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马可·波罗游记 >

第30节

马可·波罗游记-第30节

小说: 马可·波罗游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许多商船运货来该国换取象牙和龙涎香;因为海中多鲸鱼;所以沿岸有许多这种香料。
岛上的首领们有时也相互争战;人民打仗十分勇敢;往往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他们没有马匹;所以乘象或骆驼作战。他们在象背上装上木亭;可容十五至二十人;用剑、矛和石子作武器。开战之前;他们特地让象喝酒;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们在进攻中更加兴奋而勇猛。
关于印度各省;我们只描写其中最知名的主要城市;对于各岛也是如此;它们的数目多得令人难以相信。有人住的和没有人住的岛不下一万二千七百个;这是马可·波罗从水手及这个国家著名的海盗那儿听来;并且那些航行印度诸海的人的著作也是这样说。
被称为大印度的地区是从马八儿到克斯马科兰;共包括十三个大王国;其中的十个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至于小印度是从日本到穆非里;除了各岛上的众多王国外;还包括八个王国。我们现在将说到第二印度或中印度;又称阿比西尼亚。
阿比西尼亚王国
阿比西尼亚今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又称为中印度或第二印度。它的主要君主是一个基督教徒;此外还有六个君主;三个是基督教徒;三个是回教徒;他们都向为首的君主缴纳贡品。
有人告诉马可·波罗说;这些地方的基督教徒为表明自己的身份;特意用烙铁在前额和双颊烙三个记号。可以说;这是水洗后的第二次火的洗礼。回教徒只有一个记号;即从前额一直到鼻子的中央。这里的犹太人也很多;他们的两颊也有两个记号。
基督教徒的主要君主的都城都在这个王国的内地。回教徒众亲王的疆土则毗邻亚丁王国。这里的人改奉基督教;是光荣的使徒圣托马斯的功劳;自从他在努比亚王国传播福音;使那儿的居民改信基督教后;就来到了阿比西尼亚;凭借自己的说教和表现出来的奇迹产生了与努比亚同样的效果;最后;他隐居在马八儿王国;也使无数人改变了信仰。后来——如前所述——他取得了殉教者的桂冠;并埋葬在那里。
阿比西尼亚人因为常常同亚丁的回教君主、努比亚的人民和其它许多邻国的人民作战;所以都成为了勇敢而优秀的战士。他们频繁地使用着武器;要算这一带最好的士兵了。
有人告诉马可·波罗;一二八八年;阿比西尼亚这位大君主决定亲自去朝拜耶路撒冷的圣墓——他的臣民中有大批的人每年都去朝圣;但是他的大臣对他说;这个决定不太明智;因为他必须要经过仇敌回教徒所控制的许多地方;会受到不可避免的威胁;因而劝他不要亲自前往。于是君主决定派一个主教——此人以圣德闻名——作代表。该主教到达耶路撒冷后;献上君王的祭品;并宣读祈祷文。但当他回来路过亚丁苏丹的领土时;被抓到了苏丹面前。苏丹劝他改奉回教;但主教坚称他不会背弃基督教。于是苏丹不顾阿比西尼亚君王的愤怒;让人强行给主教举行了割去阴茎包皮的割礼;然后放他回去。主教回去后向君主诉说了自己所受的侮辱和暴行。君主立即下令集合军队;并亲自统兵去剿灭苏丹。苏丹也请到了两位邻邦的回教徒君主;联合组成了一支大军。双方经过大战;阿比西尼亚王获得了胜利。夺取了亚丁城后;他纵容兵士肆意抢掠;以报主教受辱之仇。
这个王国的居民以小麦、大米、肉类及乳品维持生活;他们用芝麻炼油;各种食物极其丰富。国内有象、长颈鹿和其它各种动物;如野驴和像人一样的猴子;还有许多家禽与野禽。黄金的产量也极大。商人们常来此经商;以获得巨额利润;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亚丁王国。
亚丁王国
亚丁受一个君主的统治;他的尊号叫苏丹。居民都是回教徒;并极端厌恶基督教徒。境内有许多市镇和城堡;并且有一个优良的港口。装有香料和药材的船只常从印度驶来这里;商人们购买了上述的货物后;再把这些货物从大船分装到小船上;以便转运到亚历山大港。根据天气的状况;沿着海湾航行二十天左右;就可到达目的地。
商人们在船到亚丁港后;将货物卸下船;然后用骆驼向内地转运;走三十日;到达尼罗河。再用一种叫作哲姆斯的小船装载货物;沿尼罗河运抵开罗;再从这里沿一条叫作加利齐恩的运河到达亚历山大港。
