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杠杆思考术 >

第4节

杠杆思考术-第4节

小说: 杠杆思考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例来说,回到家看到屋内乱七八糟,心情肯定不好吧!虽然如此,但要养成“每天打扫”的习惯,总是很难的!这时,就从“一回来就把鞋子摆好”、脱下来的外衣“整齐地挂在衣架上,然后把衣橱关好”,这样的小习惯做起。

  先从简单的事开始做就可以了,一旦开始做,就能实际体会到它是轻而易举的。养成一个习惯后,你就会想“因为这项做到了,所以做别的试试”吧!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由于得到成功的经验,所以你就会接着想:“下个目标不是也能达到吗?”如果有预感能够达成,也就容易付诸行动。

  举例来说,就像每天都会去打扫一样。一旦产生良性循环,也就能够养成工作上的新习惯。实践好的小习惯,而且“积少成多”,就可以养成大习惯。

  另外,习惯有时也会中断。在重新修正习惯时,也要从小习惯做起,这是很重要的。

  大习惯紊乱时,小习惯也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不少。大扫除的习惯中断,家里变脏时,鞋子也开始乱摆。这个时候,应该再次从摆放鞋子这种小习惯做起。

  改变小的习惯,乍看起来可能会觉得很呆。然而,这却被证明对大脑有好处。脑神经外科医生筑山节在《让头脑清晰的十五种习惯》一书中,有以下的描述。原文有些冗长,所以引用其中的一部分。

  “在整理房子时,或许也会把坏掉的东西拿去修理。让我们每天一点一点地解决身边那些麻烦的问题吧!或许有些人会认为与其做那些杂事,还不如做些像样的事。但那要等脑力强化了之后才有办法去做。如果不断发出指令的大脑前头叶机能降低,纵使你想去处理大问题,也会在中途觉得麻烦,或无法忍受辛苦而产生挫折感。接下来,就会完全回到什么都不想做的生活形态上。有不少人反复着这样的模式,不是吗?

  如果每天积极地整顿小小的琐事,则对于诸如此类程度的事就不会觉得麻烦,同时不安的情绪也变得易于抑制。这意味着大脑中,理性的支配力胜过感性。如此一来,你再去努力解决稍微困难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做的话,从提高脑力开始做起,就能轻松地变成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

习惯检查表和数据管理(1)
  为了养成好习惯,我制作了习惯检查表,并经常留意该把什么变成自己的习惯。

  在劳力上运用杠杆效益的检查表,是非常重要的。在经常留意好习惯并养成固定习惯的过程中,这个表也是非常方便的。下表是我的习惯中的一个例子。

  我最留意的是前面所提到的“DMWL”。是否用少许劳力和时间完成丰硕的成果?如果没有经常把这点放在心上的话,那么它就会立刻完全瓦解掉。所以,把它写在习惯检查表上,这样就每天都会留意到。

  其他像“把脱下来的鞋子摆好”、“今天拿出来的东西,当天就把它收拾回去”等习惯,乍看起来都不怎么起眼。然而,当感觉到大习惯瓦解的时候,就会特别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

  往往在大习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多半小习惯也跟着瓦解:诸如鞋子没摆好,或工作室凌乱不堪。这时,在想重新训练大脑前头叶的心情下,有意识地去执行小习惯。于是,就能再度逐渐养成大习惯。

  接着,为了要形成习惯化,用数字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借由记录数字,习惯化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

  小学生练习马拉松跑步时,运用这种做法的人不是很多吗?

  老师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张纸,上面写着电车东海道本线的所有站名:从第一站的东京车站到终点站神户车站,共160站。接着,如果绕校园10圈的话,就让学生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纸,一站一站地进站。由于学校规定一天要跑十圈,再加上自己企图达到终点的意愿,就能充分展现出冲劲,而且坚持跑下去。

  能够坚持跑下去,得益于数据管理,因为每天都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知道到达目标的距离,所以持续下去的动力高涨。相反,如果做不到数据管理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动力,要持续下去就变得很困难。

  以马拉松跑步的练习为例,来想想看吧!

