喜欢了,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也怪不得他。
如果已经发现孩子不喜欢了,那又怎么办呢?要么果断地停下,不要再花冤枉钱。要么鼓励他,激发兴趣,用意志去坚持。一个事情做久了,做熟了,也会产生感情,哪怕不是很喜欢,坚持学下去,慢慢也会找到乐趣。
关键是家长的心态、家长的期望值。学音乐确实是需要天赋的,以前我在这个问题上体会不深,鲁鲁学架子鼓后,因为经常去看他上课,就越来越有感受。同一个班的学生,起点是一样的,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打出来的感觉确实就不一样,越往后学,差异越大。所以,孩子学琴,家长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这很重要,如果只是培养素质,作为娱乐,那还好办,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什么时候都可以停,也不一定非要学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为了将来在音乐上有所发展,或者是为了考级,为择校加分,那孩子就苦了,家长也苦了。
练琴没有不苦的,不管有没有兴趣,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每个孩子,每个家长,在报名的时候,在第一次摸乐器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准备。
有挑战才有刺激
鲁鲁班上的朱雨航学习了短短三个月,就通过了公共英语一级考试,而且成绩很高。拿到证书不久,他妈妈打来电话,说这个老师马上要开一个班,如果我们要报名,周四就去参加测试。
没想到还要测试,我还真有点紧张,因为鲁鲁的基础我心里有数。周四的晚上,从六点半测到八点半,鲁鲁的卷子很不理想,几乎是参加的孩子里最差的,他自己也很沮丧,出来什么话也没说,拉起我就走了。晚上十一点过,培训班的负责人王老师打电话来,通知星期天中午上课。我知道鲁鲁可以上了。
第二天,我还没来得及告诉鲁鲁,他就上学去了。后来下了点雨,降温了,中午放学的时候,我去给鲁鲁送衣服。看见他排在队伍里,一蹦一蹦,很高兴的样子,还是他的同学先发现我,昨天一同去参加测试的几个孩子一下就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阿姨,李鲁考上了吗?李鲁考上了吗?”如果说在此之前我对鲁鲁是否去上这个班还三心二意的话,那么在看到他同学眼里那股热切的瞬间,我就完全决定了。我说:“考上了!”那几个同学和鲁鲁搂成一团,大声嚷嚷着:“考上了!考上了!”追追打打地向小饭桌跑去。
那天我特别有感受,当看到他们因为鲁鲁“考上了”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我的心中也充满了激动和喜悦。学习可以成为一种磁场,把孩子们集聚起来,因为他们都读同一个课外班,他们似乎就成了一个团体,他们之间也就有了特别的亲密。这时候我也突然理解了鲁鲁曾经说过的话。有一次我问鲁鲁,报这些课外班好不好。他说好,可以学知识,还可以交朋友。当时就感慨万端。
他们那一声“考上了”的欢呼,还让我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感到一种自豪。学习本身所具有的挑战性,能给孩子们一种刺激,学习所取得的成绩,更能给他们成就感,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游戏。
报课外班是没有错的,只不过要适度,要掌握孩子的承受力,最重要的还要孩子自己喜欢。每个孩子不一样。那天第一次上课,算是试听,听过了再正式决定报不报名。所有孩子都很兴奋,唯有一个孩子,他妈妈中途休息的时候在院子里给他谈了半天,他就是不开心的样子,还哭了,回教室以后也一直闷闷不乐。可能他就不愿意学。不愿意学就不要强迫。鲁鲁也是四年级以后才对英语有了点兴趣,才开始愿意报课外班的。虽然比有些孩子晚了点,但我不后悔,也许正是因为我比较尊重他,才没有破坏他的欲望,没有让他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就已经厌倦了。
附:鲁鲁的周记
去上英语课
前几天,妈妈给我报了个公共英语的课外班,我很高兴。
今天下午,我就去三街小学上英语课。我到的时候已经上课了,我急忙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老师发给我一本绿色的书、两份钉好的资料,便开始上课了。老师先自我介绍,说:“我叫李昕媛,英文名字叫Ida,有人叫我‘挨打’。”我和其它同学听了之后,便哈哈大笑。
老师又教我们语法,又教我们绕口令、对话练习等等,最后快要下课的时候,老师说:“今天学得好的同学有奖品!”是什么奖品呢?我不断地观察老师的手,老师把一个小奖品从口袋里掏出来,给了一个同学,我看见了,原来是棒棒糖!最后,也给了我一个,还说:“你表现得很好,你可以做得更好!”全班一共只有四个人得到了棒棒糖,我非常高兴。
后来爸爸为了奖励我,请我吃了一顿饭。学习看来真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2006…5…21
是金子还怕不闪光
公共英语一级的成绩出来了,鲁鲁没过,笔试差6分。我决定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给鲁鲁庆贺。
能考54分,已经超过我的期望了。他从那么差的水平起步,短短三个多月,就考出了只差6分的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
鲁鲁放学回家,我小心翼翼地告诉他公一成绩,他原本阳光灿烂的脸,一下子阴了,半天,说了一句:“崔凯旌过了,刚刚60。”崔凯旌是他的同班同学,也在一起学公一。我知道他心里很难过。
“崔凯旌真幸运!知道吗,冯宇58,还有一个59的,你说59和60有多大差别?虽然多一分就可以拿证,少一分就拿不到证,但在我心目中,你们都是一样的。证只是拿给别人看的。”
“但是我就得不到奖金了。”鲁鲁还是郁郁的。
“谁说得不到奖金了?我会给你进步奖!参与就是胜利,在没有学公一之前,你是零分,现在已经有了54分!学之前,你一听说公一的水平相当于初中毕业,吓都吓死了,根本不敢想像自己还能考,现在考了,只差6分,你还认为它是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吗?考之前,你不知道口试是怎么回事,不知道笔试必须用B2铅笔,现在都知道了,这也是一种经历!想想这个备考的过程,从五月到九月,整整一个夏天,你为英语付出了多少汗水!暑假,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从一点半到五点,三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