这是商人们将印度的货物从亚丁运到亚历山大港最容易走和最短的道路。他们在亚丁也同样装运大批阿拉伯马送往印度王国和各岛屿出售;并开出昂贵的价格;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亚丁的苏丹向印度运来的商品以及从他的港口运出的商品征收关税;从中取得了巨额财富;因为这个港口是那一带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也是一切商船来往的必须之所。
有人告诉马可·波罗;当巴比伦的苏丹第一次引兵围攻亚克城并占领该城的时候;亚丁苏丹援助了他三万匹马和四万头骆驼。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基督教的仇恨有多么大。我们现在将谈到厄西尔城。
厄西尔城
厄西尔城的统治者是一个回教徒;他公正地治理此城;并受亚丁苏丹的节制。
从亚丁至厄西尔的距离约四十英里;有许多市镇、城堡和优良的港口隶属于厄西尔。许多商船从印度开来;并从这里运回大批的良马。这些马极受印度贵族的重视;商人们因此得以高价售出。
这个地区生产大量的一等白香料;它是从一种像冷杉的树上一滴一滴流下来的;人们将管子插入树中或将树皮剥去;乳香就从割口处逐渐流出;然后凝结成固体。有时就算没有切口;由于气候炎热;这种乳香也会从树上流出来。
这里还有许多棕榈树;出产大量的枣子;该国除米和粟外;没有别的谷类;因此必须从别处获得这些东西。酒不是用葡萄酿制的;而是用一种米、糖和枣酿成的;十分可口。他们还养有一种绵羊;这种绵羊在其它羊类长耳朵的地方上长着一对小角;并一直到鼻梁上。它另有两个小孔起着耳朵的作用。
居民都是熟练的渔夫;捕获的金枪鱼非常多;以至于一个威尼斯银币可以买到两条。因为该国天气炎热;寸草不生;所以他们通常把这些鱼晒干后用来作牛、骆驼和马的饲料。这些家畜由于经常食用;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上述饲料主要是由一种小鱼制成的。它们在三、四、五月份被大量地捕捞起来;然后被晒干堆在家中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也吃新鲜鱼;但更习惯吃干鱼。
土人因为缺乏谷类;所以用鱼肉作为原料来烘制大饼。其做法如下:他们将鱼切成小块;加入某种汁液;并和入面粉;使鱼块变成糊状;然后把它们团在一起;放在灼热的太阳下晒干。最后再把这种饼干成块地贮藏起来;作为全年的食物。
前面所说的乳香在这里的价格十分低廉;当地官方用十个金币可以购到一百公斤;随后他们再以四十个金币的价格转卖给外地商人;这是依照亚丁苏丹的指示出售的。他用上述低廉的价格收购这个地区所产的所有乳香;售出时便牟得了暴利。这里再没有什么可助谈兴的了;我们将往下介绍杜尔法城。
杜尔法城
杜尔法是一个重要的大城市;距厄西尔二十英里;位于东南方。居民是回教徒;它的统治者是亚丁苏丹的臣子。这个地方近海处;有一个港口;是许多船舶的往来之所。
阿拉伯马匹从内陆国家汇集于此;商人们收买后;运往印度出售;可获得巨大的利润。这里也产乳香;但由商人自己购买。杜尔法还管辖其它市镇和城堡。我们现在要介绍卡拉耶提。
卡拉耶提城
卡拉耶提是一个大市镇;靠近一个叫作卡拉图的海湾;距杜尔法东南约六百英里。人民是穆罕默德的信徒;隶属于忽里模子的梅利克;当他受到别国的攻击或遭到严重灾害时;就以这个城市为后援;因为该城十分坚固;地势非常险要;从来没有被仇敌占领过。
它周围的土地并不出产任何谷类;所以要从其它地区输入粮食。这个国家有优良的港口;许多来自印度的商船;在此城贩卖布匹和香料;以获得巨利;因为远离海岸的各市镇和城堡都很需要这些东西。这些商船同时还从这里运走马匹;在印度出售时;又可获得巨额利润。
卡拉图海湾的炮台位于海湾入口处;未经允许;任何船舶都不能够自由进出海湾。这个城市的梅利克和克尔曼的君主维持着一种类似君臣的关系;梅利克需向克尔曼王进贡。但如果克尔曼王提出无理的要求;梅利克偶尔也会表示反对;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克尔曼王便会派遣军队进行威胁。于是梅利克便离开忽里模子;进驻卡拉耶提;这样;他便有能力阻断任何船舶的出入。于是船舶就无法到达克尔曼境内;贸易因此受阻;克尔曼王将收不到任何关税;这使他的收入大大减少;所以不得不被迫停止和梅利克的争端。