  一个例子是,教练对你说:“你一直跑,直到我说停为止。”你一边跑一边不安地想:“什么时候结束呢?”尽管教练怒吼着说“手臂挥动大一点”、“大腿抬高”等等,然而,由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所以你想着:“是否要全力以赴拼命快跑呢?”在这样不安的情绪下跑,脑海里充斥着想要快点结束的想法,但却无可奈何。然后,跑完10圈时,教练说:“好,到此为止。”练习才结束。

  另一个例子是,教练一开始就对你说:“全程是十圈。”这样,你不仅可以一边跑一边数自己跑了几圈,还能平均分配跑步的节奏。“剩下5圈”、“剩下3圈”、“剩下1圈”,你可以朝向目标,而且在勇往直前的心情下跑步。

  你感觉如何?虽然同样是跑10圈,但前者的压力比较大,这是因为你不知道要跑几圈的缘故。

  我现在养成了多读商业书的习惯。而在养成这个习惯的时候,刚开始我先设定目标:一年读400本书。我的理想是每天读,但有时去旅行就没办法坚持,所以我决定“一天读2本”。此后,就算有时没有读书,但我也确知一年的目标可以达到。

  然后,我会用电脑上计算软件,记录每天读完的商业书的册数。这是对自我目标的劳力投资。借记录下来的剩下的数量,产生“再接再厉去做”的斗志。

  我的经验是,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斗志也跟着提高,而且事情也变得非常有趣。一天读2本是目标,但有时也会读到5本。如果中断一天没读,就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像这样一旦有了意识,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习惯。

  如果不做记录的话,即便秉持“一天读2本”的目标,也会变成“做到或做不到都可以”。如此一来,就难以变成习惯。因此,用数字好好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用数字掌握进度,借此能提高斗志,变成自我规范的数量,也能驱动自己付诸行动。

  人生中,能在职场上工作的时间大约40年左右。这期间,以一年读400本书来算,总共要读16000本。这在第四章会详细说明,但在此要说,这样的多读,充分运用了杠杆效益。反过来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之间就有了天壤

习惯检查表和数据管理(2)
  之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养成习惯的行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习惯的养成,而且速度也加快了。这就好比在脚踏车上装上笨重的齿轮,开始转动时非常沉重,而且脚的负担也加重了,然而当骑到一定速度的时候,借此速度,不仅不费力,反而能体会到超速感。

  最初不习惯的时候觉得吃力,因而马上放弃的人也不少,非常可惜。在某种程度上反复去做,就能开创出全新的世界。

认清楚“KSF”
  效率差,花了时间却没有收获,其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掌握重点。如果没有掌握重点,纵然拼命地做,也不会有收获。

  掌握成功的关键要素,也就是“KSF”(KeySuccessFactor),你必须具备能看清楚“KSF”的能力。关于“KSF”的重要性,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有如下的陈述:

  “完全仰赖日常工作的流程,决定要努力完成什么、采纳什么、进行什么。于是,自己被这些日常工作所埋没,纵然有知识和能力,也是白白浪费,得不到应该能收获的成果。他们所需要的是,去了解什么才是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什么才是能让他们朝贡献和成果努力的基准。”

  他所说的“去了解什么才是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什么才是能让他们朝贡献和成果努力的标准”,就是指“KSF”。如果没有这个标准,即使进行工作,也会变成“绕远路而行”,收获成果之前,浪费了不少时间。相反地,在着手工作之前,先想想“该如何做才好”,思考其最短的距离,有效率地付诸行动。我认为,这才是收获成果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让我用身边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吧!例如,准备考试而用功读书时,一定有人从教科书或参考书的第一页开始读吧!这是要得到满分的读书法,而不是要及格的读书法。考试时,完全没必要取得满分。换言之,以及格为标准,只要突破及格分数就可以了,在100分中,取得70至80分就可以了。想想为此该如何做,才是重要的。