港口上的坚固炮台不仅成为海湾的铁锁;而且也充当了这个海区的了望塔;因为从炮台上随时可以发现过往的船舶。国内的居民通常以枣子、鲜鱼或腌鱼维持生活。鲜鱼、腌鱼的供应量很大。但有地位有权势的人则从其它地方运来谷物供自己享用。离开卡拉耶提;向东北前进三百英里;便到达忽里模子岛。
忽里模子
忽里模子岛上有一座美丽的大城。它濒临大海;受梅利克的统治;所谓梅利克就是领主的意思;他还管辖着其它许多市镇和城堡。
这里的居民是萨拉森人;都信奉回教。这个地方的气候极其炎热;但每家每户都设有通风装置;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空气引进各楼层和各房间内。倘若没有这种设备;人们一定很难在这里生活。我们在前面一卷中对于这个城市和启西、克尔曼都已说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我们对于大印度近海的各省市以及阿比西尼亚的某些国度——所谓中印度——已经说得很多了;现在;在结束本书之前;将回转去把以前各卷省略的地方再补叙一下。
第四卷鞑靼王之间的战争和北方各国的概况
大土耳其
大土耳其有一个君王叫海都;是察合台的孙子实;大汗的侄子。他统治着许多城市和城堡;是一个权势很大的君主。他是鞑靼人;他的士兵也都是鞑靼人;而且都是优秀的战士。这并不奇怪;因为兵士们都是由他亲手训练出来的。我告诉你们;这个海都如果没有经过战争和教训是绝对不会臣服大汗的。
我们沿着前面所说的路线;离开忽里模子。大土耳其就位于西北方;它的领土越过阿姆河一直延伸到大汗领土的北疆。
海都和大汗之间曾经多次爆发战争。在这里;我想将战争的经过描述一下。有一天;海都捎口信给大汗要求赐给他鞑靼人所征服的土地中他应得的那一份;并且希望获得契丹省和蛮子省的各一部分疆土。大汗告诉他说;如果他能前来朝拜并参加御前会议;那么他本人很愿意赐给他应得的土地;就如同赐给其他王公那样。大汗进一步要求;如果他能和其他王公大臣一样臣服自己的统治;那么他还愿意额外赐给他中国疆土的一部分。
但海都不相信自己的伯父——大汗;他拒绝了这些条件;表示只愿意在自己的封地内听从大汗的命令;但绝对不会前往大汗的朝廷;因为害怕被处死。就这样;大汗与海都之间相互猜忌;不断争执;进而引发了战争。他们之间大的战役就有好几次。起先大汗派遣了一支军队包围了海都的王朝;力图阻挡海都和他的军队侵犯自己的领土和人民。但海都仍然侵入了大汗的领土;并与大汗军队多次交战。海都经过精心的准备;能够把十万骑兵同时投入到前线的战场上;并且士兵们个个都是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勇士。何况海都的左右还有许多皇族的男爵;他们都是帝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的后代。
现在;我们要描述海都与大汗之间的几次战役。但是;首先要介绍一下鞑靼人的作战方式。鞑靼人作战时;每个兵士都必须携带六十支箭。其中三十支箭头较小;用于远距离射杀。剩余的三十支箭头较大;并带有一个宽大的叶片;这是在近距离使用的;专射敌人的脸和手臂;并且还可射断敌人的弓弦;重创对手。当他们的箭用完后;就拔出刀剑、长矛相互砍杀。
海都与大汗交战
一二六六年;海都和他的堂兄弟们——其中一个叫也速答儿的——集合了无数的军队;进攻守卫着大汗疆土的两个男爵。这两个人也都是海都的堂兄弟;其中一个叫泰贝。他们都是察合台——曾经受过基督教的洗礼——的孙子;忽必烈的侄子。
海都统率的大军与这两位男爵的军队展开了激战。双方各有骑兵十万人。战斗异常激烈;兵士相互厮杀;不计生死。两军都有许多人倒地身亡。但最后海都获得了胜利;使对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的两个堂兄弟由于骑着快马;所以都得以安全地逃离了战场。
海都获胜后;变得更加骄矜傲慢。他回到自己国家后;整整两年与大汗和平相处;彼此之间没有发生任何冲突。但两年后;海都再次集结了一支大军。因为他获悉大汗的儿子那木罕误当时正驻扎在哈喇和林;和他在一起的还有王罕的曾孙阔里吉思。这两个男爵也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海都集合好他的军队后;启程离开了他的国家;挥师直达哈喇和林的城郊。一路之上没有发生什么值得记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