  举例来说,在短期为准备考试而用功时,把已经考上理想大学的人的读书法当作榜样来效法,或是去解答过去的考题,这些做法就是“KSF”,而看清楚这点的选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我为例,一开始我是大量阅读别人所写的“通过考试体验记”,而不是马上着手开始用功读书。为了考试及格,必须先学习用功读书的有效方法;这并不是让别人教你用功读书,而是让别人教你用功读书的方法。换言之,你是把劳力花在了学习考试通过的人的做法上。

  做事也是如此,工作的目的在于收获成果。纵然用了许多的劳力和时间,但如果没有收获成果,也是没有意义的。用少许劳力和时间收获成果,要做到这点,认清“KSF”是非常重要的。相反,纵然工作做得很快,但如果忽略“KSF”的话,也会偏离目标。

  把时间和劳力花在“KSF”上,借此,就能够逐渐专注在“结果”上,而非“作业”上,并且能收获更丰硕的成果。

80/20法则和“KSF”
  发现“KSF”,并把劳力投资在上面;反过来说就是,舍弃并完全不做除此以外的事。

  如果以准备考试来说,就表示要在短时间内为突破及格标准而用功读书。

  那么,怎么做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及格标准呢?

  在此,有所谓的“80/20法则”。这是意大利的经济学者帕列托(ParetoRinCiple)提倡的理论,这个有名的法则是指:“20%的意大利国民创造了全意大利80%的财富”。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法则适用于所有的事情。

  例如,某公司有100名员工。分析他们的工作状况后,真正优秀的竟然只有20人。这20人创造了公司营业额的80%。又例如,假如某家店的收入是100%,那么其收入的80%来自于20%的顾客的消费。

  “80/20法则”也和“KSF”有很大的关系。举例来说,做某件事情时,在这件事情做完要花的时间里,有20%的时间创造了80%的成果。如果要做的事是100%,而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20%。所以全力以赴并认清这20%是非常重要的。

用俯瞰“倒推”的思考模式来发现“KSF”
  如何具备发现“KSF”的能力呢?

  关于这点,具备一定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即从一定的工作经验中学习,以具备发现“KSF”的能力。

  工作时,请务必意识到什么是“KSF”。“KSF”不是让你在每天的工作上随波逐流,而是让你把时间投资在思考“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其 成功关键 在哪里”这个问题上,将这点弄清楚之后,再开始工作。

  累积了某种程度的工作经验后,你就会了解工作进展顺利的原因是什么。这时,纵使你还没察觉到,也请按照进展顺利的案例反复去做,并加以分析。如此一来,你就能够发现,在所有进展顺利的案例上的共同点。

  找寻“KSF”的其他手法如下:

  调查前例。

  请教工作进展顺利的前辈等。

  从商业书下手来学习。

  此外,俯瞰“倒推”的思考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关于“倒推”,前面稍微提到过,而关于“俯瞰”,是指从高处往下看的意思。

  致力于某件事时,如果只思考眼前的当务之急,则有时也会徒劳无功或“绕远路而行”。所以,一定要俯瞰自己的目标,而关于“要用最短的距离达到目标该怎么做呢?”“该踏出哪一步好呢?”等问题,则应该用“倒推”的思考模式来想想。

  这和准备考试时,做以前的考题是一样的道理。如果问:为何要努力专注在以前的考题上呢?这是为了要看出哪些部分可以不做。

  举例来说,如果把日本史的问题集从第一页开始做起的话,那会如何呢?问题集刚开始是关于“原始及古代”的问题。即便你坐在书桌前,也会因为白天的疲惫一直打瞌睡。第二天,你重新打起精神,又从第一页开始做起。虽然你昨天就做过了,但今天依然想睡,又再度“重蹈覆辙”。于是,好几次都只读了“原始及古代”部分。然而,“原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